海爾集團的股東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海爾的主要股東及股東背景

┌———————┬—————————————————————————┐

|控股股東 |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3.51%) |

├———————┼—————————————————————————┤

|實際控制人 |海爾集團公司(持有控股股東比例:93.44%) |

├———————┼—————————————————————————┤

|最終控制人 | |

└———————福—————————————————————————┘

我想知道,海爾的股權性質是什麼?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幹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從歷史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孃胎裡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張瑞敏上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其實二輕聯社給的200萬還不是上項目的錢,是用於搞技術開發一類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賬,而是一點一點撥給的。200萬夠幹什麼呢?就是買了一些試驗儀器,做了幾個樣機,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成果。當時誰也不當回事,但上市之後,二輕聯社發現自己的股份越來越值錢,不僅每年從海爾這裡都得到分紅,而且,現在要是出手的話,就發大財了。2004年12月,海爾在20週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臺一起參與。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張瑞敏說:“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瞭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1984年海爾開始創業的時候,員工非常羨慕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很多優惠政策海爾得不到,很多員工說,我們不得“天時”;工廠是在平了一片墳地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離火葬場很近,當時員工上班沒活幹,有的員工看著火葬場的大煙筒說:我們這個廠是火葬場的八車間,言外之意,這個廠早晚要完蛋,年年虧損,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廠裡還有800多名員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寫了請調信調走,人心渙散,不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樣樣皆空,很多員工對企業喪失信心。

海爾在80年代的時候,企業裡只有3個電大畢業生,那時大學畢業生都想到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國有企業工作,集體所有制企業一個也招不進來。實際上,連張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為連換三任廠長企業不見絲毫起色,張作為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經理責無旁貸。而他拉時為家電公司普通幹部的楊綿綿一起創業,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在她的同齡人上班時間買菜、織毛衣、洗衣服的時候,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這就是海爾的原始起點,中國一流的跨國公司原來脫胎於一個風雨飄搖的集體所有制的小企業。

海爾後來發展大了,人們自然地把它當作一個大型國有企業。搞國企改革的成就展要海爾參加,海爾說自己不符合標準,有關部門會說你不用太在意這個,不是因為你是國有企業才讓你參加,你做大了不參加,會顯得不好看......

誰能告訴我 海爾集團的產權,海爾集團到底誰是最大股東

青島市政府是最大的股東!

楊綿綿是海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股東嗎如題 謝謝了

楊綿綿是海爾集團的總裁 算是法人代表 在以前海爾剛起步的時候算廠長 而張瑞敏是海爾的執行總裁 也就是負責管理的 也佔很大股份 在以前張瑞敏算是海爾的經理 負責銷售的 楊綿綿 和張瑞敏的關係猶如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 所有 楊綿綿才是最大股東

海爾集團是國企還是私企? 20分

中外合資的,外方是德國海爾集團,國有企業轉型的合資企業。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幹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丹是一種回購。

從歷史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孃胎裡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

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張瑞敏上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其實二輕聯社給的200萬還不是上項目的錢,是用於搞技術開發一類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賬,而是一點一點撥給的。200萬夠幹什麼呢?就是買了一些試驗儀器,做了幾個樣機,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成果。當時誰也不當回事,但上市之後,二輕聯社發現自己的股份越來越值錢,不僅每年從海爾這裡都得到分紅,而且,現在要是出手的話,就發大財了。2004年12月,海爾在20週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臺一起參與。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張瑞敏說:“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瞭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海爾集團是什麼級別的國企

樓主,海爾不是國企,海爾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張瑞敏是CEO,楊綿綿是總裁

海爾公司是國有企業嗎

看上去算是國企,其實不是 海爾集團的經濟性質是舊體制下的二輕集體,城市二輕系統的工商企業和農村人民公社雖然也屬於國家所有制的兩種實現形式,但國家沒有投資,而是通過政治運動把它們變成“二全民”。在所有制結構上,產權清晰的手工業合作社被改造成“財產歸大堆”的“二國營”,私營經濟被限制,實際上是被取消,結果是單一的公有制形式背離了我國多層次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幹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從歷史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孃胎裡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張瑞敏上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其實二輕聯社給的200萬還不是上項目的錢,是用於搞技術開發一類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賬,而是一點一點撥給的。200萬夠幹什麼呢?就是買了一些試驗儀器,做了幾個樣機,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成果。當時誰也不當回事,但上市之後,二輕聯社發現自己的股份越來越值錢,不僅每年從海爾這裡都得到分紅,而且,現在要是出手的話,就發大財了。2004年12月,海爾在20週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臺一起參與。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張瑞敏說:“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瞭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1984年海爾開始創業的時候,員工非常羨慕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很多優惠政策海爾得不到,很多員工說,我們不得“天時”;工廠是在平了一片墳地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離火葬場很近,當時員工上班沒活幹,有的員工看著火葬場的大煙筒說:我們這個廠是火葬場的八車間,言外之意,這個廠早晚要完蛋,年年虧損,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廠裡還有800多名員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寫了請調信調走,人心渙散,不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樣樣皆空,很多員工對企業喪失信心。 海爾在80年代的時候,企業裡只有3個電大畢業生,那時大學畢業生都想到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國有企業工作,集體所有制企業一個也招不進來。實際上,連張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為連換三任廠長企業不見絲毫起色,張作為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經理責無旁貸。而他拉時為家電公司普通幹部的楊綿綿一起創業,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在她的同齡......

海爾集團公司是外資還是中國民營企業?

海爾創業時是集體企業,只不過後來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給予了海爾以“國有企業般的”大力扶持。時至今日,卻很難界定海爾集團的資產中有多少是國有血統,多少是集體色彩。

“加強監管有好處,因為海爾的股權還很不明晰。”海爾前某高管說,“不管海爾的管理層怎麼持股,海爾集團的資產都不是個人的。”

據這位人士介紹,當年中國的冰箱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海爾如果當時不是掛在二輕局下面,它連一開始的冰箱生產許可證都拿不到。

這位人士還透露,當年建設海爾工業園時,有外國公司想來辦合資企業,因此也想弄清楚海爾的股權結構。

“我對他們說,不用股權證明,比如,海爾佔30%股權,外資佔70%股權,政府蓋個章,就有效了,海爾並沒有土地的所有權證。”

而事實上,青島市對海爾等幾家大企業的土地基本上都無償劃撥。比如,海爾在黃島工業園的那塊地就未花分文,政府甚至還讓原來在那裡的一個小工廠挪了地方。

作為海爾的“同城兄弟”,海信也曾同樣得到過政府土地的無償劃撥。記者瞭解到,海信通過接管原青島機械電子局的下屬企業,安置好這些企業的職工後,就得到了大量的廉價土地。目前,海信已成為青島市第一大房地產商。

同樣的情況在海爾身上也出現過。在海爾發展過程中,曾經兼併或者通過政府指令劃撥得到了許多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的土地也成為海爾資產的一部分。近年來,青島市土地價格飛漲,以此獲得的土地價值難以估量。海爾由此增加的資產數量,應以怎樣的口徑計算國有成分,成了一個難題。

至於銀行貸款,民營企業必須抵押才能貸款,而海爾以信譽就能貸款。它享受了只有國有企業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報關程序上,青島市海爾這樣的大企業可以先出口再報關,民營企業就很難這樣了。政府給予海爾的支持包括貸款、稅收、土地的優惠政策等等。

“所以,海爾‘掛上’國有企業的牌子,是有好處的。”這位海爾前高管如是說。

海爾集團的股權結構?

海爾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股權結構

海爾集團下屬有兩家上市公司:青島海爾(A股上市)、海爾電器(香港上市)。

海爾集團戰略佈局上的動向:

青島海爾(滬600690):將集成海爾集團的所有冰箱、空調業務

海爾電器(HK.1169):將集成海爾集團琺所有手機、洗衣機業務,並且有可能最終控制青島海爾(滬600690)

金融領域:海爾財務公司、海爾紐約人壽、長江證券等

海爾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股權結構:

公司名稱

直接控制方

性質

海爾集團公司

海爾投資

海爾資產管理協會

青島海爾(滬600690)

海爾電器國際

海爾電器國際

海爾集團

海爾電器(HK.1169)

海爾投資

海爾資產管理協會

??法人社團??

海爾到底是國企還是私企

中外合資的,外方是德國海爾集團,國有企業轉型的合資企業。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幹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從歷史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孃胎裡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

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張瑞敏上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其實二輕聯社給的200萬還不是上項目的錢,是用於搞技術開發一類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賬,而是一點一點撥給的。200萬夠幹什麼呢?就是買了一些試驗儀器,做了幾個樣機,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成果。當時誰也不當回事,但上市之後,二輕聯社發現自己的股份越來越值錢,不僅每年從海爾這裡都得到分紅,而且,現在要是出手的話,就發大財了。2004年12月,海爾在20週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臺一起參與。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張瑞敏說:“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瞭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相關問題答案
海爾集團的股東是誰?
搜狐最大的股東是誰?
海爾集團是國有企業嗎?
淘寶的大股東是誰?
騰訊的最大股東是誰?
京東現在的大股東是誰?
合肥海爾集團怎麼樣?
海爾集團待遇怎麼樣?
萬達第一大股東是誰?
蘭亭集序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