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科學嗎?

General 更新 2024-11-26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有。而且很多。

在農業技術和農學、生物學方面。中國古代農業向稱發達。中國古代農學著作數量很多,為古代世界各國之冠,包括已散佚的,已知有370多種。最早的大約是戰國時期的《神農》和《野老》,因今已不存,內容不得而知。現存最早的是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的門客所編《呂式春秋》(前239年)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和《審時》四篇。這幾篇著作主要論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和農業生產中因時、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在理論上有重要價值。兩漢時期的《汜勝之書》是當時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關中地區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公元六世紀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素》系統地總結了農、林、牧、副、漁各方面的經驗,有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所載的一些農學和生物學知識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達一千多年。此外,元代王禎的《農書》(約1313年)、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1639年)等都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農學著作,這些著作基本上是各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的總結。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的祖先對此早有認識。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水利建設事業大發展的時期,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約於公元前597年建成的在今安徽壽縣內的水利工程是見於記載的中國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據說建成後“陂徑百里,灌田萬傾”。位於四川成都平原上的都江堰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傑作,大約建成於公元前三世紀中期。都江堰工程的規劃設計達到了很高水平,又有一套科學的維修和管理制度,歷史兩千多年,至今仍發揮效益,在水利史上也是一個奇蹟。

天文學,和其他文明古國一樣,主要是由於生產的需要,也有占星的迷信活動摻雜其間,我們的古人也很早就進行了天文觀測。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也出現在我國。約公元前360~前350年間,戰國時期的甘德和石申分別著有《天文星佔》和《天文》,各載有數百顆恆星的方位,可惜原書均已佚。敦煌石窟中發現的約公元八世紀的星圖是以圓筒投影法畫出的,載星共1350顆。遺憾的是,此星圖亦已被盜走,藏於不列顛博物館。

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有很好的連續性,資料也保存的比較完整。這些資料已成為現代天文學界十分珍視的寶貴遺產。例如,據統計,自春秋至清初,中國日食記錄約有1000次,月食記錄約有900次。新星和超新星自商代至十七世紀末記有60多顆。宋代所記錄的1054年金牛座超新星爆發資料,已被用來證實現在所觀察到的蟹狀星雲即超新星爆發的產物,對現代天文學的研究有重要參考。那時的歐洲還處在唐吉柯德攻打磨坊風車,挑戰羊群的愚昧時代。

中國古代科學還有四大發明,即造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等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業績,它們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舉世公認難以估量。

數千年來,我們的先人在世界科技史上寫下了奪目的篇章。雖然我國科學技術的總體水平曾經與一些文明古國有一定的差距。但以春秋戰國時期為轉機,我們很快就趕了上去,大體上到了秦漢時期就走到了世界前列,並且在很長時期內保持了領先地位。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科學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

竺可楨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這個問題,近兩年來很引起人們的注意。不但國人有許多議

論發表,即歐美人士亦注意到這個問題。各人的意見雖有不同,但歸納起來,大多數以為中國古

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並不是因為中國人先天的沒有這種能力,而是由於我國曆史上環境不適宜的

緣故,在《科學與技術》期刊上陳立先生《我國科學不發達之心理分析》一文裡的結論是:"中國科

學之不發達,我曾溯源於:(一)擬人思想的泛生論;(二)沒有工具思想的直觀方法;(三)沒

有邏輯;(四)沒有分工;(五)客觀與主觀的混淆;(六)理智的不誠實等等。但這一切我都指

出,系反映著客觀社會的組織,在宗法階段的社會,便只有宗法社會的思想。"

去年浙江大學夏令講習會,錢寶琮先生《吾國自然科學不發達的原因》演說裡有這樣幾句話:"

我國曆史上亦曾提倡過科學,而科學所以不為人重視者,實因中國人太重實用。如曆法之應用早已

發明。對於地圓之說,亦早知之。然因不再繼續研究其原理,以致自然科學不能繼續發展,而外國

人則注重實用之外,尚能繼續研究,由無用而至有用,故自然科學能大有發展。為什麼我國民族太

注重實用呢?實由地理、社會、文化環境使然。中國為大陸文化,人多以農業為主,只希望能自給

自足之經濟。"

同樣,中英科學合作館英國李約瑟博士,在民三十三年湄潭舉行中國科學社成立三十週年紀念

人會演講裡,亦以為近世科學之不能產生於中國,乃以同於環境即地理上、氣候上、經濟上和社會

上的四種阻力。地理方面,中國為大陸國,向來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和西方希臘、羅馬、埃及

之海洋文化不同。氣候方面,亦以大陸性甚強,所以水旱災患容易發生,不得不有大規模的灌溉制

度;而官僚化封建勢力遂無以掃除。中國經濟,和社會方面,秦朝以來,官僚士大夫專政階段停留

甚長,社會生產少有進展,造成商人階級的沒落。使中產階級人民無由擡頭,初期資本主義無由發

展。而近世科學則與資本主義同將產生。

抗戰前數年,德籍猶大人維特福格爾在他的研究中國社會的著作中,有一段專講"中國為什麼沒

有產生自然科學"。他開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半封建主義的歐洲,在經營規模並不大於中華帝

國,甚至往往小於中華工業生產的基礎上,完成了許多的科學發明和貢獻。這一切顯然是表示了初

期資本主義的各種特徵,狂熱地催促小資產階級去積蓄勢力的環境下所完成的。"拉狄克在《中國曆

史上的根本問題》中曾經指出歐洲產業革命以前的西歐社會關係,和中國的這種關係有某種根本的

差別。若不承認這種見解,則中國環境既和歐洲產業革命以前的環境一樣,那為什麼沒引起科學的

萌芽和科學的發展呢?"對於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除了歷史科學、語言科學和哲學而外,中國只

在天文學和數學方面得到了真正科學上的成就。而就整個情形看來,那和工業生產的形成有關的自

然科學,不過停滯於蒐集經驗法則的水準罷了。……漢代或漢代以前的中國,為什麼在數學上和天

文學方面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假定這些科學的產生,是建築在各種大規模的治水工程和水利工程上

的社會秩序需要上;那麼只有這個時代才是這些科學的成立時期吧?"接著他說:"中國思想家們的

智力,並沒有用在那可以形成機械學體系的各種工業生產問題上面;並沒有把處理這些問題作為根

本的緊急任務,這個遠東大國的根本智能,集中到了其他的課題,即農業秩序所產生的,及直接和

農業秩序......

科學是真理,中國古代有科學嗎?

《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

《自然科學史所》主辦的“天地生人學術講座”中就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持不同見解的諸位學者,都以自己對科學定義的理解作了否定或肯定的論證。爭論的焦點多傾向於對“科學”定義上的分歧。除了有從廣義(放寬標準)、狹義(嚴格界定)的不同見解認為“寬則有,嚴則無”的論證外更有以某權威對科學名詞的註釋為依據作肯定或否定標準解釋的.  我認為上述論點都帶有一定的片面性。若以寬嚴為標準,如果不存在西方文化的偏見,單就中國古代文庫中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成就而言,至今仍有許多現代人所望塵莫及的知識,其複雜、深刻和精確的程度,許多西方有識之士都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東方文化在二十一世紀對實現全球一體化,為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將發揮積極的影響。僅以人體科學中,古代中國所發現的“經絡學說”為例,現已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現實就足以證明,如果對科學定義不存偏見,再嚴也不能說中國古代無科學。反之,如果以《黃帝內經》的標準下科學定義,又可以說:因為西方的科學缺乏整體(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用這種辦法(現代科技)對經絡為何物還說不清,西方不懂“形而上”的“道”,只懂“形而下”的“器”,故西方沒科學。  商鞅說:“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如果不肯認真地研究東方文化,僅僅拘於受西方文化影響由權威為科學所下的定義(本本和教條)以偏蓋全作為是與非的標準,年齡再大,知識再多,實際上仍在受惑。知識(教條、本本)如果成為約束和禁箍人們進行獨立思想的障礙,那就是溺於所聞。法與禮存在愚者制、不肖者拘焉的現象尚且情有可原,思維還是以解放為好。如果要不被存有偏見的教條所制約,就必須對你所有的知識有批判能力,善於從相互矛盾的論述中找到中和點,克服滯而不通的部份,大家對中國的《自然科學史所》研究的是中國科學史,如果中國無科學又何來科學史?既然沒有異議,為什麼對《中國古代有無科學》則可以提出“無”的論證呢?  科學與迷信儘管名詞不同,在學術實踐中從哲學角度看又是相互滲透,相反相成的互根關係。宗教哲學中有許多非常精闢的科學知識,絕不能簡單地用一句“迷信”或“精神鴉片”就可以否定的。自然科學的知識,在沒有找到終極真理之前,都有特定時空的侷限性,離開它適應的條件,盲目地堅持就是迷信,兩者都有個適度的問題,能正確對待也並非易事。  科學與迷信兩者共寓於—個統一體中,“辯證法”稱“對立(矛盾)統一”,“陰陽學”稱“陰陽互根”,其共性是:兩者都是存在(客體)與意識(主體)相互作用的一種效應。像導體中的電流,任意點都不是隻有正極而沒有負極或者相反。這是因為,人的認識能力不僅有先天的差異,後天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內容更是千差萬別,不同人對社會和自然的感受(機遇)和觀察(角度和深度)也不同。不同的處境和社會地位又將伴生相應的利與弊,因立場不同又有各種不同的感情傾向,故在使用科學或迷信對同一現象進行評判時,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是會經常發生的。  任何權威學者,如果不能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及時完善和糾正自己的不足或失誤就是迷信,所謂一世英明毀於一旦。至於個別人對自己不理解的事情隨便下結論,甚至以“科學衛士”自居,任意對別人扣帽子、打棍子,自以為是在捍衛科學和真理,不承認自己知識的有限性,其效果既是反對黨的雙百方針,又是在搞“迷信的科學”或“科學的迷信”。  僅以近年來爭論較多的“人體特異功能現象”為例:不能否認,確有一些人藉此胡吹騙人騙錢,但騙術又何只就此一種?五花八門騙人的手段多得很......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沒有,只有技術。

基本解釋

科學[science]

它指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科學是對已知世界通過大眾可理解的數據計算、文字解釋、語言說明、形象展示的一種總結、歸納和認證;科學不是認識世界的唯一渠道,其具有公允性。

關於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問題,在20世紀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國學者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當然是沒有科學的。例如,1915年任鴻雋在《科學》創刊號上發表《說中國無科學的原因》,1922年馮友蘭在《國際倫理學雜誌》上用英文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及其後果的一種解釋》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楨發表《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自然科學?》一文,意見都相同的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定義問題。在本世紀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國為什麼無科學這一問題的人士心目中,“科學”的定義是相當明確而一致的:“科學”是指在近代歐洲出現的科學理論、實驗方法、機構組織、評判規則等一整套東西。上述諸人不約而同都使用這一定義。這個定義實在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科學確實是西方來的。事實上,在中國的傳統語彙中,甚至就根本沒有“科學”這樣一個詞。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發明

指南車 地動儀 紙墨筆硯 絲綢 紡織車 火藥 機關術(道家的)………………哇 多了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關於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問題,在20世紀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國學者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當然是沒有科學的。例如,1915年任鴻雋在《科學》創刊號上發表《說中國無科學的原因》,1922年馮友蘭在《國際倫理學雜誌》上用英文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及其後果的一種解釋》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楨發表《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自然科學?》一文,意見都相同的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定義問題。在本世紀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國為什麼無科學這一問題的人士心目中,“科學”的定義是相當明確而一致的:“科學”是指在近代歐洲出現的科學理論、實驗方法、機構組織、評判規則等一整套東西。上述諸人不約而同都使用這一定義。這個定義實在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科學確實是西方來的。事實上,在中國的傳統語彙中,甚至就根本沒有“科學”這樣一個詞。

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卻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了──因為許多學者極力主張中國古代是有科學的。於是“有”、“無”兩派,各逞利辯,倒是使得關於這一問題的思考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拙著《天學真原》出版後,逐漸被“無”派當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時拿它向“有”派揮舞──因為此書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論證了中國古代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這被認為在客觀上從一個學科為“無”派提供了證據,並且還提供了新的論證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論證“也有許多高招”:

比如,先改變科學的定義,把科學定義成一種中國古代存在著的東西(至少是他們認為存在著的),然後斷言中國古代有科學。誰都知道,只要在合適的定義之下,結論當然可以要什麼有什麼,只是這樣做在實際上已經轉換了論題,爭論就沒有意義了。

又如,因為“無”派通常認為現代科學的源頭在古希臘,於是“有”派就試圖論證西方古代也不存在科學,比如論證古希臘也不存在科學的源頭,因此要麼古代中國西方半斤八兩,大家都沒有科學;要麼就允許使用極為寬泛的定義──這樣就大家都有科學。

國內“有”派人士所樂意採用的科學定義,經常是寬泛得無邊無際,例如,將“科學精神”定義成簡單的“實事求是”,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但這樣的“科學精神”肯定已經在世界各民族、各文明中都存在了幾千幾萬年了——甚至在大猩猩那裡也可以存在,這樣的“科學精神”又有多少價值呢?如果論證出中國古代已經有了這樣的“科學精神”,又能給我們增加多少榮光呢?所以採用這類寬泛無邊的定義,只能使得“科學”概念庸俗化,卻很難引導出有意義的結果。

又有些人士曾追問:如果古希臘有科學的源頭,那如何解釋直到伽利略時代之前,科學發現基本上是緩慢進行的,至少沒有以急劇增長或指數增長的形式發生,反而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這一追問看上去好像非常雄辯,似乎一棍就可將對方打悶,其實只是沒有作用的虛招,中國有一句成語“枯木逢春”──在漫長的寒冬看上去已經死掉的一株枯木,逢春而新綠漸生,盛夏而樹蔭如蓋,你怎麼能因為寒冬時它未出現新綠,就否認它還是原來那棵樹呢?事物的發展演變需要外界的條件,中世紀歐洲遭逢鉅變,古希臘科學失去了繼續發展的條件,直等到文藝復興之後,才是它枯木逢春之時。又好比長江的源頭在西部,但東流入海還要經過漫長的路程,你怎麼能要求它一下山就必須入海呢?

爭論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這個問題,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

站在一些“有”派人士的立場上來看,一方面,證明中國古代有科學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他們中有不少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要將學術研究和“愛國主義”之類的非學術因素聯繫起來,試圖......

中國古代有科學嗎

魯班 張衡 祖沖之 郭守敬 沈括 宋應星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

有,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和水平。比如四大發明。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古代有科學嗎?
中國古代有哪些刑法?
中國古代有哪些發明家?
中國古代詞典都有哪些?
中國怎麼當科學家?
中國古代稱什麼為弄瓦?
中國現在有元帥嗎?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
中國現在有階級嗎?
中國古代的天指的是?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