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涼解表是什麼意思?
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是什麼意思?
【辛涼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涼、發汗力弱但有退熱作用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輕微、發熱較重或有汗的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風寒表證誤用辛涼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涼平劑,治風熱表證激銀翹散(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荊芥穗辛溫,但與多數辛涼清熱藥同用,本方仍是辛涼解表方。辛涼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溫藥的,如麻杏石甘湯的麻黃辛溫,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洩肺熱,加杏仁、甘草,合成辛涼宣洩之劑,適用於外感風熱,肺氣壅寒,出現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等症。
【辛溫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溫、發汗力強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重而發熱較輕、身體疼痛無汗的風寒表證,水腫早期上半身腫較顯著,或兼怕風發熱的風溼在表的骨節疼痛,外感風寒兼發哮喘等症。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汗,辛溫解表法宜慎用。通用的辛溫解【辛涼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涼、發汗力弱但有退熱作用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輕微、發熱較重或有汗的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風寒表證誤用辛涼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涼平劑,治風熱表證的銀翹散(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荊芥穗辛溫,但與多數辛涼清熱藥同用,本方仍是辛涼解表方。辛涼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溫藥的,如麻杏石甘湯的麻黃辛溫,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洩肺熱,加杏仁、甘草,合成辛涼宣洩之劑,適用於外感風熱,肺氣壅寒,出現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等症。
中醫說的辛涼解表是什麼意思啊
治療學術語。指用性味辛涼的藥物發散風熱,解除表證的治法。適用於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以發熱重,惡寒輕,咽乾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等為主症。常用藥物有薄荷、荊芥、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升麻、蔓荊子等。代表方劑有桑菊飲、銀翹散、升麻葛根湯等。
解表清裡是什麼意思
中醫術語:
解表是指解除表證。凡能疏解肌表,促使發汗,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清熱解表一般指用辛涼解表藥治療風溫表證,代表方劑如銀翹散或表裡雙解法,代表方劑如三黃石膏湯。
清
⑴純淨、清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二寒涼而溼潤。《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 ⑶陰寒病證。見“清病”。四光潔鮮明。與“濁”相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審清濁而知部分。”《靈樞五色》:“明堂潤澤以清。” ⑸清冷。見“清勁”。⑹澄澈透明。見“清液”。⑺治法。清解透洩熱邪,即清法。《靈樞·經筋》:“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素問·五常政大論》:“治溫以清。” ⑻指性味偏寒的藥物。《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之勝,治以甘清。” ⑼性質輕浮滑利。《靈樞·營衛生會》:“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 ⑽輕快,爽適。見“清利”。⑾潔淨。《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耐,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⑿清高。見“清然”。⒀病因,指偏於寒冷的邪氣。《靈樞·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溼,清溼喜怒。”⒁通圊。引伸為排洩。《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尺中自澀者,必圊膿血。”
又:
有熱方須清,有實才可瀉。
清熱有五種 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燥溼,清虛熱,清熱解毒。
瀉通常指下法,也與清法有重疊。
解表清裡 (轉載)
發表者:趙東奇
葛根芩連湯
《傷寒論》
【組成用法】【方義講述】葛根半斤(15g) 炙甘草二兩(6g) 黃芩三兩(9g) 黃連三兩(9g) 上四味,以水八升,等煮葛根,減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本方功用】解表清熱。
【適用範圍】外感表證未解,熱邪入裡。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苔黃脈數。
葛根芩連湯這個方子倒是好記,藥都是這麼幾個,加上一個甘草就完了,但是這裡面用藥的分量,葛根的用量多大,葛根半斤,它作為葛根湯來用,四兩,傷寒論的葛根湯中葛根是四兩,而這個地方它是半斤,因為在這個裡面解表升清陽的就一個葛根,它是治療協熱下利的實證。那麼根據《內經》病機上有一條,“暴注下脫,皆屬於熱”,我們經常講,這同時都是病機十九條裡面的,但是這個同時要注意它的寒熱,它的虛實,當然這個地方明顯的看出來,這個是屬於熱,它還有“諸液清冷,皆屬於寒”,顯然它這個暴注下脫的大便正如講義上所形容的這樣,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這樣才說明是協熱下利,就是夾著熱,這熱哪兒來的呢?這是胃熱下通於大腸,所以它根本在胃。
因此用黃連黃芩來清中上之熱,而又用葛根外解陽明之表,內昇陽明之清氣,葛根能昇陽,升清陽之氣,使清陽之氣上升,那麼下利就,再加上芩連清熱,那麼沒有熱下行了,自然下利就止了。但這東西有一個要注意,它有個喘而汗出者,就說明裡面的熱,熱氣上逆,這個熱還是胃,胃中之熱上逆,所以氣喘,這個喘並不是咳喘的喘,這個喘同時有汗出,這就說明裡面有熱,而且說明裡面的熱比較甚,我們在解釋白虎的時候,在解釋陽明熱的時候是蒸蒸而熱,自內而發,蒸迫了津液,外出為汗,所以它是大汗出嘛,由裡而外。那麼用甘草主要是甘草跟葛根合起來生津,所以這個方子可以回過來,因為《傷寒》裡治療協熱利還有個黃芩湯,這兩東西有虛實之分,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現在用這個方子治療其它熱病,熱陷於裡,而大便下利的,特別是小孩,有的人善於用這個方,在這個時候 ,就要抓住了這一點,確實裡有熱,它這個表是指陽明之證,不是太陽之表,所以見惡寒,那就不是陽明瞭,如果見惡寒發熱不管有汗或是無汗,無汗更不......
解表、解裡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解表
凡能疏解肌表,促錠發汗,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解表藥大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達到外邪從汗而外洩,表證得以解除,即《內經》所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意思。解表藥有溫性和涼性之分,它們的適應證也不相同。該類藥大多入肺經和膀胱經,故其適應證和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和臟腑有關。
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解表劑。
本類方藥主要用於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現的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痛,脈浮。或用於疹透不暢或風溼痛有表證者。
臨床上,表證有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種,風寒者宜辛溫解表;風熱者宜辛涼解表。此外,若表證兼氣、血、陰、陽之不足,還須結合補益方藥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勝邪卻。故解表藥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類。
應用解表方藥注意事項:
1.該類藥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功效減低。
2.服用解表藥後宜避風寒。如外感風寒之表證,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發汗,以微汗出為度,以免大汗傷陰耗氣。應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陽虛自汗、陰虛盜汗、瘡瘍久潰、失血者不宜單用解表劑,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達邪去而不傷正之目的。
-----------------------
解表藥的藥理作用參考
1.發汗解熱作用。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白芷、生薑、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數解表藥均具有發汗解熱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調節體溫中樞而實現的
中藥裡的辛涼解表藥長於透解表熱,透解表熱什麼意思,怎麼理解?求解答
中藥的解表藥,有辛涼和辛溫之分。辛涼藥,辛可以發散,涼可以祛熱,就是發散風熱的意思。而透解表熱就是透熱解表,即邪氣束縛衛表,得辛以發散,表熱得涼以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