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拉肚子吃什麼?
經常拉肚子,該吃什麼才好?禁吃什麼?
慢性腹瀉(功能性腹瀉)
病因症狀
腹瀉是指腸管蠕動增快而引起排便次數增多(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解1-2
次成形的褐黃色大便),糞便稀薄,或有膿血、粘液相雜者。如果僅是排便次數增
多,糞便仍然成形者,稱為假性腹瀉。起病急,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腹瀉,
多由急性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腸道變態反應、飲食不當等所致;起病緩慢,常有反覆發作,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常由慢性腹瀉可在多種疾病中出現。這裡指的是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包括結腸過敏、
情緒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症狀表現有腹痛脹氣,排氣排便後疼痛或消失,稀
便與硬便交替出現。中醫將伴有腹部覺冷,四肢不熱,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時即
腹痛而瀉的稱作脾腎虛寒腹瀉;將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脹並有下垂感,四肢沉重無力的稱作脾胃氣虛腹瀉;將精神鬱怒即痛瀉,瀉後疼痛減輕的稱作肝旺克脾腹瀉。慢性腹瀉病程遷延,反覆發作,可達數月、數年不愈。
自療注意事項
(1)尋找引起腹瀉的原因,盡力避免之。
(2)情緒安定,有利於腸胃功能的調整。
(3)飲食宜易消化、少渣宰,並忌食生冷食物。
(4)忌吃生大蒜。大蒜的辛辣會刺激腸壁,加劇腹瀉。
(5)紅棗、淮山藥、栗子、扁豆、糯米、蓮子肉有健脾厚腸止瀉作用,不妨多吃
點。蘋果能止瀉,煮熟後也可多吃。
(6)減少房事,使脾腎精氣得以滋養。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脾腎雙補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溫水吞服。用於脾腎虛寒者。
(2)補脾益腸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水吞服。用於脾氣虛者。
(3)逍遙丸,每次9克,每日3次,溼水吞服。用於肝旺克脾者。
2.驗方自療法
(1)厚朴、五味子、石榴皮、烏梅、黃芪各10克,雞內金5克。每日一帖,分
2次煎服。
(2)柴胡15克、白芍20克、枳實10克、甘草6克、法半夏15克、陳皮1
2克、茯苓3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用於大便祕結與洩瀉交替出現、夾帶
粘液多者。
(3)赤石脂、禹餘糧、浮小麥、大棗各30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
煎服。用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即瀉者。
3.飲食自療法
(1)等量飯鍋巴、炒蓮子肉研成粉,拌入適量白糖。每次食50克左右,每日3
次。
(2)豬腰子2只、骨碎補30克,煮食,喝湯食腰。用於腎虧虛寒者。
(3)大蒜、糖適量。生大蒜煨熟去皮,和糖服食。本方對長年洩瀉放臭氣者效果
顯著。
(4)大蒜2頭。將大蒜放火上烤,烤至表皮變黑時取下,放入適量的水煮,食其
汁液即可。大蒜有殺菌功能,具有強化胃腸消化機能的作用,本方對便臭強烈的洩
瀉療效較好。
4.外治自療法
(1)腹部按摩。用手掌魚際從腹部外圍左下方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慢慢推揉至右
下腹,約6分鐘。再在臍周、臍下揉摩償分鐘,最好產生熱感。每日數次。
(2)轉腰腹。雙手叉腰,兩腳分開同肩寬,兩膝微屈,臀部作前左後右的逆時針
轉動(俗稱扭屁股),每日多次。
(3)按揉穴位。重力按揉天樞穴,足三裡穴。每穴5分鐘左右。
天樞穴:在肚臍兩邊2寸處。呈三裡穴:在外膝眼下4橫指,脛骨外一橫指處。
以上3種按摩手法如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4)獨頭蒜1個,生薑3片搗爛敷於臍上,膠布固定,每晚調換。
(5)等量補骨脂、吳萸、肉豆莞、附子、五靈脂、五味子、白芍、烏藥、炒蒲黃
、罌慄殼,研粉裝肚兜內,護住腹部,每2周更換。
食療法:
腹瀉是一種症狀。中醫認為脾胃虛寒則完谷不化;食生冷或遇寒則洩瀉;脾腎陽虛則納後脘脹,瀉下清稀或作五更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