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思品教學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06-29

如何選擇政治課教學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們的思想意識、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道德品質施以影響的教育活動。我國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教育人民,啟發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堅定人們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信念,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動員人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增強人們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其主要內容是: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特別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科學體系,指導學生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去認識和分析現實問題;進行以中國革命史為中心的近現代歷史教育、優秀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教育,培養和弘揚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包括進行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教育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道德規範;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適時地和經常地進行形勢政策教育;進行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基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使他們在對外開放的環境下有堅定的立場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它決定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其案例的選擇和使用決不會像其他課程一樣,可以隨意借鑑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

2.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導性。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理應把黨的指導思想作為主導思想,把思想政治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堅持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導地位。而要堅持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導地位,思想政治課教學就必須克服隨意性和自由化。

3.思想政治課教學重在改變人的思想,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當將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去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所包括的科學思維方法、開放的理念及實踐成果。讓學生相信這些理論,而不僅僅是記住這些理論。我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要使人們學習、掌握並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真理固然要傳授、要灌輸,但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最終衡量標準卻是學生是否學會了、真懂了、真信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課教學既需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又要能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要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聯繫學生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把道理講深、講透,講得讓他們信服,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運用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從真實的事例當中去領悟和學習。

怎麼寫小學四年紀思想品德的教案

因題幹條件不完整,缺少文字,不能正常作答。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

《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

二、師生關係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併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

寫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幾年級的呢?

這邊有初一的你可以參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備課及教學設計

杭州市三墩中學 王彬

第一單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u 設計依據:

1、 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轉折點。

學生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在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班級以及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反應可能是複雜的,心理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設計本單元,是為了引導學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興和祝賀的事情,從而使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充滿好奇和熱情,編織新的夢想和期待,並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個新的階段有新的發展。因此,把這一單元的名稱定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導學生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於消極、被動適應。“笑”表達了樂觀、積極、主動,還表示了有信心。這裡用“迎”而不用“應”,因為“迎”表達了主動、積極的心態,而“應”是“適應”、“應對”,含消極、被動的意思。

2、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生活場所,面對一個新生活的起點。

初中生活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新的學校和班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面對的環境。如何引導學生儘快融入新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產生熱愛與歸屬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是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學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習是學生各種活動中的主導活動,所以對學習問題專門設立一課。在新的學習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與難度的增大,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可能會由小學時代的優秀生成為初中時代的後進生。因此,如何認識新階段學習的新特點,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初中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是學生能否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斷爭取進步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單元單獨設計了“把握學習新節奏”一 課。

u 本單元設計的課程標準依據:

在課程標準中,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初中生活的內容,但是,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要求都與這一新的起點有關。所以在初中生活開始時就設計這一單元,進行有關內容的初步引導。

本單元的設計依據是課標中的以下要求:

Ø 養成團結、樂於助人的品質。

Ø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Ø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Ø 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Ø 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增進與老師的感情。

Ø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u 內容結構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生活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

從學生群體而言,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升入初中,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出村落,開始與更廣泛範圍內的同齡人接觸,共同度過初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城市的學生而言,同樣也意味著一次同齡群體的重新組合。

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範圍擴展了,學科的門類增加了,要求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這些問題是學生進入初中生活後馬上面臨的問題。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增強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準中的有關規定,我們設計了第......

以小學思想品德中的任一一課寫教案

一:學習本課的重要性 本框是第一課第二框,在第一課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在第一框強調自尊的情況下,講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啟下;它為下一框彼此尊重作了鋪墊,打下了基礎。使學生理解尊重他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關心他人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尊重他人,形成自尊自重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心理。 知識、能力目標:幫助學生懂得自尊,理解尊重他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三:學生學習方式:自學、互相討論、換位思考。 教師教學方式:討論式、啟發式、情景演示。 四:教學構想 1)學生自學第一目“同樣的自尊,同樣的快樂”,在自學的基礎上討論:①你心目中的“他人”是誰?②暢想一下我們個人從小到現在自己在別人尊重下感到快樂的事情。 2)請兩個同學表演一下:在公共汽車上由於人太多太擠的原因,一個人的腳踩在另外一個人的腳上。請同學們思考:它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 3)又上述活動得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是我的需要,也是我們的快樂。然後出示掛圖(書上第十頁的四幅畫的掛圖),思考:假如你有下述經歷,你會怪誰? 4)通過對掛圖中四個人的做法,由學生分組討論:怪誰?你會怎樣做?小結: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必須自尊。接著再問:我們應該怎樣做到自尊?(學生討論) 5)小結:在平時的生活中,由於某些原因(如習慣、知識的侷限性等)常常需要別人善意的提醒,更好地認識自己,然後把自己感受的再傳遞給他人,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接納,共同在自尊中成長。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第一目同樣的尊重同樣的快樂 第二目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資源設計:教材、掛圖、學生表演。 學生活動:表演、討論。 教師引導:①引導學生思考從小到現在得到過哪些尊重? ②引導學生通過表演得到的啟示。 點評:本課學習,通過學生自我感受、活動,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六:課堂反饋 1)生活體驗:(把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在括號裡) ①李三期中考試成績有點不理想,心理非常害怕,擔心父母責怪,但最終回到了家裡,父母的反映使他大吃一驚,從此自信心倍增,他的父母表現是() A)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但沒有打他。 B)回到家裡父母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 C) )回到家裡父母問了考試情況,並詢問他最近的情況,並鼓勵他。 ②小李和小王是七0三班的同學,並且他們的關係非常好,但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班上的同學互相取綽號,小王和小李也被同學取了綽號,並且他們也在不自覺中喊了起來,兩個人關係也逐漸疏遠,後來,小王逐漸意識到這樣的危害,改掉了,小李也意識到這樣的危害,改掉了,兩個人也好了。這說明() A)哪個人尊重我,我就尊重別人,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 B)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也是我們的快樂。 C)取綽號無所謂,不會傷害同學之間的感情。 ③小李的同學在一起聚會,他的同學都不抽菸,但他的一個同學的哥哥再一旁抽菸,有的同學勸他不在抽,他卻說:“你們玩你們的,我抽我的,各不相干。”這說明() A)這個同學的哥哥既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他的同學。 B)這個同學的哥哥不懂得尊重他人,只尊重了自己。 C)同樣的自尊,同樣的快樂。 2)生活中的我 從兒時到現在,成長中或多或少有一點進步,自己的家人就會大加讚賞,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讚賞,如甘霖似雨露,滋潤這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充滿了做人的自豪與快樂。你還記得嗎? ①請說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你得體驗。 ②談談你對上......

人教版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怎麼寫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裡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遊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

政治老師如何寫好教案

有點良知的話就別當政治老師了,除非你能做到不講官方教材,給學生講權力制衡,講天賦人權,講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做不到這個,所有的“政治”老師都是歷史的罪人。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寫思品教學案例?
如何進行教學案例分析?
如何做遊戲教學視頻?
幼兒園教學案例怎麼寫?
如何寫好教學設計?
教學單位意見如何寫?
教學生如何寫看圖作文?
如何寫教學過程?
小學生如何寫議論文?
如何寫好一個小品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