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得了沙眼?
怎麼判斷是否是沙眼?
你好,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角膜結膜炎,偶有急性發作。沙眼輕者可以沒有自覺症狀或僅有輕微的刺癢、異物感和少量分泌物,重者可因後遺症和併發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症狀,自覺視力減退。沙眼有發生發展的過程,完全形成瘢痕後傳染性消失。治療主要針對病原體應用抗生素,用到什麼時候由醫生檢查後決定,眼乾也可以是沙眼引起的,你用的滴眼液是合適的,沙眼不適合帶隱形眼鏡。應該定期檢查,是否控制沙眼的發展,因為沙眼嚴重者會影響視力的。平時注意用眼衛生,不要用眼過度,與家人不要混用毛巾等用品。
怎麼判斷自己有沙眼
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發生於兒童少年時期。 1.症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沙眼性分泌物。數週後急性症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於此時治癒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於流行地區,常有重複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症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後遺症,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乾燥等,症狀更為明顯,並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2.體徵 ⑴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症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併有瀰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週後急性炎症消退,轉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瀰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汙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圖1),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於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並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癒後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圖1 沙眼濾泡 在慢性病程中,結膜的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現在上瞼結膜的瞼板下溝處,呈水平白色條紋,以後逐漸呈網狀,待活動性病變完全消退,病變結膜全部成為白色平滑的瘢痕(圖2)。 圖2 沙眼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預後,因感染輕重與是否反覆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覆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覆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纏綿數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種中,可由其他細菌感染和重複感染時則常呈急性發作。最後廣泛結瘢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有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常使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為了防治沙眼和調查研究的需要,對沙眼有很多臨床分期的方法。我國1979年全國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討論時,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乳頭和濾泡同時並存,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大部變為瘢痕。僅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為止。 Ⅲ期——完全結瘢期: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無傳染性。 同時還制定了分級的標準:根據活動性病變(乳頭和濾泡)占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分為輕(+)、中(++)、重(+++)二級。佔1/3面積以下者為(+),佔1/3~2/3者為(++),佔2/3以上者為(+++)。 並確定了角膜血管翳的分級法:將角膜分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內者為(+),達到1/4~1/2者為(++),達到1/3~3/4者為(+++),超過3/4者為(++++)(圖3)。 圖3 角膜血管翳沙眼角膜血管翳圖示1.正常血管不侵入透明角膜 2.血管翳(+) 3.血管翳(++) 4.血管翳(+++) 5.血管翳(++++) 國際上較為通用者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潤初期:瞼結膜與穹隆結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濾泡與早期角膜血管翳。 Ⅱ期——活動期:有明顯的活動性病變,即乳頭、濾泡與角膜血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國第Ⅱ期。 Ⅳ期——完全結瘢期:同我國第Ⅲ期。
怎樣辨別是否得了沙眼
我是眼科醫生,樓上說的都不錯,就是抄書哦!其實樓上說的都過時了的知識.現在的沙眼沒有以前那麼嚴重的了.具體診斷需要到醫院請角膜組的眼科醫生看.治療首選泰利必妥眼水,眼膏,口服大環內脂類抗菌素一週即可.
如何通過眼屎分辨沙眼
能!沙眼是由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以雙眼癢痛,羞明流淚,或眵多膠粘,瞼內紅赤顆粒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炎 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所以你看的的眼瞼內有沒有濾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