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佛嗎?

General 更新 2024-11-20

菩薩和佛有什麼區別?

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比如:管過去的有七佛、燃燈佛;管未來的有彌勒佛;管東方的有藥師佛;管西方的有阿彌陀佛等。從佛身說,又有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等。

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指成就眾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對大乘僧侶或居士,有時也可以尊稱為菩薩,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也被稱作菩薩。

佛是經歷了從眾生-->羅漢-->菩薩-->佛的過程,最圓滿。

佛和菩薩;神仙有什麼區別嗎?

佛是本質,即心即佛,無相佛,也叫真如,如來藏,真心,而釋迦牟尼只是佛為度人而顯現的表相。本質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不變的,故佛在佛經中說,我不見三界六道,有能思議如來壽命者,世界是現象,是浪,而水,本身並沒有界限。菩薩,只是未修行圓滿的佛,不過已經很接近佛的境界了。神仙,是修煉身體達到煉形化虛境界而成的一種狀態,隨修煉水平高低就分種種不同的神仙,不過神仙不是迴歸本質,而是還在身體的束縛範圍邊緣之中,命雖比較長了,但因此還有儲死,不是不生不滅的終極境界,這是我用太極推導出來的結果。

觀音和菩薩有什麼區別

觀音菩薩又名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佛教中的一位具備大威神力和大悲願力的等覺菩薩。觀音菩薩的名號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觀察世間的音聲,而給予救度。這和觀世音菩薩得耳根圓通有關(見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所謂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含義是覺有情,即覺悟的有情眾生。這有兩層含義,一者自己覺悟,二者能令他人覺悟。觀音菩薩就是這樣一位覺有情。而菩薩也有很多種,從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到所證與佛齊等的等覺菩薩,共有四十一個階段。觀音菩薩則是一位候補成佛的等覺菩薩。(悲華經中記載有觀音菩薩因地發菩提心的故事)

從更久遠來看,其實觀音菩薩是一位早已實成的古佛(正法明如來)。由於救度眾生的大悲願力,而倒架慈航示現以菩薩的身份,循聲救苦。(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觀音菩薩有32身(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侯羅伽身、人身、非人身、執金剛神身)。說是三十二身,其實是有無量的化身。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音菩薩就顯現何種身份為之說法。(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是有無量無邊個的。但是歸納起來,總是有幾個代表。譬如西方三聖中的觀世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智。所以以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菩薩代表佛的悲智雙運。如果你能夠像觀世音一樣有大悲心,你就是觀世音的化身。如果你能有大勢至菩薩的大智慧,你也就是大勢至菩薩的代表。而在華嚴三聖中,文殊菩薩代表般若的大智慧,而普賢菩薩則是無上行願的象徵。這代表了佛教的知行合一的互想。此外還有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善財菩薩等比較有名的菩薩。您可以去相應的百度百科裡查詳細的資料。

什麼是菩薩?

菩薩是梵語,義為覺者——,覺者圓滿是自覺覺他。

上求大覺:自覺——以成佛。

下求有情:覺他——以度眾。

成佛度眾:大慈大悲——而無我。

佛法,是出世而又入世的——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出世在於度已,入世在於度人”。出世正所以為入世,入世也所以為出世。因此,佛法的究竟,意義的所在,是在發菩提心四弘誓願,行六度萬行的大乘菩薩道。

要行菩薩道,先要發菩提心。發菩薩心,第一無我,第二慈悲。也就是行慈悲而不執有我,知無我才能不斷慈悲,佛法是滅我利他的。滅我才能生覺悟,覺悟才能生智慧,大智大覺才能達到大圓滿大般若。從小我見大我;從大我見超我;從超我見無我;從無我見無所謂有我,無所謂無我;從無所謂有我無所謂無我,而獲得大圓滿大般若之無上妙境。這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精神。學大乘法。以了一心為根本。若實了一心。則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將不求而自至。

無邊眾生,不明因果,“痴迷有我”不畏因果,果報到時,“知空生畏”,痛苦啼憐,貪嗔痴迷,進入輪迴;有緣眾生,明白因果,而生“覺悟”。明白無常,知道無我,進入涅盤,成為菩薩。圓成因果,自覺覺他,出輪迴苦,覺行圓滿,成就真佛。修佛成佛,在迷覺間,迷是眾生;覺是真佛。眾生都是,未覺悟的,未來諸佛。

正是眾生在迷,不知道因果故,生不知從何來,死不知那裡去,貪嗔痴迷鑽六道,生死輪迴不停步,偶爾為人苦相伴,不明因果在迷途,以愚痴為聰明,拿糊塗當明白,無盡的輪迴苦,把眾生害慘啦;

確是菩薩在覺,深明因果的真實不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間一到,一切都報。陳毅元帥語”。也正因為,菩薩明瞭,前因後果,圓成因果,因緣果報,成為禒薩。大悲、大智、大行、大願,喚啟覺悟出輪迴,慈悲普度願無盡,人間地獄有真情。

浙江普陀山道場。觀音菩薩,由於隨時隨地“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山西五臺山道場。文殊菩薩,由於“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

四川峨眉山道場。普賢菩薩,由於“難行能行,不輟不止”,因而意味著“大行”。

安徽九華山道場。地藏菩薩,由於發大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著“大願”。

菩薩和佛有什麼區別?極樂世界是否不在六道?

佛菩薩已斷除煩惱,不屬有情之列,所以有情平等一條對佛菩薩不適用。比如一個人未成佛時是在輪迴中,成佛後就不輪迴了。說明有情不是永遠有情,因為有情本是一虛妄的名相,說不是就不是了。問題是一心皈依這一條普通人並沒有做到,做到了就是覺了。阿彌陀佛應該是在世界的門口迎接,只要能過關的他都迎接,不過關則不關他的事,可能管關的那個無情佬對有情不平等吧。

菩薩和佛陀有什麼區別嗎

佛”是梵文“佛陀”的音譯之略,也有譯作“浮屠”、“浮圖”、“勃馱”、“沒馱”的,漢語意思是“覺者”、“知者”、“覺”。佛教徒將“佛”作為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小乘之佛,專指釋迦牟尼,大乘之佛,泛指一切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除釋迦牟尼外, 如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香積世界有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有寶相佛,西方安樂世界有無量壽佛,北方蓮華莊嚴世界有微妙聲佛等。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成佛的途徑有四種, 1.信滿成佛。依種性地的決定,堅信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這就能信滿成佛。 2.解滿成佛。依解行地,深刻理解法性無造無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盤之想,心無所怖,亦無所欣,這就能解滿成佛。 3.行滿成佛。依究竟之菩薩地,能除一切無明法障,菩提的願行,都能具足,這就能行滿成佛。 4.證滿成佛。依淨心地,得五分別的寂靜法智,及不可思議勝妙的功德,這就能證滿成佛。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捶”的音譯之略,漢語意思是“大覺有情”,即“上求菩提(覺悟),下化有情(眾生)”的人,有的譯作“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這些詞太拗口了,有人就簡略地意譯為“開士”、“始士”、“高士”、“大土”,即“發大心的人”。多數人還是習慣用譯音的略稱——“菩薩”。 “菩薩”原是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的稱號,後廣泛用作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有人對崇拜的神像,也稱為菩薩。 菩薩有五智:一,通達智。能通達覺夢諸法。二,隨念智。能憶持過去的事情而不忘記。三,安立智。能建立正行並修習其他。四、和合智。能觀一切法道隨緣和合。五,如意智。能隨意之所欲而無不滿足。菩薩雖然神通廣大,但畢竟只具備“自覺”、“覺他’,尚缺“覺行圓滿”,因此在佛界居第二等級。 比如像著名的地藏菩薩,前身曾是一個名叫‘光目’的女子,每逢其母亡日,供養一尊羅漢。後來知道母親墮在惡趣,便發誓願說:“我自今救拔一切眾生,一切盡成佛後,我方成正覺。”依此大誓願,得以救拔母親出苦海。而地藏自己,則因人世尚有受苦眾生,地獄尚有各種磨難,自感“覺行尚未圓滿”,所以至今尚未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四大菩薩是佛的弟子嗎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徵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說,文殊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於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頂結五鬢,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徵智慧,一個象徵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讚歎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埵”“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

地藏菩薩。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輪經》卷一,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而得名。《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於仞利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佛既滅,彌勒佛未出世之前,自願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願成佛。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地藏原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後於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月(讀rou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月(讀rou肉)身,據說即為地藏菩薩成道處。《地藏十輪經 序品》《佔察善惡業報經》捲上等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為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由過去之大悲誓願力,常示觀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剎身、地獄身等無量異類化身,以教化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眾生之善根,所以又稱“千體地藏”。《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但為教化眾,仍處身聞,獨覺等地,不願成佛。至心稱念地藏菩薩名號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墜惡道,並能獲得土地豐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現在益壽,所求遂意,無水火災,虛耗闢除,杜絕惡夢,出入神護,多遭聖因十種利益。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是從梵語的''Avalokitesvara''菩薩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溼伐羅”等,意譯為“光世音”。在中國,唐以前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後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

佛教初地菩薩是什麼意思?

菩薩,是梵文的音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覺,“薩垛”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命。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稱為菩薩。亦即,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聖菩薩的不同。

按華嚴之說,菩薩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賢位菩薩,只有後十二個階位是聖人,也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妙覺菩薩就是佛。或者說,地前者稱菩薩,地上者則稱大菩薩,七地以上即稱菩薩摩訶薩。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聖位菩薩,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迴向心,(八)護法心,(九)戒心,(十)願心。十信位菩薩還是凡夫。

所謂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發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貴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頂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斷除三界內的見惑,第七住斷除三界內的思惑,到此,不再為那貪瞋痴的煩惱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繼續增加生死的業力,而證入(階)位不退的境域。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說。所謂十地,是:(一)歡喜地,(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無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從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個階位;乃是菩薩的賢者位,通常簡稱為三賢位。十回向的最後一念,首先破一分無明,便入初地。

七住位以前的菩薩(有人訛傳為是七地以前的菩薩),完全有可能退轉,重又墮入生死輪迴而沉淪。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薩,雖然到了不退轉境地,但還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說,初地以前的菩薩,其生死是由業力決定的,無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其生死則是由自己的願力決定,能夠自由作主的。

菩薩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階位,初證真如平等聖性,具證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達初地菩薩位。如果趨證此地,則與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業,因此心生極大歡喜,故又名為歡喜地。

初地菩薩與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賢位菩薩,所得歡喜不同,初地菩薩念諸佛有無量功德,並確知將來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歡喜。凡夫雖勤念諸佛,然不能作“我必當作佛”之念,故其歡喜異於初地菩薩。初地菩薩有九種歡喜:多信敬、多愛念、多慶悅、多調柔、多踴躍、多堪受、多不壞他意、多不惱眾生、多不嗔恨。

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一)能堪忍受,能為難事,心不退沒。(二) 不好諍訟。(三)身心柔軟安隱。(四)說法時心得踴悅。(五)對於佛法,信心清淨。(六)悲心愍念眾生,給予他們救護。(七) 無嗔恚心,心常樂慈行。

一個凡人若證到初地菩薩的果位,一切就發生了質變,他能在一剎那頃產生一百個化身(意生身),去一百個淨土面見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時,則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壽命,使之住壽歷經百劫,色身依然不壞並廣作饒益眾生的事業;亦能證入前際百劫與後際百劫,即菩薩智見能入前際後際的百劫諸事;一剎那頃能入起百種三昧定;一剎那頃能震動百世界;一剎那頃體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剎那間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

菩薩和佛和佛祖有什麼區別?

你能放下貪嗔痴。放下我相。放下眾生相。然後盡力去弘法利生。你就是菩薩。

《金剛經》(節選)

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

菩薩功德圓滿。於無佛世界。成無上正等正覺。開立佛教。名為成佛。

佛有很多很多的。

比如:釋迦牟尼佛。大通山王佛。寶勝佛。獅子吼佛。師子游戲金光王佛。等等

《佛說佛名經》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

這幾部經文裡的佛。多的你看不完。

------

我們一般說的佛祖是特指我們這個世界的佛(釋迦牟尼佛)。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觀音菩薩為什麼只是菩薩?不能成佛?

觀音菩薩是倒駕慈航的正法明如來

---轉載---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如此被我們尊敬,是有其原因的。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具有無量的功德。現在分別說明一下。

一、觀世音菩薩是倒駕慈航的正法明如來

觀世音菩薩本來已修成了正果,成就了佛道,名號是“正法明如來”。既然已成了佛,為什麼現在又稱他為菩薩呢?是不是由佛位退失為菩薩位了呢?絕對不是!是因為正法明如來具有無比的大願力,要度脫一切的苦難眾生,所以倒駕慈航,自願迴歸菩薩位,來救苦救難。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

“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

由這一段話,就可以知道觀世音菩薩完全是為了救苦救難,要給我們得到安樂,所以才由佛位倒駕為菩薩位的。這種偉大的情操是我們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例如一位當上了董事長的人,要他倒轉過來作一位外務經理,他一定不願意;一位作了政府部長的人,要他轉過來作一位科長,你想他會幹嗎?觀世音菩薩不但樂意倒轉他的果位,成為一個菩薩,而且要成為一位千手千眼度眾生的菩薩;更要做一個以三十二相來度眾生的菩薩。我們一般的人,不要說叫他們發揮千手千眼的精神去工作,他們不願意,就是叫他們犧牲星期六,星期日例假,去為民服務,他們也不願意。由這一比較,就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多麼偉大,多麼值得我們來恭敬了。

二、觀世音菩薩不計身份地位救眾生

釋迦牟尼佛曾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經》內說:

“觀世音菩薩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十方如來,皆此觀自在教化故”

由這幾句話,更知道觀世音菩薩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是他的一位苦行弟子,可是現在釋迦牟尼佛已成了佛,他卻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來這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度眾生。這種偉大的情操,也是我們所不及的。例如一位已當過縣長或市長的人,要他再回到縣政府,市政府去當科員,為現代的縣長,市長幫忙去做一些交際工作,他會願意嗎?由這可以看出觀世音菩薩,他只要是為了眾生的苦難,有度眾生的因緣來到,他就毫不考慮自已身份的高低,一心地去度眾生,使苦難的眾生得到安樂而後止,像這樣具有大忍大悲心的菩薩,是不是值得我們恭敬呢?觀世音菩薩不但在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度眾生,還在極樂世界與大勢至菩薩一道,或為阿彌陀佛的脅士,幫助阿彌陀佛來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眾生,接引眾生往生極樂國。所以觀世音菩薩是一位極為忙碌的大慈大悲大菩薩。我們這世間,一個人只能作一份工作,若叫他一個人做二個人的二份工作,他就不耐煩了,會怨言怨語,心內很不高興;可是觀世音菩薩一人做無量人的工作,他都快快樂樂,從來沒有說過怨言。各位曾看見過那一部經上記載,觀世音菩薩埋怨工作太多,眾生太多過嗎!絕對沒有!工作再苦,眾生再多,觀世音菩薩都是歡歡喜喜度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這種偉大的行誼,是最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感激的。

三、觀世音菩薩的孝行值得我們學習

觀世音菩薩還有一項美德,那就是他的頭上戴了一個天冠,我們平時看見觀世音菩薩頭上高高的,有一塊素白色的布幔覆蓋著,看起來非常莊嚴,令人一看就生歡喜心,沒有人看了觀世音菩薩不生歡喜心的。你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的頭頂上那高高的東西是什麼嗎?那是一座佛龕,唐代的大畫家吳道子,將那麼佛龕畫成為髮髻的樣子,看起來是很美,很莊嚴,各位不可以將它當成髮髻看啊!那是佛龕啊!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將一座佛龕安在頭頂上呢?因為他要供養恭敬一尊佛,那尊佛就是“阿彌陀佛”。如《觀無量壽經》上說:

“‘觀世音菩薩’以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

相關問題答案
菩薩是佛嗎?
普賢菩薩是什麼屬相的本命佛?
佛菩薩是什麼意思?
普賢菩薩是管什麼的?
夢到菩薩是什麼意思?
觀音菩薩是保佑什麼的?
觀自在菩薩是什麼意思?
地藏菩薩是管理什麼的? ?
關羽在佛教裡邊是什麼菩薩 ?
菩薩的讀音是什麼?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