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繹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三綱五常》是什麼意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富有智慧和愛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又重新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尤其是近幾年,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熱,國外許多大學紛紛開設了漢語專業和國學班,學員數量成倍增長,世界各地興辦了五十多家孔子學院,而全球2000多座孔廟朝聖者絡繹不絕更是最好的例證。然而,當我在國內開展傳統文化講座時,有個別人說中國傳統文化確實好,但是“三綱五常”卻是有害的東西,甚至說“三綱五常”是毒草,有礙社會進步和發展。當我問他們什麼是“三綱五常”時,他們卻張口結舌、語無倫次、難以作答。那麼究竟什麼是“三綱五常”,其核心內容是什麼?究竟是對社會發展有益還是有害,我認為很有必要進行探討。所謂“三綱五常”,“三綱”是指“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其中“三綱”主要講構築一種和諧的社會秩序。①“君臣義”: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基本的人際關係和管理關係。“義”指合理的責任,所以“君臣義”就是說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要勇於承擔合理的責任,而被管理者一定要服從管理者的領導,這樣才會有秩序、有章法。在中國古代這種秩序也尤為重要,否則,君不君,臣不臣,社會將會處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而在中國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要善於承擔各自的責任,被管理者要服從管理者,也即: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企業的各部門經理要服從總經理的領導,員工要服從部門經理的領導,這樣才有助於企業的和諧發展,否則,企業將不復存在,這樣對企業領導和員工都是不利的。②“父子親”:指父母、子女之間要有親情。父母要盡全力撫養子女成長,並且有責任和義務使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遵紀守法、尊老愛幼,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子女成人以後一定要很好地贍養父母,承擔子女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報父母養育之恩。③“夫妻順”:是指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要只知道考慮個人利益,一定要從夫妻組成家庭的共同利益出發,相互溝通、求同存異,以達到家庭的穩定和和諧,避免不必要的婚姻關係破裂而影響和諧。在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家庭中可能丈夫占主導地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有些家庭也可以由妻子占主導地位,這是可以變化的,並不是僵死的教條。就像現代社會,有些家庭中男人為戶主,有些家庭女人為戶主,這要順其自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中國遠古時代女性占主導地位的時間也很漫長。而這一切應以家庭和睦、和諧為基礎。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各個家庭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家庭可能由丈夫來主事,有些家庭可能由妻子主事,這都是正常的,即,夫可以為綱,妻也可以為綱,這都是可行的,只要有利於家庭和諧美滿就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兩口子不可能絕對平等,當遇見矛盾和爭執時總有人要妥協、要讓步,這樣夫妻二人才能相處下去,所以和諧就是妥協。如果兩口子一味地追求平等,沒有主次之分,脣槍舌劍,互不相讓,勢必造成矛盾激化,爭吵打鬧不斷升級,最後必然要分道揚鑣,這樣對家庭是最大的傷害,對構築和諧社會也會有很大危害。《禮記·樂記》中有一段話:“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為本,就是主體支撐、結構主幹,功能上是主導,所謂綱舉目張。“綱”是一個系統的決定因素和主導方面,“綱要”是把握事物的關鍵,是核心、是本質、是靈魂、是統帥。故“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講如何構築一種社會秩序,如果沒有“綱”社會可能就會處於一種無秩序狀態,也有可能會演變成為無政府狀態,這樣倒黴的仍然是廣大老百姓。實質上任何社會永遠不可能有絕對的平等和絕對的民主,它們都是相對的,總會......

這首詩什麼意思啊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漸凋謝,只剩細細碎碎幾片殘瓣兒;溪橋邊的柳樹卻萌出了淺綠嫩芽。暖暖的春風在大地上拂過,風中帶了花草芳香,遠行的人,也都在這時動身了。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我也送走了你。你漸行漸遠,我的愁緒也漸生漸多,就像眼前這一江春水,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於是只好上樓遠望你離去的方向,期盼能夠早歸。然而,映入眼簾的,只是綿綿無絕的春草原野,原野盡處是隱隱青山。而你,更在遙遠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尋!

這個是什麼?

吐錢金蟾

並非普通蟾蜍,它是擁有三隻腳,與其他四條腳的蟾蜍不同,它是會吐錢,傳說它本是妖精,後被劉海仙人收服,改邪歸正,四處幫貧人,吐錢給人們,所以後來被人們當作旺財瑞獸。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在古時後有一名仙人叫劉海,降妖除怪為民除害,他收服了很多妖精,其中一個心腸不是太壞的妖精,被劉海打回原形,原來是一隻三隻腳的蟾,這隻蟾蜍在後來的日子,跟隨劉海,伏妖助人,而劉海喜愛佈施金錢給一些貧苦人,所以三隻腳的蟾蜍亦有使人錢財轉富的能力,所以後人在屋裡擺放三隻腳的蟾蜍,把蟾蜍作為旺財的神獸,擇其時日,選準方位,其效果靈驗無必。 )

據說金蟾喜居寶地,凡是有三隻腳的蟾居住的地方,地下都有寶物。這就是風水上用蟾的道理。蟾能聚財,鎮財,不使金錢流失。

吐錢金蟾在中國人心中是很有靈氣的,傳說金蟾可以活三千年,因此金蟾又是長壽的象徵,人們相信蟾能闢五兵,鎮凶邪,助長生,是主富貴的吉祥之物.金蟾有特殊的形態,其為三足蟾。此金蟾形象生動,三足,其大嘴咬著錢,滿身的錢味,但並不覺得俗氣。碩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滿身的蟾鈕,以及喜氣洋洋的神氣,平添了一縷欣賞情趣,亦寓意財源興盛,生活幸福美好。 吐錢金蟾應該如何擺放?擺放吐錢金蟾,要頭向匍內,公司內或住宅內,不宜向匍門、公司門、屋門,否則所吐之錢皆吐出屋外,不能催旺財氣。 三腳金蟾催財又分口中含錢與不含錢的。含錢的為吐錢向室內,空口的為吸材向外。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啊?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稱謂,相對於中秋為八月半)。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麻煩採納,謝謝!

靖康之恥是什麼意思?

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和靖康之變。

目錄

歷史背景

事變開始

金第一次攻宋

宋金第一次開封圍城戰

金國第一次撤軍

金國第二次攻宋

宋金第二次開封圍城戰

徽、欽二帝被俘

歷史影響歷史背景

事變開始

金第一次攻宋

宋金第一次開封圍城戰

金國第一次撤軍

金國第二次攻宋

宋金第二次開封圍城戰

徽、欽二帝被俘

歷史影響展開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議定金國進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其餘國土歸金。後來金兵攻破遼中京,而宋朝二十萬大軍大敗。燕京被金人所攻佔,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金滅遼之役嚴重暴露宋軍的腐敗。宋廷竟要求金人履行盟約,金人反指宋人沒有履行攻打燕京的責任。宋廷則用歲幣將燕雲十六州買回。1123年7月,前遼國將領、金平州(今河北盧龍)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事敗逃奔剛成為北宋燕山府的原遼燕京,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斬了張覺,造成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均感到不滿。1125年八月,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攻宋。

編輯本段事變開始

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編輯本段金第一次攻宋

公元1125年8月,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十月,東路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縣)戍將韓民毅投降。公元1126年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後,宋將郭藥師降,宋燕山府防衛崩潰;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來援軍三萬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臺)。   西路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則率軍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沒有完顏宗望順利。公元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公元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縣),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圍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貽誤軍機,直到得知完顏宗望已經和宋講和以後才罷兵。   公元1126年1月27日,完顏宗望軍渡過黃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縣),1月31日,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因汴京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2月,脅宋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議和。

編輯本段宋金第一次開封圍城戰

此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圍攻開封。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不但在太原被絆住,而且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徵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种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孟陽紮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彥......

破費特 是什麼意思

原文是:Perfect

完美 漂亮

"神與物遊" 是什麼 5分

什麼叫做“神與物遊”呢?就是精神與外物相接觸,不是僅僅眼睛看到,口鼻嚐到、嗅到,這些都太表層,而是要深入物的肌理,用極自由的、無堅不摧的精神去接觸外物,探求到隱藏在外表之下的真理。這樣還不算,“神與物遊”的第一步是理解,用精神去認識外物的本質;第二步是精神與外物合二為一,結伴馳騁,疏狂恣肆;第三步,精神與外物已經渾然一體且已分不清彼此,早已忘掉誰是精神誰是物,此時,精神就是外物,外物就是精神,精神用外物的眼睛觀察自然萬物,感受日月精華。這三步可概括為禪宗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三境界。 《莊子逍遙遊》中,鯤鵬想轉化就轉化,全憑意志,一切都法乎自然,此時的精神已經完全超脫外在一切憑藉,任意而為。這種“遊”乃是真正的自由,無所待,無根亦無心,“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劉勰所提之神與物遊與莊子之神與物遊只是形似而神不合。他在《神思》篇中引《莊子讓王》中的一句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形容人的想象力,說明人的想象力可以飛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引出想象力對於創作和構思的作用。而《讓王》原文講的是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闕之下,奈何?”是在抱怨一個很讓他苦惱的問題,翻譯出來意思就是:“身體雖然隱居在江海之上,可內心卻眷戀著朝堂的富貴,這該怎麼辦呢?”他們論述的是哲學問題,因而瞻子回答說:“重生,重生則利輕。”就是說要重視生命,重視生命那麼就會看輕名利。而劉勰斷章取義,截取了這個哲學命題的片段來支持他的創作論。其實從經義上講,劉勰還是十分推崇並強調追求莊子的“逍遙遊”境界的,隨心所欲,無所依附,收束自如,這應該是作文的至高境界了。 在劉勰看來,想象很重要,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以“吐納珠玉之聲,卷舒風雲之色”。這種想象運用到創作構思上來,要受志氣的統轄。志是心志,是思想,氣是體氣,含有各人的個性在內。想象要受思想的統轄,才能夠使想象在主題的範圍內騰飛,不是胡思亂想。想象會受到體氣的影響,即受到個性的影響,因而形成作家個人的風格。要將想象運用到構思和創作上去,就得在思想上做些功夫,這功夫就是虛靜。周振甫說:“虛是不主觀,靜是不躁動。”有

了主觀成見就不可能看到外界的真實情況,心情浮躁,感情用事,不可能深入細緻地考察和思慮。周振甫說:“不主觀而虛心,不躁動而深思,能夠做好構思前的準備工作,就是‘神與物遊’”。所以,要想寫好文章,首先就是要“神與物遊”,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神與物遊呢? 首先,就是“虛靜”。“陶鈞文思,貴在虛靜,舒瀹五臟,澡雪精神”,醞釀文思,著重在於虛心和寧靜,清除心中的成見,使精神純淨。劉勰說:“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想要獲得對外物的感受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物沿耳目”,只有靜下心來,啟動身體的每一個器官,使精神與客觀之物相交融,,才可以讓最精華的部分“沿耳目”到達心靈,從而觸發人的感情,產生思考或共鳴。正如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那樣,就是人在大自然面前虔誠謙虛,靜心感受所獲的感受。因而“虛靜”的關鍵就在於心境夷泰,精神爽朗。作家的心境夷泰,精神爽朗,則胸無成見,虛以待物;頭腦清醒,靜以觀物。楊明照說:“唯其能虛以待物,則能客觀地觀察事物;唯其能靜以觀物,則能深刻地認識事物。培養文思如此,進行藝術構思更是如此。”這樣,才能心思專一,精神集中,不至於“神有遁心”;也才能真實地全面地反映事物,使“物無隱貌”。 其次,還需要有......

什麼叫循吏

“循吏”之名最早見於《史記》的《循吏列傳》,後為《漢書》、《後漢書》直至《清史稿》所承襲,成為正史中記述那些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的州縣級地方官的固定體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雜劇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間的“青天大老爺”的稱謂。論者一般認為循吏的政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改善人民的經濟生活;二、教育;三、理訟。按照儒家傳統的“先富後教”的政治模式,那麼,這三者中當以改善人民經濟生活最為重要,教育、理訟,細究之,是為前者服務的。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說白了就是好官。司馬遷先作《循吏列傳》,後世因之,代有循吏傳。

一個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欽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羨慕。如漢武帝時的名臣倪寬,任左內史時,收稅看百姓的情形而決定時間的急緩,所以許多稅常常拖著。有一次,軍隊要出征,國家急需錢糧,而倪寬由於稅收得不足,法當免職。治下百姓一聽說這個消息,惟恐失去這位好父母官,不約而同一起來交糧食。大家族用牛車拉,小家庭則挑擔來,前腳接著後腳,隊伍如長龍,絡繹不絕。最後一算,收的錢糧還以倪寬最多。當官當到這個份上,真可稱絕。

《漢書》的《循吏傳》起首是文翁。他是景帝、武帝時人,因為在蜀地成功發展教育事業推廣大漢文化而被載入史冊。當時蜀地文化水平很低,他為推廣文教,不遺餘力,用心良苦。他先是親自選擇小吏中較為靈敏有才的十餘人,諄諄教誨,然後送到京師學習儒家經典或律令。學成後他選擇好的提官,有當到郡守、刺史的。他還在成都市修造官學招生,招進的免去徭役,學得好的補為吏員。每次外出巡行,總要帶讀書好的同行,讓大家見而羨慕。後來大家都搶著入學,有些富人還為此出贊助。於是蜀地文教大行,到京城求學的蜀人與文化之邦如齊、魯等地來的一樣多。而且後來郡國都立學校,就是遵照文翁的榜樣。

但是用理想的標準來衡量,文翁所為仍有明顯的不當之處。史書所傳雖僅寥寥兩百餘字,但我們可以看見,他在送年輕人上京求學時,儘量減少自己官府的費用,而買了很多刀、布等當地的土特產,讓他們進京後送給先生。這種送禮方式在當時是否合乎法律此處姑且不論,但是求人幫忙須送禮則符合一般人的認識。只有遵循這種一般也可說是俗界的認識,文翁後面的政績才得以有著落。而接著文翁傳後的王成,曾受皇帝明詔褒獎,但他死後就有人告他亂報統計數字以蒙獎賞,這似乎是我國第一位虛報成績得到表彰的官員。虛報成績的不軌行為不先出於酷吏倒先出於循吏,此間的文化意蘊頗值思量。

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黃霸是武帝、宣帝時的一大循吏,後官至丞相。他任潁川(今河南禹縣)太守時,勸農桑,贍孤鰥,這些都不用細表,反正是做了極多的好事。而他治吏治民的祕訣是:依仗自己極好的記憶力,隨時留心各項細微事物,藉以塑造自己無所不知的形象,使人驚為神明,不敢為非作歹。如他一次派一位吏員祕密外出公幹,此吏員顧忌祕密不敢住在公家的驛館裡,在大路旁吃乾糧,結果帶的肉被烏鴉銜走。有個到官府辦事的百姓正好看見這一幕,向黃霸偶然說起。等到該吏員完事回府,黃霸就慰勞他說:“你此行辛苦了,在大路旁吃飯被烏鴉銜走了肉。”吏員大驚,所問毫釐不敢有所隱。正是由於類似的舉動,壞人都不敢在潁川作案而紛紛離去,盜賊日少,境內日治。我們如果仔細揣摩一下,便可發現黃霸這種假裝神明的舉動不免有些可笑,而且問題還在於,這種借偵知細節來控制屬下的無意舉動,如果再往前發展一步,當會成為有意的特務行為,結果就不是好玩而是恐怖了。

在此細析循吏的種種可議之行,不在於如文章寫手一般處處作翻案文章,而是指明人在向上的努力道路上,總是伴隨著種種的造作甚至矯飾,也總......

相關問題答案
守繹是什麼意思?
陌陌守護是什麼意思?
因循守舊是什麼意思?
宇不守恆是什麼意思?
為你守候是什麼意思?
守柔是什麼意思?
守刀是什麼意思?
陌陌開守護是什麼意思?
籤中的守舊是什麼意思?
打守望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