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

General 更新 2025-01-20

篝火是哪個民族的習俗

如果以傳統節日而論。篝火節是鄂倫春族文化中的傳統節日。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汙的作用,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淨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鄂倫春人對火有著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髒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銳的東西向火中亂捅,以免觸怒和傷害火神。他們在點燃篝火時,樹枝和木棒一定要鋪排平整,嚴禁亂放,使用燒材時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傷火神的眼睛。每當人們搬遷時,不許以水滅火,火種要由一地帶到另外一地。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篝火節的活動

一年一度的篝火節,成為鄂倫春族唯一的民族傳統節日。這一天,鄂倫春族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精心打扮,來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廣場。

篝火節活動分為開幕式、傳統體育比賽、篝火娛樂晚會三部分。體育比賽競爭激烈,有賽馬、射擊射箭、摔跤、拉鉤扳腕、頸力繩賽、劃樺皮船賽、採集等。

開幕式

上午9時,“穆昆達”(族長)在膘悍的獵手擁簇下走上祭壇,手持樺皮碗,以柳蒿枝灑酒祭祀天、地,頌唱祭文(鄂倫春語)。上千名鄂倫春族男女老幼都帶著虔誠的面容朝向祭壇左手持樺皮碗、右手拿柳蒿枝畢恭畢敬的跟“穆昆達”一道灑酒祭天,頌唱祭文,場面非常莊嚴肅穆。

祭文(鄂倫春語)大意是:

尊貴的火神啊,你是我們鄂倫春人至高無上的守護神,是您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溫暖、光明和生命。今天,我們各流域的所有成員和他們的貴客及賓朋,都懷著真摯的敬意虔誠地集聚在您的身旁。等到月亮升起的時候,我們再舉行隆重的生火儀式,請您屈尊稍候。

隨後,“穆昆達”敲“神鼓”,十幾位獵裝青年吹起鹿哨。眾人灑酒祭火。

接下來,鄂倫春各流域部落族人,會按順序支好“仙人柱”,有秩序地安頓下來,支起鍋灶,生火煮肉。

傳統體育比賽

接下來,每個流域還將推選能歌善舞、心智矯健的族人蔘加篝火節的對歌會、故事會和體育競技比賽。所有的比賽,氣氛都特別的活躍,極富有觀賞性。在比賽期間,鄂倫春自治旗烏蘭牧騎還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

在篝火節的會場,各流域的鄂倫春婦女還會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樺樹皮手工藝品,像趕集一樣,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藝。整個活動場面莊嚴而又祥和,一直持續到傍晚。

篝火娛樂晚會

天剛黑下來的時候(約八點左右),隆重的生火儀式開始了。這時薩滿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禮儀拜頌祝詞(鄂倫春語),頌詞大意是:

啊,我們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靈,象地上各方的貴客賓朋一樣,都來參加我們鄂倫春民族的篝火節了。在這讓人開心的日子和最莊重肅穆的時刻,我受神的旨意,把這象徵幸福、吉祥的火種,交給德高望重、至尊至愛、大富大貴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萬能的神靈。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樣健壯,象流水一樣興旺。啊,吉日良辰來到了,趕快點起熊熊篝火吧!讓神聖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鳳凰一樣,起舞歡唱吧。

然後,薩滿代言人用手中的火把,點燃貴賓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後將手中火把交給族長,然後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別將擺放好的三大堆篝火點燃。

當篝火漸漸燃起後,三、五成群的鄂倫春人以家庭或組合為單位,或懸斧祈禱......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是彝族麼?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的親近。新中國成立後,鄂倫春人結束了原始生活,但對火的感情沒有減弱,並熱切希望有一個以篝火為主要形式的民族節日。經鄂倫春自治旗人大常委會批准,每年公曆6月18日為鄂倫春民族篝火節。

沐浴節、花炮節、篝火節、頒金節、擺手節、踩山節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沐浴節是藏族,花炮節是侗族,篝火節是鄂倫春族,頒金節是滿族,擺手節是土家族,踩山節是苗族

篝火晚會起源於哪個民族

我估計所有民族都有這個愛好。從原始人能使用火開始,每天都在開篝火晚會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篝火節的由來是什麼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鄂倫春族在長期的遊獵生涯中,與火密切相處,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敬火為神,在節日裡舉行敬火儀式;進餐時向篝火裡扔食物,以示對火神的供奉;打獵歸來時,更是圍著篝火跳起歡快的舞蹈。篝火,陪伴著鄂倫春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漫漫長夜。

篝火晚會是哪個族的?

羌族

過篝火晚會的民族是什麼民族

彝族

篝火節的節日簡介

“篝火節”是鄂倫春族唯一的傳統節日。經鄂倫春自治旗人大常委會批准,每年公曆6月18日為鄂倫春民族篝火節。

篝火節的節日由來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汙的作用,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淨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鄂倫春人對火有著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髒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銳的東西向火中亂捅,以免觸怒和傷害火神。

他們在點燃篝火時,樹枝和木棒一定要鋪排平整,嚴禁亂放,使用燒柴時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傷火神的眼睛。每當人們搬遷時,不許以水滅火,火種要由一地帶到另外一地。

原始狩獵時代,火對於鄂倫春族人來說,是狩獵者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火不但可以煮食取暖,還可以抵禦野獸。因此,古代鄂倫春人非常敬仰和信奉火和火神。

他們將一種長在樺樹杆上的菌類作為保存火種的工具。這種菌類形狀像蘑菇,幹后里面呈粉末狀,纖維結構密、硬,體積小,雨水不易滲透,是一種理想的存火材料。每當行獵或移動時,狩獵者就從火坑裡揀出一塊紅火炭,然後放在菌類植物中用皮條繩綁好,把它插在一根木棍上帶在後腰間。

狩獵者到了新營地,在搭好的仙人柱(鄂倫春語意為“木杆房屋”,漢語稱撮羅子,是鄂倫春族遊獵時期居住的房屋)裡將火種埋入火坑,並舉行簡單的祭火儀式後,才可以加柴煮食。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的親近。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歡樂的節目。“火把節”在涼山彝族地區流傳的歷史悠久,傳說較多,因地區的不同而內容多異。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故事中的天神)派嘍羅到凡間收苛捐雜稅被殺後,為了報復,放出害蟲到凡間禍害人們,而凡間的人們毫不妥協,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相邀用火把焚燒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今天的涼山彝族“火把節”,隨著涼山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除保留了節日的傳統形式和內容外,已和涼山對外開放、加強橫向聯繫、促進物資交流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火把節”這一傳統節日增添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意。

涼山彝族“火把節”的活動絢麗多彩,反映出濃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節日裡,人們將從方圓幾十裡甚至上百里的地方趕來,雲集在一片綠茸茸的草坪上舉行鬥牛、賽馬、鬥雞、鬥羊、賽歌、選美、摔跤、達體舞比賽等慶祝活動。“火 節”的夜晚要進行火把遊行和篝火晚會。節日期間,在西昌等地還要舉辦大型的物資交流活動。

鬥牛,是節日的第一大賽事。鬥牛方法是勝者鬥勝者,敗者被淘汰。有的公牛不願進場子,人們便會牽進一頭正值發情期的母牛引誘,於是兩頭將要對陳的公牛就會因“爭風吃醋”而引起博鬥。大的“火把節”活動鬥牛多達幾百頭,可以鬥幾天,使人大飽眼福。火把節的賽馬獨具特色。賽馬方法是在草坪上修一個圓圓的大跑圈,讓參賽的騎手翻上各自的馬背,同時策馬直追,最後以追上對手者為勝。火把節的摔跤手只限於男性,且不同方言區的摔跤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以被對手摔倒在地者為敗,有的地方則以肩背首先觸地者為勝。

火把節的歌被統稱為“朵洛荷”,而“朵洛荷”又是“火把節”歌其中的一首,因為它富有感召力,姑娘們常把“朵洛荷”作為要唱一天的歌中序曲。“火把節”的歌,只能由青春女性唱。自“火把節”慶祝活動一開始,就會有幾位年過6旬的老人交頭接耳,評評點點穿梭在唱歌的姑娘們中間,他們是自發組織的美女評選小組。由於老人們的公正合理,德高望重,深受年輕人尊敬。那麼,老人們的選美標準是什麼呢?

與全國各兄弟民族一樣,愛美多情的彝家自有他的審美觀,這種美,悄悄藏在痴情小夥子的深深蛑子裡,隱隱響在黃傘下面的甜甜情語中……。火把節的夜晚是迷人的夜晚,絢麗的空中焰火和大地上的火把交相輝映,構成一幅以紅色為主的繽紛畫圖。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水乳交融的歡樂場面,正如柳亞子先後的詩句:“火樹銀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蹁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火把節是織金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分為“大火把節”和“小火把節”兩個。小火把節為每年農曆的4月24日,大火把節為每年農曆6月24日。大小火把節日,活動內容相同。

節日那天,彝族村寨裡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彙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遊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裡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近年來,隨著......

火把節屬於哪個民族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讚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節》

善神阿番偷開天門,撒下五穀,使人間的幸福生活超過天上。天神見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來出氣。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與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壓出一個坑來,後來天雨變成湛藍的長湖(路南淡水湖)。人們為紀念這位人間英雄,於農歷六月二十四進行鬥牛、......

相關問題答案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
火把節節是哪個民族的?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廟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節是哪個民族的?
達努節是哪個民族的?
淋浴節是哪個民族的?
過趕節是哪個民族的?
三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晒佛是哪個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