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我的自稱有哪些?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十大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列子、莊子、關伊子、張道陵等等
老子: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所謂: “道家之學起源於黃帝,集大成於老聃”。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主張尊重天性,逍遙處世,其思想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列子,戰國時人,其學本於黃老,漢朝學者劉向語評論其主張是“秉要執本,清虛無為”、“貴虛”、“貴正”。其作品現存有東晉張湛所輯的《列子》八篇,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變遷史。
又稱《文始真經》,先秦關令尹喜所作。該書闡明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揭示真理,主張體認至精無形的道體,“獨與神明居”,即與大道為一體。
漢安年間張道陵在四川創立另一個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即天師道,亦稱正一道。
田駢:戰國時思想家。又稱陳駢,齊國宗室。曾在稷下講學,因能言善辯,人稱“天口駢”。主張“貴齊”、“順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經佚失。
、慎到(約公元前395~前315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早年學黃老之術,曾在齊國的稷下講學,負有盛名,後離齊至韓。主張“因循”、“尚法”和“重勢”。《漢書·藝文志》著錄《慎子》42篇,列法家,現存殘本僅7篇。他的名言是:“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詘者。”
宋鈃(約公元前370年至前291年):宋國人,主張“崇儉”、“非鬥”、“別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僅存輯本。
尹文(約公元前360—前280年),齊國人。反對諸侯間的兼併戰爭。認為“道”即是“氣”,明確提出了精氣說。並對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進行了論證。其他主張與宋鈃類似。現存《尹文子》一卷。
鶡冠子:戰國晚期楚人,姓名不詳,因“居深山﹐以鶡為冠”(《漢書‧藝文志》),故名鶡冠子。鶡冠子為趙將龐煖之師,龐煖曾多次向他請教,並領兵打敗燕國。《太平御覽》曾記載其在趙國立功顯名後,鶡冠子害怕龐舉薦自己,便和龐斷絕關係。其代表作《鶡冠子》為戰國晚期黃老道家重要著作。
道教的人怎麼稱呼別人?
向自己施捨財物的,叫“功德主”。邀請自己做法事的,叫“齋主”。普通香客,叫“十方善信”或“眾信”。面對單個的普通人(對方不一定信仰道教),叫“善人”。道人與道人之間,叫“某道長”、“老修行”或“道友”。“道友”不用於香客對道人的稱呼,僅限於道士之間使用。
一般,不適用“施主”。
道家如何稱呼別人
稱自己是貧道,稱別人嘛,待會我幫你查查
道士屬於哪個學派?我有個同學總是自稱貧道
道士屬於道家學派。
道家學說形成於先秦時期,與儒家文化互相激盪,相輔相成一起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學說是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道是世界的最高實體,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也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道家學派以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家的關係。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道教是一種宗教,建於東漢時期,是中國本土宗教;道家指的是一種學術思想,主張清靜無為,與世無爭。
道家以先秦老子、莊子關於“道”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道家之名,始見於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之要指》,稱為“道德家”。《漢書·藝文志》稱為道家,列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在莊子前或同時,有楊朱的“全性葆真”說,宋鈃、尹文的“情慾寡淺”說,彭蒙、田駢、慎到的“棄知去己”說,都同道家思想接近,有稱之為道家別派者。道家學說以老莊自然天道觀為主,強調人們在思想、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尚賢,使民不爭”。倫理上主張“絕仁棄義”,以為“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與儒墨之說形成明顯對立。其後,道家思想與名家、法家相結合,成為黃老之學。為漢初統治者所重。到漢武帝獨尊儒術,黃老漸衰。同時,道家思想流入民間,對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運動中道教思想的產生有所影響。魏晉間玄學盛行,王弼、何晏輩首以老莊解釋儒家經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學傳入中國後,佛教徒用老莊詮釋佛典,又有釋、道合流之勢。宋明理學家力倡儒家道統,佛、老並斥,但對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對中國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教信徒互相怎麼稱呼?自稱什麼?
道教信徒一般互相稱“師兄”、“道長”或“道友”,也可以加上姓,稱“某師兄”、“某道長”或“某道友”。如果是在叢林大廟,還可以稱“爺”,無論性別老幼,只要是常住,一律可以稱“爺”,一般也是加上姓氏,叫“某爺”,或根據職位叫“某某老爺”(比如“知客老爺”、“監院老爺”、“督廚老爺”等)。
還有一種通俗的叫法:“您老人家”,用在非正式的場合。一般道友在宮觀內外打招呼稱“慈悲,慈悲。”行抱拳禮,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伸出拇指,象徵太極生二儀。
道人自稱沒有一般的法則,一般多自稱“貧道”、“閒人”、“散人”、“愚人”、“凡夫俗子”等,因人而異。誦經時,高功一般自稱“臣”,因其在天庭有封號。
道家各神仙的名字
重要神仙表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裡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
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鬥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
風伯 | 雨師 | 遊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遊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
三官大帝:天官|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與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嶽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
五炁真君: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五嶽帝君:東嶽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嶽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
兒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東鬥星君 | 西鬥星君 | 中鬥星君 | 南鬥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 丁丑神趙子玉 |
六甲為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樑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獅駝國》中的北斗七星君......
為什麼古代道教的人都自稱什麼子什麼子的?
“學釋離宮修定;學道坎府求玄”。子為坎卦之正位。道家是崇尚水德的,故道號多用子字。
道家的"真人"是什麼概念
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
常用作稱號,如關尹子、文子、列子、莊子在唐代皆封為真人。道德經與四子真經所代表的玄學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歷史上天師改為真人封號,明朝洪武時,正一張宇初天師來朝,洪武帝大喝:“妄甚!天豈有師乎?改號真人。”
真人一詞最早出於春秋戰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1.天尊的別名,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
春秋戰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鬼谷子》:“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得為之大;養神之所,歸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九窮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之。故人與生一出於物化。知類在窮,有所疑惑,通於心術,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務在舍神,此謂之化。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長也。靜和者,養氣。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志。”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篇》:"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漢 淮南王《淮南子·本經訓》:“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賈誼《鵬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漢王逸《九思·守志》:“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三國阮籍《大人先生傳》曰:“太初真人,唯大之根.專氣一志,萬物以存.退不見後,進不睹先,發西北而造制,啟東南以為門.微道德以久娛,跨天地而處尊.夫然成吾體也.是以不避物而處,所賭則寧;不以物為累,所逌則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騰足以逞其情.故至人無宅,天地為客;至人無主,天地為所;至人無事,天地為故.無是非之別,無善惡之異.故天下被其澤,而萬物所以熾也.若夫惡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爭求,貴志而賤身,伊禽生而獸死,尚何顯而獲榮?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喪體,誠與彼其無詭,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將去子矣.”
魏晉《太上經》曰:“混茫之氣,變化為真人,與時翱翔,有名無體。”
魏晉《洞元自然經訣》曰:道言: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南北《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經》曰:天尊:道性無隱無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現在,非未來,非過去;非因所作,非緣所生。是故名常。道性即是天尊,天尊即是真人。真人是常,道性是常。一切有為之法,皆是無常。虛空無為,是故為常。虛空者,即是道性;道性者,即是天尊;天尊者,即是無為;無為者,即是常樂。
道性、天尊、真人、無為、虛空等等,都是同體異名的概念。如同佛性是佛、真如、如來法身一樣,這是道教繼承先秦兩漢道家思想對天尊問題探......
道家禮儀有哪些。
道家奉華夏民族祖先黃帝為始祖,尊老子為教主,奉為太上老君。中國以儒、釋、道為三足鼎立,其中道家是華夏民族固有的宗教,對傳統文化保留得比較多,有學者稱“道家(教)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被人稱之為“活化石”。 1、拱手 姿勢:《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左手為陽,右手為陰。陰抱陽,右手抱左手,男女都一樣。。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著一個鼓,抱拳處約與頸部齊平,可略微晃動小手臂,是為拱手禮。 使用場合:平輩或朋友相見。 2、作揖 姿勢:抱拳如同拱手,但抱拳時,身體向前鞠躬,兩小臂同時往身體靠,上不過眉。漸漸直起身子,同時兩小臂下放,下不過膝,然後兩手掌鬆開,放於大腿兩側。這樣是為一次。通常有一揖和三揖。三揖就是連續做三次。 使用場合:面見長輩,或平時向祖先作揖。 3、嗑頭(叩頭) 姿勢:右膝下跪,右手撐於蒲團前方,左腿彎曲,然後左膝下跪,(如穿漢服,左手應把左膝上的布提起,待到左膝跪下後,再放下。)然後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下,右手大指置於左手掌內。頭往下嗑,額頭輕觸手掌。是為一次,注意屁 股應該下坐,不應該撐起來。如果要連續嗑頭,一般情況下,頭上擡時,雙手成拱手,跟著上來,頭往下嗑時,雙手放下,成前面講的撐在蒲團上的姿勢。嗑頭有嗑一次的,兩次的,三次的。 使用場合:這是較大的禮節,一般用於拜見長輩,或是拜師,拜祖先等。 4、三跪九叩 姿勢:是作揖和嗑頭結合起來的動作,是最高的禮節,又叫三拜九叩。先作揖一次,雙手下放時,右膝下跪,右手下撐,依嗑頭的動作,嗑三次,最後一次頭上擡時,左膝上提,左腳踏實,形成右膝單跪的姿勢(如穿漢服,左膝上提時,左手要把布往上提,左腳踏實後放下)。然後右手離地,右腿站立,身體站直。身體站直的同時,左右手成拱手,往上提,身體站直後,隨即鞠躬,又形成作揖。然後依前所述嗑頭三次。繼而作揖,又嗑頭三次。是為三跪九叩。三是指作揖三次,或下跪了三次;九是指叩頭九次。 使用場合:這是中華民族最高的禮節,看情況運用。 上香禮 點香:三根香是為一柱,把三根香排整齊,左手拿住前面(燃香的那一頭),右手拿住後面,在蠟燭上或其它火源上點。當然,如無火源,右手可以空出來拿打火機。 鞠躬:左手拿香,香是朝上的,右手抱在左手上,三鞠躬。 上香:左手上香,注意香要齊平,不要散亂,香要插直,且三根香位置排成一直線。(如果香很大,三根香一起拿不住,應該一根一根的插,先插一根在中間,再插一根在右手邊,最後一根插在左手邊,這裡是以自己為參照的,以左為尊,自己的右手邊即中間那根香的左邊。) 祭祀 一、供品 燈:即蠟燭。 花:用鮮花,一般用菊花和百合等。插花瓶裡,放在供桌前方的兩邊上。 香:香和紙錢。 果:水果,桔子,香蕉,梨等。如是大水果,各用五個,放四個於盤子內,另一個置於四個之上。香蕉中間拱起來的的地方要朝天,扒著放。 茶:普通茶,倒入三個茶杯中。 民間祭祀一般用葷祭,即用雞肉等。也有很多人用酒來代替茶。 二、普通祭祀儀式 在供桌上擺好上述供品,開祭,奏樂,鳴鞭炮,眾人列隊站在前面,主祭上香,主祭念祭文,主祭跪拜(可選用三叩首或三跪九叩),其它人跟著主祭跪拜。然後每個人依次上香,上完香後,每人拿一些紙錢,化紙。禮畢。將茶或酒一杯一杯的倒在地上,即可收舍東西回家。 注意的是,因為歷史原因,不同地方的道教信徒使用的禮儀可能不同。望採納
道家正統神靈有哪些
道教神仙譜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裡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
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鬥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
風伯 | 雨師 | 遊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遊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與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嶽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
五炁真君: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五嶽帝君:東嶽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嶽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
兒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東鬥星君 | 西鬥星君 | 中鬥星君 | 南鬥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 丁丑神趙子玉 |
六甲為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樑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獅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