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原因不包括?

General 更新 2025-01-20

財務造假的外部性原因是什麼?急求

財務造假的原因有:

1、經濟利益驅動

2、低廉的造假成本

3、監督乏力

論述財務造假的原因及相應對策

財務造假也就是會計造假。

一、財務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會議信息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存在有其客觀原因,特別是在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時期,大多數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它的存在又潛在地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敗。

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首先應當找到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會計造假的原因。

(一)造假的內在原因

1、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

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廠長成本、書記利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設“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一些企業負責人出於種種目的利用自己的權利,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他們有的虛增利潤騙取貸款,有的隱瞞利潤逃避交稅,有的甚至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汙受賄的罪行。這些人,把國家、集體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小作坊”,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任意造假,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是當前的普遍現象,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主要表現在:

(1)為了業績考核而造假 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經營業績的考核,不僅涉及到企業總體經營情況的評價,還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理的經營管理業績的評定,並影響其提升、獎金、福利等。為了在經營業績上多得分,企業就有可能對其會計報表進行包裝、粉飾。

(2)偷稅、漏稅

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企業往往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當然,也有少數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基於資金籌措和操縱股價的目的,有時甚至不惜虛構利潤,多交所得稅,以“證明”其盈利能力。

其特點是:多列費用,少計收入,達到少交稅和不交稅的目的。多見於民營企業或效益好的國有企業。

(3)粉飾業績,為達到特定目的而造假

上市公司和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以及昔日為省優、部優而今已失去競爭優勢、失去市場的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而粉飾造假。在市場經濟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慮和自我保護的需要,一般不願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因此,為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為了發行股票而造假。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和後續發行,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

其特點是: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多計收入,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

(4)為獲利而造假

其特點是:調整賬務,虛增虛報利潤,欺詐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強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穩定的資本來源,在更大的範圍內籌措大量資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為公司追逐的目標,對條件不成熟的公司,財務資料做假便成為其首選捷徑。還有的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雖然打著“為公”的旗號,但實質是為個人(主管領導,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慶聯誼”弄虛作假,欺詐上市案件。其次,對於那些已經上市但經營虧損的公司,為了滿足增發新股或者配股的條件,提高配股價格,達到從資本市場上撈到更多資金的目的,經常採用虛增利潤,少報虧損的方法,製造虛假的會計信息,欺騙投資者。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投機行為盛行,出現許多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實際業績變動不一致,優股不優價,......

會計造假的原因及對策哪些

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會議信息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存在有其客觀原因,特別是在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時期,大多數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它的存在又潛在地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敗。

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首先應當找到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會計造假的原因。

(一)會計信息造假的內在原因 1、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信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廠長成本、書記利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設“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一些企業負責人出於種種目的利用自己的權利,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他們有的虛增利潤騙取貸款,有的隱瞞利潤逃避交稅,有的甚至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汙受賄的罪行。這些人,把國家、集體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小作坊”,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任意造假,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是當前的普遍現象,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主要表現在:

(1)、為了業績考核而造假 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經營業績的考核,不僅涉及到企業總體經營情況的評價,還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理的經營管理業績的評定,並影響其提升、獎金、福利等。為了在經營業績上多得分,企業就有可能對其會計報表進行包裝、粉飾。

(2)、偷稅、漏稅

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企業往往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當然,也有少數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基於資金籌措和操縱股價的目的,有時甚至不惜虛構利潤,多交所得稅,以“證明”其盈利能力。

其特點是:多列費用,少計收入,達到少交稅和不交稅的目的。多見於民營企業或效益好的國有企業。

(3)、粉飾業績,為達到特定目的而造假

上市公司和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以及昔日為省優、部優而今已失去競爭優勢、失去市場的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而粉飾造假。在市場經濟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慮和自我保護的需要,一般不願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因此,為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為了發行股票而造假。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和後續發行,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

其特點是: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多計收入,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 (4)、為獲利而造假

其特點是:調整賬務,虛增虛報利潤,欺詐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強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穩定的資本來源,在更大的範圍內籌措大量資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

推卸責任,往往大刀闊斧地對陳年老賬進行清理。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時,如《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實施,可能誘發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提前消化潛虧,並將責任歸咎於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發生自然災害,或高級管理人員捲入經濟案件時,企業也很可能粉飾會計報表。

(6)、貪汙盜竊,轉移國家資產

其特點是:出具假憑證,收入不入賬,辦假手續報廢資產,將賬目搞亂,渾水摸魚,或將國有資產低價出售等。多見於管理比較混亂的中小國有企業。

2、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

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

我國財務造假原因的獨特性

(一)巨大的利益驅動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行為受到各種各樣的利益驅動,這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內在動因。

1、申請上市﹑配股及避免股票被摘牌

根據《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企業申請上市及配股都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及較為嚴厲的政策約束。一些業績達不到要求的企業,不得不進行財務造假而獲得上市資格及配股要求。更嚴重的是,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證監會將會暫停其股票交易並限期消除虧損,如果限期內未能消除,其股票將被摘牌,終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為保留其上市主體資格寧願賬務處理上玩一些花樣,也不願意出現連續三年虧損而被判處“死刑”。

1997年2月,PT紅光主要負責人為了使公司股票能夠上市,在明知已處於虧損邊緣的情況下,決定調整賬務,虛增、虛報利潤,欺詐上市。上市半年後,公司居然出現近兩億的虧損。

2、擴大其融資能力

公司上市後可以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募集大量資金。曾經創造了中國股市績優神話的藍田股份1996年在上交所掛牌交易,一次上市融資就達2.4億元。利用國家政策對農業的大力扶持,公司上市剛滿1年再次獲得融資資格,共募集資金1.1億元。而在公司上市前九年的創業階段資產總額只有2.77億元,淨資產僅1.72億元。這隻傳奇性的股票,背後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與欺騙終於造成了轟動全國的”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造假事件。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為獲得信貸和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

3、實現管理層的利益需求

上市公司管理層不僅擁有豐厚的經濟回報,而且都頭頂著耀眼的政治光環。瀋陽黎明股份董事長王宏明就曾榮獲第二屆“中國十大女傑”稱號,多次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範、瀋陽市特等勞動模範,還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鄭百文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李福乾的也相繼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等一系列殊榮,並且被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4、其他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需求

一是當地政府的利益需求。上市公司大多是地方明星企業,對所在地經濟發展的有強勁推動力,其經營狀況往往涉及所在地區的利益、形象和政績,因而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曾被譽為中國“國企改革一面紅旗”的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後紅極一時,進入了中國國內上市企業100強,成為當地企業界耀眼的改革新星和率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河南省有關部門把它定為全省商業企業學習的榜樣。二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需求。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在業內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參與了虛假會計信息的生成及傳播。如果銀廣夏事件中的審計會計師沒有參與作假,為其

1999、2000年度虛假的財務報表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廣大股民也不至於損失慘重,電視裡那位一覺醒來五百萬從股市消失了的中年男子失聲痛哭的畫面,讓更多欲投身於股市的中國股民牢記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

(二)低廉的造假成本

在我國資本市場上,會計造假收益很高,而會計造假成本卻很低,會計造假違規懲罰力度遠遠不夠。2002年8月

“瓊民源”從股市“最大黑馬”現形為“最大騙局”,股價全年漲幅高達1059%,“瓊民源”的控股股東民源海南公司與深圳有色金屬財務公司聯手,在這次操縱股市的違法行為中,兩家公司分別非法獲利6651萬元和6630萬元。在被指控制造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而受到查處後,“瓊民源”董事長馬玉和僅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而且這是我國適用法律規定的最高量刑。“瓊民源”終止上市後,在北京市政府和其他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瓊民源”保留了法律主體地位,通過換股,“瓊民......

會計造假屢見不鮮的原因是什麼

未來在IPO審核中增加關注審計質量,反饋中將關注與審計重要節點相關的過程,將問責機制覆蓋到會計師執業的全過程。

一個企業要想登陸資本市場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從券商保薦人到註冊會計師,再到律師,最後才是發審委。在經過層層把關後,質量優質者方能上市。可即便如此,首次公開發行(IPO)造假事件仍屢見不鮮。

最具典型的是勝景山河、綠大地、新大地等,除了保薦機構受到質疑外,在上市審計中屢屢暴露風險的會計師事務所也被推至風口浪尖。儘管每次被揭發的造假公司都被證監會嚴格處罰,會計師事務所也無一例外遭到處罰,但這並未有效遏制層出不窮的造假事件。造假頻發的背後,究竟是誰之過?

從專業度而言,會計師的審計能力遠遠高於券商投行的保代們,在審計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職責在於核查公司財務狀況,如核查公司是否存在漏稅或虛增收入等造假行為。

“會計師事務所在長達數月的審計中,往往會對公司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財務狀況進行‘翻箱底’式的核查與計算,對於每一個審計項目的財務狀況瞭如指掌,如公司有任何財務造假行為都將難逃會計師的火眼金睛。”記者曾聽一位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如此堅稱。

但為何新股發行市場中財務造假問題仍屢見不鮮?

首先,這與會計師自身職業操守和素養有關。從以往的造假事件中不難看出,一些擬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粉飾痕跡十分明顯,但會計師非但沒有指正公司造假行為,反而利用自身職務之便幫助隱瞞公司潛在的或是已經存在的財務危機。

其次,與現有的商業模式有關。據記者瞭解,擬上市公司花錢聘請會計所為其做審計,有時候其不得不向擬上市公司妥協。在進入IPO程序後,會計師事務所將對擬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分析,並向上市公司提供相關報告。至於公司存在的問題是否要修正,主導權仍握在擬上市公司手中,會計所只能提供意見。而按照現行的制度,無論IPO項目上市情況如何,被否與否並不會影響會計師事務所收取相應的審計和驗資費用,這也為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了濫竽充數的條件。

此外,與違規處罰力度有關。雖然每次造假事件被揭發後,公司自身和中介機構都會受到證監會的嚴格處罰,但處罰的力度並沒有預期大。通常中介機構因造假受到的處罰,都僅侷限於行政處罰。只要相關會計師事務所沒被撤銷,通報批評或是罰完款後便可以繼續造假,這讓其造假行為屢罰不止。

不過,據記者瞭解,在此前的券商保代培訓會上,監管層強調,未來會在IPO財務審核中增加關注事務所審計質量,反饋中將關注與審計重要節點相關的過程,將問責機制覆蓋到會計師執業的全過程。對在審公司存在財務疑點的,要求事務所質控部門出具相關事項的複核報告,對明顯存在財務異常問題的企業,要求另請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專項複核。“對屢教不改或多次踩踏政策紅線的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可以撤銷其證券、期貨業務資格。”一位與會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有幫助記得采納,謝謝!

會計造假和財務造假的區別 5分

看一下兩個說法不同的概念: 會計造假是指企業領導和財務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準則制度,做假賬和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 會計舞弊是指當事人在經濟、財務活動中存在不良企圖對經濟業務的處理不按照會計處理原則進行操作使會計憑證及帳薄所記載的經濟業務失實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的行為。 事實上,在很多論文中,兩個根本就是同一概念,沒有具體的分別。因為人們都認為會計舞弊是通過假賬來實現的,所以兩個概念沒有什麼分別,指的都是同一類的做法。 但個人認為,會計舞弊應用的範圍更為廣泛,比如上市公司中,對外公佈的財務信息中,如果對或有事項或需要特別說明的事項不進行公開說明,我覺得這類用會計造假來概括不能形象,而用會計舞弊則更為貼切些。

如何識別 財務造假

一、最大的假賬來源:“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都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為了擡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係企業進行賒賬交易(所謂關聯企業是指與上市公司有股權關係的企業,如母公司、子公司等;關係企業是指雖然沒有股權關係,但關係非常親密的企業)。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鉅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淨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 賒賬交易的生命週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週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係企業把貨物退回來,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於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2004年賣出了1萬臺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圓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註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2004年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佈的1000萬美圓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在西方,投資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這種小把戲騙不過市場;但是在中國,不但普通投資者缺乏經驗,機構投資者、分析機構和證券媒體都缺乏相應的水平,類似的假賬陷阱還真的騙過了不少人。 更嚴重的違規操作則是虛構應收賬款,偽造根本不存在的銷售記錄,這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操縱利潤”範疇,是徹頭徹尾的造假。當年的“銀廣夏”和“鄭百文”就曾經因為虛構應收賬款被處以重罰。在“達爾曼”重大假賬事件中,“虛構應收賬款”同樣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可以是委託理財,可以是某種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種無形資產的款項等等。讓我們站在做假賬的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其他應收款”的操縱難度顯然比“應收賬款”要低,因為“應收賬款”畢竟是貨款,需要實物,實物銷售單據被發現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其他應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較容易,而且估價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容易露出馬腳。有了銀廣夏和鄭百文虛構銷售記錄被發現的前車之鑑,後來的造假者傾向於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應收款”則來無影去無蹤,除非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很難抓到確實證據。對於服務業企業來講,由於銷售的不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應收賬款”,如果要做假賬,只能在“其他應收款”上做手腳。在中國股市,“其他應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賬的卻少之又少。 換一個角度思考,許多公司的高額“其他應收款”不完全是虛構利潤的結果,而是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的結果。早在2001年,中國上市公司就進行了大規

名人堂:眾名人帶你感受他們的驅動人生馬雲任志強李嘉誠柳傳志史玉柱

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東挪用資金的結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應收款”的名義進入會計賬目。雖然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早已被視為中國股市的頑症,並被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進行清查,但至今仍沒有根治的跡象。在目前中國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東想企業資金簡直是易如反掌;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假賬,但肯定是一種違......

如何用會計學基本原理識別ipo中的財務造假問題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裡專門有一節規定了上市的財務與會計條件,見如下條款:

第二十八條 發行人資產質量良好,資產負債結構合理,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量正常。

第二十九條 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並由註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結論的內部控制鑑證報告。

第三十條 發行人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財務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並由註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第三十一條 發行人編制財務報表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對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濟業務,應選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第三十二條 發行人應完整披露關聯方關係並按重要性原則恰當披露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價格公允,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情形。

第三十三條 發行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二)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三)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四)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採礦權等後)佔淨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

(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第三十四條 發行人依法納稅,各項稅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行人的經營成果對稅收不存在嚴重依賴。

第三十五條 發行人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項。

第三十六條 發行人申報文件中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故意遺漏或虛構交易、事項或者其他重要信息;

(二)濫用會計政策或者會計估計;

(三)操縱、偽造或篡改編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會計記錄或者相關憑證。

第三十七條 發行人不得有下列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

(一)發行人的經營模式、產品或服務的品種結構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二)發行人的行業地位或發行人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三)發行人最近1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或淨利潤對關聯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存在重大依賴;

(四)發行人最近1個會計年度的淨利潤主要來自合併財務報表範圍以外的收益;

(五)發行人在用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

(六)其他可能對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

注意:其中對業績要求最核心的是第三十三條第(一)項,但實際上三十三條只是規定了個上市的最低標準,實踐中對中小板上市的業績要求一般都是在上市前一年淨利潤達到5000元左右。

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造假有關係嗎

1,如題所述,財務能造假,說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不到位,甚至可以說失控,具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必然聯繫。

2,一般地,企業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結合人的依制度執行,才能有效發揮內控職能,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3,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

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有哪些研究內容

防範會計信息造假現象的幾個方面

1、法律監督效力低下,會計監管制度不成熟

針對會計信息造假這個情況,我們國家頒佈了相關的法律條列,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不依法辦事,違背法律約束等行為,企業的法律意識也是相當薄弱,會計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如果遇到與會計規範相抵觸狀況,多半會強調經濟項目對企業的重要性,顧此失彼,會計規範和一些法律約束就被擱置了,甚至是已經造成違法行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還是法律監督的效力低下,各部門之間的監督制度不能很好地銜接,讓企業利益相關者有空子可鑽,監管部門的機制不成熟,就不能全方位的從整體出發,有效地發揮監督職能,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沒有一個明確的細分,沒有把具體的責任落到會計身上,缺乏獎懲分明的概念。即使相關部門每年每個季度都會進行關乎於稅收和價格的普查,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對各企業的會計信息報表和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和驗證,但是由於工作範圍大,工作內容繁榮複雜,不能實時性的,經常性的,深入的進行會計監督,所以在會計造假防範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等負責人要逐步完善會計信息監管的機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職業道德仍需規範

企業內部會計造假這一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造成,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會計工作者的職業素質低下造成的,不知道依法為重,要把法律和規定放在第一位,然後再對企業管理者的旨意進行領會,往往現在的工作狀態是本末倒置,一味的對老闆言聽計從,殊不知以犧牲法律為代價換來經濟利益背後的潛在危險性有多大,如果單位或者企業的會計人員具有比較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行對外界誘惑進行防範,妥善處理好會計信息的整合,會計在單位中由負責人直系管理,有的負責人將自己的一些意願強加給會計工作者,採用命令的口吻讓其辦事,這就難免會使得會計信息遭到篡改,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出現偏差,從目前來看,我國會計工作者業務水平普遍偏低,法律意識和觀念淡薄,缺少一個專業人員應該具備職業道德和判斷事物的獨立性。

相關問題答案
財務造假原因不包括?
客戶流失的原因不包括?
非財務因素包括哪些?
服務市場不包括什麼?
影響韌性的因素不包括?
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
報考公務員的原因?
影響決策的因素不包括?
大學生心理慕課題,影響韌性的因素不包括? ?
社會發展不包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