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是什麼職位?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太史的職責是什麼?

史官是中國曆代均有設置專門掌管史料,記載史事和編撰史書的官職,統稱史官。

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最初史官被分為記言的“左史”和記事的“右史”兩類。後左史逐漸演變成隨侍皇帝左右,專門負責記錄皇帝起居、言行與政務得失的史官,又稱起居注史官;右史則逐漸成為專門負責編修前朝官方歷史的史館史官。

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這是我國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早在夏代已史官就已經出現。《呂氏春秋·先識篇》記載:夏桀荒淫無道,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進行勸諫,無效,即棄而奔商。商周時代,甲骨文中有“作冊”、“史”、“尹”等字。《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即史的初義是指古代記事之官吏,即史官。金文有“作冊內史”、“作冊尹”的記錄。據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考證,“作冊”和“內史”是同樣的官職,其長官稱“尹”,都是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史官。《周禮·春官》記載周王室設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和御史”,史稱五史:

1、大史職位很高。新王登基,大史參加策命典禮。王為國家大事有時還會訪問大史。如《國語·晉語》載胥臣曰:“文王訪於辛、尹(辛甲、尹佚,二人皆周大史)。”有時大史還命令百官規誡王的缺點,如《左傳》襄公四年載:“魏絳曰: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箴王缺。”此外,大史還掌記錄時事,保管文書等。

2、小史缺埃?鷺鬼晁擔涸詮糯?芳?幸話慍浦??笆貳薄!噸芾瘛吩疲骸胺補?掠美穹ㄊ保?舸笫罰?破湫∈隆!?br>3、內史其秩最尊。《周禮》說內史掌策命諸侯及孤卿大夫,掌書王命。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王命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有時,內史還奉王命出使諸侯國,《左傳》僖公十六年載:“周內史叔興騁於宋。”

4、外史秩卑,《周禮》雲其職務是“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5、御史秩卑,又一名柱下史。其職務是掌管圖書等。

春秋時期,“君舉必書”。一般說,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而《禮記·玉藻》則另一種說法,即“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儘管說法不同,但史官的細緻分工和明確職責由此可略見一斑了。

秦漢以後,史官的名稱繁多,職務各異,但史官的設置卻一直保留下來。秦歸太史令,漢置太史公,史官職責由太史公負責,常務工作由史書令史承擔。唐設起居郎,還有蘭臺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

唐朝劉知幾認為史之為用是“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的大事。他說:“苟史官不絕,竹帛長存,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懼,南史至而賊臣書。其記事載言也則如彼,其勸善懲惡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則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其實,對於“史之為用”,歷代帝王心裡也很明白。不過,他們設置史官,沿用“君舉必書”的春秋傳統,並不考慮什麼彰善癉惡、激濁揚清的問題,目的只是為自己樹碑立傳,流芳百世。

歷代帝王對於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較。至於“君舉必書”,卻是有選擇、有條件的。有了功績,做了好事,當然要大書特書。就是沒有功績,無所事事,也要虛構一些載入史冊;或者“假人之美,藉為私惠”;或者顛倒黑白,把壞事說成好事。即如劉知幾在《史通》中所謂“自稱我長,相謂彼短”,“略外別內,掩惡揚善”,凡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必書”;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萬萬不可見諸史冊,所謂“穢跡彰於一朝,惡名披於千載”,有哪一個帝王願意把自己的“穢跡”載入史冊呢?

與帝......

太史和相國是什麼職位,幹什麼的?

太史令  也稱太史,官職名,傳夏代末已有此職。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秦漢設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後修史的任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隋改稱太史監,唐改稱太史局,肅宗時又改為司天臺,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遼稱司天監,金稱司天臺。元代改稱為太史院,與司天監並立,但推步測算之事都歸太史院,司天監僅餘空名。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至於修史之事則歸於翰林院,所以對翰林亦有“太史”之稱。  中國古代官名。春秋時齊景公設左、右相,相成為齊國卿大夫的世襲官職。以後其他諸侯國也有設置,或稱“相國”,或稱“相邦”,或稱“丞相”。秦國於秦惠王十年(前328)始設,以張儀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設左右丞相。惟楚國終戰國之世未設相位,仍以令尹為最高官職。秦有相國。漢初先置丞相,後改為相國,各諸侯王國亦設過相國,後改稱為相。金文都作“相邦”,文獻記載作“相國”,當是後人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東漢不設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職。東漢末,獻帝時始改司徒為丞相。唐以後,多用以作實際任宰相之職者的尊稱。明、清兩代則用以對內閣大學士的尊稱。  從魏國魏文侯以李悝為相以後,列國紛紛開始設置“相”這個文官總長,以及“將”這個武官總長,文武開始分立。官分文武分散了大臣的權力,強化了君權。

請問古代太史是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太史,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

相當於檔案館館長

太史是什麼意思?

太史,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互相幫助,祝共同進步!

宮內太史令是什麼職位

太史令為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起初品級並不高,漢朝年俸僅為600擔(州刺史為2000擔,大中小縣令分別為1000擔、800擔和600擔),隋朝品級為從七品下,大業三年進階為從五品下,唐肅宗時升為從三品,元武宗時升從二品、仁宗時升正二品。太史令為國家正式官員,像著名的天文學家李淳風、劉伯溫等都擔任過這個職務,但銜前沒有宮內二字,所謂的“宮內太史令”應該是某類小說中杜撰的。

狀元太史是什麼官銜

狀元只是科舉名次,並不是官銜,所以狀元太史也就是太史令了,史官的頭頭,專門負責編修歷史的。

朋友,請【採納答案】,您的採納是我答題的動力,如果沒有明白,請追問。謝謝。

清朝太史是什麼官職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清朝沒有太史這個職位,修史由翰林院負責,也許有人把那些翰林叫太史

古代官位等級的太史

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稱太史。(其此之謂乎)

古代太史令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研究歷史的,歷史研究所的所長.

主編在古代是什麼職位

主編,主持編輯工作,編輯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出版物全體編輯人員的領導者。現代出版單位,編輯事務主持者的職務(或主持行為)的稱謂。古代,民間沒有出版單位(養不起)。

古代,朝廷有史官。中國曆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

《周禮·春官》記載周王室設有五史: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大史,職位很高,有掌記錄時事,保管文書等職責。五史也沒有專門只管書寫編撰的,都成為掌權的官員。

太史令。傳夏代末已有此職。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漢武帝時,司馬遷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當時職位不很高,有說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編了《史記》。

著作郎,官名。三國魏始置,屬中書省,為編修國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祕書省屬下之著作局。《新唐書.百官志二》:“著作局。郎二人,從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從六品上;校書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誌、祝文、祭文、與佐郎分判局事。”著作局,唐代後改稱太史局。宋代有太史局等。元代改稱為太史院。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至於修史之事則歸於翰林院,所以對翰林亦有“太史”之稱。

古代,民間也有編纂書籍的。孔子是最早的、最典型的、最著名的。

相傳孔子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孔子,被譽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等。

孔子著書立說,不在官位,不屬於官方行為。他,該算什麼“職位”?

相關問題答案
太史是什麼職位?
董祕是什麼職位?
趙德漢是什麼職位?
工程部部長是什麼職位?
發注擔當是什麼職位?
學校協理員是什麼職位?
太史是什麼意思?
公侯是什麼職位?
社長在韓國是什麼職位?
副祕書長是什麼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