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開展校本研修?
如何有效開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學校是研究的基地,教師是研究的主體。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的起點,研究的歸宿是解決這些問題。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保證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支撐,更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環節。而“合作、實踐、反思”,是有效推進校本教研的必由之路。合作,博眾採之所長合作,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基石,它貫穿於校本教研的各個方面,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集體聽評課,或者是課題研究,都需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尤其是在新課改下,新課程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與傳統課程相比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教師個人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只有充分發揮教研組成員的集體力量,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加強合作,定期進行集體備課、集體聽評課,才能更好地適應這一變化。當然,合作應該是“真合作”,而不能是“偽合作”,以集體備課為例,傳統的集體備課,過於強調集體的統一,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點和難點、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內容。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是某一主講人的個人“表演”,教研組的其他成員,大多是洗耳恭聽,很少發表個人的見解,當然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地集體合作,這樣的集體備課成了個人備課的克隆,不能體現集體的智慧,也無助於課堂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新課改下,集體備課應該充分體現合作意識,應該多一些集體成員之間,思維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坦誠的交流,把所有成員的閃光點都充分體現出來,形成優勢互補,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另外,新課程的很多內容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因而校本教研中的合作,也應突破合作的範圍,不能僅僅侷限於教研組內部的合作,而要加強相關學科教師的交流,共同探討,共同備課。校本教研也不能僅僅侷限於本校教師內部的合作,對新課程這一全新的內容,加強不同學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的共存,顯得非常重要。實踐,須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不竭動力。校本教研,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研究,也不是專業性很強的專業研究,它應該是源於實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研究過程就是教育教學的不斷實踐和摸索的過程,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用來指導新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實踐性課題研究和沙龍式集體聽評課,是校本教研實踐化的有效方式。實踐性的課題研究,它以“問題即課題,參與即研究,改進即成果”,作為其三大原則,側重於選擇一些與教育教學相關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實踐性課題;鼓勵更多的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參與課題的研究;課題研究的成果,不強求用論文的方式加以呈現,只要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的問題都到了改進或解決,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沙龍式集體聽評課,側重於發揮集體的力量,進行聽評課,創設寬鬆的教研氛圍,讓更多的教師,主動參與聽評課,通過聽評課,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課堂教亥的水平。反思,讓你的思想更精彩反思,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助力劑,反思,讓你的課堂更精彩。合作——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這應該成為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基本步驟。反思,既要有個人對教育教學的反思,又要有教研組成員對教育教學的集體反思,並且要組織教研組成員對反思進行交流,交流中促進理解的昇華。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在反思中去實踐。教師寫教後感和教育隨筆,把自己教育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這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方式。倡導新教育實驗的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曾經提出教師迅速成長的靈丹妙藥,就是每天都能寫1000字的教學隨筆。很多一線教師,紛紛響應朱教授的提議,每天堅持寫教學反思,他們中的很......
淺談怎樣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要求,如教師的教學質量觀、學生觀、學習觀等。學校和教師們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課程的要求仍相距甚遠。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師不可避免地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越來越充分認識到不能僅僅依靠職前教育,而更為重要的是貫徹教師整個教學生涯的繼續教育。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與推廣,校本培訓在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諸方面,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本文從校本研修入手談了怎樣有效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課改步伐,加速實現專業發展。關鍵詞: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其無與倫比的創新性、發展性喚醒了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廣大教師將面對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學情境的挑戰。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在社會轉型、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不但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是學生潛能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可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的現狀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樂觀。尤其是民族貧困地區,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外出的學習機會十分有限,學習的渠道不暢,終身學習觀念未形成,從而導致教師學科水平不高,教育觀念陳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幫助教師切實領悟新課程的深刻內涵,採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就成了新課程改革工程中最現實、最關鍵的一個環節。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校本教學研究的理論基點是,學校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教學研究只有基於學校真實的教學問題,才有直接的意義。1.1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校本研修強調學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著研修的重心要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研修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彙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境去抽象地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卻意義不大。比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權力和責任開發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這就會出現與以往任何進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各個學校的情況差異很大,對於具體的學校而言,解決所謂“面上”的教學問題顯得並不那麼“真實”了,總有一種隔離感,並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像校本課程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類的問題,只有置於學校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1.2教師是研修的主體。校本研修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認為教學研究不能只是少數專職研究人員的專利,還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權力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從事教學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師為主體所從事的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倡導“思想觀念”和“理論流派”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應該是“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是自覺和主動地致力於探索和解決自身教學實際中的教學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1.3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無論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
淺談教師如何進行校本研修
李昌相單位:山陽縣城區一中 郵編:726400 學校要教出好的學生,就要有好的教師。教師要成為好教師,就要從專業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入手,通過校本研修的方式,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這樣才能育好人、教好書,促進學校的發展。教師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礎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指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質量靠一流的教師隊伍去實現,一流的教師靠不斷磨練去成長。我認為優秀教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不同階段,即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再到專業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歸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本體功能,通過校本研修,引領教師走出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階段,實現到第三階段的跨越,成為專業成熟的優秀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堂高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校本研修中,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領、快速入軌。對新調入單位的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儘快熟悉學校環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適應,能站穩講臺,帶好班級。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多動腦筋,提出自己對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積累屬於自己的帶班、上課經驗,成為研究型教師。第三步是專業引領、提升水平。教師要積極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類專業培訓活動,通過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將自己的專業從經驗總結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學科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成為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師。校本研修的形式應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可,教師可按照安排外出參加校外各類學習培訓,也可在校內觀看名師專家講座,參加學科課堂教學研討、做課題研究、自主研修讀書等活動,在研修活動中,從學科原創教學走向關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學科教學高地,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學科教學中形成一定影響。成為教學風格鮮明,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學生、家長喜愛的優秀教師。促進課堂優質高效是關鍵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為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課堂效率來體現。因此,校本研修教師要聚焦課堂,狠抓課堂教學研究,以課堂高效和提高質量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要積極參加講研討課、彙報課、優質課和示範課等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一要加強課前管理。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四個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研究教材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細節上解讀教材。研究學生就是熟悉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實際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分類情況。研究教法就是通過聽、看別人的課堂教學方法,取它山之石運用到適合自己的教學之中。研究學法就是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適合自身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追求各盡所能、異步前進。二要加強課堂研究。課堂教學教師要以“精講精練、章節過關、主動樂學、優質高效”為主要目標,採取“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為:“三段”,即自主學習階段、集體研討階段、合作完善階段。具體為:自主學習階段重在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嘗試性探究學習,教師要設計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感受探究愉悅,培養學生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集體研討階段主要是引導探究問題,要做到引導和牽扶,突出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習慣、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進行合作釋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基......
怎樣做好校本研修
湛世安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教師為對象而開展的研訓活動、學校組織研訓的實施,應包括內容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及方式的確定。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解決本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更好更快的發展搭建平臺,從而促進學校教學和教師團隊更好、更快地發展。如何促進校本研修呢? 首先,我們利用當前“信息技術”的優勢,按學年組或教研組形成研修團隊,進行網上備課,學校每週在網站上發佈一個研討專題,全體教師回貼參與,網絡如今已成為全校教師提升理論與實踐的媒介。開展了“草根式”校本研修,“話題——學習——實踐——反思——研討——再實踐”。學校根據教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研討主題,要求教師自學相關理論、進行教學實踐與反思,這種校本研修讓教師們有話可說,使校本培訓真正“活”起來。以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著力點,把“課堂教學怎樣煥發生命活力”為研修重點,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感悟,將教師的學習收穫形成文集,讓教師通過校本研修培養自己的心智。 其次,我們還採用了“異組同組交互式協作備課”把不同年級但相同內容組合進行研修,通過低高年段銜接達到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使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集體的智慧演繹成個人課堂教學方法。同時,我們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聯盟”,把青年教師組織起來,通過個人研讀——群體交流——專題講座——課例研討等形式組織聯盟成員開展研修活動。 另外,我們還開展以“我們的楷模”為依託積極開展校本研修,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同時利用開展了“研讀名篇名著,打造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在學校中相繼開展了“讓經典走進校園,讓讀書成為習慣”、“沐浴書香 品味人生 創建書香校園”、“小故事大智慧”的讀書交流活動,教師們除了閱讀推薦的必讀書籍外,還從自身需求自選書目,在讀書彙報會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讀書,提升了教師的人文素養,讀書,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校本研修崇尚的是團體合作,反對個人英雄主義。教師機體的組織如教研組、備課組都負有督促教師學習的職責,培養教師成長的職責。教研組、備課組要充分挖掘組內骨幹力量,讓他們發揮出帶頭作用。
結合本地實際,談談如何有效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
北京市西城開展網絡教研,使學校一批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教師的論文、賽教、教科研成果等都取得可喜的成果。可見,我們挖掘網絡研修的優勢,為學校校本培訓服務,為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搭建成長的平臺。1、網絡研修要與教師自主學習相結合,學校要求教師在網上自主學習相關的《課程標準》,學習先進的課程理念,領會課標的精神與要求,結合教學實際,落實課標的精神到課堂中去。2、建立網絡教研與教學常規管理相結合。學校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放在網上,讓教師在網上學習,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如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考試評價、教學反思,課後輔導等內容,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通過骨幹教師或專家的指導或引領,相互交流、研討、案例分析等形式開展,達到共同促進的目的。3、網絡研修與問題研修相結合,開展網絡論壇,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中的熱點、難點或困惑的問題開展研討。如教學目標的確立,課的導入,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合理運用,差生的輔導等問題進行研討,在骨幹教師或專家的引領下開展互動式的研討,讓大家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提高認識,促進教師的整體水平提高。4、網絡研修與教科研相結合,把研修的問題集中起來,形成課題在學校內進行研究,依託網絡的優勢,制定相關的科研製度,要求每個教師都參加課題研究。通過網絡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教師的互動交流、研討、總結經驗,為課題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如何進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校為本的研究學習的簡稱。其本質在於“以校為本”,其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廣大一線教師的研修積極性,促進教師在崗位上的專業發展,校本研修體現了一種“使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新理念,它折射出的教師角色轉變與專業職能拓展,表現了教師生存狀態的轉變。一、抓陣地 學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陣地。“校本”就是要“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換句話說,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和理解“校本研修”的內涵: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是指要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改進是其主要特徵,它既要解決學校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要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在學校中”是指要樹立這樣一種理念,即學校自身的發展問題,要由學校來解決,要經由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諸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基於學校”是指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立足於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從實際問題出發,並以其作為理論研究的最終目標,以行動研究為主,使教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讓學校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校的生命活力釋放得更徹底。所以,我們要始終把學校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陣地,研究的問題都是來自於學校的實際,把解決學校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出發點和歸宿。二、抓主體 教師是校本研修的主體,對於許多小學教師來說,校本研修是他們從未涉獵過的領域。他們往往認為校本研修是“專家”和“教研員”的事,是自己難以勝任的。所以,我們要引導教師轉變這種觀念,使他們認識到開展校本研修對於學校發展、教師成長和質量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校本研修是立校之源。有句話說“質量是立校之本”質量就要靠教科研,只有校本研修這個“源”不枯竭,質量這個“本”才能夠牢固、堅實。因此,我們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校本研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他們對校本研修的神祕感和樹立在校本研修中主動發展的自信心。為此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加強學習。有學習才有“識”,有學習才有“感”,有學習才有“底氣”,有學習才有“風格”。我們要認真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尤其要認真學習有關課改的理論,並且用理論來指導自己行動,使學習理論和總結經驗結合。否則,學習理論就會變成空思幻想,經驗也就變成盲行盲動了。我們要明白,學習的過程是提升修養、感悟生命的過程。不學習就沒有對校本研修的體悟;不學習,即使粘上校本研修,也會顯得蒼白和無力。二是要“思”。“思”是校本研修的靈魂和精髓,沒有“思”的校本研修是浮在水面上的教科研,是沒有實際效果的校本研修。所以,我們要開展“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讓教師在“思”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淺談如何開展校本培訓
隨著現代化高科技的迅猛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要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就必須堅持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提高教學研究水平。教師提高知識與業務水平的途徑有很多,而目前最符合大多數教師要求又能大面積迅速提高教師知識業務水平的手段應當是校本培訓。它的最大優點是內容靈活,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其關鍵在於如何開展好校本培訓。下面結合我校開展校本培訓的實踐談談我們的做法。1.注重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校本培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安排培訓內容,培訓的結果又可直接用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掌握教師的實際需求是決定其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三個結合。(1)教師的需求與學校的發展相結合,找到二者之間的最佳切合點,確定培訓內容;(2)教師的知識業務水平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分清二者之間的主次關係,合理安排培訓內容;(3)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與其他業務素質相結合,摸清真正存在的問題,精選培訓內容。通過如此細緻的調查研究,有的放矢,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訓做好充分準備。例如,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教師雖然掌握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但未能達到課堂教學的藝術水準。課堂上缺乏生動性、靈活性和藝術性。我們便安排了一次《談談課堂教學的藝術》的講座,其效果非常好。2.精心制定計劃,充分考慮校本培訓的實效性。根據校本培訓的特點,學校制定培訓計劃不僅要與學校的近期工作目標和長期發展規劃相適應,還要與教師隊伍的建設規劃相適應。因此,學校領導必須高瞻遠矚,首先要制定一個長期的培訓計劃,然後在此基礎上將其具體化,循序漸進地分解到每學期、每月乃至每週的培訓活動之中。每次活動都能按計劃實施,並做到三個到位:(1)活動之前,安排佈置到位;(2)活動之中,討論研究到位;(3)活動之後,考核評估到位。另外還要有專人負責,保證培訓計劃的落實。3.採取多種形式,積極拓寬校本培訓的渠道。由於校本培訓基本是在校內進行,教師互相之間較為熟悉,因而為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一般來說,我們將平時的業務活動內容均納入校本培訓的範疇,使教師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例如,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課堂教學研討,進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組織經驗交流以及平時的聽課、評課、說課等。並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將諸多形式交叉進行,使培訓始終與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僅拓寬了培訓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訓的實效。4.發揮教師作用,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本培訓。正是由於校本培訓基本是在校內進行,按照以人為本的培訓觀念,應當把教師作為培訓的主體。本校的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經驗,那些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完全可以勝任培訓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現身說法與其他教師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這種方式極易被教師所接受,成效十分顯著。其次,我們還充分利用每學期專題論文的交流,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充當主講,大大地激發了教師的探求慾望,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5.注重評估反思,不斷拓展校本培訓的新思路。每期培訓結束後,學校都要組織專門班子對教師培訓的情況進行測評,組織教師進行座談,或以問卷形式等,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饋消息。以便總結經驗,查找存在問題,及時調整培訓內容,更好地設計以後的培訓思路。綜上所述,校本培訓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人為本,以校為本,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學校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