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火藥的人是誰?
火藥是誰發明的?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藥、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藥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藥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藥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誰發明了火藥,是哪個朝代的人
是古代的道家人煉丹時發明的,就是孫思邈這個醫生髮明的了,他老人家有一天不曉得抓了些什麼硫、硝、炭的東西就爆炸了,所以我們今天才有了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人類最早使用的火藥是黑火藥,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它的發明,聞名於世,被稱為我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化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煉丹方士的以外發現
煉丹術在中國起源甚早,據史書所載,至少在戰國時期,即已有方士煉製不死之藥,且自始即受統治階級的支持與鼓勵.因此,歷代總有或多或少的所謂方士在進行煉製“長生不老”仙丹的實驗,也累積了一些實際的經驗與文字記錄(如東漢魏伯陽撰的《周易參同契》即為一例).三國以後,這些方士逐漸託身於應時而興的道教行列,大批的道士開始學習與嘗試煉丹的工作,於是煉丹術與新興的道教結合了起來.隨著道教的在我國日益盛行,煉丹術也隨之日漸發達,奠定了我國火藥與養生醫學發展的基礎.
煉丹家始終認為:如果在適當條件配合下,一種物質經過若干程序處理後,若與另一種物質相結合,則可以自動的將其原有的特質轉換到另一種物質身上,而凡人也有接受這種變化的可能.因此,他們利用燒煉的方法,企圖將一些不易腐壞的物質,特別是如黃金、白銀等礦石製造成易於吞食的丹丸,經由人吞食後,將其中“不腐不壞”的特質為人所吸取,以達到長生不死之效.上述理論今日看來顯然是無稽之談,然而自秦漢至隋唐之間的煉丹家卻深信不疑,許多企盼長享榮華富貴的帝王貴族們亦頗以為是.在這種背景的推動下,燒煉礦石設法使其體積變小硬度變軟,並去除其中原有的毒性,使其成為可吞食的丹丸,遂成為方士煉丹的主要內容.而礦石中的硫黃為煉丹家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因硫黃可改變其它礦石的形態外貌.
硝石(其成分為硝酸鉀)則為古代制溶解金屬溶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利用燃燒方式製造丹丸時,可能由於偶然不慎將硫黃與硝石同時掉到炭火上,引發了產生火焰甚至爆炸聲響.煉丹家們從實際的經驗或有意的實驗中瞭解到,將適量的硫黃與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會著火甚至爆炸.晉代著名的道士葛洪在他撰寫的《抱朴子·仙藥篇》裡有用雄黃、硝石、豬大腸油和松脂共煉丹藥的記載.雄黃含有大量的硫,硝石是強化劑,豬大腸油和松脂含有炭,硫、硝、炭是火藥的基本成份,這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火藥了.
四大發明中指南針,火藥,的發明人分別是誰
嚴格來講,四大發明都已經不知道誰發明的了!
只能說這幾種技術,是我國古代最先使用,所以發明人在我國而已
畢昇發明的是活字印刷,使得印刷更加方便,更加迅速,資料利用高出很多很多....使得書籍和知識的傳播更加廣泛和迅速,以前的刻版印刷是早就有了的....活字印刷是改進了刻版印刷的許多不好的地方
蔡倫也是改進了造紙術,不是發明...紙早在西漢以前就有了,但由於各種原因,西漢還是用竹簡為主,可能是原先的造紙術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由蔡倫改進的造紙術,但得造紙變得容易...造出來的紙也更加好用...便於推廣使用
炸藥是誰發明的?
諾貝爾發展了炸藥。
最早的炸藥應該是中國發明的火藥,是煉丹的道士無意中發明的。
誰發明了火藥,是哪個朝代的人
我國現在看到的第一部記載火藥的書,約成書於八九世紀。火藥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製藥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我國的四大發明之火藥,是誰發明的?
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
炸藥是誰發明的? 50分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和最早用火藥用於軍事的國家(最早就是用火藥爆破,也就是當炸藥用)
中國古代火藥的發明者是誰
孫思邈
火藥的起源/中國古代火藥 編輯
火藥不是歷史上個別人物的發明,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從認識硝、硫性質,發現起火現象,到應用於軍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早在漢朝以前,火藥的主要成分硝石、硫黃作為金石藥物已為人們所知。在秦漢之間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說:“消石,味苦,寒,主五臟積熱……煉之如膏。”“石流黃,味酸,溫,……能化金銀銅鐵,奇物。”消石即硝石,石流黃即硫黃,說明當時已作過火煉硝石的試驗,對硝石和硫黃的性質已有初步認識。
在火藥發明的過程中,煉丹家的作用特別重要。中國古代火藥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黃,以及硫黃的砷化物,都是煉丹術中常用的藥物。西漢末東漢初的煉丹書《三十六水法》中,有名為“硫黃水”、“雄黃水”、“雌黃水”的丹方,用硝石與硫黃、雄黃和雌黃在竹筒中以水法共煉。東晉時,煉丹家葛洪(283~363)在他所著的《抱朴子·仙藥》中有以硝石、玄胴腸、松脂三物煉雄黃的記載:“又雄黃……餌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餌,或先以硝石化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腸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煉之,引之如布,白如冰……。”經實驗證明:當硝石量小時,三物煉雄黃能得砒霜及單質砷;而當硝石量大時,猛火加熱,能發生爆炸。
隋末唐初醫學家、煉丹家孫思邈(581~682),史稱藥王。選錄入《諸家神品丹法》的《孫真人丹經》,相傳是孫思邈所撰,記載有多種“伏火”之法。其中有“伏火硫黃法”如下:“硫黃、硝石各二兩令研,右用銷銀鍋或砂罐子,入上件藥在內,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內,與地平,四面卻以土填實,將皁角子不蛀者三個燒令存性,以鈐逐個入之,候出盡焰,即就口上著生熟炭三斤,簇煅之,候炭消三分之一,即去餘火不用,冷取之,即伏火矣。”唐憲宗元和三年(808),煉丹家清虛子在其所著《太上聖祖金丹祕訣》(後選入《鉛汞甲庚至寶集成》卷二)“伏火礬法”中記載有將硫黃伏火之法:“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裡面,煙漸起,以溼紙四、五重蓋,用方磚兩片捺,以土冢之,候冷取出。”
這類伏火之法,雖然煉丹家的原意,是為了使硫黃改性,避免燃燒爆炸,以達到煉丹的目的;但同時使他們認識到,上述丹方中含有硝石、硫黃和“燒令存性”(即炭化)的皁角子或馬兜鈴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燒爆炸的性能,從而發明了原始火藥。故在煉丹時,有必要採取安全措施,將藥罐放在坑內,與地平,四面並以土填實,甚至用溼紙蓋,方磚捺,以土冢之。煉丹家正是通過他們的長期實踐,才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因此,至遲在 808年以前,含硝、硫、炭三組分的火藥已經在中國誕生。
在中唐以後成書的《真元妙道要略》中,更有明確的記載:“有以硫黃、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焰起燒手、面及燼屋舍者。”“硝石宜佐諸藥,多則敗藥,生者不可合三黃等燒,立見禍事。凡硝石伏火了,赤炭火上試,成油入火不動者即伏矣。……不伏者才入炭上,即便成焰。”三黃是指硫黃、雄黃和雌黃。以上正是唐朝及唐朝以前煉丹家在發明火藥的過程中,對這類丹方燃燒爆炸性能的經驗總結。原始火藥也由此而逐漸進入軍事應用的新階段。
火藥的早期軍事應用 到10世紀,關於試製和試驗火藥兵器的記載已經屢見於文獻。北宋初官修的 《武經總要》 ,記載有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藥煙毬的火藥配方(見圖)。這 3個配方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冠以火藥名稱,並直接應用於 3種實戰武器的火藥。但應指出,這些配方中硝含量低,還含有大量其他組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縱火、發煙或散毒,還是一種低級火藥,是近代火藥的雛形。
在北宋時已經大量生產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