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5-01-01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如何寫好影評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真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鑑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呢?

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覆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臺社會現買;二是要準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裡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儘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瞭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範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

動畫影評怎麼寫?

你可以這樣寫: (本文不是完全電影介紹)

《汽車總動員》是一部迪斯尼經典3D動畫電影之作的其中之一。這部影片非常的帶有速度性,尤其是在片子開始的時候,閃電“麥克奎恩”參加的比賽,自己非常有信心拿金,比賽開始的時候他也是那麼的輕鬆超過在他前面的一輛輛的賽車。但就在最後時刻,他由於太要強,在最後一圈不換輪胎,要直接衝向終點。而就是他的過於要強,導致在中途後輪胎爆了,在地上擦著火花,緊接著,前輪胎也爆了一個,當在這時,他離終點就幾米的距離。後來其他兩輛快車飛衝過來,“麥克奎恩”僅因為伸出舌頭而僅並列第一。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要強的道理。

在後來“麥克奎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去往別的城市比賽時,誤滑到了馬路,迷了路。進了一個小村,這村原來的生意很好,可就在開通了別的馬路後,就此大不一樣。這些戲劇性的變化給予了觀眾舒服的平凡的享受,給人的感覺很寬慰。在這時“麥克奎恩”已融入到了這個村莊,這個變化與很多電影的劇情是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戲劇性的變化又開始了,正當“麥克奎恩”和這個村莊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和“莎莉”也有了一段戀情。但是“哈德森博士”給媒體們透露了失蹤的“麥克奎恩”,這樣,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賽場上進行比賽,心情已沉重的他沒有抉擇。這正是電影中的低落部分,之所以這部影片的經典及精髓就在這裡,並不是“麥克奎恩”在比賽贏得金牌的那一瞬間,其實是他內心的低落變化。

當然,電影大部分不是以低落的結局收尾,在“麥克奎恩”重新返回賽場時,沒想到的事竟發生:在村中的“莎莉”及“哈德森博士”很多的朋友來到了現場,“哈德森博士”負責指揮“麥克奎恩”。這時的感情再次發生改變。

比賽開始了,藍車43被一心要抓金牌的綠車86撞翻,“麥克奎恩”放棄了能贏得金牌的機會,推藍車過了終點線,這正是電影的看點之一。當然綠車86雖贏得金牌,也遭到人們的排斥。

正是“麥克奎恩”的幫助別人的精神感動了大家。啟示了我們人們該做的事情。

這部影片除了劇情,還有音樂的烘托,合而為一,使觀眾看著被帶動。

這樣的一部影片,當然能輕易獲得“最佳動畫片獎”。不過要記住!沒有熒幕背後的勤奮的工作人員,就沒有這部迪斯尼的動畫盛宴享受。

影評怎麼寫(六)影評標題的寫作

先述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居於最顯赫位置、以最具抽象性或涵括性語文表意的一句或兩句文辭。它的目的在於揭示內容、誘使讀者閱讀正文。 標題一定要與中心思想有關,越密切越好。標題應該是評論性的。標題中“試論”、“小議”、“淺論”等字眼最好不要用。 影評的標題方式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這裡略舉大要。 由單一的一句話組成的標題叫單行題,一般情況下,都能點明信息;兩行或兩行以上句子組成的標題稱為複合標題。常見的影評文章的複合式標題多是主題+副題。主題以簡潔話語交代文章主要觀點,或向讀者傳達最主要的東西。副題居於主題之後,用來標明主題的指向、事實。 由表意程度劃分,標題可有實題與虛題二種。實題指表意實在具體的標題,其特點是具體標明影評內容,虛題則是虛化、抽象的標題。 常見的標題大抵有下述種類: 1、讚譽題。如《大兵電影——大師手法》《喜劇民族形式的成功探索――影片〈兩對半〉觀後》《雅俗共賞的新嘗試――淺議影片〈神鞭〉》。 2、論斷題。如《從女性崇拜的轟毀到理想人格的破滅》《〈黑麵人〉的奇、情、味》《“無力迴天”的悲劇》。 3、論戰題。如《駁斥江兼霞的〈關於影評人〉》《情節?人物?意識――與王一川同志商榷〈紅高粱〉與中國意識形態氛圍問題》《清算劉吶鷗的觀點》。 4、批評題。如《何時夢醒?寫在〈粉紅色的夢〉後》《〈脂粉市場〉的三點缺憾》《白障了的“生意眼”》。 5、比較題。如《從東西文化觀〈羅生門〉與〈公民凱恩〉》、《論張藝謀的“點金式”――〈菊豆〉與〈末代皇帝〉之比較》、《電影藝術中的幾泡尿》。 6、設問題。如《擴張?傳播?交流?--從文化角度感受〈泰坦尼克號〉》《惡耶?善耶?喜耶?悲耶?――話說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端盤子”的出路在哪兒?》。 7、並列題。如《〈機組乘務員〉與“災難片”》《情境?人物?戲》《嘎勁與雅氣》。 8、轉折題。如《一個太陽,兩種感受》《〈皆大歡喜〉看後皆不歡喜》《“西瓜地”不如“褲料”》。 9、淺議題。如《淺論〈紅高粱〉中的顛轎》《對〈幽谷戀歌〉的一點看法》《小議〈陌生的朋友〉》《“藝術情趣”小議》。 10、雜感題。如《“老演少”可以休矣!――看〈第二次握手〉有感》《從一場戲談起》《銀幕拾零(六則)》《是否過分了點――影片〈鍋碗瓢盆交響曲〉觀後隨感》。 11、推介題。如《推薦兩部教科書》《該看一看〈活著〉》。 12、新聞題。如《〈南郭先生〉有新意》《〈紅色戀人〉的路子非常新鮮》。 13、綜合題。如《當代影壇四大時弊》《說當代紀錄電影》《怎樣拍電影?!――“電影拍攝公式”小輯》。 14、擬人題。如《生活在嘆息》《道具的抗議》。 15、比喻題。如《硬吞香蕉皮》《家:苦海方舟――〈紅西服〉印象》。 16、哲理題。如《美,是性格和表現》《立異方能出新――談〈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反色彩效果》。 17、反問題。如《請教》《兩個想不通》。 18、熟語題。如《半場荒唐夢,一把辛酸淚――評包氏父子“理想”之毀滅》《兒女情長,英雄志壯――談〈秋瑾〉中一雙小獨生女的穿插》。 19、格言題。如《“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怎樣看待影片〈傷逝〉中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略談〈大橋下面〉的含蓄美》。 20、評書題。如《話說〈紅高粱〉》《話說“做”電影》。 21、“關於”題。如《關於〈拯救大兵瑞恩〉的話》《關於影片〈泰坦尼克號〉的音樂》《關於〈紅色戀人〉的定位》。 22、介紹題。如《卡讚的〈慾望號街車〉》《有什麼話好說――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 23、自介題。如《〈菊豆〉――跨文化電影的闡釋學讀解》《〈風雨故......

編導寫影評格式和怎麼寫影評

第1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段: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或第二段: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三段: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四段:作最後的總結。

第2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先簡單介紹導演的資歷和作品,從而引申出要評論的這部電影。

第二段:電影的音樂是如何襯托主題的。

第三段:電影的色彩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四段:評論這部電影最鮮明的風格。

第五段:最後指出這部電影的一點瑕疵,並對整篇文章作總結。

第3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開門見山。指出要評論電影的某個人物。

第二段:電影人物的性格是怎樣的。

或第二段:導演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三段:這個人物在電影中起什麼作用。

第四段:讚美導演對人物的選擇能力。

第4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概述一下電影劇情,說一下自己對電影的整體印象。

第二段:評論電影的敘事風格或者說電影講述故事的結構如何。

第三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鏡頭,這個鏡頭有什麼樣的作用。

第四段:這部電影和導演的其他電影做一下橫向的對比,評論電影之間的區別或者聯繫。

第五段:和開頭形成呼應,作總結。

第5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誇讚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段: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段: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段:評論電影鏡頭的風格。

第五段: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那些啟發或者新的發現。

第六段:總結文章的整體思想。

第6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段: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意向或者說道具,說說這個道具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段: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段: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

第五段: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

第7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從電影的片名引申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段:詳細分析電影片名和導演意圖之間的關係。

第三段:分析電影的較色和電影的片名有什麼樣的特殊聯繫。

第四段:分析電影中的符號化的具體道具。

第五段:分析電影的色彩變化。

第六段:總結自己對電影的想法。

第8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點題,要評論電影中的演員。

第二段:演員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段:評論演員在角色塑造方面是否具有可圈可點之處。

第四段: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和新聞積累,談一下演員的發展潛力。

第五段:整體評價演員,總結自己的觀點。...

什麼叫影評評語?怎麼寫?急

怎麼寫影評? 看片分析,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相或光盤,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發現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為這樣,它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差距。與“面試”的印象分不同,筆試的成績更加具體、客觀、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準備。 那麼,怎樣寫好看片分析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濟南世博藝術學校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範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範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準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準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準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出讚歎、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繫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以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佈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鍊,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囉嗦,結尾又草草收......

電影影評怎麼寫

1、 考察要點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順,無錯別字,並具有較高的寫作技巧。其次,是考察考生對於影片某些特殊的處理手法的理解,如張藝謀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的黑白、彩色兩種色調的運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紀實手法的運用等。第三,考察考生對於一部影片的主題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理解影片的深層含義和社會性。如《離開雷鋒的日子》所討論的主題是:在自由競爭、個人利益備受關注的社會轉型時期,雷鋒所代表的自我犧牲精神、集體主義卻並未過時。

2、 影片分析的寫作方法與格式

要寫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確定寫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會說說影片的主題思想,一會又分析劇作結構,一會又分析視聽語言方面的特色,覺得方方面面都想說一說,但又說得不深入,一篇優秀的影片分析永遠不是面面俱到的,永遠都是抓住其中一兩個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論述。

首先,可以對影片作社會學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時代的某個社會問題,作品所包含的社會內容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係,作品是如何展開這一社會主題的。如《秋菊打官司》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影片給觀眾展示了一幅中國普通農村的真實生活畫卷,通過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卑微的小人物執著的要用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個說法的故事,揭開了一個關於法律觀念的主題:每個人都有用法律保護尊嚴的權力,中國的法制觀念徹底普及還需要很長的路。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敘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劇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種敘事關係,也就是如何講故事,影片的創作者如何通過情節的鋪排、細節的設置、人物形象地塑造來一步一步推動故事向前發展的。

再次,可以從技術的層面對影片的導演手法、視聽語言的技巧進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時空關係、影片敘事的鏡頭體系、導演如何進行場面調度等。如侯孝賢的影片中視聽語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長鏡頭的運用,那麼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賢的影片中,長鏡頭是如何具體運用的,長鏡頭給觀眾的視覺和心理感覺是怎樣的,長鏡頭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民族審美心理。再如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中運用了大量的音樂來烘托影片的主題,考生也可就視聽中的“聽”來進行分析。當然,對於參加本可入學考試的考生而言,大多數都未進行過專業的視聽語言方面的訓練,因此導演手法、視聽語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過多,考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找出影片中一兩個突出的視聽語言的特徵,則可以進行視聽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視聽語言的特徵,也不要不懂裝懂,可以避開視聽的分析,轉而進行社會學的主題分析或敘事技巧的分析。

影片分析的寫作格式:

首先,要對影片的整體風格及要重點分析哪一方面的內容進行概括和綜述,如可以對電影中描述的社會環境、描述了怎樣的人、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影片的整體風格進行概括。

其次,簡單陳述影片故事的內容,但要注意,對故事梗概的敘述不要過多,應大概控制在三百字左右。

再次,找一到兩個合適的點展開分析,如影片的主題如何展開、影片的敘事方法,在對這個點展開細緻分析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視聽語言的分析。在展開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一點不要泛泛而談,要深入地分析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情節、人物的言行特點、人物的心理轉變,為了揭示主題、塑造人物創作者設置了哪些細節,這些細節都對刻畫人物起了怎樣的作用;影片的故事怎樣展開,怎樣轉折,怎樣衝突,怎樣達到高潮,最後怎樣結尾,說明了什麼樣的問題。影片是如何在一些關鍵的情節點上運用音樂來渲染情緒、營造氛圍的等等,而不要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

最後,要對影片及考生自己對該片的分析進行總結。

3、 考試技......

如何寫影評?

《看電影》雜誌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樣寫影評》,特貼上來,比較長,您可以挑選你喜歡看的段落讀,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寫寫影評。有打錯字的地方請原諒,沒有太多的時間校對。。。。。。。。。

曾經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說容易,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從來不認為寫影評有什麼N字方針:說難,寫影評跟看電影一樣,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很多東西只可意會。本文要說的,與其說是“怎麼寫影評”,不如說“我是怎麼寫影評的”。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只要你看片時沒有睡著,你對所看影片都會有所感覺:即便是睡著,那也是一種反應,也許能證明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悶。影評沒有長度的限制(媒體會有),長的洋洋萬言,短的可以兩三句。有個英文電影論壇舉辦一句話影評比賽,結果有些獲勝者居然將評論濃縮成一個字。我最近編寫《西片碟中碟》這本歐美電影指南時深有感觸,寫短評絕對不比完整的評論輕鬆。

在成千上萬茶餘飯後發表觀後感的觀眾中,坐下來把想法變成文章的是少數,而媒體能採用的更少些。如果幾家有影響的媒體不約而同休用同一種文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影評就該這麼寫。比如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電影評論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譯成中文)。大約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劇情,剩餘的屬於評價,但評價的方式沒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寫影評時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落筆自然留下這種痕跡,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風格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一些概念界定沒有西方那麼明晰,可是我們又非常喜歡條條框框。就說“影評”,什麼叫“影評”?狹義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這類文章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不是給拍電影或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一般發表在主流媒體或影迷刊物。羅傑。艾伯特是惟一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淺顯,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產,每週可以有五篇評論,但都比較短,翻譯成中弗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眾路線使得他成為讀者最多的影評家,全美國有兩百多家報紙授權轉載,而且他每週還有一個電視欄目,每期半小時。跟他相反的如《紐約時報》的艾維斯。米切爾,喜歡賣弄辭藻,非把讀者搞得雲裡霧裡不罷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駭客帝國國2》評論。寶琳。凱爾可能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反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從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評論是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她的文筆有點像子君,有一種女性的優美,但觀點非常尖銳,有時很刻薄。

我們的影評範疇似乎要更廣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隨筆、藉助電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應屬於essay;有一些是理論研究,屬於論文性質,英文應該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習慣於其中某一類的讀者,往往會對其他類型看不慣——看慣隨筆的會嫌其他的沒有個性;看慣論文的自然會覺得沒有大量專業術語和腳註就等於沒有深度。在我所寫的長篇評論中,《人工智能》和《公民凱恩》都超過一萬字,但前者其實很感性,而後者本來就是一篇論文,只不過我竭力迴避論文的風格。假設我把該用的術語全用上,並附上每句話的出處,估計某些學院派會心悅誠服,而該文則會喪失99%的讀者。這是我的侷限,媒體多半認為是長處,而大學和研究院則視為“你還嫩點,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老一輩的評論很像我們中小學裡上語文課,先來一段時代背影 ,接著是故事大綱,中心思想,最後是具體分析等等。作為一種寫法,這未嘗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儘量迴避這種作繭自縛的寫法,害怕用一種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

影評怎麼寫?主要有幾個部分?

電影評論的基本構成 影評通常包含的幾個部分:電影簡介,評論正文,引文出處。

電影簡介可以分為電影的基本簡介與服務與評論正文的擴展簡介。

基本簡介通常包括電影的原名,電影的中文譯名(別名),導演,主要演員,類型,片長,上映時間,國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這部電影的海報。這裡除了電影名稱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寫項目。根據評論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入劇情簡介。劇情簡介是對電影的再敘述,由於評論者對於電影理解的侷限,再敘述時應儘量避免加入有嚴重主觀傾向性的解讀。建議劇情簡介不要超過200字。

擴展簡介通常包括對電影製作人員的更詳細的介紹,影片產生背景的介紹,影片所描述的社會背景介紹,影片所獲得的獎項等等。擴展簡介作為評論的資料性工具要有選擇的引述。擴展簡介如果沒有對評論產生直接影響,建議果斷的捨棄,或者可放置於評論正文之後。

評論正文

① 從觀感輕鬆切入評論我們注意到,觀感往往產生於電影中最能讓觀眾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對觀感的分析也就成為對這部電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點。我們只要問一下自己,這部電影哪裡最吸引人,然後根據以往的經驗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為什麼吸引人,評論就產生了。觀感作為最初對電影的評定,勢必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會因為評論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為影評的目的是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所以開放式的評論也就不必排斥專業分析工具。我們也不能誇大專業分析工具的功能,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影片分析方法並不存在。觀感是電影對觀眾的影響結果,它意味著觀眾從電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麼。對觀眾來說,觀感從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作為評論者,要相信自己的觀感,不要被導演的名氣或電影所獲得過的獎項等非電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電影本身的東西只能印證觀感,而不能產生觀感。

② 列舉部分常見的評論切入點

1通過主題解讀評論:例如,你可以通過《不準掉頭》來解讀“倒黴”,可以通過《躲閃》來解讀“少年的愛情”,可以通過《著魔》來解讀“瘋狂”。觀感可以讓你對某些電影歸結出一個主題詞語,然後品味分析一下,電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讓你對這個主題詞有了更好的理解。一個電影是如何變成一個詞語的詮釋例證的?

2相似主題聯想評論:《兩支大煙槍》《尼古丁》。

3通過形式對比評論:例如,作為警匪片的《獵豹行動》對以往戰爭片形式上的借鑑,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拍攝警匪片的新方法。與之對比的對象可選擇《黑鷹計劃》。

4典型例證:例如,可以通過木偶片《美國戰隊》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國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討論:從茂瑙的《吸血殭屍》到《驚情400年》《刀鋒戰士》《吸血情聖》等這一系列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哪些變化。又比如說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櫥櫃裡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異形》系列或《黃飛鴻》系列等等。

6倫理討論:例如可以通過《老男孩》與《發情日記》來比較東西方倫理差別,《關於我們的愛情》來討論母女關係。7瞭解型電影:例如,從《夢想阿根廷》與《官方說法》中可以對“軍權政府”有個初步認識。也可以在《戲夢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氣息。

8結合他人的評論對電影的再評論。

9對某些導演或演員的偏愛也可以讓我們集中討論一下他們的特色。例如我比較喜歡的安德烈?佐羅斯基、蓋?瑞奇、伊莎貝爾?阿佳妮、夏洛特?甘寶等,他(她)們導演或主演的電影只要留意就可以蒐集得到。我們要小心的是通過“作者論”[註釋]來分析電影,這種分析方法使用不當就會變成是評論者的一廂情......

相關問題答案
影評怎麼寫?
影評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講課簡評怎麼寫?
評價鞋子好評怎麼寫?
時事點評怎麼寫?
部隊個人自評怎麼寫?
老員工自評怎麼寫簡短?
績效考核自評怎麼寫?
話劇劇評怎麼寫?
銷售員工自評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