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一、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整體法制觀念。推進法治建設,首先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學法用法,使公民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堅定法治信仰,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合法權利。經過多年的普法、宣傳等法治文化建設,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法治理念的具體精神還沒有深入骨髓、深入民心。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處於文化層次低、公民法治理念舊的傳統模式,固有觀念限制了公民只注重“守法”,而忽略了“維權”,加上一些法律法規和執法部門工作的嚴重滯後,導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使人們對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產生了片面消極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在做好普法宣傳的前提下,兼顧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既要抓公務員隊伍,又要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範圍,通過法律講堂、模擬鄉村法庭等宣傳教育載體,搭建法律直通車、法律宣傳週等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公務員和人民群眾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學會法律,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根據不同對象、人群的需求,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建立“城市法治顧問團”、“農村法律援助站”等機制,進一步拓展法律知識普及的覆蓋面,提高整體法制觀念。
二、改進形式方法,完善執法法治意識。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社會治安”的關鍵所在。然而當前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一是要加強執法隊伍,培養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能力。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廣大公務員執法隊伍學法制度。通過集中學習、法制講座、區別指導等形式組織學習行政法規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知識,定期開設執法培訓班、執法知識競賽、執法專題討論會,並將學習成績作為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切實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法治素養。二是要做到以法治法,完善領導幹部執法法治意識。通過強化法治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切實使群眾“信法不信權”、“信法不信訪”、“信法不信關係”,杜絕社會上輕視、無視法治和 “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無理情況的滋長,真正做到政府懂法、公平執法,百姓知法、自覺守法,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圍。
三、推動管理創新,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法規和機制是政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前提,我們必須推動管理創新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機制。一是強化行政監督與問責,促進行政公開透明。推行政務公開,把政府的決策、立法、行政和執法過程向公眾開放,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絡、廣大人民群眾和紀委進行監督和制約,建立與民聯繫溝通的公共事務平臺,尤其是社會轉型期人民群眾所關心環保、醫療、養老、拆遷等熱點問題,積極推動公民參與,使他們的合理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法訴求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規範工作機制與流程,深化執法行政問責。通過實踐,完善政府決策運行的法規體系,及時修正與實際不符的政策法規,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越權行政引起的不合理現象”和“粗暴執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對違法行政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的,從嚴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如何增強自己的法制觀念
健全的法律,是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的先決條件。任何人都要知法、學法、守法,都不能置身於法律之外,更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對於學校來說,要依法治校。我國目前有300多部法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治安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是我們師生都要共同遵守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這方面,從學校到家庭,從老師到學生,我校都有尚佳的表現。我想首先是由於學校認真貫徹了各項教育法規,注重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更由於同學們有良好的法規意識和協作精神。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有些同學還在做違反紀律、違反法規的事。比如,開學以來,在校內外就發生了多起學生間的打架鬥毆、夜不歸宿事件,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這些同學的行為,一是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二是擾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三是破壞社會治安,危害和諧社會的建設。這些同學中已有多人接受了學校給予的處分。如果類似事件進一步升級,造成較嚴重的後果,學校就必須報公安部門進行教育、勞動教養和相關賠償。希望那些總想用“拳頭”來解決問題的同學,懸崖勒馬,改過自新,不要讓自己滑到犯罪的道路上。
在此,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從認真聽課做起,保證每堂課良好的紀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做起,做到嚴格自律;從痛改小偷小摸行為開始,養成主動遵紀守法的習慣;從杜絕打架鬥毆開始,學會尊重、學會相處;從禁止吸菸開始,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從遠離黃賭毒做起,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之,事事處處用法律來規範自己,做合格的現代公民。
同學們,wo們風華正茂,都是祖國的花朵,你們受到培養與呵護是你們的權利,你們要倍加珍惜這種權利;相應的,你們更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認真學法、守法、用法,做到懂法、護法,做一個品學兼優、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好孩子!
談談你自身如何增強社會主義法制理念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強調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第一次載入黨的歷史性文獻,充分表明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高度重視,說明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一定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及其與和諧社會根本特徵的內在一致性,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並將其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過程,貫穿於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
在人類社會的法治進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具先進性的法治理念。這種先進性,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規定的,而且是由其自身屬性所決定的。表現在:一是法律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同於一般的政治意識、道德觀念,它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學說為指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踐過程中,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吸收借鑑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包含超越時空的對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認識,因而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只有把握了這種規律性,我們才能增強法治建設的能動性,避免或少走彎路。二是政治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法治理念。它是我們黨政治理想、政治原則、政治路線在法治領域的具體化,絕不是一般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法律知識問題,而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屬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講政治,強調政治,突出政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在屬性。三是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確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以人為本,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法治效果的根本標準,始終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服從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實體現了黨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法為民”要求,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四是實踐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法律體系的逐步健全,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法律意識的普遍增強,法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和實施,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或空泛的學術概念,而是有著很強可操作性,可以踐之於行的思想、觀念,對法治實踐有直接的指導作用。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需要付出不懈努力、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過程。五是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制度、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以及我國的法律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要求,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一種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理論。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開放的、能夠不斷融入鮮明時代精神的理論體系,有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其科學性是其它法治......
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
,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
式,
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
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
作用的看法,
對現行
法律的要求和態度,
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
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
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
的評價,
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我們大學生群體對法、
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
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
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
.
近年來學生犯罪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
有沉迷於網絡遊戲,
模擬網絡殺人遊戲殺人
的;
還有因為打牌而把舍友都殺了的馬加爵;
將硫酸潑向熊貓的清華學生劉洋……這許許多
多的學生犯罪案例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
也不得不使我們反思,
造成這些悲劇的原因
是什麼?怎麼樣去提高我們學生的法律意識,避免走入歧途?
作為一名大學生,
我不得不反駁一些學校的教學方式,
法律課上內容單調,
課堂過於單
板,
老師授課的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
法律課的課時相對來說也比較少,
要
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很精湛的學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識是很不現實的。
這就是現在大學生法
律意識淡薄,學習法律知識興趣不大的一大原因。
如何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我提出我個人的幾個觀點:
首先,
高校要重視對學生法律課的講授,
增加學時,
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
目前我
國高校法律課程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授課課時少,
造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任務授課時匆忙
倉促,講解不透徹。教師不能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了事,要從根本上讓學生明白,
學習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於社會,
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
基於學校法律課的枯燥無味,
我
們很有必要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該
採用案例教學法,
運用身邊發生的法律時事進行講解,
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
得理論聯繫了實際,
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案例分析,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在條件
許可的情況下,
可以請辦案人員進行課堂講法,
舉辦一些法律專題的知識講座。
組織學生模
擬法庭辦案,
讓學生從中學習知識等等。
其實,
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是有很多選擇的,
關鍵
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學校要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創造氛圍,為學生提高法律意識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校要儘量多地舉辦一些法律專題的知識講座和宣傳活動,
將娛樂和學習相結合在一起通過
一些趣味性較濃的活動,
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瞭解和學習法律知識,
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
學習興趣。
第三,
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違
法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律知識的缺失,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硬。
大學生正處於一個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成型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
面臨著學習、
戀愛和就業
等眾多的心理壓力,一旦處理不當的話很容易就會越過法律的束縛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第四,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教育工程,法律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如果法制教育沒有做好,
危害的是社會。
因此社會也有責任來引導和教育青年學生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社會上
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堅決打擊一些容易對青年學生容易造成誤導的違法活
動。
對網吧和酒吧等娛樂場所要加強監管,
避免青年學生受到其中的影響。
......
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
參考答案:
一是要培養法治思維理念。首先,要養成運用法治思維的習慣。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使其認識到什麼是法治思維,為什麼要運用法治思維,怎樣運用法治思維,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領導幹部的常用語,使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其次,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在遇到權力與權利衝突、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衝突時,要牢固樹立民本意識,主動運用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則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減少官民對抗,樹立領導幹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種思維方式的合理運用。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係,使決策既合法合規、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於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的長效機制。在學習形式上,要通過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通過舉辦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定期組織領導幹部參加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在學習內容上,既要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又要重視法律原則、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維能力方面的學習培養。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職水平。要像考核經濟指標一樣,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要按照有權就有責、濫權應擔責、侵權要賠償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那些不依法辦事的領導幹部要嚴肅進行批評教育;對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帶來重大損失,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領導幹部,要嚴格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企業關鍵看決策者的法律素養,決策者如果守法,那就好辦了。
怎樣才能提高法律意識?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使社會主義法制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幹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係,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繫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懂法、守法、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何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律權威
(一)全民法治觀念的培育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先決條件。法治觀念反映出社會成員對法律的信任和依賴程度,影響著法律規範轉化為現實制度的範圍及程度,決定著一個國家法律制度建設的進程及成效。加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用法律來保障、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在法治觀念的指引下積極參與到改革中並能夠分享改革的紅利,既是改革進一步深化和改革成果得以鞏固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現實需求。
(二)法治觀念深入民心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根基。法治在本質上是“法律至上”之治,根基在於全民守法。法治的直接目標是規範公民的行為、管理社會事務、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終極目標是保護公民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的政治權利。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通過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能夠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能夠引導全民強化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將法律制度內化於心,逐步形成崇法守信的社會風尚,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打下牢固的根基。
(三)法治觀念是建設法治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國家的法治化,既要有公民社會的參與,又不能脫離社會的法治化。法治觀念不僅僅是執政黨和政府的信念,同時應該成為全體公民的信念;不僅應該融於執政黨依法執政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實踐中,也同時應該融於每一個國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中。法治社會建設的現實需要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普及法治精神,喚起民眾對法治的認同,讓民眾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讓法律銘刻在每個人的心裡;只有每個公民都自覺遵紀守法,才能真正實現法治社會。
(四)樹立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利器。在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進程中,應當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讓法治精神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法律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終極武器,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內涵。在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加強法治基礎建設,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平安建設現代化水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五)樹立法治觀念,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成為法治社會建設的助推劑。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備要素。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法律在我身邊”,逐步建立“有事找律師、有事找法官”的法律自信,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在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培育的過程中應當讓廣大群眾更加深刻體會到法治社會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精神,讓人們普遍感知法律,促進全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贏得廣大群眾對依法治省的擁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