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在古代是什麼地方?

General 更新 2025-01-24

江蘇省南通市在古代各個朝代叫什麼?

南通到上海班車不少的,

到北廣場(新客站),坐地鐵1號線到人民廣場,換乘2號線到龍陽路站

那有磁懸浮直接到浦東機場,或者機場大巴;

嫌麻煩就直接打的過去吧

古代首都有設在南通的麼?

歷史沿革

今南通境域按地理變化和歷史淵源大致分為北、南兩部。今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一帶,春秋戰國時期歷屆吳、越、楚等國地域,東晉義熙七年(411年)置寧海、如皋等縣,屬海陵郡,這是北部地區建縣之始。今南通南部舊稱通海地區。

唐代,胡逗洲得到開發。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鎮遏使的職位。後來,五代吳國曾設豐樂鎮、大安鎮、崇明鎮及狼山鎮。五代時直接統治靜海與東洲一帶的是姚氏家族。姚彥洪建築城池官廨,號稱"靜海都鎮",統轄狼山、豐樂、大安、崇明四個大鎮。

後周顯德三年(956),周軍壓境,姚氏政權控制東洲、靜海約半個世紀的局面結束。顯德五年(958)初,後周設立靜海軍,不久升靜海軍為通州(今南通市),並設靜海、海門兩縣歸通州管轄,州治駐靜海。

宋代,通州屬淮南東路,天聖元年(1023)通州改名為崇州,又稱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稱靜海郡。

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復為州,屬揚州路。崇明縣曾短時間歸屬通州,後又劃屬蘇州。

明初,靜海縣廢,此後,通州只管轄海門一個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人關。次年七月南下佔領通州。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江蘇布政使司,領泰興、如皋兩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屬江寧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漲的天南等41沙設海門直隸廳。

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通州官紳響應武昌起義,宣告通州脫離清王朝統治,次日成立軍政府。

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臨時省議會決議通州廢州設縣,改稱南通縣,行政區劃同宣統時的13市、8鄉。民同十六年(1927年)5月,同民革命軍(北伐軍)抵南通,推翻北洋政府南通縣知事公署,成立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南通縣政府,屬江蘇省政府管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行政第七區(後改為第四區)專員公署設於南通城,下轄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崇明5縣。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侵佔南通城,建立偽政權,國民黨南通縣政府先後遷至金沙、北興橋,專員公署先後遷至馬塘、掘港。

1940年11月,新四軍東進通如海啟地區,隨即按照“三三制”原則建立南通、如皋、海門、肩東四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3月,成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1945年12月和1946年8月先後建立蘇皖邊區第一、第九行政區專員公署。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又經過3年半的解放戰爭,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華中行政辦事處決定,劃南通城、唐閘鎮、天生港鎮、陸洪閘和近郊農村成立南通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行署機關駐南通市。當年5月,第九行政區改稱蘇北南通行政區。

1950年5月,南通市升格為蘇北行署直轄市。1953年1月起,南通市為江蘇省轄市,同時建有南通區(同年4月起改稱專區,1978年7月起改為地區)。其中“市”管轄城區、郊區,專區(地區)管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崇明7縣(其中崇明於1958年11月劃歸上海)。地、市並行的體制一直延續到80年代初。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撤銷南通地區行政公署,原行署所轄6縣歸南通市領導,市管縣的體制延續至今。

南通以前叫什麼

南通是江蘇名城。這座城市古名曾是海陵地、祟山、靜海。五錠周顯德五年(958年)才置州,叫通州。到了清代雍正初年,又升為直隸州。 至於“南通”之名的由來,那是清雍正之後的事。我國古代地名用字,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即同一級地名的用字不能重複,重複了就要改。金代天德三年(1151年),該地北方又把潞陽(今北京市通縣一帶)改為通州。清代時為避免兩地重名,在南方的通州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南”字,以示區別。民國元年改為“南通縣”,1949年又把縣城區及近郊合在一起,這才稱為南通市。

江蘇南通屬於古代的吳國麼?

是的,吳地區域的概念,形象地說就是以太湖為腹心,上海、南京作首尾,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軀體,杭州、嘉興、湖州為節肢,旁及南通、揚州的一個地域整體。”總論認為,吳地區域應該分成核心區、亞區和影響區,所謂的核心區,就是蘇州、無錫、常州、湖州、嘉興;亞區就是上海、杭州;影響區包括南京、鎮江、江蘇沿江北岸的南通、揚州、泰州以及安徽皖南等地原吳國穩定的疆域範圍。

江蘇南通曆史上是怎樣形成的?

南通曆史由來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區還是茫茫海域。從漢代以後到公元11世紀,南通地區形成過程中,先後有扶海洲、胡逗洲、東布洲等沙洲與大陸連接,18~20世紀初,又有一批沙洲連上了大陸。四次大規模的沙洲並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漢代,在今如東一帶有一塊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時沙洲與揚州東部沙咀的並接是南通成陸史中的第一次沙洲連陸大並接。這次大並接使揚泰砂咀(舊稱蓼角嘴),向東延伸了50多公里,可達今如東縣長沙以東。當年這裡是海陵縣(今泰州市)東境。

南北朝時,南通市區一帶有一塊沙洲,稱壺豆洲,後又稱之為胡逗洲。胡逗洲的東邊還有南布洲、長沙、東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後與這些沙洲並接,不斷擴大自己的範圍。公元10世紀初,胡逗洲與其西北邊的如皋大陸並連,這是南通成陸史中沙洲連陸的第二次大並接,長江北岸延伸到今餘西一帶。10世紀中期,後周在這裡設立通州。

11世紀中期,東布洲的連陸是南通成陸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並接。唐初到五代,長江口有東沙、西沙、東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稱顧俊沙。東洲與布洲是五代初長江口的兩個較大的沙洲。東洲和布洲並接後稱東布洲,東布洲與顧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稱海門島。東布洲與大陸連接後,長江北岸砂咀擴展到現在的啟東市的東部一帶,古稱宋蓼角嘴,現在南通市的東部範圍大體形成。

元末到清初,通州東部江岸發生大規模坍塌。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從通州餘西到餘東一線以南的長江中,一個個沙洲紛紛出水。18世紀中期建立海門直隸廳,此後,海門廳及其以東、以南的沙洲,逐步與通州大陸連接,這是南通成陸史上的第四次大並接。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南通的境域形成。

南通的行政建制

隨著南通古代漁、鹽業的發展,農業的振興,南通的古代經濟逐步繁榮,居民聚落隨之出現,南通曆史上的縣級城市也逐步建立。唐代以前南通地區以縣為最高地方行政單位,五代以後曾設有路、州、直隸廳、軍、監、縣幾種地方行政單位。如靜海軍、通州路、利豐監等。軍,是一種帶有軍事性質的行政設置,體現了當年南通一帶的軍事地位。監,是生產性的行政設置,南通的"監"主要管理鹽業生產。明清時的"州"有散州與直隸州之分。明代通州為散州,亦稱屬州,是府的下屬單位,其地位略高於縣。清代雍正以來通州為直隸州,直屬布政使司,其地位與府相當。直隸廳與直隸州地位相同。

東晉安帝統治時期,南通範圍內曾有寧海、臨江、蒲濤、如皋等縣,後又增設海安縣,到周、隋時期這些縣多被撤併。

唐代,胡逗洲得到開發。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鎮遏使的職位。後來,五代吳國曾設豐樂鎮、大安鎮、崇明鎮及狼山鎮。五代時直接統治靜海與東洲一帶的是姚氏家族。姚彥洪建築城池官廨,號稱"靜海都鎮",統轄狼山、豐樂、大安、崇明四個大鎮。

後周顯德三年(956),周軍壓境,姚氏政權控制東洲、靜海約半個世紀的局面結束。顯德五年(958)初,後周設立靜海軍,不久升靜海軍為通州(今南通市),並設靜海、海門兩縣歸通州管轄,州治駐靜海。通州,按其位置來看,由海路北上可達齊燕遼東,南下可抵閩越,沿江南可至三吳,西可到楚蜀。四方通達,因以為名。通州宋代屬淮南東路,天聖元年(1023)通州改名為崇州,又稱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稱靜海郡。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復為州,屬揚州路。崇明縣曾短時間歸屬通州,後又劃屬蘇州。明初,靜海縣廢,此後,通州只管轄海門一個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門縣廢,......

請問各位網友 江蘇南通古代屬於哪裡,哪個民族生活在這 有遷來民族嗎,講的是什麼方言,聽不懂。

江蘇東部沿海部分在先秦時期大部分都還是海洋呢,沒有形成陸地。看看古代的歷史地圖就知道了。這些地區古時候沒有人的。在夏商周時代江蘇的大部分地區是東夷人的地盤,秦漢之後因為被中原王朝統治,跟其他中原人沒什麼大的區別。

南通有什麼名勝古蹟

南通濠河風景名勝區

南通狼山名勝風景區 南通博物苑 中國南通珠算博物館 如皋水繪園風景區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 江蘇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館·家紡產業旅遊區

南通城市博物館 南通城隍廟 南通市軍山景區 南通世外桃園休閒農莊

南通城市綠谷 南山寺 忠孝文化園 如皋市定慧寺

南通的歷史名人

南通曆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冒闢疆 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軼聞逸事。近代蘇繡大師沈壽也與南通有著諸多淵源。 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學大師魏建功、韓國磐,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藥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葛菲、黃旭、李菊、陳玘、陳若琳、仲滿7位奧運會冠軍和張潔雲、吳健秋、殷勤、趙劍華、季磊、胡欣、陸斌、趙婷婷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前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譽為"世界冠軍搖籃"。

南通這個城市有多少年曆史?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區還是茫茫海域。從漢代以後到公元11世紀,南通地區形成過程中,先後有扶海洲、胡逗洲、東布洲等沙洲與大陸連接,18~20世紀初,又有一批沙洲連上了大陸。四次大規模的沙洲並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漢代,在今如東一帶有一塊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時沙洲與揚州東部沙咀的並接是南通成陸史中的第一次沙洲連陸大並接。這次大並接使揚泰砂咀(舊稱蓼角嘴),向東延伸了50多公里,可達今如東縣長沙以東。當年這裡是海陵縣(今泰州市)東境。南北朝時,南通市區一帶有一塊沙洲,稱壺豆洲,後又稱之為胡逗洲。胡逗洲的東邊還有南布洲、長沙、東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後與這些沙洲並接,不斷擴大自己的範圍。公元10世紀初,胡逗洲與其西北邊的如皋大陸並連,這是南通成陸史中沙洲連陸的第二次大並接,長江北岸延伸到今餘西一帶。10世紀中期,後周在這裡設立通州。11世紀中期,東布洲的連陸是南通成陸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並接。唐初到五代,長江口有東沙、西沙、東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稱顧俊沙。東洲與布洲是五代初長江口的兩個較大的沙洲。東洲和布洲並接後稱東布洲,東布洲與顧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稱海門島。東布洲與大陸連接後,長江北岸砂咀擴展到現在的啟東市的東部一帶,古稱宋蓼角嘴,現在南通市的東部範圍大體形成。元末到清初,通州東部江岸發生大規模坍塌。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從通州餘西到餘東一線以南的長江中,一個個沙洲紛紛出水。18世紀中期建立海門直隸廳,此後,海門廳及其以東、以南的沙洲,逐步與通州大陸連接,這是南通成陸史上的第四次大並接。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南通的境域形成。南通的行政建制  隨著南通古代漁、鹽業的發展,農業的振興,南通的古代經濟逐步繁榮,居民聚落隨之出現,南通曆史上的縣級城市也逐步建立。唐代以前南通地區以縣為最高地方行政單位,五代以後曾設有路、州、直隸廳、軍、監、縣幾種地方行政單位。如靜海軍、通州路、利豐監等。軍,是一種帶有軍事性質的行政設置,體現了當年南通一帶的軍事地位。監,是生產性的行政設置,南通的"監"主要管理鹽業生產。明清時的"州"有散州與直隸州之分。明代通州為散州,亦稱屬州,是府的下屬單位,其地位略高於縣。清代雍正以來通州為直隸州,直屬布政使司,其地位與府相當。直隸廳與直隸州地位相同。   東晉安帝統治時期,南通範圍內曾有寧海、臨江、蒲濤、如皋等縣,後又增設海安縣,到周、隋時期這些縣多被撤併。   唐代,胡逗洲得到開發。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鎮遏使的職位。後來,五代吳國曾設豐樂鎮、大安鎮、崇明鎮及狼山鎮。五代時直接統治靜海與東洲一帶的是姚氏家族。姚彥洪建築城池官廨,號稱"靜海都鎮",統轄狼山、豐樂、大安、崇明四個大鎮。  後周顯德三年(956),周軍壓境,姚氏政權控制東洲、靜海約半個世紀的局面結束。顯德五年(958)初,後周設立靜海軍,不久升靜海軍為通州(今南通市),並設靜海、海門兩縣歸通州管轄,州治駐靜海。通州,按其位置來看,由海路北上可達齊燕遼東,南下可抵閩越,沿江南可至三吳,西可到楚蜀。四方通達,因以為名。通州宋代屬淮南東路,天聖元年(1023)通州改名為崇州,又稱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稱靜海郡。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復為州,屬揚州路。崇明縣曾短時間歸屬通州,後又劃屬蘇州。明初,靜海縣廢,此後,通州只管轄海門一個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門縣廢,通州無屬縣,至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為直隸州,劃如......

相關問題答案
南通在古代是什麼地方?
湖南在古代是什麼地方?
格爾木古代是什麼地方?
九州在古代指什麼地方?
崇光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遂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青衫在古代是什麼顏色?
班級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行轅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雛兒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