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的意義?
處方的基本含義
處方分有醫生處方、法定處方。日常見到的都是醫生處方。處方共有三部分:(1)處方前記 包括醫院全稱、科別、病人姓名、性別、年齡、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項目。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還應當包括病人身份證明編號,代辦人姓名、身份證明編號;(2)處方正方 處方頭 處方以“R”或“RP”起頭,意為拿取下列藥品; 接下來是處方的主要部分,包括藥品的名稱、劑型、規格、數量、用法等;(3)處方後記 包括醫生、藥劑人員、計價員簽名以示負責,簽名必須籤全名。 處方原則上不得塗改,如有塗改,處方人必須在塗改處簽字以示負責。處方常用縮寫。從2004年9月1日起,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的最新制定的《處方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醫院醫生在使用處方時將要更加“守規矩”,那對於百姓來說,則看病開藥出現了四大變化:紅黃綠白區分處方 新的《處方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處方由各醫療機構按規定的格式統一印製,其中必須包括機構名稱、處方編號、患者資料、藥品金額等10多個項目。麻醉藥品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普通處方的印刷用紙應分別為淡紅色、淡黃色、淡綠色和白色,並在處方右上角以文字註明。開處方禁止寫“天書” 醫生在開具處方時,必須用規範的中文或英文名稱書寫,書寫藥品名稱、劑量、規格、用法、用量要準確規範,藥品劑量與數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而且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處方要分別開具,其中西藥和中成藥處方每張不得超過5種藥品。處方藥量不超7天 對於處方的藥量,規定醫生一般不得開出超過7日的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必須註明理由。而且處方僅在開具當日有效,需延長有效期的由開具處方的醫師註明有效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3天。處方一般是當天有效,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時間,必須有醫師註明簽字。可以是電子版的,但是隻有打印出來後醫師簽名後才有效。不得限制購藥地點 為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規定除醫療用毒性藥品、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及戒毒藥品外,醫院不得限制病人持處方到其他醫院或者藥店購藥。為此,辦法也規定,醫生在書寫藥品名稱時,須以國家承認並公示的藥品名為準。藥品簡寫或縮寫須為國內通用寫法。而醫院或醫師不得自行編制藥品縮寫名或用代號。
中藥 配伍意義是指什麼
腎氣丸:熟地、淮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配伍意義:附子大辛大熱,溫陽補火,桂枝辛甘而溫,溫通陽氣,兩藥相合,補腎陽之虛,助氣化之復供 澤瀉、茯苓配伍桂枝溫化痰飲,丹皮配伍桂枝調血分之滯,詞三味寓洩於補
熟地配伍淮山藥、山茱萸取陰生陽長之意
方中補陽藥少滋陰藥多取“少火生氣”之意
營養師的意義
營養師是專門指通過嚴格營養基礎理論學習和專業臨床營養技能修煉,能夠指導人們在飲食、預防疾病、輔助治療、預防亞健康、健康管理等領域,並能夠設計好方案和跟蹤服務的營養專業人才,在營養師法立法中,將以獲得資格證書為合格上崗(來源黎黍勻專家定義)。
從廣義上來講,是指從事與營養相關的專業人士,其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專業知識,更是從事與營養相關的工作有一段經歷並積累有一定的經驗,在本行業內有較豐富的資歷。 [編輯本段]職位分類 營養師還因其與不同的對象結合分成為臨床營養師,公眾營養師、食品營養師、運動營養師、餐飲營養師等。
臨床營養師主要從事與疾病有關的營養工作,為病人制訂合理的膳食,設計適合不同病人的食譜等,主要在醫院工作,又常稱為營養醫師。此類營養師多為醫學院/醫科大學的預防醫學系畢業。
公眾營養師,又稱為公共營養師,其工作與公眾有關,主要從事營養知識的傳播、群體性的營養調查、各種與營養相關的社會活動策劃,以及與營養知識宣傳教育有關的影視文學等作品策劃也是其工作的內容。其工作內容多為營養知識之類的無形產品。
食品營養師,主要在食品企業工作,主要負責食品的開發之類的與食品相關的營養工作。
運動營養師是為運動人員提供營養指導的營養師,職業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他們的運動量相對於普通人來說,運動量較大,其營養需求與常人有較大的不同。所以該類人類的營養有特殊的要求,應該有專業的運動營養師進行,有利其健康。
餐飲營養師,主要從事與餐飲有關的營養工作,如營養配餐方案,營養食譜的開發,營養配餐員的培訓,餐飲服務人員的培訓等。
還可以根據工作性質分成更細化的營養師,如美容營養師,保健品營養師等。 [編輯本段]公共技師 培訓對象:公共營養師資格考試的培訓對象主要是:幼兒園保健醫,學校校醫,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站的醫護人員,集體飯堂,健身中心教練,食品保健品企業營養從事人員,食品檢測監督人員,企事業單位準備從事本職業的人員等。
學習內容:公共營養師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基礎營養學、臨床營養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補理論、中醫營養評價、食品衛生學、特殊人群的營養、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營養專題教育、營養計算軟件的應用、營養師就業創業指導、食品的物理及簡單的生化檢測方法等。重點學習並掌握食物選擇、食譜編制、基本烹調、營養等內容和技能。
通過考試,成績合格者將頒發公共營養師國家職業資格證。
1)職業概況
公共營養師是國家勞動部頒佈的第4批新職業之一。是應社會、市場的需要而產生的職業技能人才,指接受專業知識技能培訓,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取得從業資格,從事營養諮詢、營養測評、營養指導、營養宣教、營養管理以及從事營養教學與科研工作、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的特殊職業者,是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
目前,我國的營養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公共營養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公共營養師可以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做營養諮詢、指導工作。公共營養師不僅可以在社區發揮重要作用,還可為企業員工、白領、高級管理人員、運動員、家庭提供教育、輔導、指導等服務。擁有者可以從事營養食品教學、科研,食品或保健食品生產經營,食品衛生監督和檢測,醫療衛生等機構的相關崗位;學校、幼兒園、機關、企事業機構、賓館、酒店的專(兼)職營養師;健身房、美容院、社區的專(兼)職營養指導;體檢中心的專(兼)職營養師等。相關行業的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就業機會多. 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醫院營養保健科室人員、相關臨床科室人員;學校、幼兒園、社區中負責膳食工作或從事營養與健康教育......
中藥處方3兩半都有那幾味中藥
分兩種:古方“三兩半” 、藥膳“三兩半” 一、古方“三兩半” 1、方劑組成及用法 “三兩半”組成:潞黨蔘、蜜炙黃芪各1兩(約30克),全當歸、制狗脊、淮牛膝各半兩(約15克)。每貼共計三兩半(相當於105克)。 先用黃酒2兩倒入中藥內侵泡1小時後,再放水煎煮。用黃酒侵泡的意義是:黃酒作為藥引有通絡行經、活血溫陽的作用。同時黃酒中乙醇能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而發揮藥力。 2、藥理分析 潞黨蔘鼓舞氣血,健脾生津,安神益智。炙黃芪補氣固表,利尿託瘡,提膿升肌。全當歸補血活血,潤燥滑腸,長肌肉。制狗脊溫養肝腎,通調百脈,強腰膝,堅脊骨。淮牛膝補益肝腎,能引諸藥下行治療腰膝骨痛、足萎。諸藥合用具有益氣固表,補血活血,強筋壯骨,通筋活絡生肌的功效。主治氣血不和,感受風寒所致的筋脈拘攣及關節肌肉疼痛等症,故用於治療腰肌腫脹,拘攣抽搐,寒冷疼痛,神疲乏力,下肢萎軟,夜半後加劇,翻身不能,不堪安寢等等勞損症候。 3、病機分析 因氣血不足,則氣血運行不暢,見腰冷或痠痛,骨軟乏力。氣血虛衰以致對經脈筋肉,皮膚的濡養作用減弱從而產生肢體等運動或感覺失常的病理。肝為藏血之髒,肝血虛虧,不能濡養筋脈,則肢麻不仁,關節不利。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腎陰腎氣虛弱,腎精不充,則不能溫煦滋養腰膝。絕大多數腰肌勞損病人,都有氣血不足,肝腎虛虧的臨床表現。 二、參考藥膳: 三兩半燉雞 浙江金華民間沿傳著一道進補雞菜,三兩半燉雞,其功效補氣養血生津。何謂三兩半?即當歸、黨蔘、黃芪各一兩,淮牛膝半兩,四味中藥合加為三兩半而得名。 製作方法:取母雞一隻,宰殺褪毛洗淨後斬成小塊(也可以用全雞),連同內臟、三兩半中藥同入砂鍋,鍋中加老酒半斤,鹽適量,糖少許,再注入清水以淹沒雞身為度,然後將砂鍋置於文火上慢燉至酥即可。燉時砂鍋蓋要密封。對於病後體虛,氣血兩虧而不宜行大補者,用此三兩半燉雞小補大為有益。
為什麼中醫會走向沒落呢???
中醫藥的偉大歷史作用和重要現實意義不容否認,西醫的科學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認,兩者各具比較優勢。正因如此,中國政府提出了“中西醫並重”和中西醫“長期並存,共同發展”的方針,並將“發展傳統醫藥”寫入了《憲法》。但長期以來,政府的方針和憲法精神並未得到很好貫徹。在具體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國家投資、科研發展和醫療實踐等各個方面,普遍重西醫輕中醫,中醫地位不斷下降,發展面臨困境。最大困境是,中醫日益西醫化,日益不姓“中”了。這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1.中醫後繼乏人。據統計,全國中醫醫生1949年27.6萬人,到2002年還是27萬餘人,53年沒有增長;同期西醫醫生為8.7萬和157萬人,增長17倍;現全國共有醫務工作人員520萬人,中醫藥工作人員約50萬人,不足1/10。尤其可怕的是,許多中醫基本上不會用中醫思路看病,只會看化驗單。中醫後繼乏人。 2.中醫教育日益衰退。近些年中醫教育嚴重西醫化。語言上,外語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漢語訓練缺乏,許多學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醫古籍;課程安排上,中西醫課時幾乎相等;西醫理論學習要求不低,中醫理論訓練嚴重不足,甚至《黃帝內經》等經典也不研讀;技能培養上,西醫實驗不少,中醫望聞問切等訓練不多。畢業後,學生普遍不會用中醫思維看病,多半轉行西醫,或名行中醫實以西醫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醫理論及臨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醫教育方法,要求碩士做到細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畢業。不少中醫碩士、博士不會用中醫理論與技能臨床看病,難以稱為真正中醫。 3.否定師徒傳承。師徒傳承是我國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方式,幾千年來造就了一批批中醫大夫。中醫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傳”,故自古師徒如父子,自當盡心傳授。但現行醫療制度,基本否定師徒傳承,使其無立足之地。純正中醫後繼乏人,這已成中醫發展的極嚴重問題。現在,解放前留下來的全國著名老中醫已所剩無幾,均已達耄耋之年;50年代主要按傳統方式培養的國內知名中醫已為數不多,均已年逾古稀;其後主要按西醫式教育培養的中醫,在真正中醫上有成就者甚少。據統計,全國名老中醫目前已不足300人。基本能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中醫不過幾萬名。 我國不少師徒傳承的民間中醫,水平高、收費低、效果好,深受群眾歡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認。現行執業中醫師考試製度要求考西醫知識,民間醫生大都因西醫知識不足過不了考試關。現行行醫執照制也限制正常民間行醫,民間醫生多因無法領到執照不能公開行醫,若行醫即屬非法。現行醫療執法監督制度阻礙正常民間行醫,民間行醫出了哪怕是正常的事故,因無行醫執照,若被提起訴訟,必受法律制裁。醫療制度的這些限制,迫使許多真正的民間醫生只得地下行醫、“非法”行醫。但老百姓對民間中醫的需求巨大,於是,三教九流混跡其中,良莠不齊,民間中醫市場十分混亂。 4.中醫院變成二流西醫院,中醫已無真正的臨床基地。目前全國有2800多家等級中醫院,但沒有一家是真正的傳統中醫醫院,幾乎都是中西醫“結合”醫院。查病,主要*西醫儀器來檢測與化驗;斷病,主要*化驗單數據來判定;處方,主要按西醫思維與理論來開方治病;抓藥,則是中藥西藥並用、中藥西藥為主互見;驗效,主要*西醫儀器來檢驗治療效果。據統計,2001年全國等級中醫醫院的藥品收入中,中藥只佔40%,西藥則佔60%,甚至是三七開。可以說,目前多數中醫院已經不姓“中”了,已不具真正中醫臨床基地性質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後期以來培養的多數中醫已不大會望聞問切和辨證論治了,必須像西醫一樣藉助儀器化驗辨病。另一方面,醫院為了生存,大量購買西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