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興字頭的有哪些?
“興”字繁體的寫法有幾種?怎樣寫? 30分
興,甲骨文像四隻手共同舉起多柄夯具(“凡”或“井”)。造字本義:眾人喊著號子一齊使勁,用多柄夯地樁夯地。金文加(口,喊),明確“口號”含義。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將篆文字形下面的兩隻手寫成。
興的繁體字
興,輿論的輿“車”字換成“同”。
繁體字“興”的筆畫是多少?
興 ,16畫
把筆畫編號:1、橫 2、豎 3、撇 4、捺 5、折
其筆順為:3211251251511134
興字繁體字有幾畫
興字
五行:水
繁體字:興
簡體筆畫:6畫 康熙筆畫:15畫
繁體字(興)的讀音
繁體字(興)的讀音及字義如下:
繁體興字筆畫:16畫。
I
xīng
ㄒ〡ㄥ
〔《廣韻》虛陵切,平蒸,曉。〕
1.起身;起來。
《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鄭玄箋:“早起夜臥。”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
晉張協《七命》:“言未終,公子蹶然而興。”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每五鼓則興”。
2.興起。
《易·同人》:“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孔穎達疏:“縱令更經三歲,亦不能興起也。”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及秦滅漢興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
宋蘇舜欽《符瑞》:“聖人之興,必有非常之物,人弗能致者出焉。”
3.派遣;出發。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
杜預注:“興,發也。”
宋李綱《靖康傳信錄》卷一:“[餘]遍觀城壕,回奏延和殿,車駕猶未興也。”
4.徵聚。
《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
鄭玄注:“縣官徵聚物曰興,今雲軍興是也。”
《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5.推舉;起用。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鄭玄注:“興,猶舉也。”
《禮記·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鄭玄注:“興,謂起在位也。”
明陶宗儀《輟耕錄·科舉》:“詔曰:其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
6.產生。
《易·歸妹》:“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
高亨注:“興,猶生也。”
《史記·樂書》:“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
張守節正義:“興,生也。”
唐韓愈《汴州亂》詩:“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興哀。”
7.猶動。
《周禮·考工記·弓人》:“下拊之弓,末應將興。”
鄭玄注:“興,猶動也。”
8.猶作。
《周禮·地官·舞師》:“凡小祭祀則不興舞。”
鄭玄注:“興,猶作也。”
唐韓愈《送窮文》:“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飢我寒我,興訛造訕。”
9.猶升。
《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孔穎達疏:“降興上下之神者,興猶出也,禮樂既與天地相合,用之以祭,故能降出上下之神。謂降上而出下也。”
10.倡導。
《逸周書·武稱》:“百姓鹹服,偃兵興德。”
唐韓愈《潮州請置鄉校牒》:“以督生徒,興愷悌之風。”
宋王安石《答曾公玄書》:“一興異論,群聾和之,意不在於法也。”
11.創辦;舉辦。
《荀子·王霸》:“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
漢桓寬《鹽鐵論·本議》:“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
12.設立;製造。
漢班固《兩都賦序》:“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該書的譯者,已於本月被捕了,他們那裡也正在興文字之獄。”
13.成功;成就。
《國語·楚語上》:“教備而不從者,非人也。其可興乎!”韋昭注:“興,猶成也。”
宋葉適《題椿桂堂》詩:“辭華標角人力能,科名均齊天所興。”
14.昌盛;興旺。
《書·太甲下》:“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鄭玄箋:“興,盛也。”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二刻拍桉驚奇》卷十七......
繁體興字頭一個寶蓋底下一個婪
經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在國際標準萬國碼6.2版所有(7.68餘萬)漢字中檢測,未找到如題所述組合而成的漢字。
繁體興字下加個月字年什麼
臖 拼音:xìng 簡體部首:月 總筆畫:20
解釋:
腫:“凡初覺~聚結熱,疼痛腫赤,……不可緩也。”
“興”的繁體字有幾劃?
興 繁體是部首臼6筆加部首外同和一橫兩點9筆為15筆;簡體數筆畫把6筆的臼合到興字裡變為加一畫的部首外變10筆
興與與字繁體字怎麼寫
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可以直接打出【興與】的繁體字【興與】兩字。由於網頁採用的UTF-8字符集不能顯示出繁體字,且自動篡改成簡體字,只得製成圖片顯示於下:
繁體興字頭一個寶蓋下面一個土念什麼?
坣字的繁體字 [táng]
古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