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的嘴象什麼一樣?
啄木鳥的嘴巴像什麼
長長的剪刀
一種長得像啄木鳥的嘴巴一樣的草藥,是什麼草?
老鸛草
【英文名】: HERBA ERODII/HERBA GERANII
【別名】:老鸛嘴、老鴉嘴、貫筋、老貫筋、老牛筋、老觀草
【來源】:本品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塊根老鸛草及其變種高山塊根老鸛草(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帶果實全草乾燥乾燥入藥。
以牻牛兒苗(習稱"長嘴老鸛草"),老鸛草、野老鸛草(較常見)。
【採製】:夏、秋二季果實近成熟時採割,捆成把,晒乾; 再除去殘根及雜質,略洗,切段,晒乾。
我想知道相聲的起源?
所謂相聲,最初就是摹仿各種聲音,如摹仿人聲、鳥聲、獸聲、風聲、水聲及其他宇宙間各種聲音等。我認為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學雞叫以解其危,就是相聲的先行者。厥後歷代相傳,能者輩出,漸形成一種藝術。比及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上《口技》一文中所寫的表演者,已具有相聲之雛形。再後表演者大部摹仿人聲,又在其中摻上故事,於是相聲藝術,乃告成功。現在舞臺上的相聲藝種,有單口、雙口之分;後者較易,前者較難。
相聲藝術,北京盛行較早,最初是設一步帳,一人坐於帳內,學獸叫、鳥叫以及各種單獨的聲音,聽眾在帳外圍聽。後來把它綜合起來,摻進一個故事,成為較有系統的聲音。這叫做“暗相聲”。像當時一般流行的《醉鬼還家》、《五子鬧學》等,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醉鬼還家》段子表演情況如下:忽聽見帳內好像有一人在走動,接著打門聲、開門聲、小兒哭聲、夫妻吵架聲、摔碗聲、鼾睡聲,依次而至。聽眾捧腹大笑。再後,把帳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長桌,一人立於桌後,學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業的叫賣聲。這就叫做“明相聲”。
據我所知,咸豐年間,北京有一朱紹文先生(別號“窮不怕”),是最早說相聲的人。他八十多歲時,我才十來歲,猶及得見。他原來是學京戲的,唱小花臉。後來因為照清朝規矩,不是天天能唱戲的,如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須停止動響器,當然更不能唱了。這些日子總算起來,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戲園就得一律停演。若趕上所謂“國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規定二十七個月不準唱戲。我本人趕上過光緒、西太后的國孝,雖說是縮減了,但還須百日不準動響俯。百日後,不準化裝唱戲,馬鞭子只許用青、藍、白三色,不準用紅的。這麼一來唱戲的就失業了。朱先生想出一個辦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觀眾。等到大家聚攏之後,他就在甬路旁邊,手拿竹板(不禁止)兩塊作響器,唱幾段小花臉數板,再說幾段小故事,要錢。他還研究好了幾個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鳥名”、“百獸名”、“百蟲名”、“青菜名”、“京戲名”等。另外,又自己編了五訴功——“胡不剌訴功”、“堆子兵訴功”、“棒子麵訴功”、“夏布褂訴功”、“廚子訴功”;兩本小書——《千字文》、《百家姓》等。這樣他就繪聲繪影地說起來了,很受群眾歡迎。以後他又把京戲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鍋》等戲的內容,改編成小故事,在街頭演唱,生意更加好了。於是每遇見辰、齋等日,他就以相聲補缺,到咸豐國孝時,即正式以說相聲為生了。國孝後,戲班再邀他去唱戲,均行謝絕。以後又帶徒弟,即創出了這一行。
啄木鳥的嘴巴像什麼
.啄木鳥的嘴又直又硬,像一把鑿子。
啄木鳥的嘴巴有什麼特點
啄木鳥的外貌與特點:嘴堅、舌長、尾巴硬,生活在森林,喜歡在大樹上啄木捉蟲;
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醫生它們吃的有甲蟲、毛蟲、天牛、蜘蛛、螞蟻等害蟲。一對啄木鳥往往能“保衛”幾十畝面積的樹木免受害蟲侵襲。啄木鳥的身體構造,完全適應於捕捉鑽進樹裡的害蟲。一般的鳥類都足生四趾,三趾朝前,一趾向後;而啄木鳥的四趾平均分配,前後個兩趾,各趾均有銳爪,能在樹上垂直攀爬;它的尾巴構造也不同一般,呈楔形,羽軸硬而富有彈性。在樹上攀爬和用嘴敲擊時,尾巴是個堅強的支柱。象聽診器一樣的鋼嘴,通過敲樹作聲,能準確的巡捕到蛀蟲。 啄木鳥的舌頭工作非常特殊。它的長舌能伸出口外達14釐米。舌尖上能分泌粘液,並且還生有鋒利的倒鉤,連鉤帶粘,害蟲休想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