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上將軍是什麼級別?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秦國軍隊分多少級別,分別是什麼稱謂

秦代軍隊的平時編制,大體和統一前的秦軍相同。由於歷史資制的不足,具體編制情況很難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

一般說來,步兵的編制分為六級,即:

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

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

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

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

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

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屬中級軍官。

騎兵的編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很可能是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並能屬戰車六乘。

高級將官有:

太尉,為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太尉在戰國時期的晉、趙等國也有設置,職掌相類。秦朝的太尉職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若。護軍都尉,執掌軍政,統領諸將。屬官有中護軍,領軍史,掌禁軍,參與武將的選補事務,遇將軍率軍出征時,則駐該軍監督軍政。秦朝仿周朝制度,設置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位上卿,率軍鎮守邊郡。另置上將軍、將軍,為臨時職務,有大征伐時選武將出任,軍還即撤任。

秦國上將軍有幾位...

變法後第一任上將軍---司馬錯,擅長長途奔襲,戰術戰略總是出人意料。

繼司馬錯之後,秦國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白起。自從吳起駭創了戰國以來的作戰風格,天下將領以其為楷模,司馬錯也自認為不如吳起。

白起之後,秦國政局黯淡了很長一段時期,直到嬴政親政才開始改變。王翦便是在這一時期的。王翦被認為是秦國雄風最弱的上將軍,其作戰風格與司馬錯、白起大大不同了。王翦執行的是滅國任務,不同與保家衛國和爭城奪地的戰法。

秦國的20級軍銜都是什麼?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 2上造 3簪嫋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長 11右庶長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駟車 18大庶長 19關內候 20徹候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變法中,商鞅設立的。目的在於提高秦軍戰鬥力。

為獎勵軍功,商鞅規定,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接受賞賜.即便是秦國的宗室也是這樣。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禁止私鬥,商鞅認為,在戰場上,士兵 為國家而戰。奮勇殺敵,是應當的。鄉里打鬥。為私而鬥。於國無力。禁止私鬥,違反規定者將受到十分嚴厲的處罰。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作用秦國鼓勵軍功的具體制度。使秦軍作戰能力大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無敵,橫行天下的虎狼之師.作為榮譽,軍功爵位基本具備現代軍銜的特點,[秦軍中。國尉,上將軍,將軍,陴將軍,都尉,郎中,軍侯,是軍官職務名稱]

1授予標準

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 、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2懲處

主要是貶值,奪祿,降職。表現不好的,還有失職行為的官吏。國家降低其爵位。消減部分,[所有]俸祿。降低職務。

秦國刑法嚴苛。實行輕罪重罰.方法很多。具體處罰。

鞭打--最輕的處罰。數量不一。

肉刑--傷害人的肢體。使人殘廢。

-/刖刑,把罪犯的腳砍下來。

/嚜刑,在罪犯臉上刻字。

/鼻刑,把罪犯的鼻子割下來。

/宮刑,把罪犯去勢,當太監

死刑--種類很多

/賜死,是懲處高級軍官時常使用。

/生埋,也叫坑之.把人活埋,秦軍對戰俘常使用。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是。

/車裂,把人四肢分別綁在幾輛車上。撕裂,可怕

/棄市,在鬧市斬首,還要陳屍數日,不準罪犯家屬收屍。

/腰斬,把罪犯攔腰砍成兩半。短時間人死不了。

株連-- 士兵幾人一組。一人犯法,一 起懲處。軍人犯罪。家屬連同處罰。

處理刑法的官員是廷尉。管監察的官員是御史。軍隊外出打仗。御史隨行,進行監視。

3待遇

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三級爵[簪嫋]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當爵位到到五大夫可衣食300戶的租稅。如果軍功傑出,衣食600戶的。可以養士[自己的家臣與武士]

俸祿,以實物的形式向各級官吏發放俸祿。主要是粟米。可兌換布匹。還有的時侯,國君會發給一些官吏,以錢幣,黃金,但數量少。不屬於正常俸祿.

俸祿發放的時間單位。秦國以年為單位發放俸祿,叫歲俸。及一年發放一次。

俸祿,主要是粟米的記量單位是‘石’。秦1石=30.75公斤

爵位 歲俸[石]

1公士 5......

秦國四大將軍是誰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號稱“人屠”,漢族,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牧、廉頗、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互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廉頗 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李牧(前580年—前229年),生年不詳,據推算當生於趙武靈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強秦為主,曾兩次大破秦軍。

秦國曆代大將

秦國最初的名將是穆公時代的三帥: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秦孝公:商鞅(曾經用計謀俘虜魏國公子卬,收復河西,所以也算名將)

秦惠文王:公孫衍,司馬錯,樗裡疾

秦武王:他自己就是個名將

秦昭襄王:魏冉,白起,王陵,王齕,趙摻

秦孝文王:3天就掛了。

秦莊襄王:蒙驁

秦始皇:王翦,王賁,蒙武,蒙恬,尉繚

秦國有哪些有名的將軍

秦國四大名將秦國四將:王翦 蒙恬 王賁 白起 1、秦國大將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秦始皇欲滅楚,傾心於年少壯勇的秦將李信,認為他賢能果敢。李信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於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託病辭官,歸頻陽養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於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 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於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始皇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國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後殊死一戰。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麼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於是王翦發令出兵。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楚軍引兵向東,王翦趁此遣兵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王翦於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著而晉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史書稱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2、中華戰神:威震匈奴千里的秦國大將蒙恬 戰國末年,烽煙四起,秦國以一國之力,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凶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為整個帝國最後......

秦朝時期官員等級劃分

秦朝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郡縣制。

秦之三公:

(1)丞相,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

(2)太譁,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

(3)御史大夫,執掌全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秦之九卿: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全國分36郡,郡的長官叫守,執掌軍事長官叫郡尉。 郡下萬戶以上縣長官叫令。

秦國曆代國君和明臣武將

非子 ( 約前900—前858年)秦侯 ( 前857—前848年) 公伯 ( 前847—前845年)

六百餘年三十五君

老祖秦仲在位二十三年

次祖秦莊在位四十四年

秦襄公始立諸侯 享國十二年

秦文公 享國五十年

秦靖公 ( 未即位)

秦寧公 享國十二年

秦出公 享國六年

秦武公 享國二十年

秦德公 享國二年

秦宣公 享國十二年

秦成公 享國四年

秦穆公 享國三十九年

秦康公 享國十二年

秦共公 享國五年

秦桓公 享國二十七年

秦景公 享國四十年

秦哀公 享國三十六年

秦惠公 享國十年

秦悼公 享國十四年

秦厲公 享國三十四年

秦躁公 享國十四年

秦懷公 享國四年

秦靈公 享國十年

秦簡公 享國十五年

秦惠公 享國十三年

秦出子 享國二年

秦獻公(進入戰國) 享國二十三年年

秦孝公 享國二十四年

秦惠文王享國二十七年

秦武王 享國四年

秦昭王 享國五十六年

秦孝文王享國一年

秦莊襄王享國三年

秦王嬴政戰國二十五年

秦始皇帝帝國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 在位三年

子嬰 四十六日秦王

將軍王翦爵封武成侯,食邑頻陽十三縣,子孫得襲爵位

將軍王賁爵封通武侯,食邑九千戶

將軍蒙恬爵封九原侯,食邑八千戶

將軍李信爵封隴西侯,食邑三千戶

將軍蒙武爵封淮南侯,食邑兩千戶

將軍馮劫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

將軍馮去疾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

將軍嬴騰爵封關內侯,食邑千戶

將軍楊端和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

將軍辛勝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

將軍章邯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

此為軍功之封。政功之封如左:

丞相王綰爵封徹侯,食邑萬二千戶

廷尉李斯爵封通侯,食邑六千戶

大田令鄭國爵封關內侯,食邑五千戶

國尉尉繚爵封關內侯,食邑五千戶

上卿頓弱爵封關內侯,食邑四千戶

上卿姚賈爵封關內侯,食邑四千戶

長史蒙毅爵封大庶長,俸祿萬石

中車府令趙高爵封大庶長,俸祿八千石

列國善秦之功大者,封賞如左:

將軍馬興爵封武安侯,食邑六千戶

將軍召平爵封東陵侯,食邑五千戶

將軍令狐範爵封五馬侯,食邑三千戶

將軍杜赫爵封南陽侯,食邑三千戶

將軍戚鰓爵封高武侯,食邑兩千戶

將軍馮毋擇爵封武信侯,食邑千戶

將軍王陵爵封襄侯,食邑千戶

大夫崔意如爵封東萊侯,食邑千戶

大夫沈保爵封竹邑侯,食邑千戶

大夫崔仲牟爵封汶陽侯,食邑千戶

大夫姜叔茂爵封巴陵侯,食邑千戶

大夫趙亥爵封倫侯,俸祿八千石

大夫韓成爵封倫侯,俸祿八千石

孔子後裔孔鮒爵封文通君,俸祿八千石

樗裡疾(?―前300年),名疾,因居樗裡,又叫樗裡疾,因功封於嚴道,又被人稱為嚴君。又稱嚴君疾,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

景監(生卒年不詳):羋姓,景氏,名監。戰國時人秦孝公寵幸的臣子,曾引薦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號曰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原為楚國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白起(?—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眉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為秦昭王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末著名將領......

秦朝文武官職,品級 5分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未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編輯本段]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9)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 (10)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一般只設一個丞相,俗稱大丞相,,......

古代官僚等級劃分是怎樣的,各個官分別管什麼?(秦朝)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錄> 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樑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

相關問題答案
秦國上將軍是什麼級別?
秦朝上將軍是什麼級別?
美國將軍是什麼級別?
上將軍是什麼意思 ?
國企經理是什麼級別?
中國地震局是什麼級別?
縣國土局長是什麼級別?
國企副總是什麼級別?
國企班長是什麼級別?
國家電投是什麼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