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清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籬外清陰接藥欄, 曉風交夏碧琅玕。 子猷沒後知音少, 粉節霜筠漫歲寒。的意思

思念朋友的意思

“建元”是哪個皇帝的年號?

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使用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西元前一二二年)首創的。在此之前的君王只有年數,而無年號。而年號是皇權的象徵,是“家天下”的具體表現。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時,漢武帝率眾狩獵,捕獲激只稀有的獨腳獸白麟,眾臣一致認為這是吉祥之物,值得紀念,便向武帝建議用來紀年,於是便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西元前一二二年)為元狩元年。“狩”為打獵的意思,以後就稱元狩二年、三年……。可是,沒想到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眾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寶物,同樣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武帝便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西元前一一六年)為元鼎二年,而不稱元狩七年了。之後,人們就把記錄年代的開始稱為“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

《漢書.武帝紀》上記載∶“武帝建元元年,師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可見歷史上並沒有把漢武帝元狩元年作為年號紀年的開始。因為漢武帝是在即位的第十九年改稱為元狩元年,所以漢武帝就將之前的十八年,追補了三個紀元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朔,也就是每隔六年換一個年號。漢武帝把自己即位的第一年(西元前一四○年)追訂為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為元年之意,表示年號紀元開始使用。因此,後代的史學家就把建元元年作為中國史上的第一個年號紀年的開始。

郭巷鎮的歷史人物

顧雍(168—243) 三國時吳國丞相。顧氏為越王勾踐之後,封於蘇州城東澄湖邊之搖城(今屬車坊鎮),後世子孫散居蘇州城鄉,為蘇州望族。據《吳門表隱》記載,顧雍宅在葑門外曹巷村(今郭巷街道塘南村柴家浜、巷門裡一帶,柴家浜實為曹家浜),該書編者顧震濤系顧氏後裔,諳熟鄉邦文獻,記述可信度高。顧雍字元嘆,少時曾跟從蔡邕學習琴、書。二十歲經州郡表薦,任合肥長,後轉任曲阿、上虞等地,均有政績。建安五年(200年)孫權任會稽太守時,以顧雍為郡丞,負責處理太守事務。任內討伐寇賊,使境內恢復安寧,升左司馬。孫權建立吳國後,顧雍遷任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顧雍不喜聲張,拜侯後回到家鄉,家人竟然不知這件事。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進封醴陵侯,又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性不飲酒,平時寡言少語。為相十九年,所選文武將吏,能量才而用,使之各盡其職;獎懲功過,能明察秋毫,以國為重。因此孫權對顧雍的政見言聽計從,連兩朝元老、輔國將軍張昭上疏“法令太稠,刑罰微重,宜有所蠲免”,孫權也要詢問顧雍,得到證實後才實施。孫權還經常派中書郎到顧雍處諮訪國事。 (資料來源:《郭巷鎮志》)顧榮(?—312) 西晉官吏。字彥先,顧雍孫。丰神明悟,與薛謙、陸機兄弟等稱為五俊。任吳國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西晉滅吳後,與陸機兄弟一起赴洛陽,時號“三俊”,拜郎中,歷尚書郎廷尉正。相繼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等人的僚屬。晉惠帝司馬衷西遷長安,徵為散吉期常侍。後以八王之亂南歸,擔任東海王司馬越的軍諮祭酒。司馬睿南渡後,在王導的引薦下,顧榮擔任了軍司和散騎常侍,聯絡南方人士,協助創建東晉政權。後卒於官,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元”。墓在黃天蕩東巷門裡(實在今塘南村盛頭浜)祖居附近,墓西有祠,題為顧將軍廟。該地因而俗稱顧墓。曾孫顧愷之(著名畫家,一說顧榮曾孫顧愷之與畫家顧愷之系兩個人)墓相傳在尹山巔。 (資料來源:《郭巷鎮志》)袁易(1262—1306) 元代詩人、藏書家,赭墩村(今郭巷街道東部)人,字通甫,號靜春居士。出生官宦世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曾任徽州路石洞山長(一種在書院中負責講學、總領院務的職務),大德五年(1301)回赭墩,此後便不再出門任職,建江南園林式建築靜春堂。堂中有書萬卷,並且都親手校對。善於寫詩,著有《靜春堂詩集》(四卷)及《靜春詞》(一卷)。《四庫全書》評論袁易之詩說:“有元作者綺縟居多,袁易詩雖所傳無幾,而風骨遒上,故足以高步一時……” (資料來源:《郭巷鎮志》)永隆(1360—1392) 明初高僧。俗姓施,蘇州人。在襁褓中即不食葷腥,少年一心求學佛法。二十歲後入尹山(今屬郭巷街道)崇福寺,投奔禮天泉澤法師之孫永定,祝髮為僧。重建崇福寺大雄寶殿。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決定對僧人進行考核,然後確認其身份。永隆帶領徒弟們赴京試經,並請求給予度牒。當時各地到京沙彌三千餘人,許多人並不諳熟經文,只是想冒請度牒。朱元璋知道後大怒,下令將這些人都送到錦衣衛充當軍人,永隆奏請通過焚身免除對其他僧人的懲罰,得到朱元璋允許。焚身前取香一瓣,書“風調雨順”四字,讓內臣上奏朱元璋,遇到旱災用此香祈雨,必定靈驗。後逢大旱,朱元璋召來僧錄司官,迎送永隆所遺之香到天禧寺率眾禱雨,以三日為限,當天夜裡就天降大雨,朱元璋大喜,對群臣說:“這真是永隆雨啊!”於是御製《落魄僧》詩表彰永隆。同年八月,永隆弟子時習把永隆的靈骨帶回蘇州,安葬在尹山寺內,並建造了一隻石塔。永樂二年(1404),著名僧人道衍(姚廣孝)為撰......

報紙上登的消息不一定百分之百是真的,但什麼消息絕對假不了?

日期

刺繡的價值在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藝術價值。刺鏽作品賞心悅目。

二,經濟價值。優質的刺鏽作品,價值連城。

三,收藏價值。珍貴的刺鏽作品,往往被收藏家們珍藏,並提供展覽。

刺繡,又名“針(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綵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此外尚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繡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

【中國刺繡源流】

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繡於尺絹之上,因刺繡聞名,見於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繡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繡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繡)繡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遊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繡藝術之成就。漢代繡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繡品,更有助於瞭解漢代刺繡風格。從這些繡品看,漢繡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繡新採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繡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成為滿地施繡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繡,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有不少唐繡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繡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繡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繡,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繡為主,並採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繡底質料亦不限於錦帛和平絹。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係,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繡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繡之繡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繡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繡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繡畫與繪畫應有不可......

刺繡的歷史

刺繡[1],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譁又名"女紅"。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此外還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麻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

古文字學的概念

研究古文字的風氣是在漢代開始形成的﹐漢代人所看到的古文字資料主要有3種。一種是先秦銅器的銘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敘裡說﹐各地“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西漢張敞“好古文字”﹐宣帝時美陽(今陝西扶風)出土古銅鼎﹐他曾釋讀其銘文﹐事見《漢書‧郊祀志 下》。一種是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的字書《史籀篇》的抄本﹐漢代人所說的籀文﹐就指《史籀篇》的字﹐其字體屬於大篆﹐一種是所謂古文經﹐即秦始皇焚書時被藏匿起來的一些儒家經籍抄本﹐如漢初張蒼所獻的《春秋左氏傳》﹐漢景帝時魯恭王在孔子故宅牆壁裡得到的《尚書》﹑《禮》﹑《論語》等書。這些經籍抄本的字體既不是隸書﹐也不是小篆和籀文﹐漢代人多稱之為古文。推崇古文經的經學家如許慎等人﹐認為這種字體比籀文還要早。但是據後人研究﹐所謂古文其實是戰國時代東方國家(指秦以東各國)的文字。漢代推崇古文經的那一派經學家﹐後人稱為古文學家。另一派經學家﹐反對古文經﹐只相信世代相傳的本子﹐後人稱為今文學家。古文學家為了讀通古文經﹐必須從文字學的角度研究古文﹐所以往往同時是文字學家。他們進行了收集古文並把古文跟當時使用的文字相對照的工作﹐有些人還進一步對漢字的構造進行了理論上的研究。《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古今字》和《隋書‧經籍志》等著錄的後漢衛敬仲(即衛宏)撰的《古文官書》等書﹐是前一方面工作的成果。六書說的建立是後一方面工作的成果。六書一詞最早見於屬於古文經系統的《周禮》。不過據近人研究﹐把六書解釋為“造字之本”﹐大概是漢代古文學家的創造。公元 1世紀末﹐許慎撰寫《說文解字》﹐為古文學家對文字的研究作了出色的總結。《說文》收字的體例是“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字形以小篆為主﹐同時收入一些寫法跟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在解釋文字的時候﹐許慎依據六書理論﹐儘可能結合字形指出字的本義。所以即使按照不以小篆為古文字的傳統文字學的觀點來看﹐許慎的工作也是帶有古文字研究的性質的。可惜許慎等古文學家所看到的古文字資料﹐時代都比較晚。在當時雖然古銅器銘文已經受到了有些人的注意﹐但是蒐集﹑研究這種資料的風氣卻還沒有形成﹐學者們很難加以利用。《說文》敘提到了鼎彝上的“古文”﹐但是書中所收的古文看來全都出自古文經﹐實際上只是戰國時代的文字。籀文的時代也不算很早﹐而且許慎等人所看到的《史籀篇》是屢經傳抄的本子﹐有些字形顯然已經訛變。這些古文字以及小篆的字形往往不能反映本義。因此許慎對古文字的發展過程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對字形的解釋和所指出的本義也往往不可信。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缺點是很難避免的。 從魏晉一直到宋初﹐古文字的研究沒有很大的進展。這一時期最受重視的早於小篆的古文字﹐仍然是古文學家所說的那種古文。曹魏正始年間將古文學家傳授的《尚書》和《春秋》刻石立於太學﹐每個字都用古文﹑小篆﹑隸書三體寫刻。這就是所謂三體石經。晉武帝咸寧五年(279﹐或謂在太康元年或二年﹐即280或 281)﹐在汲郡(今河南汲縣)的一個被盜掘的戰國後期魏國大墓裡發現了大量竹簡書﹐共有75卷﹐10餘萬字﹐字體跟古文經相類。這就是所謂汲冢古文。這批竹書被收入官府﹐先後由荀勗﹑和嶠﹑衛恆﹑束皙等人加以整理﹐寫定為今文。竹書原本早已不存﹐寫定之本除《穆天子傳》外也都已亡佚。據史書記載﹐南北朝時也間有古文簡冊發現﹐但是其內容一點也沒有流傳下來。在從魏晉到宋初這段時期裡﹐仍有人繼續做蒐集古文的工作﹐而且還有人用古文刻寫碑碣或偽造典籍古本。他們所用的古文﹐有的有根據﹐有的則是杜撰的。五代末宋初的郭忠恕(?~977)根據當時所能見到的各種古文資......

漢武帝建元元年 元鼎四年 歷史達人請入 重謝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共6年。

建元年號被一些人認為並不是漢武帝一開始就定名的,而是有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認為“改元宜應天瑞,當用瑞命紀元,選取名號”,在武帝元鼎三年時新作出來,再往前追加所定的。但是更多人還是認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而一些人考證認為發現的一些文物上有元鼎之前年號的銘記,《筠清館金石記》上還記載有銘刻建元年號的漢朝文物。而一般認為文物上的款識都應該是當時所記,從而判斷出元鼎之前年號並非追加的。

建元年間發生之重大事件

建元元年,漢武帝命各郡舉賢良方正,董仲舒獻策,漢朝開始獨尊儒術。

建元三年,東越國內附。

[編輯] 逝世

建元六年,竇太皇太后。

元鼎(元年:前116年 - 末年:前111年)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年號。漢朝使用元鼎這個年號一共六年。

早期觀點認為元鼎四年得寶鼎,是元鼎年號的來歷。也因此推斷元鼎才是年號的開始,之前的年號都是追加的。但是現在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建元確是第一個年號。

姓名 劉徹

廟號 世宗

諡號 孝武皇帝

陵墓 茂陵 政權 西漢

在世 前156年8月10日-前87年3月29日 (70歲)

在位 前141年-前87年二月

年號 建元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徵和 前92年—前89年

後元 前88年—前87年二月

相關問題答案
筠清什麼意思?
詩筠是什麼意思?
一路風清什麼意思?
激濁揚清什麼意思?
打發蛋清什麼意思?
麻將門清什麼意思?
拎得清什麼意思?
不清的口齒是什麼意思?
清盤是什麼意思?
清癯瘦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