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漢武帝是個怎樣的人?
您好!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就是這樣一位視人才如草芥的漢武帝,一方面又極端地愛才、惜才。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
漢武帝備受誤解和爭議的,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褒有貶,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讚揚: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絕口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表明對漢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是表揚、批評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但在晚年,劉徹卻因巫蠱之禍濫殺大臣王子,引得後世非議。相較於一生從未濫殺一位大臣的秦始皇,這無疑是劉徹的不及。
漢武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們評判一個人絕對不能僅僅是道德上的評判,甚至以道德評判來抹殺一切,而是要力求公正客觀,因為我們是後人,他的所作所為我們經過了這麼多年有了一定的歷史意見了,而不是什麼侷限性的東西。
對於評價帝王來說,尤其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這點尤其重要。
我先來個總體評價,漢武帝對中國歷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知道,漢武帝一生都在和匈奴作戰,用名將衛青和霍去病三次大敗匈奴,為後來的東漢的竇憲將軍徹底擊潰打下非常棒的基礎,其實從漢武帝中期開始,匈奴對中原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威脅了,更不用漢高祖那樣去和親以維繫平衡,後來一不小心還弄出了白登之圍。
要是僅把漢武帝的貢獻理解為拓展疆土就大錯特錯了,當然他的首要功績就是拓展了疆土,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奠定基礎,還設置了安西督護府,有效管轄新疆地區。他的另外的貢獻在於制度上,你如果留心一下的話,後世的學者在評判中國製度的演進時漢武帝是每個學者都饒不開的,比如從漢武帝開始統一了意識形態,就是儒家思想,這一思想一直統治整個封建王朝社會。當然,他的制度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
在文化上和對外交流上也有突出貢獻,我們知道,咱們中華有四次盛世,第一次就出自漢武帝之手,是他一手締造了偉大的漢帝國,很多年後,我們引以為榮的漢語漢族莫不是由此而來。絲綢之路的開通我想就不用我再廢話了吧。
需要說明的是,漢武帝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蠻橫無理,是,是是,我承認,從道德上講,或者乾脆一點,從事後講他犯了不少錯誤,但是瑕不掩瑜,他的那些缺點是所有傑出帝王基本上都有的,除了極個別的,但是,我們應該知道,評價帝王還是要看他的貢獻,如果把這個基本的東西搞混了就本末倒置了。一句話: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
帝王和帝王比似乎不太科學。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差異太大,而且他們承擔的歷史任務也不盡相同。舉個例子,秦始皇所承擔的歷史任務是大一統,而漢武帝所承擔的歷史任務就是如何鞏固大一統並將其發揚光大,比如應該怎樣擴展疆土啊,發展民族關係啊,維護中原統治啊,確定共同的意識形態啊之類的。只要他們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他們就是成功的,卓越的。以此看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是卓越的,秦始皇首次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影響深遠。漢武帝一手創辦了強盛的大漢帝國,唐太宗更是把中國的封建制推向頂峰!!!所以,他們共同偉大!
需要說明的是,我為什麼沒說漢高祖呢?我個人覺得他是個中國歷史上極為出名的皇帝,但是不能算做傑出的皇帝,當然和他的時代有關,不能全賴他,他的最大的功績就是結束了戰亂,為漢武帝的輝煌打下鋪墊吧。有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味道。。
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他雄才大略的,畢竟在他手上,漢朝是興盛的;說他薄情負心,當初可以金屋藏嬌,阿嬌卻終被遺棄;說他多疑,巫蠱事件衛子夫死;說他貪心,念念不忘想長生。但是,人皆有不足,作為帝王來說,他是挺好的了。
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漢族,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他是大漢帝國的驕傲,是漢族人民的驕傲!
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綢之路,在輪臺、渠犁屯田等創舉,並置使者校尉,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興太學,影響極為深遠。
漢武帝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因此留下負面評價。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
這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說說我的評價吧。
我認為漢武帝的確有很大的作為,比如通過頒佈“推恩令”等措施削弱王國實力、加強中央集權,比如派張騫出使西域,再比如我認為他有名的成就——北擊匈奴。
但是我不喜歡漢武帝這個人。我認為漢武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但絕對算不上明君。當初看《漢武大帝》這樣的電視劇的時候我很崇拜漢武帝,但是後來對他的看法就在慢慢改變。漢武帝的確是一個相當有魄力的君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的魄力、他的作為其實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的,是文帝和景帝的休養生息給他留下了一個有著良好經濟基礎的國家、為他攢下了實施那些大作為的錢,而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實際已經大大削弱了藩國的力量,使他削藩的難度減小了很多。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覺得漢武帝之前的漢朝君主很窩囊,覺得漢武帝大大地揚了一把國威,但這樣的觀點實際忽視了以前的實際條件。實際上要說為君的智慧和謀略,他的父親景帝遠勝於他,我們中國法制史老師曾經評價說他認為漢景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智慧的政治家。
並且,他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弄得百姓窮苦不堪,他在晚年的罪己詔中也承認了這一點。而且我覺得他的個人修養實在不算好,常常發怒,他晚年的宰相沒有幾個壽終正寢的,基本都是一兩年乃至幾個月就被他殺掉了,有人研究說這似乎是某種疾病導致的。
總的說來,漢武帝的成就是應該承認的,但是不要因此過分誇大他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總體上來說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歷代皇帝的通病,對於皇權的擁有並不是很讓皇帝本人十分自由的,作為一個被束縛住得人,他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他在國家的大事上面果斷,有魄力。但是在生活上,他也有多疑的一面,這尤其在他晚年尤為明顯,連自己的所立的太子,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被逼的無奈的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可以說,他的萬年是十分悲劇的。
漢武帝是個怎樣的人
漢武帝用大軍北擊匈奴,徵發大量農民服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與秦始皇類似,但達到了與秦始皇不同的效果。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由於他“興造功業”,多方建樹,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劉徹是個什麼樣的人
漢武帝(前156一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法術刑名;頒行“推恩令”,削割據勢力;官營鹽鐵貿易,平抑物價;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移民屯邊,行“代田法”;派張騫等出使西域,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設郡縣於雲南、貴州,將漢朝推向全盛時期。能詩善賦,原有文集兩卷,亡佚。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盛的時期。在歷代王朝的歷史上,有“漢唐盛世”之說。這裡的“漢”,主要是指的漢武帝時期。人們又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因為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是秦始皇創立,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他在位54年,實行了許多新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
劉徹是漢景帝的兒子,漢高祖的曾孫,公元前156年生於猗立殿,他7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時即皇帝位。儘管漢武帝即位時還很年輕,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國的辦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詔書,讓丞相、御史、郡守、諸侯王等人推薦賢良方正。詔令一下,各地推舉了不少讀書人,有100多人被選送到中央政府。漢武帝親自策問他們的治國安邦之道。其中有一個叫董仲舒的,在對策中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種主張恰好符合漢武帝統一天下的願望,因此,漢武帝大為稱讚,丞相衛綰也向漢武帝上了一個奏章,指出各地派來的賢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縱橫家一派的,還有其這各派的,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國家,而且各立一說,會把朝庭擾亂,應當一律不用。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衛綰的建議,只把公孫弘,莊助等幾個儒家學派的留下,其餘的人一律不加任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墨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整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上,也很敏銳和果斷。他懂得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首先要提高生產,增強經濟能力。他一方面穩定個體小農經濟,宣佈“重本輕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則對地主的兼併和不法行為加以限制。同時他還注意興修水利,先後修了引謂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這樣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後的20年裡,又實施了新財政政策與新經濟政策;整理幣制,將貨幣的鑄造和發行,直接控制起來;廢銷各種雜劣銅錢,統一推行“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設立鹽官和鐵官。控制與經濟命脈有關的大手工業和大商業。這些政策的實行,充裕了漢王朝的財政。
漢武帝由於中央集權大大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空前雄厚,為了維護北方邊境地區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漢武帝決定改變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新政策,進行一場反擊匈奴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這3次戰役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給匈奴貴族以致命的打擊,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保障了邊境地區人民的安居生產。但這些戰爭消耗了國家的財富,使廣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為了聯合西域,共抗匈奴,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同西域的聯繫,開闢了“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產交流的新紀元。不但促進了亞洲各地經濟和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歐亞之間的聯繫。
公元前88年,漢武帝70歲時,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他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為了防止太后專權,漢武帝又殺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漢武帝安排好後事以後,不久就死去了。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
說能給我講講漢武帝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迷信.文滔武略,自信特強的一個君主,個人集權使他開創了中國史上的一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