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一詞多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高中文言文中“所以”一詞多義

文言文“所以”句式結構 來源:網絡 作者:未知 今日點擊:1467 推薦:高中視頻同步輔導視頻!

文言文“所以”句式結構

在文言文裡,“所以”是兩個詞,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產生的原因。由於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藉等功能,因此,“所以”這個凝固結構大致有兩種情形。

其一,“以”字當“因為”講,“所以”相當於“…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如: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前出師表》)——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滅亡的原因。

2.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強暴的秦國不敢出兵侵犯趙國的緣故,僅僅是因為有我們兩個在呀。

3.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這就是世上不能流傳(石鐘山命名)的緣故。

其二,“以”字當“拿”、“用”或“憑藉”講,“所以”相當於“…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輸》)——我知道怎樣抵禦你的辦法了,我不說。

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前出師表》)——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和本分啊。

6.先王之所以為法者,民也。(《呂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據,是老百姓。

7.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教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高中學習網:www.90house.cn)

你好,能發一份高考文言文一詞多義的彙總給我嗎?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閒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裡)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髮行吟澤畔(通“披”散開)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 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3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幹)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自稱的謙詞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兵符:古代?兵用的憑證

病 1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慮)

3雖不能察,必以情(瞭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庭)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向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於“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倍(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e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藉)

3自京師乘風雪(趁,冒著) 4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

5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e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6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自稱的謙詞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

高中文言文徒的一詞多義

徒:1、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3、同伴(日與其徒)

高中文言文“而”的一詞多義

而 [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同本義

而,頰毛也。——《說文》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表示修飾關係,連接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代〉

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而翁(你的父親)

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助〉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相關問題答案
高考文言文一詞多義?
曹劌論戰的一詞多義?
黃州快哉亭記一詞多義?
孟子二章一詞多義?
滿井遊記一詞多義而?
五柳先生傳一詞多義?
窮的一詞多義?
師說中的一詞多義?
陳情表一詞多義?
岳陽樓記一詞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