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環保意識?
如何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A 如何提高環保意識
一、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
環境教育,對於培養和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發揮著重要作用。應當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環保部門積極配合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應當在各級黨校開設環保培訓課,對領導幹部進行環境教育和培訓。需要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下鄉活動,從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宣傳教育,幫助農民群眾瞭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
二、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實踐活動,營造珍愛環境的良好氛圍
環境教育不只是個被動的自然學習過程,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者能夠將學習到的環境知識納入到他們的個人經驗中,進而影響他們的環境意識和價值觀。教育機構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科學展覽、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園,甚至可以成立專門的環境教育學習中心及實習中心,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實踐活動。政府應當在“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境紀念日,開展有創意、有影響、有效應的“環境宣傳週”、“環境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激勵人們踴躍參與,營造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廣泛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鄉鎮等多層次的綠色創建活動,引導人們在活動參與中自主接受環境教育。
三、充分發揮各種輿論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
新聞媒體是人們獲得環保信息的重要途徑。調查顯示,環保信息和知識的獲得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其次為報刊雜誌、互聯網,再次為同事朋友議論、街頭或小區宣傳欄、學校教育。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採取製作環保紀錄片、公益廣告,設立環保網站、環保論壇等形式,向公眾灌輸人類對環境的依存性觀念,介紹現有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造成環境變化的趨勢,描述環境惡化帶來的人間悲劇,揭示人類失控的行為將導致自身的毀滅,將環境危機感深深植入公眾心中,激發公眾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使環境意識由教育而強化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使環保參與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加強法律約束力,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
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可以通過教育手段,但是法律的強制約束力對人們日常行為的規範,更有利於環保意識的養成。新加坡的法律嚴、罰款多是出了名的,而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國民的生態環保意識非常高。而中國的法律法規與之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還不夠,應當對個人日常破壞環境的行為作出詳細嚴厲的處罰規定。通過法律來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必然會快速形成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五、通過擴展環境權益,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社會環境權益的擴展是提高環境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擴展環境權益來提高環境意識,就是把人們的環境意識的提高過程與對人們切身利益的保護和改善聯繫起來,通過使人們獲得更多和更大的環境權益,來增進人們對環境問題的理解、關注和行動。
擴展的環境權益主要有:環境監督權和環境知情權。環境監督權是通過法律規定賦予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損害環境的行為監督的權利。當前環保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環境權的某些內容,但不具有任何實體權利性質,受害人無法直接授引規定以具體請求司法保護,這大大挫傷了公民與危害環境行為作鬥爭的積極性,也使公民參與環境管理失去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環境知情權是公民和社會組織收集、知曉和了解與環境問題、環境政策有關的信息的權利。環境信息包括環境狀況公報、空氣質量周(日)報、某個......
職工如何提高環保意識
第一,利用班組園地等宣傳陣地,例舉環保意識差而造成的惡性事件。這類宣傳建議圖文並茂,以直觀的、真實的、觸目驚心的事實來揭真相、說道理。在我們身邊,這類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實例是不少的,如有的電影劇組,到風景如畫的景點去拍外景,為了劇情需要,製造了一些人工佈景,砍掉了一些原始樹木,毀壞了一些天然的草原,汙染了一些潔淨的河流,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小事。可實際上被他們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恢復,更嚴重的,有些地方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的對大自然的損害,這都是用金錢也無法彌補的。再如,有些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氣,按理說,國家對其排放都有嚴格的規定,可是,有的企業為了節約開支、降低成本,不按規定排放,而是隨意亂排放,結果,造成了企業周邊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甚至危及到周圍老百姓的健康。這樣的實例只要我們留心,信手拈來,舉不勝舉,而這事實就充分說明了:目前我們的環保意識有多差!增強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第二,組織班組員工學習環保知識,發動大家為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獻計獻策。幾乎每個行業都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我們要利用班組學習的時間,認真學習與自己的專業、崗位有關的環保知識,並必須結合工作實際來學習,只有理論聯繫實際,才能學以致用。尤其在當前開展的節能減排活動中,往往只要進行一番小小的改革,就能收到很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在班組中可以開展一些關於環境保護的“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攻關”的“五小金點子”活動,群眾之中蘊藏著巨大的創新能力,他們對現場設備的運行情況最為熟悉和了解,所以,班組長要多與員工商量,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集中群眾的智慧,提高每個人的環保技能和控制汙染技能。
第三,要建立和健全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相關制度,並在工作流程中嚴格執行。要在班組中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尤其在當前強調提高環保意識、減少和杜絕汙染環境的新形勢下,要修訂原有的制度,對如何控制汙染源、如何發現容易產生汙染的生產環節、如何找出容易汙染的隱患、如何應急處置突發的汙染事件等與汙染環境有關的方面,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制度,而且,必須落實到人,以崗位責任制的形式來確保制度能不折不扣地執行。
第四,倡導班組員工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班組中可以根據情況開展“環保從我做起”,“環保就在我身邊”等主題活動。如結合從今年6月份起實行的“限塑令”,開展“自制環保袋”等創意活動,請每位員工自己動手做一個環保袋,在班組中進行評比,看誰做得實用又漂亮。再如,結合逐步推開的“垃圾分類”工作,請班組員工收集一下相關資料,然後在班組學習時向大家介紹:什麼是垃圾分類、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什麼是可回收垃圾、什麼是電子垃圾等等,既增強了班組員工的環保意識,又增長了環保方面的知識,一舉兩得。還有,可以請每個人將自己家裡如何開展節約水、電、氣的經驗到班組中來進行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為節約能源儘自己的力。
第五,營造提高環保意識的氛圍。班組長可以動員和組織班組員工群策群力,在班組休息室等場地醒目地張貼一些諸如“我們堅決不當汙染環境的歷史罪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了子孫後代,請爭做無愧於時代的環境保護者”等標語口號,讓班組員工一走進這個場所,就會記得自己身上揹負著保護環境的重任。
我們相信,只要在班組這個企業的“細胞”中積極、持久地開展增強環保意識的工作,樹先進典型、堵汙染漏洞,我們每個職工必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共同為創建一個美麗的綠色家園而作出奉獻!...
怎樣提高我國國民環保意識
要提高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建立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增強公民的環境意識。我國是一個有著完整的環境文化體系的民族,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創造和崇拜各種自然之神,傳統的以“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為核心的環境文化體系的形成,是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這種文化不僅是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從中找到樹立環境意識的根據,而且這種文化總是現實地發揮著用。以文化因子的形式滲透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中,這種文化提供給人們一把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理性尺度。中華文明的延伸和發展是與中華民族深厚的環境文化分不開的。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這一文化根基,它在處理與自然的關係時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必須動員全社會都來重視參與,形成強有力的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營造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首先要更新人們的環境觀念,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的關係,讓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到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環境是所有人(包括現代人和後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財富,任何人都不能為了局部和小團體的利益而置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於不顧。搞建設求發展要保護環境,順乎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改變違背自然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要轉變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傳統觀念,代之以“資源有限”、“資源有價”的新觀念,要用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存共榮的生態自然觀,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強權自然觀。
2.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加強新聞宣傳,營造有利於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輿論氛圍。要逐步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環境部門積極配合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採取多種方式,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努力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並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要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環境教育和培訓力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環境教育,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下鄉活動。與此相應,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新聞媒體的作用也要形成多層次的環保教育格局,向公眾灌輸人類對環境的依存性觀念;介紹現有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造成環境變化的趨勢,描述環境惡化帶來的人間悲劇,揭示出人類失控的行為將導致自身的毀滅。通過宣傳將環境危機感深深植入公眾心中,激發公眾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使環境意識由教育而強化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使環保參與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同時精心策劃和組織“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境紀念日的活動,開展有創意、有影響、有效應的“環境宣傳週”、環境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廣泛發展、深入動員,激勵公民踴躍參與。營造起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
3.從各地實際出發,發動群眾共同制定環境行為規範,努力將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導符合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和環境價值觀念。要把”綠色社區“的創建活動逐步納入文明社區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中。
4.擴展環境權益,提高環境意識。通過擴展環境權益來提高環境意識,就是把人的環境意識的提高過程與對人們切身利益的保護和改善聯繫起來。通過使人們獲得更多和更大的環境權益,來增進對環境問題的理解、關注和行動。擴展環境權益主要有:①環境監督權。環境監督權是通過法律規定賦予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損害環境的行為監督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6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汙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的控告。”上述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環境權的某些內容,但不具有任何實體權利性質,受害人無法直接授引上述規定以具體請求司法保護。這就大大挫傷了公民與危害環境行為作鬥爭的積極性也是公民參與環境管理失去了......
如何增強大學生環保意識
在大學開設環境保護課程、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等。
怎樣才能讓人類的環保意識更強?
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以及我們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我就不再贅述了。今天,我想談談我們應當如何樹立和增強人們的環何意識。宗教、道德以及法律是人類社會的三大行為規範,樹立和增強環保意識探其根本就不能不提到增強環保行為的規範性。而這一規範性的確立來源於兩個層面:一是人們自身對環保行為的規範,在此我將其簡稱為自身規範;二則為外部環境對人們環保行為的規範,簡稱為外在規範。樹立與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則當從這兩個層面的規範做起。首先來看自身規範吧,自身規範的目的就是使人們在內心不願去破壞環境。談到自身規範就不得不講其主要的兩種手段:宗教及自身的道德,其目的在於使人產從良心上去遵守保護環境的規範,而這種制約是最為長遠以及最為有效的,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發自良心去進行環保的人群還太少太少了,同時查看諸類宗教典籍你會發現以宗教的形式來對於人們環保的約束是非常少的,或是不存在或是不直接不成體系。在宗教這一領域去做工作以樹立、增強環保意識是相當困難的,同時鑑於當代宗教的發展,在此做文章的效力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在自身規範方面我們不得不將宗教排除掉。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們自身的環保道德規範,如果你真正的認真去思考你亦會發現我們內心的道德在環保方面的約束是非常模糊的,而道德規範也是對現代人自身規範中約束力最為有效的,因此我們應著重從增強人們內心環保道德規範入手。在談到自身環保道德規範時我會拿我們國人的孝道來進行對比,為何選擇孝道呢?究其原因有這麼幾點:一是因為孝這一道德規範在我國道德規範中發展較為成熟;二是因為孝與環保一樣是一個老話題,從過去到現在談了幾千年,同時也屬於同一類規範;三是因為孝與環保還有較大差別,環保雖然過去古人也嘗提,但正式擺放在桌面上去正視與重視不過一個世紀時間,發展還非常有限。我們國人現在面對孝這一問題如果擺在自身道德規範層面上可以這樣描述:我們的良心上容不得自己對父母不孝,由於怕承受或承受不起良心的不安而不願去不孝。如果遷移到環保上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社會成員心中有這種自身環保道德規範:我們的良心上容不得對環境進行破壞,因此不願去做有損環境的事情。有了這一層面的規範防護,那麼我們的環保事業就邁出了一大步。那麼如何去樹立自身環保道德規範,我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一. 讓環保進入人們的意識。這一步,是我們當代社會一直在做的一步,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增強環保意識,我們通過電視、廣播、書本、學習等多種途徑以達到宣傳環境問題,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目的。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人們從意識層面上知道我們的環境與環保,然而其定位只是知道。這一點,我認為通過我們長時間的努力我們做的已經很好了,也就是說我們都已經開始從過去的忽視環境發展到了現在的正視以及重視環境。然而,人們知道了只是初步階段,知道了去做才是目的,這就是要將意識發展為規範,意識與規範兩個詞字面上相差不遠,但在實際意義上距離甚遠。二. 讓環保由意識質變為規範。人們知道了何為環境何為環保只是環保的開始。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垃圾,隨處可見的痰漬向我們表明:人們知道我們存在環境問題,人們明白我們應該去環保,可就是不照著自己的“知道”與“明白”去做,也就是說,這種意識還沒有發展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規範。那麼如何來促使意識質變成為人們內心的規範呢?我認為兩點很重要:感悟與實踐。先說感悟,引導人們知道環境與環保後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引導人們去感悟環境與環保。後說實踐,實踐是促使意識發展為規範的最佳手段。不僅讓人們去聽去看去了解,更要讓人們去做,去行動,......
要使全民樹立增強環保意識,你有哪些具體措施
摘 要:環境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公眾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江澤民總書記在1996年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水平、加強環境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關鍵詞:公眾;環境意識;環境保護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處於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建設,更是使環境問題不僅成為全國,也是全世界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無疑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和責任.在多重壓力形式下,公眾的環境意識就尤為重要.故對公眾的環境意識進行研究,並尋求解決措施,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參與意識,促使其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當前中國應該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完善環境保護權利基礎,加大環保知識宣傳的力度
在確立公民環境權基礎上拓展人的環境道德意識視野,提高對待環境問題的覺悟.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機關、媒體、學校、單位、社區等各級組織的作用,深入群眾,開展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使人們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結合“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進行廣泛宣傳.
今後環境宣傳的著力點應首先從政府官員、領導幹部環保意識的提升入手,由於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的“政府依賴性”較強,若然各級官員和領導幹部對環保的認識上升至如GDP、計劃生育等問題的高度,則在公眾環境宣傳上必將事半功倍.
二、完善環境教育體制
我國1992年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環境教育工作會議,並提出“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的口號.自此,環境教育在全國蓬勃發展,並向規範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以中小學為主的正規教育是環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從自己所面對學生的特點和本地區、本學校的環境狀況出發,探索多種形式行之有效的環境教育方式和方法.
1.因時因地因人實行環境教育
由於城鄉差異、文化程度差異、經濟收入差異是影響人們環境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環境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使人們學到他能學的、想學的、學以致用的知識,這樣才能達致高效率的環境教育效益.在城市,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較多,可以通過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誌等向公眾進行環境宣傳教育;也可以組織公眾,開展一些環保活動,進行環境教育;政府和環保部門、環保組織也可以將環保教育開展到社區去,走進人們的生活空間.在農村,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窄,主要是電視,我們一方面可以電視上加大對群眾進行與他們的生活、生產相關環保知識、環境法律、法規,環保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
2.實踐中進行環境教育
成人學習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成人過去的生活經驗.早在1926年愛德華?林德(Euard Lindeman)建立的成人學習理論就認為個體比教育結構更重要,課程應該圍繞成人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建立.他認為,成人只有在需要解決來自生活經驗中的問題時才有學習的動機.1990年Molcolm Knowles又提出成人學習的動機論,他在林德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成人不僅要學習他們需要了解的東西,教師還應該幫助成人學習者意識到“需要了解”的東西.社會公眾多數是成人,可以借鑑和結合成人教育理論,警醒社會公眾的環境知識和環保技能,從而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改善人們的環保行為.
3.運用心理學知識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環境教育
美國犯罪學家凱令從一座漂亮大樓的一扇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而沒有及時地維修,從而又增加了幾個破爛的窗子中......
怎樣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這個不是那麼簡單的,中國這個大環境里人們都忙碌著掙錢去了,太少的人來關心環保了,你說到節水裝置,如果要讓老百姓 自己花錢,一個裝置100塊以上的話,可能都會讓不少人頭疼的,我認為目前階段還不適合普及這類過高科技的東西,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物品的過度包裝,食品浪費,垃圾分類回收,要讓市民有這個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如何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2016
一、 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的必要性
我國已經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走出了工業化發展階段,進入了工業化發展的完善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各個鄉鎮與城市一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城鄉級企業正在如雨後春筍地發展起來。但是,我們在享受著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也漸漸失去了自然環境這一寶貴財富,而我們的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漸漸喪失。調查顯示,上世紀末,我國的大氣汙染程度已經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汙染最嚴重的時期。近年來我國能源體系的成功轉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供應的工業化體系已經建立起來,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業環境汙染。再加上機動車輛排出的廢氣、生活垃圾、生活汙染等,生態平衡已經受到了破壞,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然而,環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統一體,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將會影響到環境的各個環節,直接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成為了人民迫不及待關心的話題,如何對全體公民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
二、如何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1、結合生活實際,加大環保宣傳
公民生活在社會中,結合日常生活加強環保宣傳,對於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是非常有用的。當前我國公民的文化素質水平已經呈現了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質方面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環保意識淡薄是素質較低的重要問題。而環保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將環保理念也滲透到生活中來,讓公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與自身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公民的環保意識才會得到積極地提高。首先,要加強以廣播、電視、報紙等為主要媒介的環境教育宣傳,清晰系統地向公民闡述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將自然環境中的空氣、水、森林等與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利害關係闡明清楚,並將當前的環境現狀分析開來,喚起公民提高環保意識的決心,讓公民切實感受到環保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不是遠在千里的。其次,要想在短時期內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要結合日常生活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和展開環保教育,促進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過在居委會(村委會)搞講座宣傳、印發冊子宣傳、播放視頻電影宣傳、公益廣告宣傳等,並在這些宣傳之中融入生活環境問題,如垃圾的處理等等,讓公民瞭解隨意處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促進他們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入到環境保護的大家庭中來。
2、 通過學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教育要從學校教育抓起,從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未來的社會人,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就是為環境保護之後的發展考慮,就是為環境的未來考慮。學校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陣地,也是傳播先進思想和提高環保意識的重要渠道,比社會教育具有更多的教育優勢,因此要加強在學校方面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中的環保教育要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體系出發,建立起終身環保教育體系,讓青少年的個體成長中離不開環保教育,離不開環保意識的提高。無論是在哪一個階段的環境教育中,教師都要在實際的教學中開展深入的研究,將環境教育靈活有效地發展。例如,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主題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如開展以小隊、班級、全校等為單位的撿垃圾、環境宣傳等活動等;在高中階段,可以讓學生開展調查走訪活動,瞭解周圍的環境現狀,並讓家人、朋友、同學等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大學校園中,可以讓大學生參與主題會、情景劇、研究性課題等出發,讓學生將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認真策劃和組織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