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有什麼節?

General 更新 2025-01-01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

景頗族簡介

景頗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稱“尋傳蠻”,明清時稱“山頭人”。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景頗地區盛產珍貴的木材和各種藥材。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等。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佈: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景頗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彼此通話困難。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語文。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流傳,包括反映民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及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謎語等。

目瑙縱歌景頗族

□本刊特派記者 解學來/文 施曉亮/圖

雲南省隴川縣人口16.7萬,其中景頗族近5萬,是雲南省分佈景頗族最多的縣份。於是,循著國家民委的指點,我們的採訪車到達了“景頗文化”當然的代表地點——隴川縣章風鎮,我們的採訪對象是該鎮芒弄拱山村民小組組長嶽麻幹一家。

沒有圍牆的景頗家園

在景頗族裡,拱山村民小組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全景頗族最有威望、官職最高的人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個“山官”(指解放前對掌握著一個或數個寨子政權的世家,他們的權力是世襲的),解放戰爭期間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的解放鬥爭,後成為雲南省政協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鄉去世。

像所有的景頗人家一樣,柑桔等果樹、塔杉(嶽麻幹說,它的葉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構成了嶽麻幹天然的院牆。一大塊空闊的地,幾幢並不相連(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兩幢互不相關的房子)的二層樓房或平房,組成了嶽麻乾的家,同時也是拱山村民小組的辦公室。

嶽麻幹是一個很沉悶的人,甚至有些木訥。他有著景頗人所特有的黝黑的皮膚,身板標槍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氣。在很早的時候,景頗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樣,都認為地勢低平的地方有“瘴癘之氣”,為保全人、畜,就儘量住在高處;但山上的耕種條件差,單憑種地根本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護族人和財產的安全,他們就對打獵非常重視,每個男子都養成了不懼凶頑、不怕艱險的性格。雖然整個拱山小組從山上搬下來已經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了,而且每個男子都有一至多杆的槍也被公安部門收管(在這裡,每個男子結婚時,岳父都要送給他一杆槍、一把刀和一包隨身的飾物),但那股已經化入血液的英氣卻不肯寂寞,它要通過一切機會展示出來。

牆既沒有,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大門”,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進了岳家。最先撲入眼簾的,是5臺龐大而繁複的木質織布機,一男兩女正在神情專注地織布。嶽麻幹說,這些織布機都是2000年7月他從緬甸的密支那買來的,連織布機錢帶運費、5個工人,當時一共花了2萬多塊錢。

現在他們主要織筒裙,景頗話稱“籠基”。筒裙是景頗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裝(當然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別)。現在嶽麻幹已經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們有時會來買一些,而外地來的遊客幾乎是人手一條,所以生意還是蠻好的。一條筒裙大約能賺三四十塊錢。嶽麻乾的老伴排麻寬則是筒裙質量的檢驗員。

與堂屋並列著的,是一座剛剛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層樓房。嶽麻幹說,這並不是典型的景頗民居,因為最原始因而也最純正的景頗民居都是用草和木頭建造的,但縣裡有關部門認為,照原樣造出的房屋顯然不符合防火及堅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說,現在雖然牆壁已經用上了磚、泥,但這只是在建築材料上作了某些改進,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頭的,每個隔成單間的屋子裡都有一個火塘,沒有床,晚上把鋪蓋一放就可......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是什麼?

景頗族的特色節日

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

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曆八九月間,當田裡稻穀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準備。他們揹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揹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主賓互致問候完畢,就要準備新米節的飯食了。婦女和小姑娘炒穀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飯,上山採野菜。小夥們歡歌結伴,下河捉魚。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乾魚、幹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願,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願,將來一定殺牛供祭。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穀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穀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穀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穀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面和主要總結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新米節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促進農業技術交流的節日。

採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遊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餘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閒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裡,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景頗族傳統節日

景頗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有12萬人口,主要聚居於德宏傣丹景頗族自治州境內。景頗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的傳統文化,“目瑙縱歌”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目瑙”是景頗族支系語,“縱歌”是載瓦支系語,其本意均為“跳舞”。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開始歡度節日,一般為期2—6天,時間取雙不取單。節日裡都要舉行慶典活動,來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來賓在豎有“目瑙詩棟”標牌的廣場,在“瑙雙”(領舞)的率領下踏著鏗鏘的鼓點,伴著豪壯的樂聲翩翩起舞,舞路雜而有序,場面壯觀,充分展示出景頗族的傳統文化。“目瑙”集中地體現了景頗族的歷史文化,有關“目瑙”的來歷說法豐富多彩,但流傳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傳說:“目瑙”是天上太陽宮裡的舞蹈。一次太陽王舉行盛大的“目瑙”慶典,邀請地球上的鳥類前去參加。在太陽宮,禽鳥們第一次看到那樣的場面,歡天喜地,翩翩起舞;眾鳥們的羽毛多姿多彩,給“目瑙”慶典增添了無限的色彩,羸得了太陽王的讚揚。慶典結束後禽鳥們返回地球,在叫做“康青陽庫”的地方一棵結滿12種五顏六色的果子的大樹上邊休息邊享用果子,大家議論起太陽宮學的“目瑙”舞。談至興趣高漲時不約而同地跳起了剛從太陽宮學來的“目瑙”舞。這時有個叫貢東都卡的景頗人路過看到了禽鳥們的舞蹈,馬上回去報告了族長,大家一同去觀看並學會了跳“目瑙”舞,流傳至今,成為一個民族盛大的慶典。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1、“歲目瑙”,家庭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時舉行;2、“布當目瑙”,征戰取得勝利時舉行;3、“貢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門戶時舉行;4、“騰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時舉行;5、“空然目瑙”貴族家娶親辦婚禮時舉行;6、“達如目瑙”,出征時舉行;7、“昔目瑙”,有名望的長者去世送葬時舉行;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時舉行……不同類別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由“瑙雙”(領舞)隊和“瑙巴”(表演)隊組成的舞隊來表現和完成的。 “目瑙縱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活動發展至今,宗教色彩和類別已日益淡化,它已成為景頗族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統稱為“統肯(傳統)目瑙”並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內容和形式都是展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反映今天的新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景頗族有什麼禮儀及禁忌

景頗族對客人來訪,無論生人或熟人,都要熱情地留食留宿;如果客人來訪,而主人又不在家,客人只要把自己的掛包等物掛在客房裡便可先去辦事,主人回家看見客人的東西就會備上豐盛的酒飯伐等客人回來享用。與人見面,尤其是親朋好友相遇,必將自己筒帕裡裝的酒、沙枝、草煙等相互傳遞,請對方品嚐,表示敬重和親熱;在農閒時或節日裡,人們通常帶一些禮物互相拜訪,來表示團結互助和友好往來。對孤兒寡母或生產生活上有困難的,大家都會給予關心和幫助。景頗族人忌騎馬入寨,須在寨門外下馬;進門要先脫掉鞋,進屋後不要站久了,應立即按位置就座;如果有人告辭,不得搶其位置或板凳;婦女不準託下巴而坐,也不能翹二郎腿;禁止在房內吹口哨;不得在長輩面前開懷大笑,做怪動作,亂翻動包頭;另外用闊葉代碗碟時不能反用;身邊佩掛的刀槍忌外人觸摸。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

景頗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彼此通話困難。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語文。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流傳,包括反映民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及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謎語等。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和緬甸克欽邦撣邦景頗人閒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主食為大米,副食有豆類、薯類、蔬菜和野菜野果。 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景頗地區盛產珍貴的木材和各種藥材。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等。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頗族家庭中尚保留幼子繼承製,幼子地位高於長子,長子婚後另立門戶,幼子卻留在家中贍養父母,財產也主要由幼子繼承。景頗族坦誠好客,一直保留著"吃白飯"的待客習慣。即在日常交往中,無論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來吃飯,並可以不付任何報酬。對於任何一個不相識的人,主人都必須招待飯菜。民間普遍認為:讓客人餓著肚子走,是最不體面的事。 無論婚嫁、過節集會,走親串戚,景頗族人都要提一隻籃子,內裝水酒、熟雞蛋、糯米飯糰,民間稱"送禮籃",主人接過禮籃後,要向隨從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後才能自己喝,並清點禮物,然後再把籃子還給客人,以表示禮物如數收到。 很多地區平時進餐仍然沿襲無論男女長幼均把飯菜分份進餐,無需桌椅、餐具,飯菜都用芭蕉葉包好,進食時人手一份。忌把葉包反。無論喝酒喝湯,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筒口斜削一刀,隨用隨去。 景頗族過去最重鬼魂觀念。他們認為鬼有好壞之分,有的可為人造福,有的則招災致禍,於是盛行殺牲祭鬼魂的習俗。 景頗族愛吃糯米飯、糖粥。制菜多加鹽與辣椒燒煮,很少油炒。口味偏好酸辣、酵臭、不用碗筷,常用蕉葉裹食。白酒多系外地運來,愛嚼檳榔及草煙。他們的烹調方法大多簡易,大米多加土豆、青菜煮成濃粥,糯米則蒸成乾飯,而且當天舂米當天吃,不留“隔夜糧”。制菜非煮即醃,醃菜很有特色,水豆豉、幹豆豉、酸竹筍、醃茄子等,開胃爽口。他們製作肉品的方法一是風乾後抹辣椒和鹽巴烤;二是先烤熟、剁細,再拌以辣椒、蔥蒜及野生香料;三是拌勻佐料後用笆蕉葉或枇杷葉包好,置入火塘灰中焐。肉食以豬肉和雞肉居多,農閒時進行漁獵,如捕獵野豬、麂子、山羊、野牛、野雞、鳥雀,捕撈魚蟹、田螺。 景頗人在家中吃飯,如由家長按人均分,中間放一碗湯,全家圍坐聚食;鄰里走動,到了吃飯時間,可以隨意坐下用餐,不須任何回報。一家蓋房,全村無償幫工,並送米送菜;來了客人,不論識否,均殷勤招待;打到獵物,見者有份;趕街相遇.立即遞過煙筒和菸袋。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吃獨食”可恥,讓客人餓著肚子走,是最不體面的事。 過節日時,殺牛宰豬,全村寨的人都能分得平均的一份。打獵得來的野獸也讓大家平分。景頗人喜歡飲酒,幾乎家家都有釀酒的器具,人人會釀酒。釀製的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來清涼可口,十分解渴。水酒在景頗族人日常生活中有著特殊的作用,結婚、賀新房、節日、交朋友,都少不了水酒。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禮節,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過來就喝,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裡一點再喝。大家共飲一杯酒時,每個人喝一口後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再轉給別人,如有老人在場,先讓老人喝。 宴客食俗:食俗景頗族宴客有一種食規,客人到後稍事休息,便有身著盛裝的中年婦女出來敬送“禮籃”。其籃用藤篾精心編織,內裝一竹筒白酒、一竹筒米酒、兩包熟雞蛋、兩包糯米飯糰。首客受禮後致謝先飲一口酒,再轉給眾人搶飲,然後......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節

目瑙節,也稱目瑙縱歌節。

各個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

苗族、基諾族、哈尼族、景頗族、僳僳族各有什麼傳統節日

跟你說一下哈尼族吧,因為我是哈尼族,有農曆二月的祭司龍樹節,七月節也稱火把節

我用的默認瀏覽器是360的安全瀏覽器,為什麼現在點擊qq上的qq郵箱總是點不出來呢?

你重新把你的360瀏覽器設置成默認的瀏覽器一次就行了

哪些民族有哪些節日 10分

藏族 雪頓節

羌族 祭山節

蒙古族 那達穆大會

回埂 古爾邦節

景頗族 穆腦縱歌

彝族 回星節

滿族 頒金節

朝鮮族 花甲節

相關問題答案
景頗族有什麼節?
中國民族有什麼節日?
土家族有什麼節日?
侗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朝鮮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穆斯林有什麼節日?
外國人有什麼節日?
傣族有什麼風俗?
中國五月份有什麼節日?
十二月都有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