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如何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創新創業教育

1、以項目和社團為載體,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了以專業為依託,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2、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建立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在課堂上可考慮採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

3、創設環境類課程

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提出項目申請,方案獲通過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

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公司,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其運作程序符合企業行為,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的平臺。軟環境如職業指導等,院系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建議,從而避免學生盲目創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業環境的建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進行。

4、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對於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和提高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學生當中造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才能使更多的創新人才破土而出。實踐最能鍛鍊和培養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踐中多看、多思、多問、多記、反覆檢驗,反覆調查,不斷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

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最新相關信息

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理事長會議暨第二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論壇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如何定位?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如何加強文化培養?近日,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理事長會議暨第二屆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論壇在北京召開。30多所高職院校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以“打造雙創平臺、培育工匠精神、共享創新資源”為主題,各抒己見。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行動啟動

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是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的直接領導下由高等職業院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自願組織而成。聯盟同時是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子聯盟,致力於整合社會資源,服務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

聯盟理事長、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孫愛武主持會議時說,聯盟蓬勃發展,不斷進步,開展了多樣化、多層次的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未來,聯盟進一步完善組織運行機制,積極發揮智庫作用,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全方位的協同育人體系構建。

聯盟祕書長、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霍雄飛在工作報告中強調,聯盟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緊跟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發展目標,致力於為政府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言獻策,將進一步完善聯盟的組織運行機制,積極發揮聯盟的智庫作用,促進聯盟單位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全方位的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組織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競賽活動,助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化。

霍雄飛祕書長還特別推薦了《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成果彙編》一書。該書由聯盟組織編撰,展示了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經驗。

為了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做實做細做精,會議現場,聯盟與北京神州泰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協議,共同實施“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行動”。

泰嶽教育總裁吳斌介紹,提升行動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共同研發教材、基礎課程和實訓課程,開展師資培訓,提供“互聯網+”專業能力培訓。二是創新創業實訓。投入2億元資助建設200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提供創業指導及創業實訓。三是創業精益孵化。聯合社會創投機構,設立1000萬元創業投資基金。四是定期組織實施創新創業活動或大賽。

據瞭解,泰嶽教育是神州泰嶽集團在教育產業的重要戰略佈局,也是中國高校生涯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探索者、創新者和推動者。

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怎樣的人才

天津職業大學校長劉斌認為,高職院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核心放在“營造氛圍、培養意識、提升能力、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等方面,著力培養知識豐富、技能嫻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

“高職院校培養的人不是半個人,也不是機器人,而是完整的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創業教育應當融入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寧東說。

不同的學校是否要有個性化定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謝志遠表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撲面而來,創新型企業需要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人才,我們倡導用明天的技術,培養今天的學生,為未來服務。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訪升說,創新創業教育是真正促進全民覺醒的好機會,有利於大學精神真正起步。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合作中心總經理姜善永說,以往企業重視員工的技術水平,現在更加重視技術遷移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後者更多是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來實現的。

創新創業教育如何改革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周建鬆主張,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每個高職院校都要有改革發展的緊迫感、也要有時代擔當的責任感。

浙江......

如何完善創新創業導向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

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產業反哺創新體系建設是東北大學的鮮明特色。多年來,學校科技產業科學高效發展,僅2014年就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淨利潤6.5億元。2007年以來,2545項省級以上競賽獎勵、1200多個創新項目、700多篇學術論文、289項專利成果、數十家學生創業企業,是學校聚合強優項,致力於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的真實寫照。

新的時期,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東北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專業教育、實驗實踐教學,以及企業、行業、社會發展,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新模式,在培養“善創意、會創新、能創造、勇創業”的拔尖人才上下大力氣。

深度融合專業教育,匯聚並激發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源泉。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必須從最核心、最根本、最持久的專業教育入手,將創新創業基因深植學生體內,從源頭上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與活力。充分利用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現代教育技術成果,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搭建課程集群,並以現有創新創業系列選修課為試點,創建互動型學習示範課,推動教師在專業日常教學中自覺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在繼續實行學生創新創業學分認定辦法的基礎上,通過專業課程替代、實踐活動考核等多種形式,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入專業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

深度融合實驗實踐教學,打造新型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通過開展講壇、學術交流等創新創業文化品牌活動,利用新媒體手段構建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網絡化體系,開展學生科學獎、創業年度人物等評選工作,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構建“大一創意節、大二科普節、大三科技節、大四創業節”活動體系,推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院試點工程,促進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實驗實踐教學有效銜接、與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特長高度融合,併為在實驗實踐教學中產生的優秀項目和學生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

深度融合企業、行業、社會發展,拓展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體系。經過多年實踐,學校疏通了“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四位一體的創新鏈,通過交叉培養、協同育人為特色的前孵化器建設和包含創新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夢工廠近萬平方米空間的後孵化器配備的密切配合,孵化學生創新創業成果。未來,學校將繼續通過不斷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和調整專業學科建設引領人才的培養輸送;通過統籌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社會資源,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投入與整合;通過加強國內國際間的校際合作與交流,在開放發展中,助推創新創業教育邁上新的臺階。

結合中國革命道路實踐,談談如何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創業人才? 20分

國民黨腐敗政府中,老百姓水生火熱,可以比擬當前的市場需求。

學習毛概,就要走毛的路線,沒槍沒炮,要有理想。

要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如同營銷中的口碑營銷。

借用資源。

發動改革。

營銷市場跟星星之火一樣燎原。

發家一定需要敵人。

最後功成名就後,一定要有一次文ge,排右很重要。

留下傾左的人接個班,

讓後你就躺著睡覺去了。

如何加強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

第一,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方法,構建“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市場主體”協同推進機制。更加註重人才工作從點上突破向整體運籌轉變、從單兵作戰向協同發力轉變,實現資源、資本和要素集聚效應的最大化。一是加強黨委政府統籌領導。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出臺《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八項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例會制度、議事制度和督促落實機制,進一步增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力。明確將人才工作納入市級相關部門“三定”方案、市委市政府目標績效考評體系,並將人才貢獻率納入區(市)縣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一把手”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定期統計併發布各區(市)縣人才資源狀況,形成人才優先發展倒逼機制。二是強化社會組織服務功能。組建全國首個由組織部門主管,民政、經信、科技、人社、投促、金融6個部門聯合指導,以“促進人才發展”為宗旨的新型人才組織——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不斷提高促進會服務水平,推進促進會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等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引進、培育、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人才工作活力。三是發揮市場主體引才作用。重點圍繞高層次領軍型創業人才和企業急需的“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多渠道引才,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引進方面的主體作用。探索設立引才“伯樂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在人才發現、推薦、引進等方面的積極性,逐步形成黨政部門引才與企業引才、中介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種方式協同並用的工作格局。

第二,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構建“引才+育才+用才”的人才開發機制。圍繞“著眼於戰略發展需要引才聚才,著眼於現實發展需要育才用才”,逐步形成開放引才、戰略育才、科學用才的人才開發機制。一是聚焦高端引才。捕捉國家大數據戰略趨勢,實施海內外引才“黃金眼”戰略,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統,擴大引才半徑。以全球視野、開放理念,加大“成都人才計劃”實施力度,提高資助標準,增強政策吸引力,全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大“走出去”引才力度,建成全市首批海外人才工作站,將人才工作陣地前移到歐美髮達國家。二是著眼實用育才。系統開發本土人才資源,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堅持代表性、貢獻度與示範性相統一,擇優選拔一批“市優專家”。實施“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對具有發展潛質的中青年骨幹人才進行培養。實施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產業實用人才開發5年行動計劃”,大力培育產業實用人才。截至目前,已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2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培育實用人才120.3萬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實用人才保障。三是創新機制用才。針對專家發揮作用受限等問題,出臺“部門新型智庫”建設辦法,提高部門決策科學化水平。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實行基層一線點題、統籌分類定題、專家人才解題,實現基層集聚智力要素和專家成果轉化雙贏。

第三,著眼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構建“資金資助+社會榮譽+感情留人”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加大人才投入、創新市場化運作資金等系列舉措,不斷激發人才活力、釋放人才紅利,讓人才出效益、出生產力。一是堅持人才投入為先。樹立抓人才投入就是抓長遠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將成都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提升至2億元,帶動區(市)縣配套設立16.3億元,並撬動創投基金等60多億元跟進扶持。二是堅持精神激勵為重。對“成都人才計劃”“市優專家”等人才計劃入選者,給予物質激勵的同時,授予榮譽稱號,促使人才政策效應充分釋放。探索設立創新創業人才傑出貢獻獎,對作出重大貢獻的高層次人才,授予“成都市傑出人才”榮譽稱號。對......

創新性人才如何培養?

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必須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然而,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普遍缺少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的要求。對此,美國大學就不一樣,他們不僅關心人才培養目標,並且能與時俱進地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標準。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培養目標的12項標準設計中,就包含了創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具有清楚的思維、表達和寫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評的方式系統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於創新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斷什麼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具有辨識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具有觀察不同學科、文化、理念相關之處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針對這一具體明瞭的培養目標,普林斯頓大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有的放矢、有依可循、有據可查。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還有一個理念需要更新:大學不僅是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勞動力輸出基地”,還應培養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於自主創業的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中,應當體現對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要求。

設計科學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主要包含三個要素: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人文環境。在培養模式的設計方面,大學總體上應該在面向社會實際、強調學科交叉、重視能力培養、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團隊精神、訓練系統思考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教學制度的設計及其改進。我們的大學在教學制度方面有三個方面可以有所改進。一是採用學分制。學分制不僅只是一種教學管理的制度,它還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充分學習自由的辦學理念。在美國不少大學,如果學生對學校開設的所有主修都不滿意,經教師指導、學校相關委員會批准,還可自己制定一個主修計劃。這種做法既尊重了學生的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而興趣和個性正是學生今後創新的前提。二是建立暑期學制。為一些求學欲很強、有自己發展特殊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研究訓練、素質拓展教育、專業深化教育、工程實踐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等,對於他們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大學無論師生都很重視暑期學制的利用。三是本科生參與研究。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無不設有本科生研究計劃,將之作為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制度,並設有表彰本科生優秀研究成果的獎勵制度。美國大學生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社會應用價值和一定的創新性,與我們大學生的一些小論文或調查報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們的研究從選題立項,到研究實施、成果鑑定都嚴格按科研程序進行,因此,大學生從中受到的科學研究訓練也是完整的。

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其改進。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大學十分重視通識課程的作用。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幾十門之多的藝術課程,一方面滿足學生人文素質發展、開闊和培養形象思維、陶冶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從緊張的理工科學習中放鬆精神和情緒,從而更有利於科學創造。美國大學也十分重視創業課程的作用。據調查,37.6%的美國大學在本科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23.7%的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38.7%的大學同時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關於教學方法,美國大學特別重視小型討論班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如1999至2000學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共開設5735門本科課程,其中52%的課程為8名以內的學生開設,75%的課程為15名以內的學生開設。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思維批判性、創造性習慣和精神的......

如何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為深入實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實現區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人才驅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鄴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和加強人...

如何培養人才提高技術水平

首先,要用伯樂的眼光,從萬千匹奔馬中識別出千里馬。也就是說選拔人才要善於取優劣汰:一要善於識別剔除表裡不一、華而不實的“朽才”;二要善於識別剔除品質惡劣有才無德、投機鑽營的“鬼才”;三是要善於識別剔除喬裝打扮、逢迎拍馬、心術不正的“怪才”;四要善於識別剔除趨炎附勢、只有說功而無做功、以權謀私的“庸才”;總之,要從人的本質上識別真正的振興家裝事業的有用人才,當然,對人才也不能求全責備,而要看根正苗壯能培養成才方可使用。

其次,要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小樹成材需土壤、陽光、水分、肥料及時間,人要成才需知識灌輸、道德情操培養、能力鍛鍊、實踐中豐富經驗及艱難曲折的考驗。人才的培養要在德與才兩方面同時並舉。在“德”方面,要教育培養人才忠於公司,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艱苦創業的鬥志;在“才”這方面,要豐富人才的智慧,並在實踐中鍛鍊人的才幹,增加人才處理各種紛繁複雜事務的能力和經驗。

第三,公司作為一部正常運轉的機器,需要各種各樣的零部件方能組成。這個比喻說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培養使用各種各樣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財務人才、測量試驗人才等一定專業素質的人才,才能保證企業“這部機器”正常運轉,經得起風浪考驗。實踐表明,金無足赤、人無全才。那麼,全才就靠各種專業人才群體的優勢互補。

第四,人才使用要注重人才年齡結構、專業技能結構的搭配,方能保證企業管理後繼有人。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場的廣闊及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為年輕人在企業界一展身手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因此,企業人才結構要中、青搭配,專業技能結構要管理型、技能型、開拓型搭配,方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著力培養開發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一是要在觀念上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做好人才工作,就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克服見物不見人和重使用輕培養的傾向。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3個環節,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大力培養包括項目管理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要充分發揮項目管理人才資源開發在項目建設中的促進作用,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必須看到,對人才培養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人才資源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應按照全面發展的要求,著力提高包括項目管理人才在內的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

第六,建立健全人才培訓工作機制。堅持把人才培訓擺在企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我們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發揮單位人力資源優勢、建設創新型企業、加快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組織、人事等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人才協調管理和培訓計劃,採取多種手段和方式更多地培訓各類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加強發現、培養、使用和吸引的力度。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和聘請專家和有關技術人員對近幾年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進行培訓,開辦培訓班,有針對性地授課,另外要對重點人員給予適當的待遇以及其他方面的規定和辦法,防止人才流失。人才的培訓與應用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希望公司黨委要把專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開......

如何加強企業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

一、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建設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首次把人才強國戰略納入其中,這說明我國對人才的發展和開發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隨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新形勢下推進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既需轉變理念,又需創新體制,只有把觀念的力量與制度的威力結合起來,才能開創生氣勃勃的新局面。要做好上述工作,首先要樹立以下五個方面觀念上的轉變:一是更加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引領作用,以創新型人才帶動關鍵優勢產業,以人才的集聚與培養引領戰略性產業的發展;二是更加重視企業創新人才的開發培養,落實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在保證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強應用型研究,突破和掌握帶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型技術,實現產學研更緊密結合;三是建立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特別是要建立讓潛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破除人才選拔培養過程中的制度性障礙;四是要充分運用各種激勵槓桿,將人才培養與企業創新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健全完善符合企業特點的人才選拔評價標準,注重技術創新、產學研結合、成果產業化及其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使之成為承擔產業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發和引領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努力形成一支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企業創新型人才隊伍。

二、以用為本,注意發掘和培養“潛人才”

在培養高層次人才隊伍的時,要注意那些有潛能的專業技術骨幹,注意支持末名者,幫助“小人物”,給那些具有發展前途的“潛人才”以大力支持。在發現、培養和使用過程中,要用人所長,避其所短,避免求全責備。用寬容之心,寬容他們的不足,寬容他們的個性,在寬容中激發創新慾望,激活創造能力。通過“導師帶徒制度”,使他們在繼承和創造過程中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形成“師徒型人才鏈”,為高層次後備隊伍儲備人才。

三、創新機制,打造有利於年輕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

一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搭建人才脫穎而出的平臺。人才學研究表明,人才成長經歷著從“潛人才”→“顯人才”→“領軍人才”等基本發展階段,要進一步完善選拔、培養、考核、使用等環節,體現制度的公開、公正、公平;二是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型創新體系。進一步激活企業科技創新動力,把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完善有利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分配激勵、社會保障、項目扶持、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成果申報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促進創新人才在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完善創新型人才選拔機制。要按照發展的標準,克服各種制約,多加關注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科研能力、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採取分批選拔、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辦法,建立優勝劣汰的選人用人機制,在一定的範圍和崗位,引入競爭上崗制度、任前公示制度和引咎辭職制度,擴大群眾對選人用人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推進創新型人才建設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進程。

四、創新科學評價考核體系,不斷優化人才配置。

一是創新人才評價考核體系,使之成為選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標準。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儘快構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創新型人才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建立以崗位責任制要素為基礎,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創新型人才評價的標準、方法和手段,促使各類創新型人才能夠在崗位上儘快脫穎而出,發揮其最大效能;二是優化人才配置,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市場配置機制,健全市場配置機制是企業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性環節。人才支撐進步,發展孕育人才。......

高校應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人才培養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確的培養目標,科學的培養模式,有潛質的培養對象和優秀的培養者。因此抓好創造性人才培養也要從這四個要素著手。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成功經驗,這裡結合他們的成功經驗來討論這個設問。

1.明確的創造型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我們要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然而當前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是,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缺少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的要求。對此,美國大學就不一樣,他們不僅關心人才培養目標並且能與時俱進地確定創新人才培養的標準。譬如,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培養目標的12項標準設計中就包含了創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1)具有清楚地思維、表達和寫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評的方式系統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於創新及獨立工作的能力;(4)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6)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斷什麼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8)具有辯識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10)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11)具有觀察不同學科、文化、理念相關之處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針對這一具體明瞭的培養目標,大學的創造性人才培養工作不僅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有依可循、有據可查。我們大學在這方面的不足不僅表現在目標籠統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脫離社會現實和時代的要求。美國大學的經驗對於我們思考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設計具有借鑑意義。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以為還有一個大學理念需要更新:大學不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勞動力輸出基地,還應培養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於實踐自主創業的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中就應當體現對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要求。

2.科學的培養模式。

育人環境決定育人質量。培養模式主要包含三個要素: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人文環境。培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進而素質結構,關係到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因此,教學改革實際上不單純是教學問題的改革,而是培養模式的改革。在培養模式的設計方面,大學總體上應該在面向社會實際、強調學科交叉、重視能力培養、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團隊精神、訓練系統思考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1)教學制度及其改進。

教學制度既關係到學習主體“學的規定”,又關係到教學主體“教的要求”。哈佛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世界領袖地位並經久不衰,就在於近140多年來其7任校長從未停止過教學制度的改革。教學制度設計要體現兩個目的:一是有利學生的全面發展(共性要求)和個性發展(創新性等);二是有利教學質量的保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關於教學制度我以為有如下三個方面可以有所改進。一是學分制問題。學分制不僅只是一種教學管理的制度,它還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自由的辦學理念。二是建立暑期學制。為一些求學欲很強、有自己發展特殊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研究訓練、素質拓展教育、專業深化教育、工程實踐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等,這對於他們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本科生參與研究。在美國儘管專業教育已經過渡到研究生教育階段,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無不設有本科生研究計劃,並將之作為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制度。為了激勵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美國大學還專門設有表彰本科畢業生優秀研究成果的獎勵制度,並專門在影響力極大的畢業典禮上頒發。

(2)教學模式及其改進。

教學模式包括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動態的教學......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培養科技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自身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教師職業道德?
如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我們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如何培養創業意識論文?
大學生要如何培養創新?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造力?
如何培養職業道德?
企業如何培養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