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柱是什麼感覺?

General 更新 2025-02-13

什麼是磨柱啊??

磨柱

磨柱,又被稱為阿魯巴(臺灣)或Happy Corner(香港),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

挪威的中小學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

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 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臺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魯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

在早期,臺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在解嚴前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臺灣話群呼:“乎死(臺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臺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

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擡起,然後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包括在柱上磨擦:

在香港,這些行為通常稱為“con人”和“被人con”。

臺灣則為“阿”與“被阿”。

亦有將二人同時擡舉,彼此下體互相撞擊:

香港稱為“X-con”。

臺灣稱為“對阿”,即“對撞阿魯巴”,又稱作“雙龍會”,也有人稱為“雙十字交乘”。

後來又發展出將人擡起在灌木叢上磨擦拖行的變種

在香港稱為“剪草”,

臺灣學生則稱之為“草上飛”。

將人擡至升降電梯門,再按關門掣,使下體與電梯門互相撞擊,香港稱為“Lift con”。

將人擡上大學講堂的座椅上,使下體與椅背磨擦拖行,香港稱為“火車con”。

將人倒轉向門樑推,使下體與門樑相撞,香港稱為“Exit con”。

將下體撞向燈柱,使燈柱失靈,如生日儀式中吹熄蠟燭的過程一樣,香港稱為“吹蠟燭”。

在香港男學生宿舍,當一名男宿生生日或被發現初談戀愛時,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常見慶祝方式,另加唱歌贈興,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祝你生日快樂》,歌詞為重覆“Happy Corner to you”四次。

在臺灣,學生玩磨柱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集中眾人的力量對付團體中唱反調或說錯話的搗蛋者),用來教訓受害者(以開玩笑的態度),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

在廣東,進行這遊戲的方式主要是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牆角,然後磨擦。很多時候太過激烈的玩法會磨穿甚至磨損褲子,且磨柱側重於磨,而不是撞。

磨柱文化在1990年代在香港的大專界非常流行,特別是作為迎新營的重要活動。有傳指,香港大學於九十年代“con人”時高喊“con you”,實與“Kong U”(香港大學的通俗簡稱)之音雷同,故此文化在香港大學曾盛極一時。更可怕的,是有小部份人把這種遊戲用到兩個不太熟悉的異性同學身上,類似模擬性交。有學生因為拒絕參與有關行為,而被學長批評為“不合作”、“態度惡劣”。有學生因為抵擋不住朋輩的壓力而屈就,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而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在性方面亦異常開放。有人指正是因為這種磨柱文化做成的。因此,這種活動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據說會影響其性能......

被人磨柱是什麼感覺

雖然在掙扎,但事實很爽

男生被磨柱會有反應嗎

會的,我就被磨了

穿著hei si玩磨柱是什麼感覺?我經常被阿,但沒試過穿褲襪…

應該差不多吧,如果說在褲子裡面穿應該沒有什麼不同

上到高中 感覺有點不合群吧 說實話他們好幼稚玩那些磨柱 什麼擼管的遊戲 平時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去飯堂

男生一般都是比較晚熟的。而你就比較早熟,所以才會覺得他們幼稚。

女生玩阿魯巴什麼感覺

有什麼感覺?你拿一塊表面很平的鏡子,去磨一個柱子,最多也就是刮出些許劃紋來,但是,你拿一塊在中間有凸起物的東西,並且用這凸起物去磨柱子,少年,鐵杵也能磨成針啊。

女的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怎麼玩阿魯巴(磨柱)?

穿上鐵內褲。

我男的,特別喜歡穿這樣的鞋。我們宿舍的說看到我穿這鞋,就想把我在門上阿掉,什麼叫阿掉?

那叫磨柱,就是一堆人擡著你在一根柱子上磨啊磨,也叫阿努巴

磨柱的遊戲起源

挪威的中小學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 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臺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魯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在早期,臺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其實大陸這邊民間也一直有玩),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臺灣話群呼:“乎死(臺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臺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隨著互聯網的傳播,各地的青少年也開始了關於阿魯巴的交流,遂發現港澳臺乃至北美都有人在玩。

我偽娘裝扮,去舞臺上表演,穿著肉色連ku w子和長靴,他們說表演完了要把我磨柱…

無論你穿了什麼,磨柱的關鍵在於,那幫人下手狠不狠吧?狠的話,穿什麼都是一樣的結果,問題是,不能找機會拒絕嗎?

相關問題答案
磨柱是什麼感覺?
喜歡同性是什麼感覺?
人累是什麼感覺?
快要結婚是什麼感覺?
便祕是什麼感覺?
蛋疼是什麼感覺知乎?
蹦極是什麼感覺?
心碎是什麼感覺?
震動環女的是什麼感覺?
春天的風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