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仇的人有多少?
中國姓仇的人有多少?
仇姓 一、姓氏源流 仇(Qi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九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夏代時,九吾氏為諸侯,商代立國號九,商末,紂王殺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為仇姓。 2、為春秋時宋國大夫仇牧之後。據《元和姓纂》載,仇牧為在蒙澤(在今河南省商丘東北)被殺的宋緡公報仇而討伐宋萬。宋萬在自家宅門外與仇牧展開一場惡鬥,仇牧被宋萬摔死。仇牧的後代便以他的名字仇為姓,稱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3、出自侯姓所改。據《魏書》載,南北朝後魏時,有中山人侯洛齊,本為侯姓,後為仇氏養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時,他以平涼州功高,拜為內都大官,其後漸成望族,成為中原仇姓一支。此支仇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仇姓始祖:仇牧。仇姓是3000年前宋國大夫仇牧的後裔。據《元和姓纂》上有此記載。仇牧系出仇吾氏,夏諸侯在商為仇國,紂殺仇侯,其後為仇氏。仇姓的始祖仇牧,是當時的南陽人。古代的南陽,即現在屬河南省南陽縣。所以說中國姓仇的人,起源於河南,然後才逐漸繁衍到全國各地。仇牧是我國忠義傳統的最佳楷模。《左傳》介紹說,仇牧是春秋時期宋泯公的大夫,後來宋萬要殺泯公,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遲,在宮門正遇宋萬,創新手持長劍,口出叱聲,撲殺那個弒君的國賊,可惜寡不敵眾,終遭殺害。故仇氏後人奉仇牧為仇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仇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仇姓出自子姓。春秋時期,宋國有大夫叫仇牧,傳說是上古時候九吾氏的後代(亦說仇姓就是由九吾姓變化而來的),他的子孫中有以他的名字作為姓氏的,稱為仇氏。 三、歷史名人 仇覽:漢桓帝延熹年間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節懿行,備受後世景仰。他當蒲亭長時,村中有一人叫陳元,獨自與母親同住。一曰,這位母親來見仇覽,控告她的兒子陳元不孝,仇覽卻很驚訝的說:“我不久前才經過你們家,看到陳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齊,田地也能按時耕耘,想必是個勤奮的人,我覺得他不會是惡人,一定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撫養他,現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兒子,何必為一時的爭吵憤怒,而陷你的兒子為不孝之人呢?”陳元的母親聽了,感動得淚流滿面而回去。不久,仇覽親自到陳元家,與其母子一起吃飯,告訴陳元如何行孝,並說明孝順而感得的福報,及不孝的過失。陳元后來竟然成為一個孝子。 仇臺:東漢人,篤於仁信。人多歸附,居於東海之濱,以“百家濟海”之故,建國號百濟,遂為百濟國王,一度為東邑強國。 仇博:宋代名人,字彥文,新安人。他聰穎博學,13歲時作的《至樂堂記》,得到文壇領袖蘇軾的稱讚,嘆曰“後生可畏”。 仇遠:元代儒學教授、詩人、詞人。字仁近(1247-1328以後),號近村,又號山村(或山村民)。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詩集《金淵集》、詩文集《山村遺集》等,與白斑齊名。 仇英:明朝著名畫家,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對國畫略有涉及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他是我國畫壇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於臨摹宋、元名筆。其筆下的人物、鳥獸、山水、樓觀、旗輦、車容之類,無一不秀雅鮮麗。他畫的仕女,神采生動,被譽為明時工筆之傑。因此,數百年來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們幾乎都奉為瑰寶,爭相收藏。 仇養蒙:明代孝子,富平人。萬曆間歲歉,以粟奉親,與妻糟糠。年八十,猶指親墓灑泣如孺子。 仇時濟:明代宿州吏目,長治人。五世同居,歡染無間。嘗與弟時茂作《仇家範》,以為世守。 仇兆鰲:清代名士,字滄柱,自號章溪老叟。《杜詩詳註》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時間編著成的書,他對這部書,用力甚勤。其網羅之廣,......
中國姓仇人口現有多少
根據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仇姓人口有40萬人,位居姓氏排行榜232位,江蘇省的仇姓人最多:
中國有多少個姓氏、有姓仇的嗎?
仇(Qiú)姓是中國人的姓氏之一
姓仇的名人有哪些?
【仇士良】唐朝著名宦官,“甘露之變”的主要人物之一。
【仇英】明代著名畫家,字實父,號十洲,以賣畫為生,知名一時,為“明四家”之一。
【仇和】,雲南副書記。
當代姓仇的名人有幾個
仇和(1957年1月-),江蘇濱海人,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參加工作。現為雲南省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書記。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個性官員之一,他從政以來,多次施行和發佈讓人驚訝和意外的政治舉措和命令。有人認為他為了政績不顧人權,也有人認為他做事鐵血果斷,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發展,因此被輿論稱做“最具爭議的市委書記”。 仇志強(1948年11月26日-),綽號“亞洲鋼門”、“神經刀”,馬來西亞華人,被譽為1970年代香港足球壇的首席守門員,現為專業高爾夫球教練。
古代姓仇的人有哪些
仇覽
仇覽,漢桓帝延熹年間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節懿行,備受後世景仰。他當蒲亭長時,村中有一人叫陳元,獨自與母親同住。一曰,這位母親來見仇覽,控告她的兒子陳元不孝,仇覽卻很驚訝的說:“我不久前才經過你們家,看到陳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齊,田地也能按時耕耘,想必是個勤奮的人,我覺得他不會是惡人,一定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撫養他,現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兒子,何必為一時的爭吵憤怒,而陷你的兒子為不孝之人呢?”陳元的母親聽了,感動得淚流滿面而回去。不久,仇覽親自到陳元家,與其母子一起吃飯,告訴陳元如何行孝,並說明孝順而感得的福報,及不孝的過失。陳元后來竟然成為一個孝子。
仇臺
仇臺,東漢人,篤於仁信。人多歸附,居於東海之濱,以“百家濟海”之故,建國號百濟,遂為百濟國王,一度為東邑強國。
仇博
仇博,字彥文,宋代新安人。他聰穎博學,13歲時作的《至樂堂記》,得到文壇領袖蘇軾的稱讚,嘆曰“後生可畏”。
仇遠
仇遠,元代儒學教授、詩人、詞人。字仁近(1247-1328以後),號近村,又號山村(或山村民)。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詩集《金淵集》、詩文集《山村遺集》等,與白斑齊名。
仇成
仇成(1324年-1388年),元末明初含山縣銅閘鎮人,1355年投奔駐軍和州的朱元璋,曾參與攻克採石、太平,又隨大將徐達攻克江蘇的溧水、溧陽,每次作戰都勇冠三軍,隨後多年參戰,屢次升官,功勞顯著,祿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為皖國公,諡“莊襄”,賜葬鐘山。
仇英
仇英,明朝著名畫家,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對國畫略有涉及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他是中國畫壇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於臨摹宋、元名筆。其筆下的人物、鳥獸、山水、樓觀、旗輦、車容之類,無一不秀雅鮮麗。他畫的仕女,神采生動,被譽為明時工筆之傑。因此,數百年來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們幾乎都奉為瑰寶,爭相收藏。
仇養蒙
仇養蒙,明代孝子,富平人。萬曆間歲歉,以粟奉親,與妻糟糠。年八十,猶指親墓灑泣如孺子。
仇時濟
仇時濟,明代宿州吏目,長治人。五世同居,歡染無間。嘗與弟時茂作《仇家範》,以為世守。
仇維禎
仇維禎,字庸足,明朝天啟、崇禎年間,先後任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四部尚書,為官二十餘載,因不屈服於權奸魏忠賢一黨,被派往薊北駐守邊疆,領北京兵部大司馬銜。在帶兵期間,天災無收,民不聊生,軍不足餉,仇尚書散盡財資施捨糧米。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仇維貞聞訊後,棄官攜印回鄉務農。順治九年十二月,仇尚書年老病危,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召集子孫立下遺囑:“吾為官二十餘年,資財散盡,囊空如洗,唯存聖書滿箱。望爾等熟讀聖書,忠義莫忘,此乃維禎一生之念。”他隨即喘息片刻後又曰:“一生愚忠,不時二朝。清人入關,我朝亡故,我仇氏子孫,忠義為先,打馬回頭,定不做滿官。為告子孫後代,石馬回頭為鑑。”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仇尚書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六歲。
仇兆鰲
仇兆鰲,清代名士,字滄柱,自號章溪老叟。《杜詩詳註》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時間編著成的書,他對這部書,用力甚勤。其網羅之廣,引證之博,幾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註集評性質的鴻篇鉅製。
仇鰲
仇鰲,1879年-1970年,湖南省湘陰縣(今湖南省汨羅市古培鎮)人,同盟會員,曾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主任,1949年,與程潛、陳明仁、唐生智一起領導湖南和平起義,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及民革中央委員。有著作《半肺老人吟草》。[2]
仇亮
仇亮,187......
全國 姓仇善方有多少人
問同名問題呢,您可以百度輸入:身份通網,進行查詢。
當然,偶爾會出現服務器忙的情況,這時請稍等!
你也可以百度輸入:同名。最頂上的“同名同姓-基於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而做”這個也可以使用。
哪個省有多少個和你輸入的同名的都看的清清楚楚,有空的話你可以親自認證一下了啦,
如果滿意的話,請採納嘍,You're welcome!
仇姓有多少人
我姓仇讎雪兒
古今中外姓仇的名人有哪些?
仇覽
▪ 仇臺
▪ 仇博
▪ 仇遠
▪ 仇成
▪ 仇英
▪ 仇養蒙
▪ 仇時濟
▪ 仇維禎
▪ 仇兆鰲
▪ 仇鰲
▪ 仇亮
▪ 仇樹勇
姓仇的電視劇或電影人物
《銀鼠》飾演仇隱
劇情
花絮
花絮(7張)
仇隱以治病為契機打入當朝銀庫總管榮大人(孫七)府中,在如入迷宮的凶惡環境裡識雲辨霧,鬥智鬥勇。用郎中的特殊身份和擅長的攻勢誘惑、震懾狐狸般的對手榮大人,利用圍繞他身邊各懷目的之諸多人物的恩怨矛盾,陷其於焦慮擔心、仇怨陰謀和長期的心理煎熬中。年輕的郎中仇隱識破陷阱,擋住誘惑,化解殺機,並摒棄俗念,接受了真摯的愛情。最後正義終於戰勝邪惡,仇隱藉助各種力量,巧妙地將一樁驚世駭俗、極盡醜惡的大內銀庫官員與庫兵長期勾結盜銀的祕密大白於天下! 該劇講述的是清朝末年,國庫銀錠被盜,慈禧派大臣邱福順勘察,真相查明,正準備上奏慈禧之時,不料全家被一群蒙面人所殺,幸得鄉村醫生齊達仁救下並撫養其剛過百日的兒子小虎。20年後,學得一身超凡武功和醫術的小虎,化名仇隱,潛入京城,他要秉承父志,查明庫銀被盜一案,從而引出了一場滅貪官、報父仇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