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黃馬褂是什麼意思?
清朝時候黃馬褂代表什麼意義
馬褂是滿清官員制服的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
馬褂的顏色和用料皆與穿著者的階級有關,當中黃色是皇帝的專用產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衛,或者獲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在清朝,能獲得賜穿黃馬褂有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寵信,是一種個人的榮耀清朝官員的制服分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幾種.當中行服是出外時所穿,而馬褂(亦稱為“行褂”)即行服的一種.
清朝時期皇帝賞賜的黃馬褂有什麼用,聽說穿了就只有
御賜黃馬褂主要用以獎賞有功的高級武將,有時也賜給統兵的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認為莊重的時刻都可以穿。但一般說來,這種武功褂子在道光以前較少看到,慈禧執掌政權後則為數甚夥。依蔣良騏《東華錄》裡記載,嘉慶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諭時,所列賞功的方式還沒有提到黃馬褂。因此,這種黃馬褂應該是咸豐以後才開始盛行的。
在這種御賜黃馬褂上市以前,清朝統治著籠絡武人的工具,不外“加‘巴圖魯’勇號”、“賞戴花翎”、“封爵”、“賞賜‘世職’”等。這些做法雖使授受者倍感榮耀,但相比御賜黃馬褂,終少一份“親近頓成心腹”感。因此這種黃馬褂一出臺,頓被認為是無上的光榮、聖潔之物。
受獎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一次,平時則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以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用。功勳大臣們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
清朝時皇上賞黃馬褂是什麼意思
古代,明黃色是皇家獨有的色彩,平民不能使用。而馬褂是清朝的服飾。所以,就是賞賜了一件明黃色的衣服,代表臣子的一種榮耀。
給男孩買黃馬褂是什麼意思
寓意輝煌騰達
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有清的統治者也利用普通民眾的這種崇尚心理,拿“黃馬褂”作為賞賜僕從的獎品,表示承認他們為親近心服,藉以收買、麻醉、愚弄、利用。於是,這就逐漸產生了“賞穿黃馬褂”。
“賞穿黃馬褂”與前面所講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所穿的黃馬褂不同,前者是由於職務關係而穿的,如果職任解除,不做御前侍衛或內大臣,黃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這種黃馬褂也叫做“職任馬褂”,滿洲話為“禿山褂子”。而“賞穿黃馬褂”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它可以在一切莊重或典重的場合穿著;必要時,甚至可以見官大三級,方便行事。
“賞穿黃馬褂”又有兩種。其中一種時打獵校射時所賜,例如大家在電影裡看到的“金鏢黃三太”即屬此例。在清代咸豐以前,即公元1861年之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蘭(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裡處,現名“圍場縣”)打獵20天,進行“行圍”。這時,在打獵時射得鹿的,或打獵完畢遇到獻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要“賞給黃馬褂”或其他獎品。
這種行圍時所得的黃馬褂,一般只允許在行圍時穿,平時不能穿。違者,將以覬覦皇權罪論處。
另外,在打獵期間往往要比賽射箭,進行“校射”。扈從的漢、滿官吏要求全部參加,射中5箭的(漢官規定射中3箭即可)要予分別獎賞。這時就要看官階高低,官階較高的,一般都可能得到御賜黃馬褂。另外據《清史列傳》記載,得賞賜次數已多的人,這時也可得到御賜黃馬褂。
上述的兩種均屬於“行圍褂子”,還有一種才是真正的“賞穿黃馬褂”。這種御賜黃馬褂主要用以獎賞有功的高級武將,有時也賜給統兵的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認為莊重的時刻都可以穿。但一般說來,這種武功褂子在道光以前較少看到,慈禧執掌政權後則為數甚夥。依蔣良騏《東華錄》裡記載,嘉慶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諭時,所列賞功的方式還沒有提到黃馬褂。因此,這種黃馬褂應該是咸豐以後才開始盛行的。
在這種御賜黃馬褂上市以前,清朝統治著籠絡武人的工具,不外“加‘巴圖魯’勇號”、“賞戴花翎”、“封爵”、“賞賜‘世職’”等。這些做法雖使授受者倍感榮耀,但相比御賜黃馬褂,終少一份“親近頓成心腹”感。因此這種黃馬褂一出臺,頓被認為是無上的光榮、聖潔之物。
依《清史列傳》記載,鎮壓太平軍起義的將領,幾乎很少有沒得過黃馬褂的。但這其中很少有較低官階的人得到。因為即使到這時,“黃馬褂”終究要與“御前侍衛”的其他條件,類如品級、花翎等結合,從來不是孤立的獎品,不可能在不具備其他條件時單獨率先獲得。
綜上兩類三種黃馬褂因為功用不同,所以清統治者在形式上稍稍加以區別:職任和行圍的褂子用黑色紐絆,賞賜武功的褂子用黃色紐絆(和所賜馬褂同樣顏色)。兩相對比,可見統治者的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