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是什麼意思?
禪語是什麼意思?
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樸,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由於禪語的文雅和雋永,常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應用。
禪語是什麼意思
禪是你自己的事,與花無關,與世界也無關;與葉無關,與如來也無關;
悟要已悟,他言無益.
笑須會心,聲徒添濁.
世上本沒有什麼好事,自己認為是好事,萬事皆無逆鱗.
自己要往火坑裡跳,別人有什麼辦法?
---------------------------------
人的一生好比是在和命過下圍棋:
你的起點比別人差,那是你讓子給命運.
你的起點比別人好,那是命運讓子給你.
所以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起點,也不在於終點.
而在於你和命運博弈的過程
一句關於佛學的禪語是啥意思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佛祖因何拈花,伽葉因何而笑,世人猜想多禒,見仁見智。歸結起來,不外乎有四類說法:其一,佛法如花,雖經日月遞嬗,風霜雨露,卻依舊花開燦爛,花香如故。佛祖這一笑,是在昭明佛法的永恆。其二,人生如花,世事如花,其嬌其豔如是,其易摧易折也如是。流連抑非?佛祖一笑,是向世人警引其理。其三,佛祖拈花不語伽葉只是一笑,是表示萬事萬物不必在心,雲:“……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其四,佛祖在當時不過是下意識的一個動作,並沒有什麼深意。可以對其引申,生髮出對自身管用的道理,也可以不必理會,非得絞盡腦汁思考個意義出來。隨心隨性地待它,這其實就是禪機。
這是什麼禪語?意思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轉: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打個比方當你最初閱讀歷史或詩歌時,你只是知道歷史上的事件時間人物,瞭解其中的遣詞造句等等這是第一層,當生活中某個時候你遇到某些事情會使你突然得到感悟和理解其中的深意時在你心中那些歷史或者詩詞就不是最初你認識的了這是第二層,而以後當你在回過頭來看這些事情是又與上層不同,就像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往事,那歷史還是那歷史,詩歌還是那常詩歌,但卻和第一層不同,因為你已經經歷過了。這實際上是人生的三個階段,青少年,中年,老年。佛家將其歸納為此人生三境界。正所謂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你進山前你看山是一個境界,你進山中又是一個境界,而當你出山後境界又有不同。希望解除你的疑惑。阿彌陀佛....
口禪語什麼意思
口頭禪一詞來源於佛教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成的經驗掛在口頭,裝作有思想,自以為懂得禪的道理,被列在禪之歧途中的一種。這個詞演變至今,則意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或無意間時常講的說話語句。口頭禪可算是一個人的其中一個標誌,亦影響其他人對他的形象與觀感。口頭禪可以是心理的一種反射,可反應出說口頭禪者的心理狀態。不少電影或電視劇集,主角都會說一些獨特的口頭禪,這些口頭禪可能是演員為更鮮明地表達劇中角色的性格而創造。某些口頭禪會成為不少人模仿的對象,做成一種社會現象。
禪語這兩個字的意思代表什麼?
禪宗正法血脈一直是單代相傳的。本人認為禪語就是開悟明心的禪宗祖師菩薩通過身體動作或者語言表達出來的禪宗密意就是“禪”,這裡的“禪語”是應該是指語言表達的禪宗密意。所以我們平時在網絡看到的所謂的“禪語”其實大多數都是“心靈雞湯”文章,那不是真正的禪語,因為本人在前面說過了,說禪語的人必須是開悟明心的祖師菩薩,一般的凡夫俗子是無法領會禪宗密意的。
煩惱由我 即是菩提 禪語 在是什麼意思啊
煩惱與菩提非一非二,煩惱是自性的起用,所以想斷掉煩惱,即滅了自性,是不可能的。大乘佛法是將煩惱轉化成菩提。煩惱是無明之火是苦,菩提是清淨是樂。火可毀滅一切,不實的物體經它燃燒化為灰燼,但火又有鍛鍊的功能,堅真的物體通過它的熔鍊,可成更堅硬之體性。所以學佛人在煩惱之中磨鍊、陶冶,成為促進發心的善緣,最後可成為功能圓滿的清器。若無煩惱磨鍊,不但大心難發,縱然有些微小成就,一旦環境所逼,心必隨境轉。
前一時期,社會上受魔的干擾傳出政府禁止信佛,結果許多人把佛像到處送。我告訴他們,有多少我收多少,學佛人真有劫難,由我一人報暢足矣!古人講“道在苦中求”,淨心在煩惱中生,況且我們學佛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大眾有百利而無一害,有人以種種藉口破壞國家宗教政策,一定要提防。學佛是逆行返本,不逆行怎麼能返本!世間法也是如此,劍不磨不鋒利,玉不琢不成器,欲成就事業,不經艱苦是得不來的。我們學佛就是轉識成智。識是感情,是著相分別;去掉感情,即相離相就是智。識就是煩惱,智就是菩提。煩惱是由無明業識而生,菩提是由清淨慈悲而長。所以識與智非一非二。識是妄心,智是真心,離真無妄,離妄無真。
眾生迷真逐妄,才生煩惱,煩惱愈重,離真愈遠。若遠離虛妄,當下清涼,識就成智。世間苦樂都是因緣所生,本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苦樂分別都是出於妄心的分別,認苦則苦,認樂則樂。如徹夜地玩麻將,學佛人認為是苦,熱衷此道之人則認為是一種享受;官場中爾虞我詐,名利之人認為是樂,是撈取大利的場所,而清高之士則認為是苦。古人有多少拋棄官場,伴山水農耕田的聖人大德……苦與樂在於心。苦就是煩惱,樂就是菩提;煩惱就是識,菩提就是智。轉煩惱為菩提絕非我們凡夫的境界,確切地說,應該是無煩惱不成菩提,煩惱是菩提的善知識。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
如果真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要怕苦、怕難,在苦難中求快樂。前幾天某地有一位居士來電話,說單位不發工資了,生活很苦,應如何佈施,如何修持。其實就是不瞭解這個道理。若知世間苦樂都是無常的,都是有為法,都是虛假的夢幻泡影,只要將識與智兩者互相為用,才是煩惱菩提的真義。
現在好多職工都下崗了,賺錢很不容易,生活都很困難,佈施只能解決一時,而不能解決長遠。當今隨時隨地主要是法佈施,一方可安定社會,守規矩不做非法之事,不做非禮之事,另外法可續人慧命,能做即是大善。
但學佛人,尤其是廣學多聞的善知識,總是說“煩惱即是菩提”,我人對此不敢苟同。為什麼?煩惱是苦,菩提是樂,有苦方知樂;煩惱是暗,菩提是明,有暗方知明;煩惱是業識妄心,菩提是清淨真心,妄心非真心,有妄亦顯真。有人說煩惱即菩提,以為自己一下子開悟了,明瞭如來之意了,殊不知沒到大徹大悟之時,怎麼可以輕易地說“即妄即真”呢?這是佛的境界,此境界我們連想都不敢想。所以還是在煩惱的環境去修淨心吧!如果再深一點說,菩提是覺悟的心,煩惱是啟發誘導覺悟心的善知識。所以說“魔多反使道心堅”,煩惱確實可以增強修道之心。煩惱是迷,道心是覺。相反,如果學佛人不能真正認清使你煩惱的人、事、物,是你修忍辱、修清淨心的善知識,在煩惱中造煩惱增煩惱,所修必然是有漏之因,是障菩提之惡緣。單純求福,不會有真福報的。純印老人講“家大業也大”,福大業必然大,業障必深;業大障深,離菩提肯定愈遠。佛說“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這一真實利益得不到,你念的是什麼佛?修的什麼心?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了。
當然我決不否認學佛人會得福報,但應明瞭福報是什麼?它是前世有漏善因的結果,福報享完了,必然還要墮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今生有福應不作享福想,不自己享受,要把......
“ 著相” 是什麼意思 ?據說是佛教禪語...
著相,就是被現象所左右、所迷惑,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迷,不是圓滿究竟的智慧,不能用來指穿自己的行為。所以金剛經講破四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這句禪語是什麼意思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除了如來佛祖,誰能有這樣的境界呢?
佛家禪語是什麼
佛家禪語: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佛家禪語:將軍的馬寄養在禪院,對驢子十分傲慢,不久馬病了,不能上戰場,被賣到農莊拖糞車。禪師:不要因一時富貴而不可一世。
佛家禪語: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裡心自然解脫自在。
佛家禪語:慈愛是積抵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哪有不慈愛的聖賢;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試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佛家禪語:佛陀:淨化自己完全在於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麼淨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家禪語:君子相見,目擊道存。《黃龍慧南禪師語錄》釋: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君子相見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會,悟解佛道。
家禪語: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是不會放鬆自我的,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佛家禪語:幾個小孩想做大師的學生,大師讓他們每天打掃教室。大師好久不來教室後,僅剩一個小孩天天打掃,最終這個小孩被選中。
佛家禪語: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佛家禪語: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佛家禪語: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於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溼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佛家禪語: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羶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後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禪語: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裡面,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裡。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鉅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佛家禪語: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佛家禪語:人生活於世上當然要快快樂樂地活著才懂得生命,但人由於過度的自我覺知,乃至發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識。
佛家禪語:在隋唐之間,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眾始終以師道相待,他們對帝王,可以長揖問訊而不跪拜,這個傳統後來一直延續到清末。
佛家禪語: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歡歡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動輒求卜問卦,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
佛家禪語:食物是用來吃的;東西是用來用的;音樂是用來聽的;經典是用來實踐的。凡是錯用經典,便是辱沒了經典神聖。
佛家禪語:馬教育孩子不馱別人東西。驢譏笑:又沒馱,說這些幹嘛?馬說:等它馱了別人東西再說就遲了。禪師讚賞:防患於未然!
禪詩-《贈琴僧》:太古清音髮指端,月當鬆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雪竇重顯。
佛家禪語:職業易生比較心,事業易生功利心,而志業是啟發人本具的愛心、良知,使人無所求的付出。
佛家禪語:狐狸藏在寺院裡,被執役僧逮住,點著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經閣引燃了書籍。禪師:毫無理智地處理事情會招來大災禍。
佛家禪語: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佛家禪語: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到現在,被無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佛家禪語:佛陀臥於恆河畔,不進食不沐浴,想通過肉體痛苦悟道。終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