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效應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01-04

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有哪些

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有哪些?

答: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心理規律九:貼標籤效應 ;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每一名教師都是藝術家,學生是白紙,老師就是拿著畫筆在紙上作畫的人,不要小看自己的作用,也許我們的一個微小的顏色選擇就可能成就一個人,因此,讓我們多為我們的作品添上幾筆色彩。

心理學中的十大效應都是什麼?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瞭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這裡為大家介紹十種心理學上的效應:

1.蝴蝶效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捲風!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據計算的結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2.木桶效應

一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3.羊群效應

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4.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裡有一隻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5.暈輪效應

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恭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6.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7.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象很常見。

8.皮格馬利翁效應(自驗預言)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9.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10.仰巴腳效應

一般來......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內容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等。

學科定義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係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係。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裡,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1]。   在我國,教育心理學是講授給將要從事或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門理論知識,並指導教師的實踐。教育心理學者除了到學校做實驗外,並不介入學校的心理輔導、諮詢、評估和矯正學生的實際活動中。總之,教育心理學具有抽象性、理論性的特點,是以研究課題為核心的。

編輯本段學科發展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如學生應怎樣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係,複習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教育心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歷史上的許多教育家已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根據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這樣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教育心理學的產生,就是心理學與教育結合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分枝的歷史過程。19世紀,隨著心理學的發展,不少學者試圖用心理學的觀點來論證教育過程。赫爾巴特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學者。早在1806年,他就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該書企圖用心理學的觀點來闡述教育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教學的理論問題。1835年,他又寫了《教育學講授綱要》,對前書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學思想作了補充與發揮。赫爾巴特將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對教育心理學的產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繼赫爾巴特之後,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嘗試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是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他於1868年發表的《人是教育的對象》,不僅在俄國教育心理學發展史上有重大的意義,而且對於世界各國研究教育心理學發展史學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著作。其後,俄國教育家卡普捷列夫於1877年發表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學著作。但由於它並沒有提供一個獨立的學科內容體系,因此......

心理學效應都有哪些?

成敗效應 財富效應慈悲效應得寸進尺效應德西效應海潮效應自我參照效應 蔡戈尼效應 郵票效應 蝴蝶效應 棘輪效應

教育心理學中的反應促進效應是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促進效應分兩種:

(1)結伴效應

在結伴活動中,個體會感到某種社會比較的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或活動效率。

(2)觀眾效應

個體從事活動時,是否有觀眾在場,觀眾多少及觀眾的表現對其活動效率有明顯的影響。一方面當個人活動不熟練或自我要求過高時,觀眾會產生社會抑制,降低活動效率;另一方面當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本來就是自己的強勢時或自我要求正常發揮時,則會強化其活動效率(優勢反應強化理論)。

社會促進效應:指因為他人在場,促進了個體的行為能力或水平。人們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邊觀察的時候,活動效率會比單獨進行時升高或降低。 大凡到過日本京碧寺的人,都會見到寺門扁額上的"第一議諦"四個大字。這件書法傑作龍飛鳳舞,靈韻非凡,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凝視,觀賞盤桓。說起這副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傳說。

所謂社會促進效應,是指人們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邊觀察的時候,活動效率會比單獨進行時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種集體效應。 最早進行研究的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有一次偶然發現,自行車運動員訓練的時候,單獨訓練時騎車的速度要比和多個運動員共同訓練時慢百分之二十。後來,他又找來一些小孩,讓他們幹一種活:繞魚線。乾的時候分成兩組,一組是一個人單獨繞,另一組是集合起來一起繞。結果發現,一起繞線比單獨繞線的效率要高百分之十。他據此得出結論;個人在集體中活動的效率要比單獨活動的效率高。

在開始的時候,人們只注意到活動效率升高這一方面。心理學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相繼做了類似的實驗,又注意到,社會促進作用下活動效率有時也會降低。他們通過實驗發現,背誦詩歌,寫作文,做數學題的時候,還是單獨一個人效果好一些。如果和別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時候旁人盯著看,反而會感到心慌意亂,從而降低活動效率。

那麼,究竟什麼情況下活動效率會提高,什麼情況下會下降呢?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從事的任何一種活動,總有熟練的地方,也總有不熟練的地方。如果熟練的成份佔優勢,那麼社會促進作用就表現為活動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不熟練的成份佔優勢,就表現為效率的降低。比如,我們小時候學寫字,有的字寫得很熟練,寫得也挺好了,還有些字則寫得還不太熟練。如果熟練的成份佔優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大部分字都寫得很熟練了,那麼旁邊有人看的時候,我們會受到鼓舞,從而極力表現自己,結果越寫越快,越寫越好。但是,如果不熟練的成份佔優勢,也就是說,如果大多數字寫得半生不熟,那麼旁邊有人看時,就會覺得尷尬,著急,緊張,而越是這樣,手和腦子就越不聽使喚,平時略想一想就能寫出來的字,這時也會想不起來,平時提筆就能寫的字,也會忘得無影無蹤,就是勉強還記得的字,也因為緊張而寫得歪歪扭扭了。

基於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學會利用社會促進效應的好處,同時克服它的副作用。當我們的某種活動能夠進行得比較熟練時,就可以大膽在人前顯示一番,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活動的效率和水平,同時培養起我們的信心。如果覺得還不熟練,那就且慢“獻醜”,還是獨自埋頭學習、苦練為好。

當然,有時候不得不出去“獻醜”,比如說要進行足球此賽了,踢得不好也要上場亮相。這時,就要抱著向別人學習,請別人指教的態度,努力平靜自己的緊張心情;儘量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人們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邊觀察的時候,活動效率會比單獨進行時升高或降低。

心理學效應有哪些?

1 詹森效應

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藉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力雄厚"與"賽場失誤"之間的惟一解釋只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有些人平時"戰績累累",卓然出眾,眾星捧月,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上賽場的特殊性,社會、國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劇,心理包袱過重,如此強烈的心理得失困擾自己,怎麼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產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如何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呢?首先,要認清"賽場"的目的,克服恐懼感,賽場並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規一些而已。其次,要平心靜氣地走出狹隘的患得患失的陰影,不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賽場是高層次水平的較量,同時也往往是心理素質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樹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穫。最終定會交付滿意的答卷。

2 遲延滿足效應

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研究人員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那些以堅韌的毅力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長到上中學時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經不住軟糖誘惑的孩子則往往屈服於壓力而逃避挑戰。在後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實驗證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

3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語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體場合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就是對其他同學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經驗的班主任還常常針對學生的某一缺點和錯誤,選擇適當的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等同學生邊看邊議論,或給學生講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都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4安泰效應

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他力大無窮,無往不勝。因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裡汲取無窮的力量。他的對手發現了這個祕密,便誘使他離開地面,在空中殺死了他。因此,要學會依靠大家、依靠集體。

5暗示效應

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此稱之為“暗示效應”。少年兒童較xxxxx更易於接受暗示。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暗示、動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6 安慰劑效應

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製劑。安慰劑多由葡萄糖、澱粉等無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構成。安慰劑對......

考試臨時抱佛腳是教育心理學什麼效應

可從教育心理學的“強化程序”角度分析。預先知道時間的考試可視為固定間隔強化。

斯金納把強化主要分為五種:

1、連續強化(正確的反應每次均予以強化);

2、固定比率強化(正確反應不是每次出現均予以強化,而是按一定次數比率予以強化);

3、不固定間隔頻率強化(不僅不是每次均強化正確反應,而且強化的間隔次數也不定);

4、固定間隔頻率強化(不管正確反應發生的次數,而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予以強化);

5、不定時間隔強化(強化的時間間隔不定)。

一般認為,不固定間隔強化使強化不可預測,從而使行為更為持久,因此效果最好。例如:教師會隨機在課堂上設置隨堂小測驗,會促使學生每日保持學習狀態。

固定間隔強化,在每次加入強化物後,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反應下降,後來又會上升。例如:期末考試前學生經常突擊複習,也就是“臨時抱佛腳”的行為,而考試後又會有一段時間比較懈怠。

教育學心理學中常見的有些什麼效應?

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社會刻板印象

心理學的十大效應是什麼?

我很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收藏的,-睜馴肢≡

作為一名教師,你覺得教育心理學提供了哪些幫助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現象? 人的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心理現象是人們時刻都在產生著的, 因而也是每個處於清醒狀態的人所熟悉的。人在一切活動--勞動、工作、學習中都會有心理現象。例如, 我們看電視時,能聽到電視中優美的音樂和看到電視中壯麗的山水;我們吃飯時,能聞到飯的香、 甜之味等,這些是人的感覺和知覺;我們對看過的電視片還能“歷歷在目”,這就是記憶等等, 這些都是心理現象。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感覺、知覺、 記憶、思維、想象)、情感過程(喜、怒、哀、樂等)和意志過程(目的的確定、 困難的克服等)。

心理過程人人皆有,是人的心理現象的共性。另一方面是個性,包括個性傾向(動機、需要、信念、理想、世界觀)和個性心理特徵(能力、氣質、性格)。個性是心理現象的個別性, 正象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也找不到兩個心理特徵完全相同的人。 心理學正是從這兩大方面來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的。

學習心理學,對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體會,其意義有:

①“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華中師範大學心理系主任劉華山教授, 在談到心理學的意義時,這樣開門見山地對我們說。人的心理是有規律的,企業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員選拔、安全生產、人際關係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學習心理學,有利於人們更好、更完善地瞭解這些問題, 處理這些問題。

②有助於瞭解自己,加強自我修養。心理學知識對於自我教育很重要。 科學地理解心理現象,能使人正確地評價自己個性品質的長處和短處,確定個別的特點, 正確而自覺去努力發展積極的品質,克服消極的品質。

③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個人難免會碰到種種心理難題和心理困惑。例如,戀愛問題、 婚姻問題、自卑問題、人際關係問題以及失眠、焦慮、憂鬱等等,學了心理學, 能很好地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調節,不致於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後導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

④學習心理學,能開闊人的視野。尤其是從事文學、哲學、美學、醫學等學科的人們, 再學一些心理學知識,它能豐富人的思想和觀點。

⑤實現自我價值。現代社會越發展,人的精神生活將越來越重要,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多, 心理學亦將越來越重要。對一個心理學工作者來說,能把自己所學的一點心理學知識奉獻於社會, 服務於人民,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當然,心理學的意義還遠不止這些,在商業領域,在醫學領域,在司法領域,在教育戰線領域,心理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這裡就不多說了。心理健康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 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

行為協調統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

相關問題答案
教育心理學效應有哪些?
心理學著作有哪些?
心理學雜誌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教材哪個好?
教育心理學之父是誰?
教育心理學英語怎麼說?
教育心理學包括什麼?
群體心理的特點有哪些?
教育的科技功能有哪些?
物理學本科有哪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