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中毒怎麼辦?
吸氧可以引起氧中毒,如何解毒或解決?
一旦出現氧中毒早期症狀即應摘下面罩,改吸空氣;同時注意家裡通風換氣,降低CO2濃度。如在充注純氧的高壓氧艙內直接呼吸艙內HBO時,一旦出現氧中毒,立即用壓縮空氣通風換氣,降低艙內氧濃度;或是立即降低艙壓,均可使氧分壓迅速隨之下降。但在患者發生驚厥時,肺的通氣可因喉痙攣、咽部軟組織阻塞、胸部活動不協調而嚴重受損,不宜採用降壓辦法。
氧中毒的治療:治療原則是鎮靜、抗驚厥、催眠,驚厥時防頭部及舌的損傷,可給予:地西泮、副醛,呼吸道不暢者禁用,輕者數小時即可恢復;重者用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加強監護。主要是支持療法促進肺部病變早日吸收。如患者存在氣體交換困難,不用HBO要出現缺氧,而用HBO要進一步損傷肺組織,則應考慮使用體外循環裝置進行肺外氧合的方法,既可補氧又可使肺得以恢復。在長時間吸氧治療過程中應定時檢查眼底,一旦出現眼底血管痙攣及視力下降、模糊應即停止吸氧。如病情需要不能停氧,應將氧壓降至50kPa以下或給予2~4%CO2(常壓下濃度)-氧混合氣間歇性收入;並予能量合劑等支持療法。
吸氧會不會中毒
使用密閉式呼吸面罩在常壓下吸入高濃度氧(70%以上),而且超過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高壓下吸氧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引起氧中毒。如在2個大氣壓 下連續吸氧2小時以上,會出現氧中毒。但常壓下如果用密閉式呼吸面罩吸 100% 純氧,只要在 24 小時內暫停吸氧4次,每次15-20分鐘,就不會發生氧中毒。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鼻塞式吸氧管吸氧,流量為2-3升/分鐘。如用鼻管供以純氧,每分鐘 氧流量提高一升,肺內的有效氧濃度才可提高4個百分點,則當你每分鐘吸 3升氧氣時,你肺內的有效氧濃度為 21%+4% × 3=33% ,離氧中毒所需的濃度還差一大截,根本不會發生氧中毒的.
吸氧過多有什麼不好?什麼叫氧中毒?
時間:2012-7-7 來源: 有些人認為吸氧越多越好,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當某些疾病需要採用氧氣治療時,也必須根據疾病的種類及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方式的氧氣療法,吸氧的濃度和吸氧的持續時間也有所不同。如果掌握不當,吸入氧濃度過高,不但不會產生治療效果,反而導致副作用和毒性的發生。專家指出,單獨吸氧對治療“急性高原反應無效”,還易形成人體對外部供氧的依賴性等諸多不利性。氧中毒是指因吸氧過多,造成以中樞神經、肺、眼為主的多器官損害的病變,它的發生與劑量和時間有顯著關係。長期吸入高濃度氧氣的患者,隨著吸入氧濃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氧氣的毒性反應也逐漸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表現為抽搐和癲癇樣發作;眼的損害可以出現晶體厚纖維組織形成,視網膜局部缺血和失明,前者見於早產嬰兒的超濃度吸氧氣時。氧中毒是吸氧過多或高濃度氧氣治療最嚴重的併發症,重則可致人於死地,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吸氧過多也能引起中毒,為什麼?如何防止中毒?
更為嚴重的是,氧中毒當時不容易被覺察,往往在2-3天后才會發生臨床症狀,此時再進行搶救往往容易貽誤時間。一些家庭用氧者往往不注意吸入氧氣的濃度和時間,認為氧濃度越高越好,吸氧的時間越長越好。這就增大了氧中毒的危險性。氧中毒的症狀及危害氧中毒一般分為三種:1、肺型氧中毒開始為鼻粘膜充血,有發癢感覺。即可出現口乾、咽痛、咳嗽、胸骨後不適;發生頻繁咳嗽、吸氣時胸骨後灼痛;胸骨後劇痛、難以控制的咳嗽,肺活量已出現下降,危及生命。2、腦型氧中毒最初出現額、眼、鼻、口脣及面頰肌肉的纖維性顫動,也可累及手的小肌肉;面色蒼白、有異味感。繼而可有噁心、嘔吐、眩暈、汗、流涎、上腹部緊張;也可出現視力喪失、視野縮小、幻視、幻聽;還會有心動過緩、心悸、氣哽、指 (趾)端發麻、情緒反常(憂慮、抑鬱、煩躁或欣悅)。接著出現極度疲勞、嗜睡、呼吸困難等。少數情況還可能發生虛脫。3、眼型氧中毒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萎縮。 早產嬰兒在恆溫箱內吸氧時間過長,視網膜有廣泛的血管阻塞、成纖維組織浸潤、晶體後纖維增生,可因而致盲。要預防氧中毒,就應該掌握合理的輸氧流量和時間.一般的低流量輸氧,不至於造成中毒.
吸氧過多也能引起中毒,為什麼
吸氧過多也能引起中毒的,體內的氧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是需要維持在合理的水平的,所以是需要注意的,不可過度吸氧
吸氧多長時間,氧濃度多少會發生氧中毒
吸氧治療的給氧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低濃度吸氧,另一種是高濃度吸氧。 低濃度吸氧(吸氧濃度低於50%):一般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也稱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慢性呼吸衰竭失去代償時,吸氧必須考慮血氧分壓的增加,血氧分壓太高可以削弱頸動脈竇對呼吸中樞的反射性刺激,從而減少通氣量,有加重二氧化碳瀦留的可能。所以要謹慎用氧,一般使用低濃度持續吸氧,必要時加用機械呼吸治療。 高濃度給氧(吸氧濃度大於50%):在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氣中毒)呼吸抑制等,必須分秒必爭地使用高濃度或純氧進行搶救,但不宜長期使用,以防止氧中毒或其它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