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做什麼好吃的?
為什麼有中秋節,中秋節要幹什麼,吃什麼,玩什麼.
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八月十五人們都要賞月、吃月餅,不過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中秋節呢?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俗一樣嗎?除了月餅,中秋節吃的東西還有哪些呢?其實我國幅員廣闊,過中秋節的習俗不盡相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有吃石榴的、有喝桂花酒的,也有做餈粑吃的···這背後都有一定的寓意和由來。下面就讓俠侶小編為您介紹下中秋節應該吃什麼、中秋節的由來以及部分地區過中秋的習俗吧,吃貨們,還不看過來。
月餅,餈粑,石榴,麥箭,西瓜········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和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從古代慢慢發展形成的,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時期就有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當時的貴族和文士也紛紛效仿,慢慢的也傳到了民間,形成祭月的活動。不過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卻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宋朝,中秋節開始盛行,明清時已成為了跟元旦齊名的節日,也是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民間有很多版本,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中秋節吃什麼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曆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遊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罰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裡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節一般做什麼???
吃月餅。和家人一起做著吃飯。我老哥在國外。他都沒什麼過。可能我明年也不會過了哦!所以很珍惜今年的中秋喔。可能明年也要出國讀書辣!呵呵。。中秋我老姐說了跟過年差不多德哦!!呵呵。祝你中秋快樂。。
中秋節有什麼好吃的
有啊。大把呢。那也要看喜歡吃什麼的,比如釉子,還有包蛋黃的月餅,葡萄,。。。。。。貌似很多。
中秋節吃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中秋節有哪些食俗?一起來看看!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3、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5、中秋節的食俗文化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釘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幹什麼呢
中秋節怎麼過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能夠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著月餅賞明月是一件多麼詩意的事情呢。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天,我們應該怎麼度過呢。對於沒能夠回家的朋友又該怎樣開心過節呢?請看數字關於中秋節的三言兩語。
中秋節回家
1
準備美食:每個地方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小編這裡就是每家每戶張羅一大桌的食物和裝飾品(每家都有一個用食物砌成的小塔,比如水果糖或者餅乾),擺在路邊,音樂響起,祭拜月神,一條街看過去,很耀眼。那麼,白天的時候,你就要幫父母準備好祭拜的東西,如果沒有什麼習俗的話,那就去超市挑選精美的月餅吧。
2
家庭聚餐:和家人吃飯,閒聊也好,工作以後,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不要玩手機和電腦,就好好地陪伴家人一天。
3
朋友逛街:小編這裡的中秋節比較熱鬧,騎著單車,迎著風,看看每家每戶精心準備的東西,真是挺好的。城市的朋友可以去逛逛步行街,會有一些打折促銷的活動。
4
吃月餅賞月:找個露天的地方,和朋友吃月餅聊天賞月,說說各自的近況,搞笑的事情都可以。
5
看節目:小編當地有燒塔的習慣,差不多到晚上11點多的時候,就澆上汽油,燒塔,很壯觀,是每年必看的一個助興節目。沒有這個習俗的朋友可以看看煙花,或者自己買一些仙女花玩玩。
中秋節不回家
電話祝福語:給家人打個電話,我想這個大家應該都會打的吧,就不用小編強調了,如果有可能的話,預訂一些月餅給家人也挺好的。
和朋友聚會:你可以選擇是自助餐或者大排檔,最好是到你家裡,一起做飯,這樣過節倒是增添了幾分溫暖,也讓朋友們可以試試你的廚藝。學生的話可以在宿舍煮東西吃或者約幾個同學去美食街狂歡。
放孔明燈:提前購買一些孔明燈,寫上你的祝福語,讓天空為你傳達你的心聲,為遠方的家人祝福。操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找空曠的地方,別放不上去還惹來了火災那就悲劇了哦。在放的時候,要等熱氣足夠才可以鬆手噢。
最後,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女兒中秋節做什麼簡單的菜給媽媽吃好,
1、西芹山藥炒木耳
材料:幹黑木耳10g,西芹,山藥各80g,胡蘿蔔30g,小米椒3個,姜5g,蒜3瓣,生抽2茶匙,鹽一小勺,油20ml
做法:(如下圖)
1. 準備好食材,黑木耳加水泡發後去掉根部,。洗淨泥沙,分成小朵
2. 西芹斜切成段,山藥斜切成片,胡蘿蔔切成片,小米椒切成小圈,姜蒜切片
3. 大火燒熱鍋中的油至6成熱,下入姜蒜小米椒爆香,
4. 先把黑木耳和胡蘿蔔片放入鍋中煸炒,然後放入山藥和西芹煸炒
5. 炒至熟軟時放生抽,翻炒均勻
6. 出鍋前調入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2、清燉牛腩
材料:牛肉1000克(牛腩)、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桂皮、香葉、甘草(草果一顆、大蔥3節、姜一塊、鹽3湯匙
做法:
1、牛腩洗淨,切成2cm見方的小塊。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加熱,水開後,立即撇淨浮沫。
2、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甘草裝入調料盒中。大蔥洗淨切三節。姜洗淨後,用刀拍散。
3、放入香料、蔥姜,蓋上蓋子,改中小火燉1個半小時後,加入鹽,再繼續煮10分鐘即可。
3、花菇燉雞湯
主料:野山雞一隻
輔料:香菇
調料:食鹽、蔥、姜、料酒、水
做法:
1、雞清洗處理乾淨;
2、花菇用溫水泡發(大概一小時左右);
3、雞切塊,放入鍋中,倒入足量冷水,煮開,撇去浮末;
4、放入薑片和蔥段;
5、倒入少許料酒;
6、倒入泡花菇的水;
7、放入泡發好的花菇;
8、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待雞肉能輕鬆用筷子穿透,加入鹽調味即可。
4、豆乾蘑菇小燉肉
主料:五花肉300克
輔料:滑子菇25克、豆腐乾150克、鵪鶉蛋適量
調料:食鹽、冰糖、蔥、姜、八角、花椒、桂皮、料酒、生抽、老抽、香葉
做法:
1、五花肉洗淨瀝乾,切成塊;
2、入涼水中飛水,然後撈出,用溫水衝淨瀝乾;
3、滑子菇徹底衝淨後用溫水泡發,之後減去根部(泡蘑菇的水留用);
4、鵪鶉蛋煮熟,晾至不燙手後剝去皮,備用;
5、鍋燒熱,不放油。倒入五花肉,中小火煸出其中的一部分油脂。煸的時間不要太長,以免肉的口感發幹;
6、肉盛出後留下煸出的油,轉小火。放入冰糖,燒至顏色變黃,起小泡;
7、快速將肉放入,翻炒,使其均勻上色;
8、倒入料酒和老抽,繼續翻炒上色後關火;
9、將鍋中材料移入砂鍋(也可在原鍋中接著燉),調入生抽,放入蔥姜、花椒、大料、香葉,倒入泡蘑菇的水(底部的水不要,會有雜質)和適量溫水,至沒過材料(水要多放一些,因為之後還要放豆乾、蘑菇和鵪鶉蛋),大火煮開;
10、煮開後倒入切成小塊的豆乾;
11、倒入豆乾煮開後轉小火,燉大約20分鐘之後倒入蘑菇和鵪鶉蛋,繼續小火燉至五花肉軟糯即可。最後根據口味調入少許鹽。
5、 紅燜羊肉
主料:羊肉500克
輔料:胡蘿蔔
調料:食鹽4克、姜5克、蒜5克、八角、花椒、桂皮、幹辣椒、料酒、生抽、老抽、白糖、香辣醬、枸杞子、植物油、水
做法:
1、羊肉洗淨瀝乾水分切1.5cm見方的塊,胡蘿蔔切大塊;
2、鍋內燒熱油,放入大蒜和薑片爆香,然後倒入羊肉翻炒變色。把料酒、香辣醬、乾紅辣椒、薑片、生抽、老抽、糖、鹽倒入炒勻;
3、把炒勻的羊肉轉入燉鍋或砂鍋,放入枸杞和八角、花椒和桂皮(這三種料用調味盒裝......
中秋節的習俗吃什麼
中秋節吃什麼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吃鴨子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遊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這些是傳統活動。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
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吃月餅。代表團團圓圓。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在水果方面,中秋節主要有石榴、哈密瓜、紅棗等都是成熟的季節,也是應景水果。
中秋節要幹什麼?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著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裡。香壇是一個方鬥,晉北的鬥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鬥,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鬥全是方的了。鬥裡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