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字是什麼意思?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字”,也稱 ”表字“,是中國的“特產”,外國人沒有。
字,是一個人的名字的註解、補充和延伸。字,必須與名相呼應,互為表裡。比如:
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與“操行”一詞相呼應;
2,趙雲,字子龍。常言道:龍從雲、虎從風;
3,孫權,字仲謀。“仲”是“老二的意思,”權謀“一詞,誰都知道;
4,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馬騰的”側室“生的,老大;
5,馬謖,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馬家的 ”小五哥“;
......
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訂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貧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沒聽說武大郎的字叫什麼。
蒙古韃子滅亡中國後,南方的漢族人連名都不許有,更別說字了。
土財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識半升,也弄個字,人模狗樣的。
古人稱呼他人,一般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人家會恨死你。
一個人的字,是在成年後才有的。年輕人為了表示謙遜,都說:”年幼,無表“。
古代的中國是 ”禮儀之邦“,封建道德講的是 ”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現在的中國,講什麼?講的是拜金、作假、欺詐,還要字幹什麼?
時過境遷啦!
古代的人字是什麼意思?怎麼起的,什麼時候叫適合,比如周瑜字公瑾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一個一個來解釋。
首先,字是要漢族男子行“冠禮”,即古代意義上的成年之後才有。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漢族男子並不一定要求是20歲行冠禮;
其次,字不一定要自己取。父母、師長、位尊者都可以為晚輩取字;
再次,字一般要與“名”有一定程度的定應。漢族講究尊卑上下的傳統,晚輩一般不會取一個含義與長輩所取的名有衝突的字。例如閣下提到的周瑜周公瑾就是一個例子:“瑜”與“瑾”都有美玉之意,這就是一種呼應;
最後,漢族男子在行冠禮之前是未成年人的身份,但很少會直接叫名。按照傳統禮儀,直呼其名是相當不尊重對方的行徑,表達了一種輕蔑、鄙視的感情。
我知道的就這麼多,我只是一個學法律的歷史愛好者。上面說的錯誤應該沒有,不過恐怕不太詳細。
古人名字的字是啥意思
從周代開始,人們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禮記·檀弓》稱:“幼名,冠字。”這句話的解釋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為父之道” 時加“字”,當然是說男子;對於女子,則是“許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時(15歲)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為了分別彼此,否則便無法以獨立身份進入既有的社會秩序系統之中。對小孩直呼其名,不會 有什麼顧忌,但同樣對已經成年者,便顯得不夠尊重,取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 、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 。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字獨立於名之外,但又與名保持有密切的聯繫。根據古文字學,“字”有滋生之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理 解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名與字之間,一般均有特殊的意義關聯。清代訓詁學 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歸納、揭示了當時的人名與字之間的五類關聯,全面而準確。現補充實例,列舉 如下:
同義互訓。孔子的學生樊須,字子遲。須與遲,都有等待的意思。閔損,字子騫。損與騫,都有虧折的意 思。顏回,字子淵。據《說文解字》解釋:“淵,回水也。回,淵水也。”
反義相對。衛人端木賜,字子貢。上賞給下叫“賜”,下獻給上叫“貢”,意義恰好相對。楚將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與光明正相反。
連類推論。孔子的弟子南宮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論到“容”,受容。楚臣仲歸,字子家。由歸 而家,順理成章。
據義指實。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堅固之義,引指高大實在的城牆。魯人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 指具體的耕牛。
辨物統類。衛人邃瑗,字伯玉;齊人陳灌,字子玉。瑗、灌均為玉類之一種。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 楚公子魴,字子魚。鯉、魴均為魚類之一種。
上面列舉的諸人之“字”,均由兩個字組成,但第一字並無實義。如子遲、子貢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稱。而伯牛、伯魚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類二字“字”,其實是一字“ 字”。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點之一。
秦漢以後,二字“字”逐漸增多,成為主流。而且,字與名並用時的排列順序也發生變化。先秦時是先稱 字,後稱名,如楚將百里孟明視,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視是名。漢代以後,改為先稱名,後稱字,如曹丕在 《典論·論文》中論及“建安七子”時稱孔融文舉、陳琳孔璋、王粲仲宣……這裡的孔融、陳琳、王粲是姓名 ,文舉、孔璋、仲宣則分別是他們的字。此外,在取字的方式上,既繼承了先秦時代同義互訓、反義相對、連 類推論、辨物統類以及以排行入字、以美稱入字等傳統做法,又有了一些新的發展。
先說在繼承傳統方面,例如:
蜀相諸葛亮,字孔明;東晉詩人陶淵明,字元亮;唐“大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字文明。(同義互訓 )
唐代詩人羅隱,字昭諫;“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字退之;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清代音韻訓詁學家 王念孫,字懷祖;桐城派作家管同,字異之。(反義相對)
北宋文學家晃補之,字無咎;南宋詩人尤袤,字延之;南宋詞人劉過,字改之;清代史家章學誠,字實齋 。(連類推論)
東吳將領周瑜,字公瑾;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字子瑜。(辨物統類)
東漢文學家蔡邕,字伯喈;唐代詩人錢起,字仲文;北宋詞......
古代人名字中的字是什麼意思
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 岳飛字鵬舉。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複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古代人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字:也叫表字,往往與名字有關係,或者是名字在某種意義上的一個衍生。比如蘇軾,字子瞻,是由“軾”而想到登車遠望;而蘇轍字子由,則是由於“轍”是到車子由此駛過的痕跡。
號:也叫別號、雅號,與名字就無任何聯繫矗。有指地為號的:如蘇軾號東坡居士,就是指他在黃州住的東坡而言;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則是說他自己要有“六個一”:《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樂於其間。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字”,也稱 ”表字“,是中國的“特產”,外國人沒有。
字,是一個人的名字的註解、補充和延伸。字,必須與名相呼應,互為表裡。比如:
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與“操行”一詞相呼應;
2,趙雲,字子龍。常言道:龍從雲、虎從風;
3,孫權,字仲謀。“仲”是“老二的意思,“權謀”一詞,誰都知道;
4,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馬騰的“側室”生的,老大,超扣起;
5,馬謖,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馬家的 “小五哥”;
...撫..
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貧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沒聽說武大郎的字叫什麼。
蒙古韃子滅亡中國後,南方的漢族人連名都不許有,更別說字了。
土財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識半升,也弄個字,人模狗樣的。
古人稱呼他人,一般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人家會恨死你。
一個人的字,是在成年後才有的。年輕人為了表示謙遜,都說:”年幼,無表“。
古代的中國是 “禮儀之邦”,封建道德講的是 “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現在的中國,講什麼?講的是拜金、作假、欺詐,還要字幹什麼?
時過境遷啦!
古人的字.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長大後,自已取的名字.只有相好的熟人才知道.如果稱呼對方的字,說明是比較熟悉要好的人.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