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的類型
(1)沙土的組成 一般來說,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級配均勻的比級配良好的容易液化,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主要原因是粗砂較細砂的透水性好,即使粗砂有液化現象發生,但因孔隙水超壓作用時間短,其液化進行的時間也短。 (2)相對密度 鬆砂比密砂容易液化。在粉土中,由於它是粘性土與無粘性土之間的過渡性土壤,因而其粘性顆粒的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這類土壤的性質,從而也就影響液化的難易程度。 (3)土層的埋深 砂土層埋深越大,即有效覆蓋壓力越大,砂層就越不容易液化。地震時,液化砂土層的深度一般是在10m以內。 (4)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淺的比地下水位深的容易發生液化。對於砂類土液化區內,一般地下水位深度<4m,容易液化,超過此深度後,就沒有液化發生。對粉土的液化,在7度、8度、9度區內,地下水位分別小於1.5m、2.5m、6.0m,容易液化,超過此值後,則未發生液化現象。 (5)地震烈度大小和地震持續時間 多次震害調查表明:地震烈度高,地面運動強度大,就容易發生液化。一般5~6度地區很少看到有液化現象。實驗結果還說明,如地面運動時間長,即使地震烈度低,也可能出現液化。
影響砂土液化的因素有哪些
(1)沙土的組成
一般來說,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級配均勻的比級配良好的容易液化,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主要原因是粗砂較細砂的透水性好,即使粗砂有液化現象發生,但因孔隙水超壓作用時間短,其液化進行的時間也短。
(2)相對密度
鬆砂比密砂容易液化。在粉土中,由於它是粘性土與無粘性土之間的過渡性土壤,因而其粘性顆粒的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這類土壤的性質,從而也就影響液化的難易程度。
(3)土層的埋深
砂土層埋深越大,即有效覆蓋壓力越大,砂層就越不容易液化。地震時,液化砂土層的深度一般是在10m以內。
(4)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淺的比地下水位深的容易發生液化。對於砂類土液化區內,一般地下水位深度<4m,容易液化,超過此深度後,就沒有液化發生。對粉土的液化,在7度、8度、9度區內,地下水位分別小於1.5m、2.5m、6.0m,容易液化,超過此值後,則未發生液化現象。
(5)地震烈度大小和地震持續時間
多次震害調查表明:地震烈度高,地面運動強度大,就容易發生液化。一般5~6度地區很少看到有液化現象。實驗結果還說明,如地面運動時間長,即使地震烈度低,也可能出現液化。
影響砂土液化的因素有哪些
(1)沙土的組成 一般來說,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級配均勻的比級配良好的容易液化,細砂比粗砂容易液化,主要原因是粗砂較細砂的透水性好,即使粗砂有液化現象發生,但因孔隙水超壓作用時間短,其液化進行的時間也短。 (2)相對密度 鬆砂比密砂容易液化。在粉土中,由於它是粘性土與無粘性土之間的過渡性土壤,因而其粘性顆粒的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這類土壤的性質,從而也就影響液化的難易程度。 (3)土層的埋深 砂土層埋深越大,即有效覆蓋壓力越大,砂層就越不容易液化。地震時,液化砂土層的深度一般是在10m以內。 (4)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淺的比地下水位深的容易發生液化。對於砂類土液化區內,一般地下水位深度<4m,容易液化,超過此深度後,就沒有液化發生。對粉土的液化,在7度、8度、9度區內,地下水位分別小於1.5m、2.5m、6.0m,容易液化,超過此值後,則未發生液化現象。 (5)地震烈度大小和地震持續時間 多次震害調查表明:地震烈度高,地面運動強度大,就容易發生液化。一般5~6度地區很少看到有液化現象。實驗結果還說明,如地面運動時間長,即使地震烈度低,也可能出現液化。
砂土液化處理的步驟是什麼
飽水的疏鬆粉、細砂土在振動作用下突然破壞而呈現液態的現象。其機制是?飽和的疏鬆粉、細砂土體在振動作用下有顆粒移動和變密的趨勢,對應力的承受從砂土骨架轉向水,由於粉和細砂土的滲透力不良,孔隙水壓力會急劇增大,當孔隙水壓力大到總應力值時,有效應力就降到0,顆粒懸浮在水中,砂土體即發生液化。砂土液化後,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壓力下自下向上運動。如果砂土層上部沒有滲透性更差的覆蓋層,地下水即大面積溢於地表;如果砂土層上部有滲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層,當超孔隙水壓力超過蓋層強度,地下水就會攜帶砂粒衝破蓋層或沿蓋層裂隙噴出地表,產生噴水冒砂現象。地震、爆炸、機械振動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現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範圍廣、危害性更大。砂土液化的防治主要從預防砂土液化的發生和防止或減輕建築物不均勻沉陷兩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選擇場地;採取振衝、夯實、爆炸、擠密樁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壓力;換土,板樁圍封,以及採用整體性較好的筏基、深樁基等方法
砂土液化中的砂土指a和沙皇都必出沙沙土細沙粉土應該選哪個
很榮幸能為你解答!
液化指數是針對某一鑽孔而言,而液化判別是針對某一土層的。ILE大於0,說明該鑽孔中存在液化土層;而並非所有土層都是液化土。 有問題請直接追問! 沒什麼問題就請設置我為滿意回答,謝謝!
希望能幫到你!
砂土液化和流砂的共同點和區別
我知道的流砂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河水的沖積經過地質的變化而形成的砂層,在遇到水流的情況下,整個砂層發生流動,從而形成了流砂層,在長江沿岸、沿淮部分地區以及我省的碭山、蕭縣也有流沙層的分佈。流砂,顧名思義,就是流動的砂子,這主要是砂子在地下遇到水,在水的壓力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水發生了流動,這樣砂子跟水一起發生了流動。在通常情況下地下水的壓力是固定不變的,但是一旦水壓發生變化,整個砂層就會跟著發生變化,因此處理好流砂問題對基礎的影響,對於基礎施工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的處理好流砂層在基礎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價,而且能夠提高施工的工藝水平。
砂土液化是指飽水的粉細砂或輕亞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時失掉強度,由固態變成液體狀態的力學過程。砂土液化主要是在靜力或動力作用下,砂上中孔隙水壓力上 升,抗剪強度或剪切剛度降低並趨於消失所引起的。
隨著一次破壞性地震的發生,由砂土液化而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噴水冒砂使地下砂層中的孔隙水及砂顆粒被 搬到地表,從而使地基失效,同時地下土層中固態與液態物質缺失,導致不同程度的沉陷。使地面建築物傾斜、開裂、 傾倒、下沉,道路的路基滑移,路面縱馳在河流岸邊,則 表現為岸邊滑移,橋樑落架等。此外,強烈的承壓水流失攜 帶土層中的大量砂顆粒一併冒出,堆積在農田中將毀壞大面 積的農作物。
砂土液化的概述
在外力或內力(通常是孔隙水壓力)作用下,砂土顆粒喪失泣間接觸壓力以及相互之間的摩擦力,不能抵抗剪應力,就會發生液化。砂土液化後,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壓力下自下向上運動。如果砂土層上部沒有滲透性更差的覆蓋層,地下水即大面積溢於地表;如果砂土層上部有滲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層,當超孔隙水壓力超過蓋層強度,地下水就會攜帶砂粒衝破蓋層或沿蓋層裂隙噴出地表,產生噴水冒砂現象。地震、爆炸、機械振動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現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範圍廣、危害性更大。砂土液化的防治主要從預防砂土液化的發生和防止或減輕建築物不均勻沉陷兩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選擇場地;採取振衝、夯實、爆炸、擠密樁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壓力;換土,板樁圍封,以及採用整體性較好的筏基、深樁基等方法。砂土液化在地震時可大規模地發生並造成嚴重危害。在中國1966年的邢臺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幾次大地震中,有些建築物的破壞,就是由砂土液化造成的。國外也有類似的例子,在美國1964年的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1964年的新※地震中,砂土液化也使許多建築物下沉、歪斜和毀壞,有的地下結構甚至浮升到地面。1925年,美國的舍費爾德土壩在地震時全部崩潰,也是由壩底部分飽水砂土振動液化所致。美國A.卡薩格蘭德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砂土液化現象。近年來,H.B.希特等許多學者對此做了大量工作。中國學者早在50年代就倡議用動力三軸試驗進行液化研究。從邢臺大地震以來,大量砂土液化事例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學者對地震液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