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貿易壁壘?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面對技術貿易壁壘,中國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貿易的技術壁壘,主要對策有:

1、技術上的革新,達到外國的要求;同時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提高中國標準的國際化率。

2、通過對直接投資,可以繞過技術貿易壁壘。

3、由於技術貿易壁壘,具有靈活性,隱蔽性和限制性,所以要加強對技術貿易壁壘的甄別,特別是相關國際法規的識別。

4、政府和企業要通力合作,利用好WTO等貿易組織內部條款,同時與實施技術壁壘國家進行外交上的溝通等。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策

實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戰略

從實踐看,推廣和使用國際標準,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徑。截止到2001年,我國在19744項國家標準中,僅有8621項採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採用率僅為43.7%,而WTO大多數成員方這一比例數在70%左右;在這8621項雙採標準中,絕大多數是等效或非等效採用,等同採用的比例僅在10%左右。對此應採取以下措施:①轉化標準。既組織專門的人力、物力認真研究和積極推廣使用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並轉化為我國等同的標準,以此來確定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繼而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②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目前,國際上採用的標準很多是發達國家的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轉化而來的,充分反映了發達國家利益和經濟技術水平,而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卻寥寥無幾,這對我國是不利的,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使其能反映我國的利益和要求,無疑有利於突破TBT限制。

實施企業及產品的認證戰略

企業應積極開展並加強ISO9000和ISO14000的認證工作。企業取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重視其衍生出來的行業或專業的質量保證,有利於促進我國質量管理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並獲得良好的國際市場信譽;企業同時應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該認證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增強,很多跨國公司或政府採購,逐步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

此外,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非常重視SA8000的認證。SA8000即“社會責任標準”,是全球首個道德規範國際標準。據介紹,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傢俱、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產品,都已經遇到SA8000的要求。2002年9月,廣東省中山市一家鞋廠因沒有達到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曾被客戶停單兩個月進行整頓。同年7月,因發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臺資鞋廠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單的困境。而更多的企業則是因為達不到SA8000的要求,而痛失產品出口訂單。總之,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及時獲得認證,SA8000就會成為橫在我國企業面前又一個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推進環保產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給予環保產業優惠政策,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促使其走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企業因把開發環保產品作為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從源頭做起,保證加工原料的質量,實施清潔生產,堅持走“以質取勝”的道路,實現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應強化環保執法,推行“綠色環境標誌”制度;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環保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保基金。

全面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戰略

歐盟將於2005年1月1日實施電冰箱能效指令修訂的指令(2003/66/EC),該指令增加的兩個新指標為A+,A++級,達不到該指令的產品將會被逐步淘汰。而海爾產品早在1999年就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級能效標準,2002年又有6種型號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節能標準,2003年又有4種型號產品通過了歐洲TNO檢測機構的A+節能認證,並獲得了節能補貼,成為中國節能電冰箱出口歐洲市......

中國的外貿企業怎麼樣才能克服這些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形式,正以較快的速度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盛行),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處理不好,將會使我們的對外貿易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另一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於保護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確實有很大的作用。客觀上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正反兩方面作用的認識的基礎上,我們應結合其對我國外貿交易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影響,以積極的態度進行研究,並採取正確的對策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其基本原則是:限制其不利的一面,儘量減少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損害;利用其積極的一面,變壓力為動力,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從政府宏觀角度看,我們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我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對外貿易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WTO協定》下的許多協議都規定應給予發展中締約方特殊的和差別的待遇。如《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第12條的規定,各成員在履行該協議的過程中,應給予發展中國家成員方更優惠的待遇。如“經某一發展中國家成員方請求,貿易技術壁壘委員會可以決定免除該國履行《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的全部或部分義務,但應同時加以具體說明和時間限制。”考慮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應積極展開外交行動,爭取到相關的優惠待遇。從而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迴旋餘地。

2、根據《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第11條的規定,各成員方有義務向其他成員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擬訂技術法規、建立標準化機構、合格評定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因而,我國應該加強與各國(尤其是發達國際)的技術交流,爭取他們在技術上的幫助,建立起適應各締約方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製度。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相互認證制度,從而降低貿易成本。

3、在現有國際標準上,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國的標準體系。我們不能被動地應付他國的技術壁壘,而應主動出擊,根據WTO賦予我們的權利和相關優惠的、放寬的條款制訂出能夠得到各國承認的技術標準,建立起自己的標準體系。考慮到我國資金和技術的限制,我們應先抓住重點,建立起事關我國對外貿易生命線的產業的標準體系,如家電、紡織品、茶葉等。一者,這些商品在對外貿易中具有相對優勢,出口較多,利潤較高,資金雄厚,再加上技術成熟,所以具有制定標準的各種條件;二者,這些商品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佔了很大的比重,若受到技術貿易戰的衝擊,將會給我國的出口帶來致命的打擊。就以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為例,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世界的1/4,紡織品服裝出口占世界的1/8以上,加入WTO後,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著綠色壁壘的強烈挑戰,若受到國際制裁,則國內許多生產紡織品的企業將倒閉。最近,我國制定了與國際2000版OKO—TEX100等同的JBZ30—2000標準,這是我國第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紡織品標準。該標準的制定大大促進了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發展。多家企業獲得了通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4、積極展開“合縱”外交。在參加世貿組織舉行的各種多邊協定和標準的制定中,團結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儘量爭取多一些有利於我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協議和標準。同時拒絕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各種條約。

5、要熟悉WTO規則及相關法律和各種國際貿易條約及國際慣例,並以之為鬥爭的武器。對進口國以環保、檢疫等為藉口單方面設置的歧視性技術壁壘,或進口國將其......

中國的貿易壁壘有哪些

近年來,在世界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下,中國出口連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現在已是第四大貿易國,05年1—9月出口額已達到10245億美元。日漸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正在崛起中的貿易大國的嶄新形象,但也帶來了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一些發達國家不斷針對我國進行貿易打擊,其中尤以美國為最:從對我國彩電徵收高額反傾銷稅,到對幾類紡織品實行新配額,再到對木製臥室傢俱進行反傾銷訴訟。這些在短時期內密集推出,專門針對中國產品的種種貿易歧視政策,顯現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日漸盛行。

而美國方面將這一系列政策的原因解釋為:按美國商務部的統計,04年中美貿易逆差為520.8億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長29%;這嚴重影響了美國國內市場的利益。而按中國商務部的統計,04年中方貿易順差為802.7億美元。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凸現,再次引起了美國各界的高度重視。我們也心存兩個疑問:一是為何兩國的貿易額計算差距如此之大?二是貿易摩擦的根源究竟在那裡?

1 中美貿易的特點對貿易額計算的影響

1.1 加工貿易佔很大比重

進入90年代以後,加工貿易在中國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貿易中都成為主要貿易方式,其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來自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主要市場則為美、日、歐國家。表面上看,中國從對美加工貿易出口中獲取了較大的順差,但實際上中國只能獲得少量的加工費用。這顯然不能真實反映兩國之間的實際貿易情況。

1.2 貿易轉移效應

中國輸送到美國的商品中,有90%是取代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對美出口,即“貿易轉移效應”。臺灣、香港、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在中國內地投資後,轉出口到美國,但美國把貿易額都算到中國頭上,從而加大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

1.3 以轉口貿易為主

中美之間的貿易,大量貨物都是經過以香港地區為主的第三方轉口進行的。據中方統計,中國內地經過香港轉口到美國的產品在港平均增值達40.7%,玩具和服裝在港增值率高達100%。美方將這部分都統計在從中國內地的出口額中,而美國產品在港增值額卻未統計在美對中的出口額中,這樣就高估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額。

1.4 總結

由上述中美貿易的特點可以看到,由於在貿易額上的一些計算方法及主觀上的誤差,兩國真實的經濟關係被掩蓋了,扭曲了,中美貿易出現了極大的貿易不平衡。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速推進,能否實現客觀化,對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影響將十分巨大。

2 貿易摩擦的表現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的關稅壁壘和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都大大削減,貿易國紛紛轉向反傾銷、技術貿易壁壘等更加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由於現在出口增長勢頭非常強勁,中國已經成為反傾銷調查的最大受害國,至2005年9月,針對中國的案子累計達800多起。同時美國用各種辦法限制中國的出口,除了一般的關稅和配額,還有非一般措施——反傾銷訴訟、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具有嚴格標準的動植物檢疫等。

2.1 紡織業

長期以來,紡織業一直是我國傳統上最具競爭優勢的工業部門,同時也影響著世界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纖維消費量佔全球的1/4,棉紗、化纖、絲綢、服裝等紡織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額佔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6。紡織品涉及到中國近2000萬人的直接就業,其中有很多是低收入的,因此紡織業在中國是高度敏感的行業。而且美國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30多倍於中國,假如中國的紡織企業不能實現合理的出口,受到打擊的人數遠比美國的要多,很多工人將失去工作。

而最近經過七輪磋商才解決的紡織品問題,涉及六七十億美元的出口,是近年來中美之間最大的......

我國企業如何應對政治因素貿易壁壘

1. 關注本公司出口國競爭對手和政客的動向,及時調整經營方針。因為不少國家的政策出臺前都會有風吹草動。

2. 廣泛開發銷售渠道,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不同市場的銷售比例和價格,儘量保證所有銷售渠道暢通,即便是某市場觸現政治因素貿易壁壘,也可及時轉移銷售重點,儘可能減少損失。

中國如何應對綠色壁壘

我國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我國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應是內外兼修,即加強自身建設與利用外部力量。

(一)加強自身建設

1.轉變觀念,理性認識。大多數國家施行貿易標準及其相關制度,仍然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的良好願望。利用這些國際規範條件派生出來的不合理的國別環境標準以及以此為依據設置的貿易障礙才構成綠色貿易壁壘。當國際綠色貿易大潮滾滾而來時,任何國家都很難置身其外。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要衝破綠色壁壘,首先必須順應這股綠色潮流。我們反對的是濫用綠色貿易壁壘的不正當行為。我國農產品因有害物質超標而被對方國家拒絕入境之類的事件,不能認為是對方故意設置綠色壁壘。相反,應當及時轉變觀念,重新審視發展與環保的關係,制定出口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加速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2.順應潮流,綠色營銷。廣大企業應抓住機遇,順應環保時代發展綠色化的潮流,樹立綠色營銷觀念,實施產品綠色化戰略,在產品開發、製造、包裝、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都切實地把環保要求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中,做到在研發環節上開發綠色產品,在廣告上突出綠色效應,在公共關係上積極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在營銷渠道上選擇綠色企業,在供應鏈上選擇綠色夥伴,在市場上尋找綠色消費者。實現滿足企業利益、消費者需要和環境利益的營銷方略,在環保時代求得生存和發展。

3.國際認證,通行世界。特別要積極爭取通過ISO14000 國際標準認證,獲取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同時,要爭取獲得貿易對象國及所屬行業的綠色認證例如美國電器產品的 UL 認證、加拿大的CSA 認證、英國的BSI認證、德國的 G認證、歐盟的 CE 認證水產品的 H ACP 認證等。截止 2000 年 4 月底,我國通過ISO14000 認證的組織只有 263 家。因此必須進一步推行清潔生產,努力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 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參與國際合作;向國際靠攏,讓中國的環境標誌產品走向世界。過漸進地提升自己的環境標準要求,動資源合理使用,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實力。

4.綠色會計,定量分析。所謂綠色會計制度,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特別是在成本控制中,不僅要對人工、本、原料等進行成本核算,而且還必須計算資源和環境的佔有和消耗成本,這樣就能夠恰當地估價自然環境成本和汙染的環境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對環境做出精確的定量分析,揭示其經濟價值為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正確的決策基礎。

5.技術轉移,海外投資。單純通過技術貿易難以獲得較為先進複雜的技術,可利用合資經營與合作經營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走引進與自主研發並重的道路,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一旦我們產品的環境技術是領先的,綠色貿易壁壘的制約作用必將不攻自破。海外投資不僅可以利用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而且可享有與東道國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避免發達國家的環境壁壘對我國出口的不利影響。

6.熟悉規則,積累經驗。一是加強學習W TO 文獻資料,瞭解 W TO 的有關規則和國際貿易形勢與特點,重視綠色技術壁壘對相關產品出口的衝擊和危害,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增強企業應對技術壁壘的緊迫感和主動性。二是善於學習國內外出口貿易經驗,面對形形色色技術壁壘的阻障,提高企業辯識和應變的能力。

(二)利用外部力量

1.企業合作,綠色基地。尤其是農副土特產品的加工企業和傳統工藝產品生產企業,相關企業聯手合作,建立綠色產業基地,更能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比如,中國是陶瓷製品大國,曾享譽全球。要達此目的,必須挑選好原料供應基地。綠色基地建立以後會形成......

我國相關企業對外出口中面臨哪些貿易壁壘

我國相關企業對外出口中面臨三大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藍色貿易壁壘。

如何應對非關稅貿易壁壘?

非關稅壁壘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它具有隱蔽性、直接性、靈活性等特點,在外貿出口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用.長期以來,非關稅壁壘相關知識的研究在中國是薄弱環節,未引起足夠重視,從而給中國外貿出口造成巨大損失.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應更加重視對非關稅壁壘的研究,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外貿出口和經濟建設.

外經貿部數據顯示:僅1997年一年因技術不合格被退回的產品總值達6700萬美元。1997年至2000年間,因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而受阻的出口產品總值達700億美元,幾乎佔了我國出口總額的近25%。概括地說,就是中國加入WTO後,貨物貿易談判少了,服務貿易談判多了。而在服務貿易談判中最大的障礙又是非關稅壁壘,而這其中最難克服的又是技術性壁壘,因為發達國家標準制定早、條款多,很多發展中國家達不到這些標準,所以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我國加入WTO是分享其規定的相關平等條款,但並不等於我國會在非常公平的起點上與發達國家開展競爭。

對非關稅壁壘的認知

從1986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馬拉圭回合談判開始,關於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投資保護、投資政策,包括互聯網等已被提到各成員國的談判日程中。

單純從關稅的降低來尋求貿易的平等競爭已遠遠落後於時代進程的發展、即非關稅壁壘。目前在貿易管理或貿易保護中實施的一些政策規定,如許可證問題、配額限制、貿易保護、投資政策等,這些都被稱為非關稅壁壘。

我國已簽署了加入WTO的減讓一覽表,就配額、許可證條款做出了承諾。我國與美國的紡織品配額將執行到2005年12月,有5年的過渡期;與歐盟關於絲綢製品、棉布製品的主動和被動兩種許可證都將執行到2008年。這些都是在時間上予以限制,到期後必須降低或減少或取締這些保護措施。目前,我國與美國、歐盟還未簽署關於市場質量檢測互認協議。對我國的出口產品經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檢測後出具的檢測報告,進口國海關不予承認。

在這種情況下,出口企業該怎麼辦呢?

技術壁壘如何應對

技術壁壘當中產品質量標準的數據,如歐盟對產品質量標準制定了有10萬多個,其中僅德國的工業標準就有1.5萬多個。日本有工業標準9000餘種,農產品標準400種。

技術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產品的檢測與認證。產品認證其實包括產品檢測與產品認證兩個方面。不是所有產品出口都需要做認證。有些產品出口獲得相關實驗室的檢測報告,通過數據分析說明該產品已達到進口國家標準就足夠了。有些產品是必須要認證的,是強制性的,如美國的UL、FCC、紡織品中的色牢度、阻燃條款等方面的分析是強制性的。美國FDA對限制食品進口的條款是最苛刻的。即使這樣,只要檢測報告證明產品質量達到FDA規定標準,便可進入美國市場銷售。若產品不交送FDA認可的實驗室做檢測,企業也不清楚其產品能否達到美國FDA規定的標準。如出口產品已運抵美國港口,遇FDA抽查時再臨時作檢測,僅產品在檢測期間的倉儲費就會增加費用。所以即使不是強制性要求檢測認證,出口企業也應把此工作做在前面,把檢測報告掌握在手裡。一旦在通關時遇到困難,便可出示該檢測報告,證明我的質量已達到規定的質量指標了。企業做產品檢測一定要到美國、歐盟等相關實驗室做,因為我國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美國、歐盟不承認。產品認證是政府相關部門頒發相當於質量證書的證明,強制性的頒發產品認證書的認證項目有美國UL、FCC、歐盟的CE,如出口手機、對講機,必須取得FCC認證書。

與美國權威機構(美國標準諮詢中心)簽署了合作......

如何解決世界貿易壁壘

呵!

比較麻煩的,很多都是報不同的品名,就是用近似的海關編碼!

一個國家真的要限制你,你也無能為力!

如何應對技術標準貿易壁壘

標準與知識產權的結合,可能成為非關稅保護的有效技術措施,也可能成為出口遭遇的技術壁壘。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貿易全球化、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採用國際標準,或者說是標準的國際化或標準的國際趨同,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 採用先進的技術對於產業的發展,對於消費者享受世界先進技術固然有好處,但先進的技術主要掌握在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手中,利用技術標準阻擋他國產品准入,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通常行為,尤其在汽車、電機、機械、製藥、家電等領域表現得更為明顯。技術標準已經從過去主要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換問題,更多地變成一個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壁壘。 技術標準可以劃分為法定標準和事實標準。法定標準是指經過標準化組織的法定程序確定公告、建立並管理的標準。事實標準則是通過一些大公司的產業或者技術聯盟形成,利用對市場的控制力推行其技術,從而使產業界接受而形成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在高新技術領域內製定技術標準時,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他人的專利技術。它在促進公平的知識產權貿易的同時,也增加了標準使用的成本。事實標準中存在專利技術,更有可能造成知識產權權利的濫用,使技術標準中的專利權,完全成為專利法保護之下企業的私權。這是佔有壟斷地位企業的“殺手鐗”,我國遭遇到的DVD事件和溫州打火機事件,都是由於在這些技術領域內形成的事實標準中,包含了他人的專利技術而引起的。 標準與知識產權的結合,可能成為非關稅保護的有效技術措施,也可能成為出口遭遇的技術壁壘。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因此,要學會利用WTO規則,具體分析在標準中引用知識產權的利弊,處理好各種利益之間的關係,提高我國民族產業的競爭力,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技術標準知識產權保護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正確評判和應對,存在部分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缺失。由於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之間加速融合,原先沒有引起重視的一些知識產權形態和領域已成重點,而現有知識產權法可能沒有合適條款加以應對,進而在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方面其相應部分也就無法可依。 其次是促進技術性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形成的制度環境存在缺陷。比如,沒有對國家科技計劃的專利產出作出明確要求,國家科技計劃承擔主體和市場經濟競爭主體的設置錯位,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重量輕質,缺乏良好的技術創新機制、技術創新組織分散難於形成合力等。 第三是尚未建立起相對健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由於缺乏自主核心知識產權,使我國在轉化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為國內標準,以及參與、主導國際標準制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高新技術標準化領域,不僅比例偏低,而且影響力也很小。另外,由於某些技術標準制定主體選擇錯位、與科研生產相脫節,不能儘快適應市場及技術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需求,即使已經建起了“閃聯”、EVD、TD—SCDMA和WAPI等標準,在市場也處於相對尷尬的境地。 應對技術標準貿易保護,當前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借鑑國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成功經驗,積極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積極推動反壟斷法的制定,尤其是知識產權許可中反壟斷審查的立法工作,以限制國外企業在國內濫用技術標準、專利的行為。改革和完善我國技術法規體系和運行機制。對我國現行技術法律法規體系進行整理修訂,刪除其中違背國際慣例、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要求的部分;同時根據我國國情和要求,在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等方面,制定和實施對國外相關技術產品有一定針對性和限制性的有關法律、技術標準和檢驗制度。......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如何應對貿易壁壘?
中國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 ?
各國如何應對恐怖主義?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中國如何提高對外開放?
如何應對國外客戶還價?
如何應對中考?
國家如何應對恐怖襲擊?
乘車遇到危險如何應對?
大學生如何應對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