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的爆發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中法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臺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常識歷史篇。

中法戰爭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的? 5分

中法戰爭

1883~1885年間中國軍民抗擊法軍侵略越南和中國的戰爭。

法軍侵越與戰爭爆發19世紀下半葉,法國金融資本迅速發展,促使其加緊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軍大舉入侵越南,佔領西貢(今胡志明市)及其附近大片地區。1873年法軍又侵佔河內等地,越南國王請求被迫定寓越南保勝(今老街)的中國廣西天地會起義軍別支黑旗軍幫助抗法。12月21日,黑旗軍統領劉永福率部大敗法軍於河內近郊,斃其頭目安鄴,迫使法國侵略者退出河內。1882年(清光緒八年)法軍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先後佔領河內、南定等地,並聲言攻取黑旗軍根據地保勝。劉永福又一次應邀援越抗法,1883年5月19日於河內近郊紙橋再敗法軍,擊斃北圻法軍司令李威利(又譯"李維業")等數十人。8月,法軍攻佔越南都城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其後,法國加快侵華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佔領,並要求與其簽訂不平等的商務協定及國境條約。遭拒絕後,法軍即於同年 12月中旬嚮應邀扎於北圻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清軍被迫應戰,戰爭爆發。

法軍與清軍對峙于越南北圻(1883.12~1884.5)戰爭爆發前,清政府雖應越南政府的要求增強了原駐北圻的廣西清軍兵力,又命雲南方面派兵出境,互為聲援,並派人聯絡黑旗軍援越抗法;但是,總的指導思想是避戰求和,消極防禦。法軍則採取積極進攻的戰略,決定先攻山西,再取北寧,各個擊破駐越清軍,佔領整個北圻,進而覬覦中國。1883年12月14日,由河內出發的法軍6000餘人在孤拔海軍少將率領下,分水陸兩路,向紅河中游戰略要地山西發動進攻。駐守該城的黑旗軍和清軍共約5000人,奮起還擊,鏖戰3 日,終以孤立無援、傷亡過重而西撤興化。1884年3月8日起,來自河內和海陽的法軍第1、第2旅共約1.2萬餘人,採用正面佯攻、翼側繞擊的戰法,水陸協同,進攻清軍50餘營重點守備的北寧城。由於前敵將領指揮無方,兵無鬥志,北寧於3月12日失守。不久,法軍又佔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 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佔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戰爭擴大至中國東南沿海(1884.6~1885.4)《中法會議簡明條款》簽約不足旬日,法軍即迫不及待地要求進據諒山、保勝等地。6月下旬,向諒山推進的法軍一部炮擊駐守觀音橋(今北麗)的中國軍隊,挑起"觀音橋事件"。清軍被迫還擊,將法軍擊退。法國政府隨即以此為藉口,要求清政府立即撤軍,並賠款2.5億法郎;與此同時,電令孤拔率艦駛入中國東南沿海,準備直接進攻中國本土,擴大事端,迫使清廷就範。在法國政府威逼下,清政府一面下令撤回全部駐越清軍,一面以署兩江總督曾國荃為全權代表,與法使巴德諾於上海舉行談判。法國急於炫耀武力,於8月上旬派軍艦3艘進犯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21日,法國駐華代辦謝滿祿下旗離京。

23日下午,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泊於港內的中國福建海軍。福建海軍倉促應戰,在半個多小時的戰鬥中,被擊沉軍艦9艘、其他船隻13艘,陣亡770人(見馬尾之戰)。

福建海軍馬江慘敗,中國朝野震驚。在主戰輿論的壓力下, 清政府被迫於8月26日正式對法宣戰。鑑於海上難以與敵爭鋒,在"牽敵以戰越為上策"的思想指導下,確立了東南沿海防禦、北圻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法軍則企圖東攻臺北,西取諒山,據地為質,勒索賠款。10月初......

中法戰爭,法國戰敗的原因

中法戰爭法國戰敗,法國總理內閣被迫下臺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在發動中法戰爭時,法國已從普法戰爭失敗所造成的窘境中擺脫出來,軍事力量有所恢復.中法戰爭過程中,法國遠征軍的兵力最多時有兩萬餘人。法國遠征軍司令部下轄兩個旅和一個內河艦隊。每旅轄三個步兵團和炮兵、騎兵、工兵、電信兵等部隊。步兵、騎兵的輕武器主要是夏什普式中心發火擊針後裝線膛槍,口徑十一毫米,射速為每分鐘七發,射程一千八百米。此外,還有克羅帕契克連發槍和哈齊開斯機關炮等。野戰炮兵每連有75mm火炮六門。法國遠征軍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本國兵約佔三分之一;僱傭兵(由歐洲其它國家招募)為數不多;附庸兵(阿爾及利亞和越南人)數量最大。這幾種成分的軍隊待遇、裝備、補給也不同。

陸路戰場仍集中在中越邊境地區和越南北部。早在1873年12月21日,黑旗軍首領劉永福部將吳鳳典就曾刀斬法王附馬安鄴,取得羅池大捷。1882年,法國茹弗裡第二次組閣,增加軍費550萬法郎,派出援軍侵越。但1883年黑旗軍換裝了部分美國南北戰爭後對亞洲傾銷的剩餘武器,計有美製M1833/1855後裝線膛騎槍,溫徹斯特連發,1847型的柯爾特左輪800餘枝。因此在1883年5月19日越南境內爆發的紙橋之戰中由法軍上尉代理營長李維葉(Cpt.Henri Laurent Riviere)率領的500名法軍和陸戰隊混編部隊,遭到黑旗軍絕對優勢火力(至少1000枝各式)從暗中埋伏的縱射,李威利所部270餘人遭俘殺,李威利被黑旗軍梟首。

法國侵略軍攻陷鎮南關,炸燬關門,並在關前廢墟中插上一塊木牌,用漢字寫著“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中國軍民在法軍退走後在關前插上木樁,寫上“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法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引起法國國內輿論很大的激動”在巴黎,政治情緒把諒山的退卻當做是國家的災難,遣責內閣出法國,使法國蒙受可恥的羞辱。”茹費理內閣在一片責罵和打倒聲中垮臺

======================================

這次“中法戰爭”之所以被稱作“中法戰爭”,而不是“清法戰爭”。

原因為:交戰雙方,一方是以越南為跳板企圖侵略中國的法國殖民侵略者;另一方是在越南由中國人自發組織的黑旗軍(軍中無一人留辮子)和部分清軍。

其中的中方軍力以黑旗軍為主力,部分清軍為次。

中國和法國作戰,中國能取勝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當時中國是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武器落後;中方的黑旗軍也是自發組織的。而法國呢?已經先後完成了2次工業革命,成為了一個工業強國,武器又先進。法方的軍隊都是訓練有素的。

而法國在具有如此優勢的情況下,還敗得如此之慘,加上法國只是在遠東戰敗,但是法國本土發動戰爭的內閣和總理竟然被迫倒臺了!

如果不是滿清鄭府愚昧無知的話,完全可以以擊敗法國的戰績來重新提高國際地位,還可以要回在圓明園中被法軍劫走的文物。

但是由於滿清鄭府的愚昧無知+李鴻章的NC SB的緣故,是“法國以不勝而勝,中國以不敗而敗”,開創了“戰敗國向戰勝國所要賠償”的先例!

中法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中國在這次反侵略戰爭中,本有機會能取得最後勝利,但由於清統治者的懦弱、妥協,勝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其次,清政府之所以對法議和,客觀上也是因為英美等國的態度,他們擔心中國一旦取得對法戰爭的全面勝利,就會進一步增強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決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樣馴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華的侵略利益。英外交大臣就曾說:“中國的任何勝利,一般都會對歐洲人發生嚴重後果。”因此,他們極力施加影響,迫使清政府儘快對法妥

中法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法戰爭失敗的原因:

中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西方國家想要瓜分的對象了,而法國在清政府統治時期因為想要通過控制越南從而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所以發動了中法戰爭。雖然在這次戰爭中法國設備優良,並且大多數戰役都是屬於勝利的一方,但是卻從來沒有取得過具有決定性的勝利。

首先第一個中法戰爭失敗的原因就是清政府統治者的腐朽和懦弱,本來是有可能取得勝利的,然而這些軟弱的統治者竟然如此輕易的就妥協了,這才讓勝利的成果讓法國輕而易舉的獲得了。中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失敗也已經失敗了,而法國的情形卻是恰好相反的沒有勝利也奪得了最大的勝利,這是中法戰爭中國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另外中法戰爭失敗原因還有另外一點,清朝政府對於法國之所以這樣容易就答應了議和,其實也是其他西方國家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這些列強統治者認為一旦中國取得了勝利,那麼就會再次激發中國更加頑強的抵抗,中國人民的反抗決心也會隨之增強,這樣一來清政府對西方國家的態度也會變得不同,這是他們不想要看到的。

中法戰爭,法國戰敗的原因

法國發動侵華戰爭後,各方面圍繞和戰問題的外交活動和祕密談判幾乎沒有停止過。鎮南關大捷本來使中國在軍事上、外交上都處於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個中法戰爭期間,即使在被迫宣戰以後,也擔心“兵連禍結”會激起“民變”、“兵變”,因此始終或明或暗、直接間接地向法國侵略者進行求和活動雞李鴻章等人主張“乘勝即收”,把鎮南關大捷當作尋求妥協的絕好機會,建議清政府立即與法國締結和約。1885年2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幹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4日,金登乾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

如何看待中法戰爭中清廷的不敗而敗

長期以來,學術界的許多論者都認為,中法戰爭的結局,是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近來,則有學者指出,清軍取得鎮南關——諒山大捷之後的軍事形勢,並不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有利,如果戰事繼續下去,勝負難卜。還有人認為,《中法和約》從中國方面來說,並不是什麼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些觀點都存在著某些片面或偏頗之處。有必要對此作進一步探討。

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是中國人民包括封建統治者反對帝國主義入侵的一次民族自衛戰爭,也是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看待中法戰爭的結局,必須結合整個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過程,從宏觀的角度,通過對戰爭雙方鬥爭的全面情況進行綜合考察去把握,而不能僅僅侷限於從當時某個階段的軍事或外交等某些方面的情形去判斷。實事求是地說,中法戰爭的結局,中國是失敗的,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

首先,從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反侵略鬥爭方面看。在中法戰爭之前的40多年裡,清朝政府已經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這兩次對外戰爭都失敗了,尤其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所經受的打擊更為沉重,暴露出了它的虛弱,使它在對外關係上得出了一條錯誤的經驗,即對外國列強的要求,與其失敗而喪失更多,不如早作妥協為好。另外,為時20餘年的太平天國、捻軍及西南、西北少數民族的反清鬥爭,更使清朝政府陷入內外交困的危難局勢之中。到了19世紀60~70年代,資本主義列強為在亞洲爭奪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競向中國的鄰國和邊疆各地交相侵逼:英、俄勢力侵入西北邊境,日本藉端侵略東南海疆重地臺灣,英、法覬覦西南邊疆,造成對中國邊境的嚴重威脅。中國邊疆地區列強環伺,危機四伏,對英、俄、日、法的交涉顧此失彼,窮於應付,又處於“弱肉強食”的國際形勢下,清朝政府對外便採取了避戰、妥協、退讓、求和的基本政策。面對法國侵略越南,並進一步危及中國西南邊疆的嚴重局勢,它一方面擔心與法國侵略者開仗會一發難收,兵連禍結,使中外關係全面緊張,得罪列強;但另一方面,對於法國侵佔越南後,會進一步侵略中國,而其他資本主義列強也會相繼而起的險惡局面,又不得不作出反應。於是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抗擊法國侵略者,先是利用劉永福黑旗軍抗法,後來又被迫與法國作戰,可是,它的抗法鬥爭很不堅定,隨時都準備與法國侵略者和解。當時掌握國防、外交實權的李鴻章說,與法國作戰,“法始必負,繼必勝,終必款”,“為今之計,不如款以保和”(《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卷22。),以致清朝政府的抗法一直戰和不定,時戰時和,埋下了中法戰爭仍舊走失敗老路的伏筆。在戰爭的第一階段,清軍採取消極防禦的對策,結果節節潰退,一片混亂。法侵略者長驅直入山西、北寧、太原、興化,繼續大規模軍事進攻中國本土。第二階段,馬尾海戰,經營10餘年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馬尾船廠也被毀滅。臺灣戰區,中國守軍放棄基隆,退守淡水。北越戰場,諒山丟棄,鎮南關失守,宣光久攻不下。就是在岑毓英、劉永福打敗臨洮法軍,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收復諒山,中國軍事上處於穩定地位的情況下,清朝政府仍力主和議,與法國簽訂了出賣中國利益的《中法條約》,使多年來中國的友好鄰邦淪為殖民地,併成為法國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基地,法國則打開了中國的後門,而且法國的侵略活動還鼓舞了英國、日本對中國鄰邦緬甸和朝鮮的侵略以及對中國邊境侵犯的野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雖然當時清朝封建統治者把中法戰爭的結局標榜為“乘勝即收”,但是從全局、從性質上看,中國其實仍等同於一個戰敗國,而且中法之間的總形勢依然十分嚴重,戰略上中國仍然處於劣勢,這可以從後來法國對雲南、廣西、廣東的進一步侵略活動的相繼得手加以證實。

其次,從......

中法戰爭

二,中法戰爭

1,起因:法國侵略越南,企圖以此為跳板,進一步侵略中國,應越南國王邀請,法軍駐越,法國要求越南國王下令撤走中國在越南的軍隊.

(根本原因:法國要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以滿足壟斷資本家的需求)

2,爆發:1883年12月,法軍攻擊越北法軍

3,經過:

第一階段從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戰場主要在越南北部.

第二階段,戰爭擴大,戰場主要在中國境內,分海戰和陸戰兩個戰場.

(1)馬尾海戰:

1884年夏,法國艦隊從海上進攻中國,分兵兩路:一支海軍進攻臺灣基隆港,被清守軍擊退.一支艦隊駛入閩江口的水師基地馬尾軍港,目的是摧毀福建海軍和福州造船廠.由於福建水師奉行李鴻章的"不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的投降政策,不準主動向法海軍出擊,致使福建海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當法國海軍發起攻擊時,福建海軍倉促應戰,雖然愛國官兵臨危不懼,奮起反擊,重創敵艦.終因清政府腐敗,戰略指揮失誤,造成海軍將士死傷七百多人,福建水師覆滅,福州船廠被炸燬.馬尾海戰慘敗是清政府執行妥協退讓方針的結果.(2)鎮南關大捷.

1885年春,陸戰分東,西兩路在廣西邊境進行.1885年3月,法軍從東路全力進犯鎮南關,中法兩國進行關係全局的決戰.老將馮子材親自部署和指揮鎮南關大戰.當法軍直撲關前隘時,馮子材率部奮勇抵拒,在關內外中越邊民配合下,奮勇殺敵,斃敵千餘人,法軍大敗.馮子材乘勝收復諒山等地.

4,結果: ――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粉碎了法國利用越南為基地進攻中國的狂妄計劃,導致法國茹費理內閣垮臺.

·清政府以勝求和,簽訂《中法新約》.

相關問題答案
中法戰爭的爆發原因?
中印戰爭的真正原因?
中東戰爭的根本原因?
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抗日戰爭的根本原因?
南北戰爭的根本原因?
敘利亞戰爭的真實原因?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原因?
中越戰爭爆發原因? ?
北伐戰爭爆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