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菇買大的還是小的好?
紅菇是越大越好嗎?
是的越大越好,大的味道好。
看:大紅:菇面中間暗紅,外漸淺,菇底褶要粗帶藍底。這種紅菇煮湯,紅亮亮的湯水啊,鮮甜,但菇肉很渣不好吃。二紅:平時賣的這種比較多,品質也不錯,與大紅的區別就是煮湯後沒大紅那麼鮮紅甘甜,若用泡茶說法就是少幾泡水,但菇肉與湯都適宜。鬆皮紅:這個好看不好吃,晒乾後勉強當雜菇煲,有人用這種充紅菇。最怕是用染色的菇,所以菇不是越紅越好,紅得太均勻的菇,可能是假的。
品:拿小塊咬咬,正紅會香甜回甘。鬆皮紅的,就澀了。
聞:有野生菌特有的香味。
野生紅菇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小的好
哪種紅菇好 ?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正紅菇的挑選,應該以未開傘的大菇味道為佳,菇小則不甜,缺少紅菇所特有的清甜,售價也相對便宜些,樓上的千萬不要被忽悠了。因為在武夷山景區幾乎都在賣小朵的,外觀看起來雖然很可愛,很規整,但是味道和大朵的比差多了,價格也差。去年我們當地小菇大概400/斤,大菇要到500甚至更高,哎。。。。吃不起了````
紅菇小朵的沒開的和大朵開的哪個好?
沒開的比較脆嫩,但香味較淡,大朵的香味比較濃。
小紅菇與大紅菇區別
小紅菇就是未開朵的小紅菇,剛生長不久的,由於出生不久幾乎沒有蟲眼,非常好,相反大紅菇則蟲眼機率大些。我有賣這些,需要可聯繫我
野生紅菇開得很大是不是老了會不會比較沒營養
老了,不好吃
大紅菇與毒紅菇有區別嗎?怎麼分辨?
大紅菇 福建多山,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其中以特產於福建(閩中、閩西和閩北)的大紅菇最著名。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大型。菌蓋直徑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而中部下凹,溼時粘,深莧菜紅色、鮮紫紅或暗紫紅色,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條紋。菌肉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等長或幾乎等長,少數在基部分叉,褶間有橫脈,直生或近延生,乳白色後淡赭黃色,褶之前緣常常帶紅色。菌柄近圓柱形,長3.5-13cm,粗1.5-3.5cm,白色,常於上部或一側帶粉紅色,或全部粉紅色而向下漸淡。孢子印黃色。孢子淡黃色,近球形,有小刺或疣組成稜紋或近網狀,8-10.9μm×7-9.7μm。褶側囊體近梭形,67-123μm×9-15μm。經濟價值:可食用。個體大,分佈廣,產量大,便於收集利用。但要注意與毒紅菇(r.emetica)的區別,這後種個體小,菌褶一般等長,白色,窄,菌柄較細。本菌可藥用,製成“舒筋散”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大紅菇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樹木形成菌根。
毒紅菇 又名嘔吐紅菇,外觀與紅菇相近,但其子實體一般較小。菌蓋5—9釐米,扁半球形,後變平展,老時下凹,粘,光滑,淺粉紅至珊瑚紅色,邊緣色較淡。有稜紋,表皮易剝離。菌肉薄,白色,近表皮處紅色,味苦。菌褶等長,純白色,較稀,凹生,褶間有橫脈。菌柄圓柱形,4一7.5X1-2.2釐米,白色或粉紅色,內部鬆軟。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刺,8—10X7.5—9微米。囊狀體披針形,60—110X10—15微米(突出子實層部分8-18微米)。
野生紅菇大小營養成分一樣嗎
可以的。但是你最好發圖出來。。乾貨有紅菇這個品種的。。。至於營養價值。只要是野生的都高
大紅菇與毒紅菇長的太像了,有區別嗎?
大紅菇 福建多山,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其中以特產於福建(閩中、閩西和閩北)的大紅菇最著名。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大型。菌蓋直徑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而中部下凹,溼時粘,深莧菜紅色、鮮紫紅或暗紫紅色,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條紋。菌肉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等長或幾乎等長,少數在基部分叉,褶間有橫脈,直生或近延生,乳白色後淡赭黃色,褶之前緣常常帶紅色。菌柄近圓柱形,長3.5-13cm,粗1.5-3.5cm,白色,常於上部或一側帶粉紅色,或全部粉紅色而向下漸淡。孢子印黃色。孢子淡黃色,近球形,有小刺或疣組成稜紋或近網狀,8-10.9μm×7-9.7μm。褶側囊體近梭形,67-123μm×9-15μm。經濟價值:可食用。個體大,分佈廣,產量大,便於收集利用。但要注意與毒紅菇(r.emetica)的區別,這後種個體小,菌褶一般等長,白色,窄,菌柄較細。本菌可藥用,製成“舒筋散”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大紅菇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樹木形成菌根。
毒紅菇 又名嘔吐紅菇,外觀與紅菇相近,但其子實體一般較小。菌蓋5—9釐米,扁半球形,後變平展,老時下凹,粘,光滑,淺粉紅至珊瑚紅色,邊緣色較淡。有稜紋,表皮易剝離。菌肉薄,白色,近表皮處紅色,味苦。菌褶等長,純白色,較稀,凹生,褶間有橫脈。菌柄圓柱形,4一7.5X1-2.2釐米,白色或粉紅色,內部鬆軟。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刺,8—10X7.5—9微米。囊狀體披針形,60—110X10—15微米(突出子實層部分8-18微米)。
大紅菇和毒紅菇的對比鑑別
大紅菇 福建多山,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其中以特產於福建(閩中、閩西和閩北)的大紅菇最著名。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大型。菌蓋直徑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而中部下凹,溼時粘,深莧菜紅色、鮮紫紅或暗紫紅色,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條紋。菌肉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等長或幾乎等長,少數在基部分叉,褶間有橫脈,直生或近延生,乳白色後淡赭黃色,褶之前緣常常帶紅色。菌柄近圓柱形,長3.5-13cm,粗1.5-3.5cm,白色,常於上部或一側帶粉紅色,或全部粉紅色而向下漸淡。孢子印黃色。孢子淡黃色,近球形,有小刺或疣組成稜紋或近網狀,8-10.9μm×7-9.7μm。褶側囊體近梭形,67-123μm×9-15μm。經濟價值:可食用。個體大,分佈廣,產量大,便於收集利用。但要注意與毒紅菇(r.emetica)的區別,這後種個體小,菌褶一般等長,白色,窄,菌柄較細。本菌可藥用,製成“舒筋散”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大紅菇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樹木形成菌根。
毒紅菇 又名嘔吐紅菇,外觀與紅菇相近,但其子實體一般較小。菌蓋5—9釐米,扁半球形,後變平展,老時下凹,粘,光滑,淺粉紅至珊瑚紅色,邊緣色較淡。有稜紋,表皮易剝離。菌肉薄,白色,近表皮處紅色,味苦。菌褶等長,純白色,較稀,凹生,褶間有橫脈。菌柄圓柱形,4一7.5X1-2.2釐米,白色或粉紅色,內部鬆軟。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刺,8—10X7.5—9微米。囊狀體披針形,60—110X10—15微米(突出子實層部分8-18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