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人是現在什麼族?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回鶻人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維吾爾族的祖先,788年改稱回鶻

回鶻即回紇,由回紇改名而來。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Uighur/Uigur)又作回紇,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部落,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分佈於新疆,另外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鶻之名來源於部落韋紇、烏護。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743年,回紇汗國滅突厥,統一鐵勒諸部,回紇逐漸成為鐵勒諸部的統稱。840年,回鶻汗國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餘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帶的回鶻結合,還有部分回鶻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鶻是奴隸制社會,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權組織沿用突厥汗國制度。回鶻人通行回鶻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回鶻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後來使用回鶻文,也使用漢文。

回紇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和唐王朝保持著相當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促進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維吾爾族人是回鶻人後裔還是阿拉伯人後裔

維吾爾族主要和回鶻人後裔,跟阿拉伯人沒有必然聯繫。新疆那麼大,東疆的吐魯番、哈密維吾爾族中的漢族血統較多,越往西,越來越像歐羅巴人種,南邊和北邊也不一樣。

1 維吾爾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丁零。丁零當時主要遊牧於貝加爾湖一帶直至以西的額爾齊斯河流域,稱為東西丁零。公元4-5世紀丁零被稱作鐵勒(或高車)。6世紀時,東部鐵勒中有韋紇。7世紀初,為反抗突厥人的統治,韋紇與同族系的僕固、同羅、拔野古等部組成了名為“回紇”的部落聯盟。學術界認為,回紇就是維吾爾族的直系先民。

8世紀中葉,回紇在北方草原打敗突厥人後,建立了地域遼闊的回紇汗國。公元788年,回紇改為回鶻。9世紀中葉,回鶻汗國瓦解。除少數人南下,其餘分為三支西遷。一支遷到今天新疆西部至中亞楚河河畔,為蔥嶺西回鶻。一支遷到今天的吐魯番地區,成為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一支遷到河西走廊一帶,稱甘州回鶻。

2 高昌回鶻和蔥嶺西回鶻分別建立了地方政權。他們與自古以來居住在南疆的操印歐語系語言的部族,和先前已經在此居住的漢人、羌人、吐蕃人、原西部鐵勒遺民,以及後來又陸續遷入的契丹人、蒙古人等長期融合,大約到明代普遍伊斯蘭化後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維吾爾族。

回鶻人遷入新疆各綠洲時,那些原住民無法抵抗善騎射的回鶻人,一個個綠洲被征服,只有最南邊的于闐國抵抗的時間最長,但終於1006年滅亡,融入回鶻之中,成為穆斯林。塔里木盆地的原住民多為塞種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的高加索人。當時新疆處於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國際化的城市很多,據德國吐魯番探險隊隊長勒柯克的研究報告,塔里木盆地各綠洲使用17種語言,24種文字。所以,今天的西域研究,是一個門檻很高的研究領域。新疆研究是出國際學術大師的地方,比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突厥學家耿世民等。

參考文獻:阿不力米提·亞森,《聖裔與俗民之間——和田維吾爾族麻扎朝拜中的傳統社會》,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15.

楊聖敏,《中國民族誌》,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第146-147頁。

回紇族是今天哪個民族的祖先? A維吾爾族 B白族 C彝族 D藏族

A維吾爾族

回紇又作回鶻,中國古代民族名,維吾爾族祖先,後亦為以回紇族為核心建立於漠北的遊牧汗國名。

公元840年,大部分回鶻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遷到河西走廊,一支遷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西州回鶻又向西發展,以高昌(回鶻鼎盛時期全國地界今新疆吐魯番)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鶻政權。西州回鶻後來改稱為"畏兀兒",也就是今天維吾爾族的先人。

回紇是現在哪個民族的祖先,在古代什麼時期最為強大

漢代和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後來到南北朝後期到隋代,回紇人又演變為回鶻人,繼而分裂成西洲回鶻,蔥嶺回鶻,河西回鶻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代的維吾兒人.

回鶻人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西遷新疆和當地土著融合的就是今天的維吾爾族,留在河西走廊沒走的就是今天的裕固族。

回鶻屬於什麼人種?

混血,漠北少數民族從來都是種類繁雜,絕非純一。之所以回鶻的後裔龔吾爾人更像白種人是因為回鶻遷入前南疆的原始居民是印歐語系白種人(東伊朗人),回鶻遷入後與當地居民通婚遂產生了維吾爾。

新疆維族是回鶻人的後裔?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是今天漢文對“UYGHUR”一詞的音譯。

在我國曆史上,歷代漢文獻對維吾爾族的稱謂,在書寫上,不同時期有所不同。

公元4世紀 《魏書高車傳》中出現的“袁紇”一詞,是至今所看到的對“維吾爾”的首次漢譯寫法,同時期還有寫作“烏護”或“烏紇”的。

到6-7世紀的隋、唐之際,漢文獻多把“維吾爾”寫作“韋紇”。對此,《新唐書回紇傳》說:“袁紇者,亦曰烏護、曰烏紇,至隋曰韋紇”。唐朝中、後期,又寫作“回紇”,據說是韋紇聯合鐵勒諸部中的僕固、同羅、拔野古等脫離突厥統治後給自己新組成的聯合體所定的漢文名稱。

788年(唐朝德宗貞元四年)時,回紇統治者取漢文“捷鷙猶鶻然”之意,提出把“回紇”二字改寫為“回鶻”,經唐王朝同意後正式 啟用,從此一直到13世紀70年代(元朝初年),漢文史籍又寫作“回鶻”。

元、明時期,漢文史籍一般寫作“畏兀兒”,有時也寫作“畏吾兒”。

17世紀中期清朝統治全國後,因為內地人把伊斯蘭教稱為“回教”,而維吾爾族這時已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因此漢文史籍中多把維吾爾族稱為“回”、“回子”或“回民”。不過,為了與同期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相區別,有的文獻中便根據維吾爾族宗教人士頭上戴有用白布繞成的帽子這一特點,稱為“纏回”。

同時,又因為維吾爾族在清朝統治新疆前已經在天山南北生活,因此個別漢文獻中也把維吾爾族寫作“土回”,而把後來到新疆生活的內地回族稱為“漢回” 或“客回”。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根據各族人士的意見,多次討論,決定廢除以前對維吾爾族的各種漢文寫法,統一用“維吾爾”這一名稱。關於“維吾爾”一名最初的由來和含義,中外史籍記載並不完全一致,但今天大多數專家學者、包括著名的維吾爾族專家學者,都認為“維吾爾”一詞的含義應該是“聯合”、“同盟”、“團結”,這比較符合維吾爾族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遠在公元前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在東從大興安嶺、西到阿勒泰山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生活著眾多的以遊牧為主的人群。他們那時大部分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階段。對此,漢文史籍當時統稱為“狄”或“北狄”有時也統稱為“胡”。

到公元前後的秦、漢時期,這些眾多的氏族部落除部分為興起的匈奴統治外,大部分仍生活在天山以北、阿勒泰山東西,到貝加爾湖周圍的廣大地區,這一時期的漢文史籍多稱他們為“丁零”。

在其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文史籍又多把他們稱為“鐵勒”、“敕勒”等。

其實,“丁零”也好,“鐵勒”、“敕勒”也好,都是“狄”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音譯而已。還因為這些氏族部落的人多乘一種高大的兩輪車,因此一些漢文史籍又形象地稱他們為“高車”。

這些眾多的氏族部落中,許多就是後來形成回紇、回鶻、畏兀兒乃至維吾爾族的重要最初來源。

"回紇人"那個字怎麼念?

huí hé rén,如假包換,

回紇族是今天哪個民族的祖先

是維吾爾族的祖先。

唐朝時期的回紇族分佈在哪些地區

回鶻,中國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稱回紇,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唐初,漠北有九姓鐵勒,回鶻即其中之一。回鶻部落聯盟中以藥羅葛為首,後來的回鶻各可汗,大多出自這個氏族。駐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溫昆河雞今蒙古鄂爾渾河)流域。

回鶻,分佈於蒙古、甘肅、新疆之間。其全盛時期為八至九世紀,以外蒙古之鄂爾坤(Orkhon)河畔為據點,而進入中亞。該族最初為鐵勒之一部,在突厥統治之下,至隋代時獨立,後隸屬於唐。其後該族分裂為二:一為猖獗於宋、遼、金時代之甘州回鶻與沙洲回鶻,另一為西州回鶻(居高昌之地,即吐魯番)。

隋唐時期,回鶻受突厥政權統治。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回鶻聯合僕骨等部族起來反抗,終於擺脫突厥的統治,逐漸強大起來。公元646年(唐貞觀二十年),回鶻配合唐軍攻滅了薛延陀政權,首領吐迷度自稱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轄,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天寶三年),回鶻首領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建立回鶻政權。這時回鶻控制的地區,東起今額爾古納河,西至今阿爾泰山,勢力日益強盛。   公元840年回鶻政權被黠嘎斯推翻後,大部分回鶻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遷到河西走廊,一支遷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西州回鶻又向西發展,以高昌( 今新疆吐魯番)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鶻政權。西州回鶻後來改稱為"畏兀兒",也就是今天維吾爾族的先人。

回鶻鼎盛時期全國地界

相關問題答案
回紇人是現在什麼族?
大涼國是現在什麼地方?
西康省是現在什麼地方?
古代的江陵是現在什麼地方? ?
現在什麼網遊人多?
人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現在什麼國家人口最多?
現在什麼歌最多人聽?
現在什麼是熱門行業?
男的跟你說他現在什麼都一團糟,工作生活什麼都一團糟,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了,爸媽也不夠疼愛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