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城市建設?
如何提高城市建設品位
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對照建設現代宜居城市的目標,還存在著一些差距與不足。
一是城市意識還不夠深厚。我旗的城鎮建設是建立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之上,既沒有經歷過現代工業文明的薰陶,也沒有現成的現代城市經營理念可以借鑑。2000年左右開始,我旗的小城鎮建設才剛剛起步,在此之前,城鎮建設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和系統的規劃,缺乏對城市的思考和城市的策劃,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也缺乏深刻認識,文化底蘊、時代特徵和現代化水平相對較低。歷時十年快速發展,因需而建的快速發展模式導致各種矛盾逐漸顯現。
二是城市功能還不夠完善。從目前來看,阿榮旗城鎮建設正處在由起步期向發展期的過渡時期,由城鎮化向城市化的升級階段。隨著城市路網系統日臻完善,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惠民工程相繼建成,城鎮面貌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觀,但配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形成支撐城市發展的完整體系。城市給排水、供熱、供電等綜合管網系統配套水平相對較低,汙水處理、垃圾處理水平尚未達到建設現代城市的要求,地上施工與地下建設脫節,重複建設、倒置建設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物業管理和綠化系統完善任務也相對繁重,城市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良性互動的優勢尚未形成。
三是城市特色還不夠突出。我旗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對城市形象的品牌價值認識已非常深刻,城市整體形象設計科學合理,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每年雖然新開發的樓盤很多,但還缺少上檔次上規模的小區,很難給域外來旗人士留下過目不忘的印象。那吉鎮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是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王牌,同時城市衛生和生態環境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但由於那吉鎮和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職能交叉重疊,還缺乏系統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第一,科學規劃,把握城市發展方向。城市規劃得如何,直接影響著整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一要注重整體性。在修編《那吉鎮城市總體規劃》的同時,制定城市功能行業規劃,細化控制性規劃,調整產業規劃,並將單項規劃與總體規劃緊密銜接起來,做到提綱挈領,功能互補;二要把握科學性。要綜合考慮,科學佈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要選擇實力強、影響力大的設計公司和專家學者參與到我旗城市建設規劃中來,也可組織人員到城市建設做得比較好的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力求使規劃超前、科學、合理,做到既符合時代潮流,同時也能經得住歷史考驗;三要體現公開性。規劃草案出臺後,要組織專業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覆論證,並在電視、報紙、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公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規劃更加貼近實際,逐漸轉化為市民意識;四要體現堅決性。要確保規劃執行到位,避免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犯冷熱病、欠子孫債的情況,確保城建項目開工一個、建成一個、見效一個,力爭把每一項工程建設成為標誌性工程。
第二,完善設施,提高城市承載功能。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這方面,一要超前籌劃和建設。要在完善城市現有公用設施的基礎上,適應城市“大西擴” 發展戰略的需要,超前規劃建設水、電、氣、暖、路、訊等基礎設施,不斷擴大管網覆蓋面,為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二要通盤考慮。城市的公用設施必須合理佈局,綜合考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儘可能避免城市建設中由於認識和信心不足,造成規模小、規劃亂、管理差、品位低的現象。尤其要對大型公用設施進行統籌、審慎考慮,充分發揮其效能,避免設施閒置和財力浪費;三是注重質量。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設計,不折不扣地按設計施工。尤其是在建設群眾性活動場館、中小學校等公共設施時,更要嚴把質量關,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
如何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市民素質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和多種技術手段的協同運作。同時,市民素質的提升又是一個內在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間受到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傳統文化等多重影響。
1、認識要深化,這是提高市民道德素質的前提條件。要深刻認識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把提高市民素質與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塑造具有現代思想意識和良好道德風尚的文明市民,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終極目標。在城市管理中,要轉變重物不重人,片面重視辦企業、建商廈、架橋築路等城市硬件建設,忽視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忽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等城市軟件建設的傾向,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市民文明素質提高緊密結合起來。
2、從小事抓起、從具體事情抓起。實際上,事關市民素質的事情大都是一些“小事”,但恰恰就是這些小事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市民的基本素質。建設文明城市,抓好“小事”很重要。要教育和引導生活、工作在西安的每一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怎樣做一個好市民、做一個盡職盡責的職業工作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而成大善”,逐漸形成人人知榮辱、守道德、講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強城市管理,依法治市。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道德力量與法制力量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巨大威力。作為城市,應注重把我們一直倡導並行之有效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及糾正不良行為和劣習的要求,上升為地方性法規並嚴格執行,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規範市民社會行為起到導向引路作用。此外,城市管理職能部門要強化監督管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較高的道德水平與完備有力的外在監督密不可分。
如何打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建設內涵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仍存在總量不足、標準不高、運行管理粗放等問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拉動投資和消費增長,擴大就業,促進節能減排。為加強和改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提出以下意見:
當前,要圍繞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資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
(一)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發展”的原則,推進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發揮地鐵等作為公共交通的骨幹作用,帶動城市公共交通和相關產業發展。到2015年,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1000公里。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設;推進換乘樞紐及充電樁、充電站、公共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城市道路、橋樑建設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提升道路網絡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網絡連通性和可達性。加強城市橋樑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隱患。加快推進城市橋樑信息系統建設,嚴格落實橋樑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橋的運行安全。各城市應儘快完成城市橋樑的安全檢測並及時公佈檢測結果,到2015年,力爭完成對全國城市危橋加固改造,地級以上城市建成橋樑信息管理系統。
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城市交通要樹立行人優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環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導綠色出行。設市城市應建設城市步行、自行車“綠道”,加強行人過街設施、自行車停車設施、道路林蔭綠化、照明等設施建設,切實轉變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的交通發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加強城市供水、汙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的建設、改造和檢查,優先改造材質落後、漏損嚴重、影響安全的老舊管網,確保管網漏損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到2015年,完成全國城鎮燃氣8萬公里、北方採暖地區城鎮集中供熱9.28萬公里老舊管網改造任務,管網事故率顯著降低;實現城市燃氣普及率94%、縣城及小城鎮燃氣普及率65%的目標。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綜合管廊項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應按照綜合管廊模式進行開發建設。
城市供水、排水防澇和防洪設施建設。加快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力爭到2015年實現全國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質達標雙目標;加強飲用水水源建設與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限期關閉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水井,切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加快雨汙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將建築、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加強城市河湖水系保護和管理,強化城市藍線保護,堅決制止因城市建設非法侵佔河湖水系的行為,維護其生態、排水防澇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設施,健全預報預警、指揮調度、應急搶險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達到國家規定......
如何抓好城市規劃提升城市建設水平
城鄉規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對城市建設有直接的影響。應該從城市規劃的管理與實施兩個方面來抓。
如何加強新型城鎮體系建設
以“市民化”為核心推動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不是物的城鎮化,而是人的城鎮化,這是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核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半數,城鎮化率達到51.27%。但這一數據是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徑進行統計的。實際上,201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4.15%,意味著有2.13億多城鎮常住人口並沒有真正成為所在城鎮的居民。因此,推動“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當前的一大關鍵。“市民化”的程度決定新型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
“市民化”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戶籍改革。安邦此前分析指出,由於戶籍的背後捆綁了很多的利益,因此很難一下子徹底取消這種制度,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特大城市,將成為國內戶籍改革的最後“堡壘”。可以肯定,戶籍改革沒有“一招鮮”,也無法在全國搞“一刀切”。現實地來看,戶籍制度改革應該由中央向地方充分放權,穩步推進改革。從實際情況來看,戶籍制度改革越在規模小的中小城市,越容易解決。安邦的智庫學者建議,中央在進一步的戶籍改革中應該對地方充分放權,讓地方主動去改、去突破,可能會推進更快,有更現實的效果。
我們認為,國內戶籍改革應該抓住如下幾個要點:一是中央要對地方充分放權,同時也讓地方承擔更多地責任;二是自下而上地推進戶籍改革,不搞全國“一刀切”,允許地方政府有創新;三是單向改革原則,即戶籍制度改革只能推進,不能後退,這可以與地方政府的政績評估掛鉤;四是由政府核心部門綜合推動,而不能由公安部門來牽頭。因為戶籍改革是個重大的綜合改革,而不是戶籍管理改革。
農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進展的重要體現。正如李克強副總理所言,城鎮化要通過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加快發展介乎農村和大城市間的城鎮(包括鎮或二三線城市等),縮小區域差異和城鄉差異,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條件。在城鎮化的模式上,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還要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內涵方面由“鄉”變“城”的轉變。因此,在農民“市民化”的過程中,必須解決社會保障缺口、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新市民就業、城市產業變化等一系列難題。
從成都市與重慶市這兩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情況來看,雖然已經在某些領域獲得了突破和進展,但也面臨諸如土地流轉、農民利益保障、公共服務不足等難題。有鑑於此,今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張,更不應該把主要興趣點集中在利用城鄉統籌機會來玩城鄉土地指標的遊戲。在我們看來,地方政府一方面應該放緩統籌城鄉的節奏,消化城鄉統籌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應重新看待農業產業與城市產業發展的問題,尤其是要發展現代農業,為更高質量地推動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來發揮作用。
此外,“市民化”也需要把握好力度。過慢自然無法適應當前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但過快也可能突然加重城市管理的難度,造成難以應付的局面。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市民化”簡單化,變成對官員的一個數字考核。在讓新市民進城的同時,最需要努力解決的這些新市民的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只有讓新市民與城市經濟、社會保障融為一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化,也才能稱之為新型城鎮化。
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城鎮化道路
中國幅員遼闊,東部、中部、西部各方面情況都有不小的差異。即使是區域內部,各省、各市的實際情況都各不相同。因此,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應視為一個複雜的系統來看待,尤其要重視區域差異問題。
正如安邦此前所言,新型城鎮化作為新一屆政府要打的一張經濟“王牌”,在不同區域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在東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更多意味著城......
如何加強城市管理建設思考與對策
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那些林立的高樓、直入雲霄的大廈、環境優美的小區、大型商場和超市都成為“城市”的代名詞,城市是我們的居住環境,誰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方便、快捷、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然而城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是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過程的體現。改革開放20餘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省市地區都在加快城市化進程,我國城市得到迅猛發展。然而隨之而來的城市管理問題也就日益突出,城市規劃、社會保障、土地住房、環境綠化、公共安全等等,如何保證城市化進程的順利進行,如何解決現代城市中的各種管理問題,各級地方政府也在城市管理問題上也做了很多思考和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我國城市下一步的發展,正面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提高現代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並儘快與國外先進的城市管理方法接軌,已成為迫切之勢。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幹部,本人就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淺談一下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正確理解城市管理內涵。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等一系列機制,採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範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及城市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即“大城管”和“小城管”兩層含義。 二、冷靜分析城市管理現狀。 城市管理是個大概念,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三個基本環節。三個環節當中,規劃是龍頭,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三者相互銜接、有機配合,便構成了城市高效運行的一個整體系統。 (一)從規劃編制的總體狀況來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頻繁。 2、城市規劃編制內容不符合城市發展要求。 3、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方法存在缺陷。 4、城市規劃實施有障礙。規劃審批週期長。 (二)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 2、城市整體面貌缺少特色。 3、城市建築質量不高。 (三)當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管理體制不順暢。 2、城市管理綜合效能不高。 3、城市管理執法不夠文明。 4、市民城市意識有待提高。 三、緊緊抓住城市管理中的難點、重點問題。 1、流動攤販難控制。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早、夜流動設攤屢禁不止。二是使用三輪車、手拉車兜賣水果現象日益增多。三是少數民族人員流動設攤取締工作難度大。 2、“五小行業”難治理。“五小行業”主要包括:餐飲業、加工業、洗車業、修理業、娛樂業。“五小行業”存在規劃滯後、環境衛生差、汙染嚴重、居民投訴多、經營面積小等問題,這些行業大部分是沿街開設、越門擺物、衛生設施不全、油煙排放設施差,“髒、亂、差”現象嚴重,同時還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隱患,大多數都是以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外地打工者為主,而且還存在流動性大,業主更換頻繁,職能部門難以及時掌握情況和旦場測渡爻盜詫醛......
如何再城市建設中加強對歷史文化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的基本路徑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不可能也無必要面面俱到,關鍵是從實際出發、走合理捷徑。建議在如下四個方面有較大突破。
正確把握城市文化形象。合理的城市文化形象決定了城市的個性與靈性,也是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上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又不乏鮮明特徵。從歷史起源看,曹娥江穿城而過,哺育了上虞;從地理位置看,杭州灣敞開懷抱,呵護了上虞;從地形地貌看,河道縱橫交叉,滋潤了上虞。可以說,水是上虞生生不息的源泉,水鄉文化是上虞的重要品牌文化。建議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牢牢把握濱江生態型城市發展的核心定位,著力構建以曹娥江為軸、城區河道相互貫通的城市水系,並加強對河道的修整護岸、水體治理、綠化亮化,形成水系發達、綠樹掩映、波光粼粼、人水相親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核心魅力。
積極提升城市文化景觀。建設城市文化景觀是增強城市精神性功能的必然要求。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建設城市靚麗的文化景觀。一是打造曹娥江文化旅遊品牌。在現有曹娥江水利風景區的基礎上,推進兩岸道路全線貫通,實施水路、遊步道、陸路立體通行,種植同一樹種,增設舜江十景,物化曹娥傳說,配套運動項目,使之成為自然、人文、時尚交相輝映,觀光、休閒、娛樂融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品牌。二是建設文化主題公園。依託曹娥廟景區建設孝文化主題公園,依託龍山建設虞舜文化主題公園,把歷史事件、名人精神充分展現出來,把現代科技、時尚元素有效運用進去,使之成為人們文化娛樂、假日休閒、社交活動的目標去處。三是構建標誌性建築。著力建設具有文化、會展、體育等綜合性功能的“虞舜大劇院”,使之成為城市標誌性建築。
合理設置城市文化雕塑。城市雕塑是現代城市的公共藝術,任何視角、任何時點都帶給人們美的傾訴。建議把城市雕塑作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的有效載體。一是注重城市雕塑規劃。將城市雕塑規劃作為城市文化規劃的重要內容,成為城市規劃的子規劃,在城區重要節點處規劃和建設文化雕塑,避免盲目發展、輕易改變。二是注重特色雕塑開發。面向全國統一徵集一批具有上虞傳統文化特色和現代文明特徵的雕塑作品,切實增強城市雕塑個性,真正發揮其“畫龍點睛”作用。三是注重城市雕塑匹配。按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則,合理設置城市推介性雕塑、主題紀念性雕塑、廣場標誌性雕塑、環境感召性雕塑、公園綠地雕塑、建築裝飾雕塑,真正讓城市雕塑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城市精神。
有效改進城市建築風貌。建築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人們審美觀念、社會藝術思潮、建築技術進步、地方歷史文化精髓的承載體。建議積極營造優美的城市建築風貌。一是突出建築設計的藝術性。對城市建築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服務建築、橋樑、公園設施的設計,要在保證內在功能的基礎上突出含有文化元素的外觀藝術性,使這些建築物具有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二是突出建築佈局的合理性。既要重視建築體自身的佈局,又要重視建築體以外的空間利用,使功能區之間的隔離更美麗、每個小區之間的銜接更優美。三是突出建築命名的特色性。將歷史文化、現代文明融入公共服務機構、道路、橋樑等建築的命名之中,並結合城市廣告適度介紹建築命名的文化背景,讓人們時時感受文化薰陶
如何加強城市道路規劃建設
現在中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的年代,主要表現在城市化的進程,城市的面積和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逐步增長,交通問題成為城市最大的問題。
這麼多年來,我們不斷在進行市政建設,但是城市交通卻越來越慢,效率越來越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私家車急劇的增長,另外就是我們的城市規劃有問題。私家車增長是沒有辦法進行控制,因為人們要出行,要改善生活方式,理所當然就要買車,體驗一下有車方便舒適的感覺。但城市道路總在修建,但是卻總感覺到擁堵,向北京這樣大城市更是嚴重,因此,城市道路建設、規劃顯得尤其重要。
如何更科學開展城市道路建設規劃?就必須創新性開展城市道路建設規劃。
老城區儘量不再規劃新建商品住宅,和大型商場,將老城區的一些機關、學校單位搬遷至新城和城市的外圍,在新城大力發展商品住宅、和大型商場以及各種生活、娛樂場所,和道路投資建設,以及公園和高容積的綠化率,以更加優惠的條件鼓勵新城區發展,創造一個向合肥政務區、高新區這樣的新城,吸引更多的城市區民進行搬遷。這樣才能緩解老城區的交通壓力,才能平衡老城與新城的發展。道路就會暢通,不會擁堵。
另外,城市規劃部門要有前瞻性思維,在新老城區之間建立快速暢通的主幹道,應加強城市建房的容積率管理,任何地方如果人口密度越高,那擁堵就很明顯,必須要保持一個合理科學的間距,儘量降低人口密集度。現在許多房地產開發企業、城市規劃部門缺少科學發展觀,只要是一塊城市中心土地,不知要在上面建設多少房子,恨不得把房子建到天上。房子間距小,房子越來越高,其實這樣是節省土地,但是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因此是非常不科學的建設規劃。
綜上所述,要科學規劃城市建設,政府部門要引導,要均衡發展,不要急功近利,過多開發,而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口發展等綜合因素,在城市發展上要科學佈局,徵求民意,使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人們生活更加有幸福感,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環境之間更加和諧。
如何加強城市品牌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區域競爭已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從經濟硬實力競爭走向文化軟實力競爭。一座城市是否擁有鮮明的個性形象與有名的城市品牌,已成為該城市綜合競爭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象徵和標誌。故,品牌成為城市競爭優勢的關鍵,品牌競爭成為城市競爭的制高點。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牽頭,國內著名高校、國家權威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歷時半年聯合完成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對50箇中國城市的城市總品牌、指數、子品牌指數進行了規範的定量比較研究,列出了總體品牌、營商品牌、宜居品牌、旅遊品牌和原產地品牌前十名城市。城市品牌建設作為城市發展、建設、規劃的一項系統工程,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研究城市品牌,營造城市發展優勢,充分發揮城市獨特的聚集和擴散功能,構建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把城市和城市群做大做強,從而保持和爭取其在21世紀經濟發展中的領先地位。
一、城市和城市品牌
城市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產物,城市產生和發展源於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強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早在1993年,聯合國在東京的一次專業會議上就提出:“21世紀將是一個新的城市世紀。”1996年6月,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和政府代表團在伊斯坦布爾通過的宣言中指出:“城鎮是文明中心,他們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精神及科學的進步。”可以預見,城市的這種偉大動力和中心作用未來將繼續發展。
何謂城市品牌呢?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在推廣自身城市形象的過程中,根據城市的發展戰略定位所傳遞給社會大眾並得到社會認可的核心概念。具體是指地理名稱在某一空間區域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所傳遞信息的總和,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感知、認知與聯想,是城市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人及城市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等品牌的綜合。
美國杜克大學富奎商學院vein Lane Keller教授認為:城市品牌應該具備四大特徵:一是城市品牌是一個相對固定地理名稱,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價值取向;二是城市品牌是一種象徵,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的綜合象徵;三是城市品牌是一個品牌體系,是城市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方面所創造的品牌的綜合;四是城市品牌是城市的一種資源和無形資產。城市品牌是城市個性化的沉澱,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所引起的受眾偏好的重要識別特徵,是城市在長期的經營或服務過程中形成的無形資產,是一種系統合力的體現,對城市受眾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著巨大而長遠的影響,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生活質量,體現了城市的生存能力,並可以帶動所在地域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最終可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從城市自身角度來看,好的城市品牌既能為受眾帶來信任和滿意,又可以把城市現有價值經營成未來的資產,能為城市帶來增值的市場和價值,這已經成為贏得受眾忠誠、求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城市品牌既是城市的性質、名稱、歷史、聲譽以及承諾的無形總和,同時也使目標受眾對城市產生清晰明確的印象和美好聯想,既是城市個性化的表現,也是城市經濟活力的增益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實現受眾、城市、社會三者關係的協調發展,綜合體現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進、國際市場品牌主導競爭的時代背景下,區域、國際國內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以城市為核心、以城市為載體、以城市為平臺的綜合實力競爭。而城市品牌作為特色和象徵已越來越被各個城市所看重,沒有品牌的城市就缺乏魅力,就缺乏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