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思路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什麼是教學思路 通俗易懂的講解

根據教材內容,完成課堂教學過程,你的思考條理脈絡。

教學方法是什麼意思?

大學有一課程教學法 就是教你怎麼教課的 作為考試內容多是給你一篇寫教案或者設計 但是也不排除考理論知識 上次就考了一題問答題

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一、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二、重點難點

三、課時安排

四、教學過程

五、課外拓展

六、作業佈置

教學設計與教學基本思路有什麼區別?

列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然後確定流程:導入,教學環節,小結

3. 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一般思路是什麼?

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一般思路是 : (一)、學習需要的分析 主要解決的問題是:(1)為什麼要開展教學,教學目標是什麼?(2)開展教學設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有效教學的起點。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主要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三)、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應該充分注意確定每個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所具有的一般特點和起點能力,應根據他們的起點能力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 (四)學習目標的編寫 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學習活動有的放矢。對於我們的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用也有好處。 (五)教學 策略設計 主要解決“如何教”的問題。譬如:課時的劃分,教學順序的安排,開展哪些教學活動等。 (六)教學媒體選擇 是傳統的那些教具還是有現代的多媒體教學。 (七)教學評價 主要是解決評價依據怎樣的標準。 他們都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彼此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什麼是思路?

端木榮一、“思路”,是讀寫文章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葉聖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曾經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顯然,在他看來,閱讀理解要從理清思路入手。在《評〈讀和寫>,兼論讀和寫的關係》一文中,葉老進一步指出:“希望大家練習讀和寫的時候,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麼連上的,後一段跟前一段怎麼連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關係,某幾段從前面哪一段分派出來的,諸如此類,全部辨一辨、想一想,這就是所謂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的具體辦法。”“我相信用這個辦法練習讀和寫,練就這樣一項基本功,將會一輩子受用不盡。”葉老甚至認為:“善於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能夠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可見,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樞紐,是形成閱讀能力的一項根本性的技能,把它視為閱讀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遵路”才能識“真”,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讀者才能正確理解作者對事物的真切認識,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誠情感,領會作者寫文章的真正意圖。正因為如此,《新課程標準》閱讀、寫作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但是,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對於思路的研究和教學狀況,都還不能令人滿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對“思路”這一概念的內涵還缺乏明確而統一的認識,對構成和影響思路的要素,對思路與結構、線索、順序、構思等相關概念的區別與聯繫的認識,還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2.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以結構的分析代替思路的透視,僅僅滿足於文章結構的分解,歸納寫作技巧的解說。張志公先生曾經指出:“結構不是個單純的方法技巧問題,方法當然需要講,然而那還不是根本的,根本的問題在於思路,這是關乎文章結構最根本的東西。”葉老講的更為明確:“徒求於篇章結構而不探其本,是為以文學文,恐非善道。

3.受傳統的語文教學的影響,整個閱讀教學還未能上升到訓練技能的高度,思路教學也就缺乏明確、具體的操作要素和操作程序,帶有相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很不落實。

二、要理清思路,以下的一些問題是必須要弄清的。

關於這個問題,葉老有一個形象的解釋:“思路,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條路。思想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後達到這條路的終點。”一番話一篇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表達需要一個過程,走過一段路徑,體現著一定的內在邏輯。據此,我們可以把“思路”,定義為:作者在構思活動中,經過反覆思考之後形成並表現在文章中的指向表達目的的思維軌跡。理清思路,就是要透過文章表面的語言形式,弄清文章各個意義單元(通常以節、段或句為其形式上的標誌)是怎樣相互聯繫,組合成一個整體,從而有效地表達主旨的,以及這樣組織的道理所在。

2.“思路”與相關概念的聯繫與區別(1)思路與構思

老師版的,一般是教學思路寫出來,怎樣

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制約學生學習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責,用流行於我國教育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教書育人。如果說,教師在認知方面的諸能力,主要決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學生的認知結構,形成相應的技能、能力的話,那麼,教師的教學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便決定其能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否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通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應具備專業知識和掌握相應的教學技巧,而很少思考處於我們行為核心的特質--態度。教師的教學態度也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內容。當我們進行教育時,用我們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去影響或者應該影響學生的精神,去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活力。雖然如此,儘管這些特質與課程和技能不一樣,但是我們很少單獨考慮我們自己的這些特點,我們也很少把它們與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區分開來;教育方法和內容對於我們來講是外在的,常常是當我們準備去教育別人的時候教給我們,而不是從我們的內心產生出來。相反,教學態度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特質,即使我們沒有這樣意識到它們,或者充分培養它們。它們很少能夠被教給別人。它們是構成我們的人性的一部分,內容和方法則附屬在它們上面。我們必須把它們抽取出來,加以認識、培養和應用。為了教育學生,我們也許會了解我們的課程,會完善我們的技巧,但是,可能沒有認識到,為了完全能夠對學生施加影響,我們還必須從我們的內心深處召喚出個性中的某些特質,這些特質我稱它為教學態度。

作為一個教師應具有哪些良好的教學態度呢?我認為良好的教學態度的基本內核是"促進"。所謂"促進",指的是一個人對別人的行為有所幫助,包括:提高別人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緩和他們的焦慮感,提高他們的果斷性,以及形成並鞏固他們待人處世的積極態度,等等。

構成"促進"的教學態度成分有三類:理解他人的態度,與他人的相處的態度,瞭解自己。

一、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種複雜的、多方面的能力,它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品質構成,包括:寬容豁達,體察性,移情理解和客觀性。

1. 寬容豁達

我們對周圍世界的瞭解,對別人的看法和感情,總是同我們考察這一世界、考察別人的參照系有關的,我們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情感的參照來看、聽、接觸、談論世事與他人,併產生相應的體驗。我們的參照系越是固定不變,就越不可能對參照系之外的事物有所體驗;如果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參照系,以適應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標準,那麼我們就能理解並適應與自己通常的參照系並非完全適合的種種變化。因此,寬容豁達所含的第一個品質,就是靈活性。

可以把寬容豁達定為能使教師擺脫只能察知"那一丁點"的固定的先入之見。由於寬容豁達的教師的靈活參照系不再受固定的期待所限,因此,能夠容納與自己不同的看法與見解,思想與情感,以及價值觀念,能夠對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自有異的學生表示關切,並同他們和睦相處。

寬容豁達的品質,還含有無偏見之意。當然,無偏見並非指無個人的見爭。相反,優秀的教師應當具備深思熟慮的、有意義的,並且自認為是合適的價值觀念。無偏見的品質意指,教師能夠容納學生與自己明顯有異的各種價值觀念、信息與看法。上述密切相關的品質--靈活性與無偏見的態度--構成了有效教育的理想的核心基礎。

2. 體察性

所謂體察性,是指一個人對其人際關係即社交關係中出現的變化能夠及時作出情緒反應的敏感性。這種反應能力是有效教育的一個主要因素。......

教學設計思路一般怎麼寫

列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然後確定流程:導入,教學環節,小結。

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範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
教學思路是什麼?
教學探究是什麼意思?
教學流程是什麼意思?
教學觀摩是什麼意思?
教學課題是什麼意思?
教學設計是什麼意思?
教學機構是什麼意思?
教學媒體是什麼?
說明文行文思路是什麼?
說明思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