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劃分貨幣層次?
為什麼要劃分貨幣供給層次?
現實經濟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貨幣,需要將它們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使貨幣供給的計量有科學的口徑。
處於不同層次的貨幣,貨幣性不同。
由於不同層次的貨幣供給形成機制不同,特性不同,調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劃分貨幣供給層次有利於有效地管理和調控貨幣供應量。
各國劃分貨幣層次的共同依據是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但具體貨幣層次的劃分均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進行。;
我國貨幣層次3龔口徑的劃分:
M0=流通中現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其他存款)
劃分貨幣層次的意義是什麼
在1994年12月28日頒佈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佈暫行辦法》中,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將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M0、M1、M2以及M3等幾個層次,各層次所涵蓋的內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單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劃分貨幣層次。當時劃分貨幣層次主要是為了便於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市場,實現對經濟的干預。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影響利率,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對貨幣供應量的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從而影響貨幣需求並使其與貨幣供給相一致,以進一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
貨幣層次劃分的標準和意義
貨幣層次劃分的標準 關於貨幣層次劃分,各國有各自的劃分標準,而且就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的貨幣層次劃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別。
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貨幣的流動性來劃分的。
1、西方國家貨幣層次的劃分及其依據
貨幣的流動性在大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眼裡實質上就是貨幣的變現能力。根據大部分西方經濟學家對貨幣層次的歸納,貨幣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一下幾個層次:
M1=現金+活期存款;
M2=M1+在銀行的儲蓄存款+在銀行的定期存款;
M3=M2+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金融機構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2、美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
目前,美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大致如下: M1=通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貨幣市場基金份額(非機構所有)+隔日回購協議+隔日歐洲美元+合併調整;
M3=M2+大面額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份額(機構所有)+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合併調整; L=M3+短期財政部證券+商業票據+儲蓄債券+銀行承兌票據。
3、我國的貨幣劃分依據
在我國關於貨幣量層次的劃分,目前學術界也不統一 , 有主張以貨幣週轉速度劃分的 , 有主張以貨幣變現率高低劃分的 , 也有按貨幣流動性劃分的。若是按流動性劃分,其依據是:
(1)相對能更準確地把握在流通領域中貨幣各種具體形態的流通特性或活躍程度上的區別;
(2)在掌握變現能力的基礎上,把握其變現成本、自身價格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3)央行在分析經濟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加強對某一層次貨幣的控制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4年第三季度開始,正式確定並按季公佈貨幣供應量指標,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貨幣層次的劃分具體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在我國,M1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為金融創新而增設的。 回到流動性這個劃分標準,我國貨幣層次劃分的流動性標準是侷限於該金融資產的國內流動性為基礎的。
貨幣層次劃分的意義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市場,實現對經濟的干預。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影響利率,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對貨幣供應量的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從而影響貨幣需求並使其與貨幣供給相一致,以進一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
一是有利於宏觀經濟運行的監測;
二是有利於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三是客觀上促進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
貨幣層次的劃分的現實意義 10分
回到流動性這個劃分標準,不難看出,我國貨幣層次劃分的流動性標準是侷限於該金融資產的國內流動性為基礎的。關於中美之間貨幣分層的一些區別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儘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
此外,我國把流通中的現金單獨列為一個層次的原因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制度還不夠發達,現金在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中佔30%以上,流通中現金的數量對我國消費品市場和零售物價的影響很大,現金的過度發行會造成物價上漲。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1]
貨幣層次劃分的標準和意義是什麼
依據標準:各國劃分貨幣層次的標準和依據是貨幣的流動性,根據流動性的不同貨幣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流動性:是指金融資產能夠及時轉變為現實購買力,而使持有人不蒙受損失的能力。
意義:現代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信用貨幣的構成十分複雜,貨幣形式多樣,包括現金和各種存款貨幣,不同形式的信用貨幣對經濟的影響有一定的差異,中央銀行對它們的控制和影響能力也不同,為準確把握和調控貨幣運行,需要對信用貨幣劃分層次。
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
我國中央銀行從1994年開始對貨幣量劃分層次,目前我國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可開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業單位定期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存款+其他存款
貨幣流通量=貨幣供應量×貨幣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