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括哪些?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 本著“古代存在,現代需要”及批判繼承、整體優化、針對實效、知行統一等系列原則,中國倫理學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欒傳大先生領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從豐厚的中國古代道德資源中挖掘、選擇,確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這18條德目,內容實在目標明確,有利於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有利於農村學生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的道德判斷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養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習慣。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本著“古代存在,現代需要”及批判繼承、整體優化、針對實效、知行統一等系列原則,中國倫理學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欒傳大先生領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從豐厚的中國古代道德資源中挖掘、選擇,確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這18條德目,內容實在目標明確,有利於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有利於農村學生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的道德判斷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養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習慣。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大致可歸納如下:

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並賦詩明志:“封候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戰鬥中,他身負重傷,仍高呼“殺敵報國”,直至壯烈犧牲;共產黨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們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後13年,風裡來雨裡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鬥。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於創造力而著稱於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教材中,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隋文帝身體力行,崇尚節儉,形成隋初良好的社會風氣;馬鈞發明翻車,李春營建趙州橋,黃道婆改進、推廣先進的......

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

一、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為根本,強調人獸之分,人無良知不如善,體現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價值。主要有:剛正、謙恥、為善、篤學。

二、精髓是以義制利,人為人的價值應以道義為重,昇華為“生以戴義”、“義以道生”的人生觀。

三、崇尚律己修身,這是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主要有:情操、自省、捨己、虛心、談泊、大度。

四、精忠報國。

五、仁愛孝梯。

六、誠信好禮。

七、天下為公。

八、自強不息。

以上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美好的品德,這種品德是世代相傳,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道德。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

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美德在指導人們的言行處世和社會交往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美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在這裡,謹根據個人理解並參考相關專家學者的歸納概括,將中華傳統美德歸納概括為以下10個方面:1.仁愛孝悌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不僅在各個歷史時期,在各種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行標準。在中國文化中,“仁”與“人”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的特徵。“仁”的核心是愛人,“仁者愛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論語·學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會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的擴展就是忠恕之道。孔子把“恕”作為“一言以終身行之”的道德準則,認為“忠恕之道”是“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2.精忠愛國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逐步凝結成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精忠愛國的浩然正氣和民族氣節。這種愛國主義可以說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它是愛親愛家愛鄉情感的昇華。由此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愛國的精神和氣節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別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機存亡之際,各族人民都站起來反抗外來的侵略和壓迫,保家衛國,不屈不撓,不惜以身殉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戰國時期的屈原的愛國情懷;南宋岳飛的“精忠報國,還我河山”;南宋陸游病危之際仍念“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清末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3.克己奉公中華民族由於家族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種克己奉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中國倫理道德歷來把“公義勝私慾”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謂公”。奉公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但它並不完全反對私利,關鍵看它是否合乎道德。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中國人歷來以“廓然大公”“天下為公”作為價值理想。中國文化中的大同境界,墨子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其基本精神都是一個“公”字。在這種精神培育下,我國曆史上出現無數愛國愛民、為民族為社會舍小家顧大家的傑出人物。4.謙和好禮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禮儀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儀也”。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作為道常規範,有“禮制”、“禮節”、“禮儀”、“禮貌”、“禮讓”,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表現。“禮”和“仁”相互聯繫,相互補充。仁禮兼備是道德教育中需要特別提倡的。5.誠信知報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由於性善的信念占主導地位、強調發揮自立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別重視“誠”、“信”、“報”的品德。“誠”即真實無妄,其基本含義是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正如《中庸》所說:“不誠無物”。“信”與“誠”是相通的品德,孔子把它作為做人的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中國傳統美德把“信”和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之一。守信用、講信義是中國人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係,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係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

中華文明美德有哪些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美德有哪些?
中華的傳統美德有哪些?
中華武術有哪些門派?
動物的美德有哪些?
美德有哪些?
中華美德故事有哪些?
美國華盛頓有哪些景點?
湖南常德有哪些中學?
中美洲有哪些國家組成?
中國傳統美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