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蛤蟆是不是蟾蜍?

General 更新 2024-11-26

蟾蜍和癩蛤蟆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可是蟾蜍是有毒的,癩蛤蟆沒毒吧!

蟾蜍和瘌蛤蟆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罷了,另外要強調的是二者都不是學名,都是俗名,學名是拉丁文,如Bufobufo就是大蟾蜍的學名。

蟾蜍是兩棲動物綱,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蟾蜍又名瘌蛤蟆,它們的皮膚表面有疣。被敵人襲擊時,蟾蜍會從眼後的耳後腺射出毒液(所以它們一般都是有毒的)。儘管它們體形不大而且非常醜陋,但是對農民來說卻非常有益,因為揣們吃那些危害農作物的昆蟲。蟾蜍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只有產卵是才會回到水裡。蟾蜍的卵很長、多筋通常纏在水生植物上面;蟾蜍爬行前進,且身上乾燥有疙瘩。

參考資料:動物學

蛤蟆和蟾蜍有什麼區別

蟾蜍俗稱賴蛤蟆

一種東西肯定沒區別的

呵呵

青蛙和蛤蟆倒是有區別的

無尾目的成員統稱蛙和蟾蜍,蛙和蟾蜍這兩個詞並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劃分,從狹義上說二者分別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員,但是無尾目遠不止這兩個科,而其成員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稱呼,一般來說,皮膚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而善於跳躍的稱為蛙,而皮膚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而不善跳躍的稱為蟾蜍,實際上有些科同時具有這兩類成員,在描述無尾目的成員時,多數可以統稱為蛙。

無尾目包括現代兩棲動物中絕大多數的種類,也是兩棲動物中唯一分佈廣泛的一類。無尾目的成員體型大體相似,而與其它動物均相差甚遠,僅從外形上就不會與其它動物混淆。無尾目幼體和成體則區別甚大,幼體即蝌蚪有尾無足,成體無尾而具四肢,後肢長於前肢,不少種類善於跳躍。

蛙科是無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餘屬650餘種。蛙科的分佈比其它任何兩棲動物都要廣泛,幾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現在一些島嶼上,最北可達到北極圈。蛙科在非洲最為繁盛,光是特有的屬就有18個,其中在馬達加斯加島就有3個以上的特有屬,而蛙科也是無尾目的最大成員巨蛙Conrua goliath(右圖)也分佈於非洲。蛙科在亞洲東部、南部和東南部也比較豐富,如我國常見的黑斑蛙和各種林蛙。但歐洲和美洲的蛙科則只有蛙屬Rana的成員,其中在南美洲只見於北部地區。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極北部才有,而在臨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島嶼上卻能見到,而這些地方几乎沒有其它的兩棲動物,蛙科成員在這裡則佔據了不同的生態地位。在斐濟島有兩種扁手蛙Platymantis,分別為路棲和樹棲,其中樹棲扁手蛙看起來與樹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員非常相似,樹棲扁手蛙有多種色型,看起來好像不同的種。扁手蛙的其它種類也均侷限於亞太地區的海島上,其中包括不少樹棲的成員。扁手蛙在卵中完成變態,孵化出來的就是小蛙。

蟾蜍科有24~31屬340~360種,分佈廣泛,遍佈大洋洲和馬達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適應力很強的動物,可以生活於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我國最常見的兩棲動物大概也要屬蟾蜍了。蟾蜍科中超過一半的種類都屬於同一個屬,即蟾蜍屬Bufo,這個屬的成員幾乎遍及本科的所有分佈區,而在北方則是本科唯一的代表。蟾蜍屬的成員體型差別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長達到25釐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長只有其1/10。蟾蜍雖然大小差別很大,但是相貌和習性均比較相似,都是些行動緩慢不擅跳躍的路棲動物,皮膚粗糙而高度角質化,使得蟾蜍有較強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製成蟾酥。蟾蜍非常貪食,人們用其來消滅害蟲,但是也帶來了一些生態災害。澳洲引進了海蟾蜍來防治蔗田的害蟲,但是海蟾蜍卻對當地生態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海蟾蜍排擠本土的龜蟾類,捕食當地的小動物,其分泌的毒素又對想捕食它們的當地的捕食者造成了威脅,海蟾也被引進了其它很多種植甘蔗的熱帶地區,大多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蟾蜍科的其它屬多隻有少數成員,有些外表和習性與蟾蜍屬有一定差距,比如東南亞的漿蟾Pedostibes是樹棲的蟾蜍,身體輕盈纖細,與地棲的粗壯笨拙的蟾蜍屬略有不同。

參考資料:www.csdyzx.com/swtd/dongwu/jzdwm/lqdwm06.htm

金蟾跟蛤蟆 有什麼區別

蟾,我從一個做生意的叔叔那裡聽到的 不知道對不對“只吃不拉,比喻財源滾滾而來,蒸蒸日上的"的意鄲,還要把前邊放水,有點如魚得水的意味

癩蛤蟆是不是國家保護動物?

麻雀、青蛙、壁虎、蟾蜍、野雞、野兔和各種蛇類,雖然沒有被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但同樣受法律保護。逮一隻(條)就違法,逮20只(條)就要立案,逮50只(條)就可以刑拘,逮再多一些,就要蹲監獄了。

而且蛤蟆身上有藥用價值

青蛙是保護鄲級保護動物 少數青蛙是二級保護動物 捕殺的請你自重

蟾蜍和蛤蟆有什麼區別

青蛙和蟾蜍同屬於兩棲動物,但不是同一種動物。青蛙是蛙類動物的統稱,蟾蜍是蟾蜍類動物的統稱。

青蛙一般多指黑斑蛙、虎紋蛙、金線蛙等。青蛙常棲息在池塘、水溝、稻田或小河岸邊的草叢中,主要以昆蟲為食物,是對農業有益的動物。青蛙身體背面多為黃綠色,雜有黑色斑紋,背面兩側有一條金黃色或淺棕色的皺褶;頭略呈三角形,眼睛圓而突出,鼻孔小,口大,舌頭扁平,舌根生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舌尖分叉,伸向口腔裡面,當遇到昆蟲時,舌頭能夠突然翻出口外,把昆蟲卷如口中;前肢短小,後肢健壯,趾間有蹼,適於游泳;雄性青蛙口角兩邊有一對鳴囊。青蛙的幼體是蝌蚪,蝌蚪完全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後成為青蛙。

蟾蜍身體體型較大,皮膚上生有很多瘤狀突起,能夠分泌白色的毒液,有抵禦敵害的作用,蟾蜍眼睛後面有一對明顯的大型毒腺。白天隱藏在陰溼的泥土、石塊下或草叢中,黃昏或夜間出來活動,善於爬行。蟾蜍捕食各種農業害蟲,毒腺中分泌的毒液,可以提煉出中藥“蟾酥”,具有強心、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常見的種類有中華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等。

中華蟾蜍也叫“癩蛤蟆”,是我國常見的兩棲動物,棲息於陸地草叢、樹林下、居民區等處,白天藏匿在洞穴或草叢中,夜間活動,以昆蟲為食物;中華蟾蜍不喜歡跳躍,善於慢步行走,冬天在水底的泥裡冬眠。中華蟾蜍身體長9~11釐米,體重240~260克。頭部寬闊,眼眶突出;皮膚粗糙,背面為黑綠色,有大小不等的瘤狀突起,腹面乳黃色;四肢發達,前趾間無蹼,後趾間有蹼,但不發達。中華蟾蜍分佈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東部、朝鮮等地。

田雞和蟾蜍到底怎麼分?

1.比較皮膚和體色青蛙從眼的後方直至後肢的基部有2條縱行的皺褶,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央有一條淺色縱紋。後肢上有很多橫列的黑色斑紋。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黃綠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膚粗糙,全身密佈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黃色。

2.觀察毒腺 蟾蜍有豐富的毒腺,分皮膚腺和耳後腺。皮膚腺分佈在軀體的背面,所處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後腺在頭側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針刺破耳後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漿液。青蛙是沒有毒腺的。

3.觀察聲囊 雄蛙口角的後面有一對聲囊,發聲時口腔內氣體壓進聲囊,使它擴大成球狀,雌蛙沒有聲囊。而蟾蜍無論雌雄都沒有聲囊。

4.比較齒和舌 青蛙上頜邊緣有一排細小的上頜齒;在口腔頂部犁骨上也有兩排並列橫生的瘤狀小突起,叫犁骨齒。而蟾蜍的上下頜都沒有齒。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觀察輸尿管和洩殖腔的連結 青蛙的2條輸尿管分別跟洩殖腔相連,在洩殖腔壁上有2個開口;而蟾蜍的2根輸尿管則先合併成一條總輸尿管,再進入洩殖腔在洩殖腔壁上只有1個開口。

6.觀察輸卵管跟洩殖腔的連結 青蛙的2條輸卵管也是分別跟洩殖腔相連的;而蟾蜍則是先合併再跟洩殖腔相通的。

牛蛙是不是癩蛤蟆

牛蛙;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

蟾蜍 ,也叫蛤蟆há ma( 蟆單獨讀má )。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蛤蟆和癩蛤蟆有什麼區別?

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製作蟾酥的原料。吃昆蟲、蝸牛等小動物,對農作物有益。通稱癩哈蟆或疥蛤蟆。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於跳躍、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

一般的青蛙皮膚裸露,有粘液分泌,但無毒,體表光滑,善於跳躍。

青蛙的蝌蚪顏色較淺、尾較長;蟾蜍的蝌蚪顏色較深、尾較短。青蛙卵與蟾蜍卵的區別是:青蛙的卵堆成塊狀,蟾蜍的卵排成串狀。蟾蜍實際上是蛙類的一種,所以從科學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

蛤蟆是不是蟾蜍

蟾蜍,俗稱癩蛤蟆,在動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

這個是不是癩蛤蟆?

不是,這個是非洲牛蛙,俗稱非牛,一般作為寵物飼養,和我們食用的美洲牛蛙不同。

相關問題答案
癩蛤蟆是不是蟾蜍?
蟾蜍是不是完全變態?
癩蛤蟆是幾級保護動物?
激是不是左中右?
風鈴是不是招鬼?
鱔魚是不是泥鰍?
朝鮮是不是中國的?
眼鏡蛇是不是保護動物?
怎麼查是不是全球通?
雞犬不寧是不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