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曹操是奸雄?
為什麼說曹操是奸雄?
中天應該是很喜愛曹操的,這不,說什麼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
??只是首先這話在邏輯上情理上就說不過去。“雄”是說曹操的雄才大略,這是沒錯的,但說“奸”也可愛,這就很莫名其妙了。按這種邏輯,豈不是也有“可愛的漢奸”?那末,汪精衛也很可愛的了?
??
??根據《三國志》來評價曹操也是靠不住的。我們知道,陳壽是魏臣,其感情必傾向曹魏,因此難免文過飾非。縱然史實大體不錯,難道就沒有避重就輕之嫌?因此根據《三國志》說曹操可愛,就如同根據殺人犯的辯詞而判其無罪。
??
??後人應該早已看出這點,因此裴松之才做注。而後人也多贊其才而惡其品。
??
??曹操之所以為後人所詬病,最主要最根本是他違反了中國的傳統道德標準,甚至殘害讀書人生命,踐踏了讀書人尊嚴。固然曹操重才,但是他重的是“實幹”的才,而對於有操守的讀書人,他是深惡痛絕的。看看他對孔融的做法,這簡直是對中國倫理的踐踏。
??
??這就怪不得後代讀書人痛恨曹操了,只是痛恨歸痛恨,想羅貫中這樣有時無中生有的誣陷也是屬於“目的正確而手段錯誤”的行為,這也是當今的知識分子仍要反思的地方。
??
??至於易中天這樣的過分“維護”甚至“喜愛”,我倒要懷疑其作為知識分子的操守和良心了。難道憑曹操偶爾的溫情,我們就能喜愛一個奸臣。殺人犯也是很有溫情的,獅子虎豹也很愛護自己的親人的。
為什麼說曹操是一代奸雄
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不客氣的說法叫奸賊,但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然不是曹操一黨,但非常佩服他。魯迅先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這樣一來對曹操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奸賊,那麼哪一個評價是準確的呢?
但是當我們弄清楚曹操的歷史形象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歷史形象它也不是那麼好弄清楚的。比方說,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蘇東坡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有很多講史的,就是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劉備失敗,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那麼說明至少在北宋的時候,曹操就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討人喜歡呢?他又幹了些什麼不討人喜歡的事呢?那麼也無非是三條: 一個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但是這個不能算數,因為兵不厭詐嘛,打仗的人總是要詐它一詐的,不過你說敵人你就說他是奸詐狡猾,說自己就叫足智多謀,實際上一回事,兵不厭詐。第二件事情呢說他篡漢。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關係,這個王朝的皇帝為什麼一定要姓劉呢,為什麼就不能姓曹呢?說這個姓曹的代替姓劉的就是奸,這個說不過
曹操為什麼被稱為“奸雄”?
首先是一個人叫許邵,字子將,他是一個評價人才的高手。曹操年輕時想出名,就耍手段逼許邵評價一下,許邵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同版本說法略有不同),但曹操被稱為奸雄最主要就是因為許邵說的那句話。然後就是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故事表現出曹操的奸詐,比如曹操怕別人刺殺他,於是告訴別人說自己會“夢中殺人”,然後就裝睡,當一個侍從為他蓋被子時,曹操突然拔刀殺了侍從,然後又躺下睡,嚇得侍衛們都不敢在曹操睡覺時靠近曹操,也就沒人敢刺殺他了。還有一次行軍沒糧食了,士兵意見很大,管糧食的官員向曹操報告,曹操說想借糧官一樣東西來穩定士兵情,糧官問借什麼?曹操說借你人頭一用!然後就把糊里糊塗的糧官給殺了,然後說糧官把士兵的糧食給貪汙了,士兵們也就不抱怨了。
為什麼說劉備是梟雄,曹操是奸雄,孫權是英雄?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可稱得上是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三“雄”。千百年來,曹、劉、孫三人各得春秋筆法的一字褒貶而口碑流傳,即英雄孫權、梟雄劉備、奸雄曹操。徵之史籍,各有出處。
英雄,指見識、才能或作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聲譽最佳。《三國志·孫權傳》記陳壽做評語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又裴松之注引《吳歷》記建安十八年,曹操率軍號稱步騎四十萬攻孫權於濡須,孫權率眾七萬御之,相持一月有餘。曹操見孫權舟船器仗軍伍嚴整,不可侵犯,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乃撤軍還。據此,孫權稱英雄,當之無愧。然而,雖然孫權量力周旋,善保江東,成鼎立之一足,實屬不易;但無論就志向抱負,還是文韜武略,乃至進取精神,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而言,孫權都在曹操、劉備二人之下。“英雄”排名實居最末。
梟雄,雄傑之謂,含有凶狠專橫的意思。稍帶貶義。名聲不如英雄好聽,但相較帶有一股強悍之風。《三國志·周瑜傳》記劉備赴京口見孫權,周瑜上疏曰: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建議孫權扣留劉備,不使其返。按一部《三國演義》,劉備是被極力頌揚的人物,一舉一動都透著“仁義”二字,似與“梟雄”的稱謂不符。其實,歷史上的劉備少好結交豪傑,早年起義兵討黃巾,有雄才而不甘居於人下,敢於見利忘義,“梟雄”之稱雖出自敵口,但還算公允。劉備寄居曹操門下時,曹操曾從容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見劉備之雄。較之曹操、孫權,“梟雄”雖不及“奸雄”,但勝過“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亂是非的辯士,後來多以奸雄指富於權詐、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聲最差,足以使人切齒。《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晉人孫盛《異同雜語》記曹操未出道時曾去拜見名士許子將。許子將在汝南主持一個“月旦評”,即每月月初開一次會,評論當時人物,影響極大。凡是得到許子將肯定或讚揚的人物,身價即刻大增。曹操問道:“您看我是怎麼樣一個人?”許子將笑而不答。曹操再問,許子將說出這樣一句話:“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罷大笑。這就是曹操“奸雄”稱號的由來。《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記述了這件事。即開篇就用“奸雄”二字將曹操定為亂臣賊子,予以徹底否定。其實,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分裂混亂的三國時期,對統一我國北方,曾起過很大的作用,是三國時期最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義最強,但若論歷史地位與個人才能,“奸雄”曹操遠遠超越了“梟雄”劉備與“英雄”孫權。
功高蓋世、才亦超群的曹操為什麼淪為“奸雄”?許子將的評論是否有問題?查《世說新語·識鑑》有如下記載。說曹操少時去見曾任三公的橋玄,橋玄對曹操說:“天下不久將要大亂,群雄爭鬥。能撥亂反正的人,看來非你莫屬。然而你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橋玄與許子將對曹操的評論如出一轍;可是用詞有所變化,“亂世之奸雄”變成了“亂世之英雄”。原來關於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說法不一。橋玄與許子將的說法到底誰更可信呢?眾所周知,自古亂世出英雄,奸賊的出現則無關治世亂世。如此說來,曹操為“亂世之英雄”更合乎邏輯。《三國志·武帝紀》記陳壽為曹操作評語曰:“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所以,橋玄“亂世之英雄”的評價應為正確之論。
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為什麼?
對曹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崇拜。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數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一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於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個罵名。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一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說,作者儘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這說明了什麼?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一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麼作為呢?我想,能力與態度,決定這個人註定要成為一個英雄了。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小時侯“性聰敏,多機變”,喜歡打獵,終日遊蕩無度。有一次他的叔叔為此責怪他,他於是就裝作勞累過度中了風,此後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強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舉孝廉,後來就鎮壓黃巾起義,逐步靠近了封建統治集團的核心。當時東漢王朝已經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專_政,軍閥四處割據,戰禍頻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同時軍閥勢力的此消彼長也造成了小軍閥的衰落和大軍閥的合併。曹操在混亂中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漸漸剪除了這些勢力,他最可稱道的一個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據《三國》記載,當時曹操人困馬乏,已經很難支撐了。他的對手是擁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紹,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不佔優勢。可是有一個很偶然的因素幫了他。那時侯袁紹手下的一個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投奔了他。據載許攸問曹操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一年”,許攸說怕未必,曹操又說“六月”,許攸說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曹操於是附在許攸耳朵上,說糧只三月耳。許攸於是拂袖而去,道:“糧已盡矣”,終於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狀況。這個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為他謀求進一步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並未統一中國而結束戰亂的局面,可是他對統一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相反,諸葛亮在此就有點阻礙歷史發展的嫌疑了,儘管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羨不已。
評價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並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有了生命意識,對後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從來源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他的詩歌流傳的並不多,可是影響很大。《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至今看來仍然不失為詩歌中的極品。“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反映了他對民眾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
說曹操是奸雄的原因有哪些?
曹操一代奸雄,小時侯就用機戲弄叔父,殺董卓看情形不對立即逃跑,殺父親好友一家,出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見他心地不正,一切為自己,不像劉備偽善,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逼迫獻帝封自己魏王加九錫,無不昭示野心,獻帝不過一傀儡,自己成就霸業的墊腳石,劉備,諸葛亮不然,劉打出光復漢室的大旗,稱皇室宗親,封皇叔,輿論上是極其有利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祖上被曹氏所害,書寫時就有尊劉抑曹的思想,所以也是奸雄的來由
為什麼說曹操是 ``亂世奸雄` ?
曹操一代奸雄,小時侯就用機戲弄叔父,殺董卓看情形不對立即逃跑,殺父親好友一家,出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見他心地不正,一切為自己,不像劉備偽善,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逼迫獻帝封自己魏王加九錫,無不昭示野心,獻帝不過一傀儡,自己成就霸業的墊腳石,劉備,諸葛亮不然,劉打出光復漢室的大旗,稱皇室宗親,封皇叔,輿論上是極其有利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祖上被曹氏所害,書寫時就有尊劉抑曹的思想,所以也是奸雄的來由
曹操為什麼被稱為奸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亂是非的辯士,後來多以奸雄指富於權詐、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聲最差,足以使人切齒。《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晉人孫盛《異同雜語》記曹操未出道時曾去拜見名士許子將。許子將在汝南主持一個“月旦評”,即每月月初開一次會,評論當時人物,影響極大。凡是得到許子將肯定或讚揚的人物,身價即刻大增。曹操問道:“您看我是怎麼樣一個人?”許子將笑而不答。曹操再問,許子將說出這樣一句話:“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罷大笑。這就是曹操“奸雄”稱號的由來。《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記述了這件事。即開篇就用“奸雄”二字將曹操定為亂臣賊子,予以徹底否定。其實,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分裂混亂的三國時期,對統一我國北方,曾起過很大的作用,是三國時期最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義最強,但若論歷史地位與個人才能,“奸雄”曹操遠遠超越了“梟雄”劉備與“英雄”孫權。
三國中,為什麼老說曹操是奸雄?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家人,可見其多疑,而逃跑時碰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全然不顧別人冒著殺頭危險收留自己的恩情,居然還殺掉呂伯奢怕其告發自己。事後還對陳宮說:“寧願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曹操簡直就像是個冷血動物,無情無義。
在封建社會,很講究忠君愛國,曹操確實很有能力,但是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狼子野心,這和那些造反的諸侯沒有本質的區別,但還要在名義上加以掩飾,可見其何等奸詐。
曹操確實是個英雄,但是是個奸詐的英雄,所以稱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為什麼稱曹操是奸雄
曹操確實是奸雄,,但一開始他並不是奸雄,什麼寧可我負天下人的話,都是羅貫中幫他講的,,開始時,他是有過想匡扶漢室的,詳情請見曹操後來的《讓縣自明本志令》,而且,曹操官渡之戰時,撤退時還有百姓跟著,就像後來的劉備一樣,,到了晚年,出於野心的膨脹和對政治上的需求,大開殺戒,用了很多奸毒的手段,殺了很多擋在他路上的人,所以他就是奸雄了,還有樓上許邵的事,也是一個證明 補充: 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曹操說的,他的集團從來沒有說過這種混賬話,他的謀士毛玠是說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挾天子是沮授對袁紹建議的,當然袁紹沒聽,,當時四大勢力,董卓選擇廢立,廢了一個又立了一個,袁術選擇自立,自己當皇帝,袁紹選擇另立,想另立劉虞當皇帝,劉虞自個都不肯,所以失敗了,曹操很聰明,袁紹原來要把曹操拉下水,曹操就說,廢皇帝是天下所至不詳之事,這也是後來他沒篡漢的原因之一,曹操選擇了奉天子,這是非常有作用的,出師有名,而且可以廣招人才,,所以後來袁紹,孫策才一直想要進攻許昌挾天子,,這個跟他的奸不奸,沒什麼關係,但政治上非常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