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牆桃李是什麼意思?
門牆桃李的介紹
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門牆桃李的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天下文章同軌轍,門牆桃李半公卿。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拼音代碼】: mqtl【用法】: 作賓語;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英文】: peaches and plums in one's teacher's house walls
成語四面八方什麼意思
四面八方
sì miàn bā fāng
[釋義]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語出]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學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嘗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面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近義] 五湖四海
[反義] 一步之遙
[用法] 用來形容範圍廣。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五湖四海”;都有“全國各地”的意思。但~是陳述性的;偏重指四周有限的地方;“五湖四海”是比喻性的;偏重指世界各地。二者有時不能通用。
[例句] 國慶節的晚上;首都~的群眾湧向天安門廣場;載歌載舞;盡情狂歡。
[英譯] from all sides
苜蓿闌干是指什麼生肖
這些成語都是什麼意思?
好多啊
參考資料:成語字典
古人稱學生
學生的別稱
學子:春秋時代,學生就被稱為“學子”,《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玄注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現在應該讀入“今”。 《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 《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漢?鄭玄箋:“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 宋?林景熙 《酬謝皋父見寄》詩:“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蕭三 《他……》詩:“他是青年學子最敬愛的教授。”
弟子:《論語·雍也》:“ 哀公問曰:‘弟子孰為好學?’”弟子與門人、門生有別。 宋·歐陽修 《後漢孔宙碑陰題名》:“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學生要從師而學,受業於老師,才有望成才。對於老師,學生就是弟子。
學童:年幼的學生。《漢書·藝文志》:“ 漢 興, 蕭何 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 魯迅 《吶喊·白光》:“他剛到自己的房門口,七個學童便一齊放開喉嚨,吱的念起書來。”
門人:即弟子。《禮記·擅弓下》:“子思哭於廟,門人至。”鄭玄注:“門人,弟子也。”門,意為師門。
門生:也指學生。東漢時“門生”則指再傳弟子。門人、門生與弟子有別。歐陽修在《集古錄·跋尾·後漢孔廟碑陰題名》中說:“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後世也指親授業的學生。
門下:指門生、弟子。《淮南子·道應訓》:“ 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 胡適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懷暉 也是 道一 的門下,其書今不傳了。”
門下士、門下生、門下客:指學生、弟子。清劉大櫆《贈大夫閔府君墓誌銘》:“遂以授徒為生,教授宗黨及前溪、洵川間。其門下士數十百人”。郭沫若《我的童年》:“他是張之洞、王壬秋的門下生,聽說張之洞的有些學說是剽竊他的。”明唐順之《送鄒東郭掌南院》詩:“此去談經門下客,幾人相對坐春風。”
門弟子:謂及門的弟子。《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門弟子又省稱“門弟
門徒:指的是弟子或徒弟。徒,意為弟子、門徒。所以,學生的一些別稱也就冠以“徒”字。諸如“徒人”、“徒弟”、“徒役”、“徒侶”。“徒人”,弟子、門生。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仲尼既沒,徒人分佈四方”。《韓非子·顯學》:“藏書策,習論談,聚徒役,服文學而議說。”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凡創一學說者,輒廣求徒侶,傳於其人,而千里負笈者,亦不絕於道。”
生員、生徒、學徒、藝徒:“生徒”即學生、門徒。郭沫若在《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一文中說:“我自己對於經濟的知識,原不過是一個初等小學的生徒,我的見解,當然是不能作數。”“生員”指古代國學及州、縣學在學學生。《北史·儒林傳序》:“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幹有餘人。”“學徒”,指從師受業的人。“藝徒”指跟隨師傅學藝的學生。
桃李:同一個老師,會有不同的學生。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者,夏得陰其下,秋得其實;春樹蒺藜者,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意思是說,春種桃李,收穫的將是綠萌的涼爽和豐碩的果實;春種蒺藜,不能採其葉,得到的只能是傷人的蒺藜刺。後來,人們就用“桃李”來比喻栽培的學生和所薦舉的人才。所以今天我們常常聽到:“桃李滿天下”、“門牆桃李”等說法。
高足、上足:是對別人學生的敬稱。據說漢代將馬分為三等,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別。“高足”就是上等快馬,又名“上足”。人們遂將“高足、“上足”比作高才,用作對別人學生的敬稱。
小子:“小子”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也可用作老師對學生的稱呼。《論語·陽貨》有名句:“小子何莫......
為什麼叫桃李滿天下 10分
“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佈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餬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棲 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樑。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參考資料:fjxx.lqedu.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