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平仄音?
怎麼區分平仄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
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傳統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怎樣辨別詩詞中的平仄音
漢字的平仄有兩種分類,今韻和古韻。今韻比較簡單,就是按照現代漢語的聲調,一聲字和二聲字為平聲字,三聲字和四聲字為仄聲。古韻則複雜一些,主要是因為古代還有一部分入聲字,這些字也屬於仄聲。比如,的、德、竹、白、七、八、十、出、發、失、石……。古韻的詳細情況,有入聲字表,平水韻表可以參考。
普通話裡的四聲如何區分平仄
簡單的說,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音樂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但是,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第一、第二聲中非鼻韻母的字多數是平聲,但有部分是仄聲(即古入聲字),如“鴨、接、耷、八、逼、拔、達、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參考資料:iask.sina.com.cn/b/16566762.html...
平仄怎麼分?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調,平仄和不拘平仄之爭是永恆的話題。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粵語九聲 現代粵語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聲,並細分為九聲,分別為「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
粵語九聲聲調錶如下:
陰
陽
陰 中 陽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詩 史 試 時 市 事 色 錫 食
粵語九聲中,第一、四聲(陰平、陽平聲)是平聲,其他的七聲(上、去、入聲)都屬仄聲。
以後查字典的時候(如商務大詞典),只要看看它在註音上的數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個,便知是平是仄了。
後記:
古人吟詩作對是按古音的, 當用今音朗讀古聯時, 就容易誤會古人平仄不合聯律了。舉例如“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按普通話四聲,
吸來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聲則是,
吸來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四聲與平仄 四聲,這裡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心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裡先從聲調談起。 ......
怎麼區別平仄音 知道平仄音有什麼用嗎
冷場小能手漢語四聲音調中,前兩聲(陰平,陽平)為平,後兩聲(上聲,去聲)為仄。這個好像在對聯中用的比較多,對聯講究仄起平落TuT.ADA上句如果是平結尾 下句一般都要用仄起頭 就是平仄一般不碰面 但也有特例 有些是因為古音和現代音的差異一葉扁舟不能按照今日的普通話和北方話的語音語調來學習平仄!junelee可以先大概這樣分:普通話中的第一第二聲一般為平,三四聲為仄.但是這是不正確的.普通話裡面沒有保留入聲.若是你是方言區如粵語吳語地方人,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入聲(以t,k,p結尾),那麼就很簡單了.
平仄的分法?
怎樣分辨平仄?現在平仄有兩套系統,一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簡稱為新聲。二是以《平水韻》為標準,簡稱為古聲。現在這兩套系統交叉並用,這叫雙軌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寫一副聯,只能用一套標準。
(一)、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為次聲。 四十歲以下的朋友應該明白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二)、古(舊)聲
現在社會都發展到哪裡了,都要實現幾個現代化了,況且現在全部通行普通話了,我們還有必要學習古韻?是不是多餘的事!是不是有意在為難大家?是不是在開歷史倒車?古韻是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我認為:一個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楹聯愛好者,或是一個對聯工作者,應該新聲、古聲都懂,哪怕是今後全部通行現代漢語了。我們也要了解古韻,這是欣賞,學習,吸收,傳承對聯文化的需要!!!否則就不好說了。其實這兩套系統相差不是很大,約有300多個字,按照偏旁來記不是很難的,只需記幾十個字就夠了。
習慣用新聲或古聲創作對聯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韻習慣作為標準去定是非,這樣也不好。既然我們有心要學習楹聯創作,就應該花些時間,學習、瞭解一下古韻,是很有好處的。俗話說得好:技(才)不壓身。在一生中,這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也許是我們與平時自己看書學習的不同的一個方面。有大家在一起討論,效果會不一樣的。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消息,分入四聲之中)。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按舊韻,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聯語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語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關於平仄方面的書籍很多,如要進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別是入聲字的熟練運用,都需要看專門的工具書,在此我推薦幾本供大家選擇:首推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和郭錫良先生的《漢字古音手冊》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冊》,其次閉克朗先生的《入聲》、周秉均先生的《古漢語綱要》也不錯)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
如何簡單分辨平仄聲?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