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怎麼讀?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李紳《憫農》這幾個字的拼音讀什麼

【漢字】李紳 憫農

【拼音】lǐ shēn mǐn nóng

李紳中的紳念kun還是shen

目前只有一個讀音

紳[shēn] [ㄕㄣˉ][1]

讀了李紳寫詩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麼?

李坤的這種精神驅使我奮發圖強,努力學習,是我在讀了這篇文章後得到的啟示,我在讀了這篇文章後也受益匪淺。 是它,讓我學會努力學習,是它,讓我懂得了頗多的知識,是它,使我的學習步步高昇。

大詩人李紳的拼音

李讀音:[lǐ]

紳讀音:[shēn] 第一聲 前鼻音

李紳(772年—846年)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之曾孫

讀了這篇短文你從李紳身上學到些什麼

唐朝的李紳,自幼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親自教他讀書作文.李紳天資聰明,又十分好學,因此,15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挺不錯的詩來.

為了讀書,李紳寄居在一個環境幽靜的寺廟裡.李紳常常獨自坐在廟前的石階上,面對滿山的蒼松翠竹誦讀古詩,或者用樹枝作筆,在地上練習寫詩,寫了又改,改了再寫.後來,因為他在佛經沒有字的紙頁上寫詩,被和尚趕出了廟門.

李紳離開了寺廟,無處可歸,過著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時在山下的竹林裡露宿,有時在湖邊的漁船上過夜.低矮的土地廟,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經當過他的住所.儘管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讀詩和寫詩.

紳的寫作態度很認真.他每寫完一首詩,都要十幾遍,甚至幾十遍地誦讀、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其中《憫農》詩就是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才寫成的.李紳從小和勞

動人民生活在一起,親眼看到農民冒著酷暑,頂著烈日鋤草,很辛苦,於是他決心寫一首詩,來表達對農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經過十幾次修改,才寫成

《憫農》詩.他寫《憫農》詩時,正值酷暑盛夏,天氣悶熱,蚊蠅叮人.人們都搖扇乘涼,唯有李紳坐在蒸籠似的小屋裡埋頭寫作.他臉上、身上滿是汗水,衣衫全

溼透了,兩隻細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個又一個疙瘩.然而,他把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憫農》詩終於寫成了,其中一首是《鋤禾》.

這首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傳開了.人們在讚美這首詩的同時,對李紳刻苦認真寫作的態度更是讚歎不已,說他寫的詩“字字皆辛苦”

李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編輯本段李紳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俯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裡(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

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於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後世。元和元年(806)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 新樂府運動 ),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捲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洩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遊詩》3卷,並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歸葬於故鄉無錫。贈太尉,溢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遊詩》3卷、《雜詩》1卷,收錄於《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憫農

(一)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二)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宿揚州 唐??李紳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一)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事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穀子。

3. 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

李紳,字?

李紳(772—846)無錫人,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李紳(772—846)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祇陀裡(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於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後世。元和元年(806)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捲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洩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遊詩》3卷,並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歸葬於故鄉無錫。贈太尉,溢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遊詩》3卷、《雜詩》1卷,收錄於《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追昔遊集》自序   追昔遊,蓋嘆逝感時,發於悽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樑,範一其詞,乃由牽思所屬耳。起樑漢,歸諫垣,升翰苑,承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 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要,移九江,泛五湖,過鍾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廉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大梁,詞有所懷,興生於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於異時而已!開成戊午歲秋八月。(原刻本《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舊唐書·李紳傳》   李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本山東著姓。高祖敬玄,則天朝中書令,封趙國文憲公,自有傳。祖守一,成都鄲縣令。父晤,歷金壇、烏程、晉陵三縣令,因家無錫。 紳六歲而孤,母盧氏教以經義。紳形狀眇小而精悍,能為歌詩。鄉賦之年,諷誦多在人口。元和初,登進士第,釋褐國子助教,非其好也。東歸金陵,觀察使李愛其才,闢為從事。紳以所為專恣,不受其書幣,(錡)怒,將殺紳,遁而獲免。誅,朝廷嘉之,召拜右拾遺。

歲餘,穆宗召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時稱三俊,情意相善。尋轉右補闕。長慶元年三月,改司勳員外郎、知制......

相關問題答案
李紳怎麼讀?
李鱓怎麼讀?
李玟怎麼讀?
李敏鎬的鎬怎麼讀音?
李怎麼讀拼音?
古詩李嶠的嶠怎麼讀?
李鍾碩韓文怎麼讀?
張冠李戴的冠怎麼讀?
紳士英文怎麼讀?
李光洙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