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是什麼時期的建築?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天壇建於哪個朝代?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920年),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

北京的天壇有什麼建築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天壇中的祈年殿是什麼時候建的

祈年殿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為矩形大殿,用於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為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

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裡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12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鎦金寶頂、藍瓦紅柱、彩繪金碧輝煌的三層重檐圓形大殿。祈年殿採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大殿建於高6米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臺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北京天壇公園最有名的建築是什麼,有多少年曆史了

北京天壇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這個建築綜合體是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創造了一個象徵性的聯繫,來加強孔子的社會的等級制度。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Temple of 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9年,北京天壇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築。 北京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償,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裡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列,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圜丘建於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台。迴音壁是天壇的圓形圍牆。因牆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牆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又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歷盡滄桑的天壇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宏偉的建築風格,成為東方古老文明的寫照。 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Temple of 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裡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列。祈年殿裡面真是漂亮,可惜不能進去。接著,我們又到了圜丘,圜丘建於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台,只可惜,現在不是冬天。我們到了迴音壁,它是天庫的圓形圍牆。因牆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牆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有了迴音壁,你在裡面說的話,我都能聽得見。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 北京天壇(23張)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

天壇的建築風格是什麼

“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以封建領主經濟佔統治地位,城堡式建築盛行。

天壇建築的主要設計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以表現“天”的至高無上。在佈局方面,內壇位於外壇的南北中軸線以東,而圜丘壇和祈年殿又位於內壇中軸線的東面,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西側的空曠程度,使人們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後,就能獲得開闊的視野,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單體建築來說,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圓形攢尖頂,它們外部的臺基和屋檐層層收縮上舉,也體現出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天壇還處處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徵的表現手法。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寓意著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主要建築上廣泛地使用藍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壇重視“陽數”、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設激,也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具體體現。

北京天壇始建於哪個朝代﹖ 5分

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叮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

天壇建築中祭天的是什麼

天壇有三個主要建築,

圜丘:冬至日祭天皇穹宇:供奉”昊天上帝“牌位

祈年殿:孟春祈雨

北京天壇,地壇是什麼時候興建的,有哪些功用。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1420)年,初名天地壇,經明嘉靖擴建、改建,將天地壇改名為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春季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地方,為皇家禁地,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

天壇佔地273萬平方米,比故宮大兩倍,以建築佈局嚴謹、建築結構奇特、建築裝飾瑰麗著稱於世。天壇分為內外壇,呈回字形,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之意,主要建築在內壇,有祈谷壇、圜丘壇等。

詮釋天壇:只有500多年曆史的天壇,其代表的文化卻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積澱出的精華。天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其歷史文化擁有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形式(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築景觀傑作)、環境(廣袤的綠色背景)三大表徵,使天壇的文化底蘊具有不可低估的深遠的歷史與現實意義。天壇文化內涵深厚博大,同其他文化一樣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也就是文化的層次性。天壇文化的時間性就是天壇文化的產生、發展、變遷過程。天壇文化的空間性就是它由表及裡的三個層次。

先說表層文化。這是外顯的、易識別的、易覺察的物化形式,即歷經580多年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如:祈年殿、圜丘壇、古樹、祭品、文物等,成為一種文化的標誌。

相關問題答案
天壇是什麼時期的建築?
孟子是什麼時期的人?
孟嘗君是什麼時期的人?
燭之武是什麼時期的人?
勾踐是什麼時期的人?
祁黃羊是什麼時期的人?
曹操是什麼時期的人物?
商鞅是什麼時期的人?
觀是什麼時候的歌?
羋月傳是什麼時期?